數位轉型的 Give & Take

更新於 2023/08/1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概要&推薦對象

這篇文章談出版社與媒體要如何運用數位的優勢,「逐漸」打造出用戶期待的數位平台。

推薦對象:考慮數位轉型、剛開始轉型的媒體與出版社中高階主管、數位策略與目標設定的幕僚單位



在打開了數位潘朵拉的盒子後,在數位世界裡該如何踏出下一步,許多人是在黑暗中摸石子過河,抑或是,手上有手電筒但沒有地圖,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的人也大有人在。因此,上一篇文章:回歸初心|以終為始,我們探究了幾個數位轉型的目標設定方向。


接下來,我們介紹爬數位轉型這座山,你所需要的裝備(和勇氣)以及沿途可看的風景。



數位轉型的 Give


數位轉型是一個全面且長期的過程,需要投入多方面的資源和計劃,這不代表你一開始就得投入大筆資金,我想強調的是,沒有大筆資金,不一定不會成功,但如果沒有針對以下這三件事投入大量時間與心力成本,我確定成功機率很低。


① 凝聚內部團隊共識

第一件事,就是凝聚內部團隊的共識。

最近參加了雜誌公會舉辦的「打造會員經濟 超級鐵粉養成班」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發現不少學員都有類似的疑問,像是「怎麼說服公司組成有數位用戶思維的團隊?」、「部門各自的 KPI 不同怎麼辦?」、「要如何帶領團隊成員轉換思維?」這些問題實際上涉及到了三個層次的挑戰,分別是公司上下階層的溝通、跨部門的協作,以及部門內部的團隊合作。

凝聚共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因為當每個人對於「數位轉型」的定義不一致時,合作就變得困難重重。從公司高層來統合各個部門的意見,並且確定大家對於「數位轉型」目標的共識,實際上是最重要、也最關鍵的事情。

在整個過程中,團隊間需要不斷地溝通、協商,甚至可能需要調整一些策略,以確保整個團隊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也唯有在內部共識達成的情況下,我們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後續的數位轉型工作,並實現我們的目標。


② 重新思考內容策略

另一個核心要素,就是重新思考內容策略。

在進行數位轉型時,我們必須從讀者的角度出發,思考我們在數位平台上呈現的內容是否真正符合讀者的期望。若僅僅是將紙本內容機械地搬移到數位平台上,然後期望網路讀者會完全接受,這實際上顯示了你對於數位網絡生態系的不夠理解。建議透過前面整理過的文章(一種數位,多重領會),更深入地了解數位讀者的需求和偏好。

假設已經認知到要在數位平台上提供與紙本內容不同的服務,但卻不知道從何處著手,則建議可以從「內容分眾經營」的方向出發,來重新思考。

舉例來說,在手機使用的情境中,往往是瞬息萬變的事件之間的空檔,也常常是讀者的休息時間。因此,報導可能需要以生活類的主題為基礎,將文章長度保持短小,以滿足讀者在零碎時間的閱讀需求。或者,如果我們想要迎合通勤族的閱讀偏好,我們可能需要選擇有明確標題的內容,同時加入編輯精選的概念,直接幫助讀者找到文章的重點。

在不同內容載體上的內容配置,標題的選擇、文章的閱讀時間、是否包含圖文元素(如表格或圖片)都是我們可以調整的參數。透過幾次刻意安排的市場測試計畫,我們將有機會可以從中發掘讀者的閱讀喜好,更貼近讀者的需求,提供更具價值的數位內容,進而擴大我們的讀者群。


③ 數據挖掘出用戶洞察

數位轉型不僅涉及到大量的數據收集,還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以了解讀者的行為和閱讀偏好。

我們可以參考學習其他公司的數位轉型成功案例,但我相信每個公司都有獨特的成功之路。與其盲目複製別人的模式,不如花時間細心觀察自己的讀者群動向,哪些用戶曾經跨足數位管道、轉換路程為何,以及實際的閱讀行為等等。

同時,許多人會問:

「那到底哪些數據該被追蹤呢?」「網路上這麼多的數據,我哪追蹤的完?」

要追蹤數據之前,建議第一步該做的事,不是去埋數據,而是先建立「待被驗證的假說」。

舉例來說,

「讀者轉換成數位訂戶的路徑是 Step 1 → Step 2 → Step 3 → Step 4 .. 」

「多數用戶每『週』都會進來瀏覽『兩』篇文章」

這些核心行為與數據指標,代表了用戶的關鍵使用環節,搭配著收集用戶反饋,將有機會把這些資料轉化成非常有價值的用戶洞察,也更可能成功實現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的 Take


前面聊了很多做數位轉型需要付出的成本,但這一連串的過程,都是協助我們更清楚描繪出讀者的面貌,也更清楚掌握他們所在乎的用戶體驗,以致最終將用戶留存下來成為忠誠客戶。


① 深入掌握用戶行為

首先,數位轉型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用戶行為。

透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追蹤用戶的使用時間、閱讀數量以及瀏覽路徑等等。這不僅僅是了解使用者如何互動,更是洞察他們的使用習慣和喜好。

舉媒體平台的例子來說,「要如何呈現每日重要新聞,才能夠吸引到最大量的讀者群,又可以兼顧產品介面的舒適度與美感呢?」

這問題可以經由不同的產品設計再透過數據驗證,不僅有助於我們更直接地了解產品設計是否對用戶產生了實際效益,也更清楚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優化數位產品策略。


② 提升內容品質

透過數據分析,我們能夠非常直觀地瞭解讀者在不同平台上對於內容的喜好。

這包括了從文章的品質到內容的主題等各個層面。這種資訊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知道哪些類型的內容更受歡迎,哪些可能需要進行調整。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發現讀者對於某一特定主題的內容特別感興趣,我們就可以加大這方面的編輯投入,提供更多相關的深入內容,滿足讀者的需求。同時,如果數據顯示某些類型的內容並不受歡迎,我們可以考慮減少這方面的製作,集中資源在更有價值的內容上,或是重新調整內容的呈現包裝,讓內容更有機會被讀者看見。

透過數位轉型,我們不再只是猜測讀者的喜好,而是可以憑藉實際數據做出即時的決策,而不是人為主觀的判斷。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內容的品質,還可以節省時間和資源,確保我們的內容更加精準地迎合讀者的口味。


③ 累積鐵粉、創造營收

最後,讓我們談談老闆最期待的用戶營收。

會把創造營收放在最後一點的原因,也是因為當我們經歷了前面這些過程,不論是了解用戶行為、理解讀者更細緻的閱讀喜好,接著深入針對不同的用戶群設計更精準的付費方案或廣告投放策略,其實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如同 Readmoo 執行長 — 龐文真在「打造會員經濟 超級鐵粉養成班」活動中分享的,當你專注在「貼近用戶需求」時,想辦法讓閱讀這件嚴肅的事變得有趣、讓讀者獲得成就感,用戶也能感受到你的用心,自然鐵粉就會出現,不僅願意持續付費、在社群保持互動,更願意提供真實回饋和許多好點子!



我們在市場上看到一些「成功」推出訂閱制的線上銷售平台、擁有許多高互動的爆紅貼文社群的媒體平台,其實都是透過不斷試錯再學習和成長。如同爬山最後攻頂那段路,也是需要靠天氣、山況、隊友的支持,才有機會成功登頂。但不論這次登頂有沒有成功,這段學習也都成為下次登頂的最佳經驗值。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給你一些啟發,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或經驗,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可以一起交流討論。期待與大家共同進步!


avatar-img
6會員
13內容數
分享數位用戶經營、產品設計、數據分析等心法與新知,與創作者、出版社一起踏出數位轉型的第一步,逐步建立起會員經濟的數位新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除了點出企業可能對數位轉型的偏差期待外,也用三大面向來分享,在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後,如何用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數位轉型的目標設定。
從出版社與讀者兩個面向出發,分享一些出版社常有的想像,另一方面,則由讀者角度帶出讀者使用數位閱讀平台的動機與期待。
許多創作者、出版社並沒有能力跨出數位會員經營的第一步,不知道該從哪邊、如何開始,這裡將會分享過往 Kono 累積數位運營的經驗與 know-how,以及矽谷新創最新的數位產品新知。
這篇文章除了點出企業可能對數位轉型的偏差期待外,也用三大面向來分享,在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後,如何用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數位轉型的目標設定。
從出版社與讀者兩個面向出發,分享一些出版社常有的想像,另一方面,則由讀者角度帶出讀者使用數位閱讀平台的動機與期待。
許多創作者、出版社並沒有能力跨出數位會員經營的第一步,不知道該從哪邊、如何開始,這裡將會分享過往 Kono 累積數位運營的經驗與 know-how,以及矽谷新創最新的數位產品新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以為每個人應該都跟我一樣,會在疫情之後,更大量地、快速地採用各種數位工具。在公司層級,應該會藉著在疫情期間的“強制數位化”經驗,在疫後持續推進,加速轉型。原來,這些是我的幻覺。我是「錯誤共識效應(False consensus effect)」的受害者,誤以為自己的經驗是大多數人的經驗。
Thumbnail
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以及網路科技的崛起,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更為餐飲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轉變。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會介紹一種新型的供應鏈管理工具 -「鮮速訂APP」,這是一款專為餐廳訂貨需求設計的應用程式(APP)。
Thumbnail
「自動駕駛汽車」不僅全球發燒,在法律界也對此新科技風險的法律容許程度甚感興趣。自駕車的核心技術在於AI,而企業以AI系統或軟體作為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時,消費者有可能依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第3項請求負商品責任,或依民法侵權行為等責任規範請求損害賠償。因此,立法上關於AI系統應用於汽車商品或服務時,
Thumbnail
關於著作權、個資及營業秘密等法律風險與爭議,所伴隨的責任問題,其實都能透過契約去配置其法律風險,尤其是在「AI軟體開發契約」的情形,也就是關於AI軟體研發的承攬契約,定作人(業主)與承攬人(承包商)之間的權利義務內容、責任歸屬及分險分配,在現行法律規範及實務見解有所欠缺而無從發揮補充功能時
Thumbnail
前述提到個人資料,要進一步說的是,個資並非機密,與個資相關的權利通常不是智慧財產權,但這些個資的使用可能具有商業價值,規範第三方使用個資的法律,一般來說會與營業秘密法區隔。然而隨著資訊技術與網路發展,人們已可透過AIoT技術跨國界蒐集、傳輸與分享各種資訊或數據。
Thumbnail
資料數據可以多種型態呈現,例如照片、影片、文字或語音等,就會牽涉個人資料保護的態樣與範疇。 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採行「當事人知情同意」、「目的拘束」及「資料蒐集最小化」等原則,也就是說: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原則上必須充分告知當事人蒐集之「特定目的」,並
Thumbnail
企業投入人工智慧產業時應注意著作權的議題並事先規劃,應注意重製行為之合理使用,以避免侵犯他人著作權,以免喪失產出之經濟效益。  
Thumbnail
全球遭受新冠肺炎(COVID-19)重擊,為在疫情期間持續維持運作,透過數位科技以遠端通訊、遠端協作方式進行內外溝通,成為各國政府、企業與個體的重要措施,也進一步推動數位化的進程。筆者身為「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理事與法律顧問,看見該協會在協助台灣中小企業進行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面對到許多法
Thumbnail
由於全球疫情的催促下,很多企業變得更專注於「數位轉型」,認為數位轉型對於產業商業模式的轉換有著相當顯著的改變,不論是對於產品或服務方面的銷售,線上化儼然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Thumbnail
11/28(六)我參加了成大企研所舉辦的講座,講者是微軟公司的首席營運長兼行銷長 — 何虹博士,講座主題是「數位轉型」。本文將紀錄該講座的重點,包括何虹博士談論企業為什麼需要數位轉型(Why)、數位轉型對微軟來說是什麼(What)、以及企業如何進行轉型(How)。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以為每個人應該都跟我一樣,會在疫情之後,更大量地、快速地採用各種數位工具。在公司層級,應該會藉著在疫情期間的“強制數位化”經驗,在疫後持續推進,加速轉型。原來,這些是我的幻覺。我是「錯誤共識效應(False consensus effect)」的受害者,誤以為自己的經驗是大多數人的經驗。
Thumbnail
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以及網路科技的崛起,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更為餐飲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轉變。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會介紹一種新型的供應鏈管理工具 -「鮮速訂APP」,這是一款專為餐廳訂貨需求設計的應用程式(APP)。
Thumbnail
「自動駕駛汽車」不僅全球發燒,在法律界也對此新科技風險的法律容許程度甚感興趣。自駕車的核心技術在於AI,而企業以AI系統或軟體作為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時,消費者有可能依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第3項請求負商品責任,或依民法侵權行為等責任規範請求損害賠償。因此,立法上關於AI系統應用於汽車商品或服務時,
Thumbnail
關於著作權、個資及營業秘密等法律風險與爭議,所伴隨的責任問題,其實都能透過契約去配置其法律風險,尤其是在「AI軟體開發契約」的情形,也就是關於AI軟體研發的承攬契約,定作人(業主)與承攬人(承包商)之間的權利義務內容、責任歸屬及分險分配,在現行法律規範及實務見解有所欠缺而無從發揮補充功能時
Thumbnail
前述提到個人資料,要進一步說的是,個資並非機密,與個資相關的權利通常不是智慧財產權,但這些個資的使用可能具有商業價值,規範第三方使用個資的法律,一般來說會與營業秘密法區隔。然而隨著資訊技術與網路發展,人們已可透過AIoT技術跨國界蒐集、傳輸與分享各種資訊或數據。
Thumbnail
資料數據可以多種型態呈現,例如照片、影片、文字或語音等,就會牽涉個人資料保護的態樣與範疇。 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採行「當事人知情同意」、「目的拘束」及「資料蒐集最小化」等原則,也就是說: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原則上必須充分告知當事人蒐集之「特定目的」,並
Thumbnail
企業投入人工智慧產業時應注意著作權的議題並事先規劃,應注意重製行為之合理使用,以避免侵犯他人著作權,以免喪失產出之經濟效益。  
Thumbnail
全球遭受新冠肺炎(COVID-19)重擊,為在疫情期間持續維持運作,透過數位科技以遠端通訊、遠端協作方式進行內外溝通,成為各國政府、企業與個體的重要措施,也進一步推動數位化的進程。筆者身為「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理事與法律顧問,看見該協會在協助台灣中小企業進行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面對到許多法
Thumbnail
由於全球疫情的催促下,很多企業變得更專注於「數位轉型」,認為數位轉型對於產業商業模式的轉換有著相當顯著的改變,不論是對於產品或服務方面的銷售,線上化儼然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Thumbnail
11/28(六)我參加了成大企研所舉辦的講座,講者是微軟公司的首席營運長兼行銷長 — 何虹博士,講座主題是「數位轉型」。本文將紀錄該講座的重點,包括何虹博士談論企業為什麼需要數位轉型(Why)、數位轉型對微軟來說是什麼(What)、以及企業如何進行轉型(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