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始設計課程(一):設計的大原則

如何開始設計課程(一):設計的大原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年都會有幾位新手講師
或是在課程設計上遇到瓶頸的朋友找我聊聊課程設計的問題,
2年前寫了一大篇課程設計的建議步驟,
原本只有私底下提供給有相關需求的講師朋友,
現在也提供給大家參考,

這是我自己在設計課程,或是幫朋友一起設計的過程與經驗,
因為字數很多,會分成三篇跟大家分享。

設計大原則:先想架構→再想內容→再想手法

2個前置準備:

1.確認受眾學員 。 

2.設定課程目標


▌設計架構與內容的三種狀況

一、全新架構課程
具有專業知識、技能或經驗,但尚未規劃成課程

二、現有課程調整
已經有設計好的課程,需要部份修正調整,但主架構不變

三、原有課程的重新組合
已經有的幾個不同課程,需搭配組合,有助達到教學目標

以上三種狀況都有較詳細的設計建議,
會在後面兩篇完整說明,本篇先說明整體設計的大原則


▌設計內容與教學手法的考量

在完成架構與內容的設計之後(大原則第二階段後),
再思考時間長短、學員人數多少、場地環境(教室大小、桌椅安排),
進行教學手法的設計,

可至以下網址觀看完整內容
https://trainer-way.com/blog/start-to-design-class-1

avatar-img
陳韋安的沙龍
19會員
23內容數
提供講師與教育訓練領域的夥伴,關於教學與培訓的相關知識與觀點,包含教學設計、教學技巧、培訓規劃、培訓知識等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韋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教育訓練領域當中,應該會常聽到 體驗活動、教學活動、遊戲教學、遊戲化教學這四個名詞 之前跟講師或辦訓人員聊天時,發現會有不清楚這四種差異的狀況, 所以想發這篇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以下都是我個人的定義與理解,也歡迎交流彼此的見解,
競賽加分可以讓學員有一種比賽的感覺, 營造一種較輕鬆愉悅的氛圍, 像是一場有趣的競賽遊戲, 教學中運用競賽計分的三種簡單的小變化提供參考: ①隨機加權 ②指定行為加權 ③物品蒐集
教學提問時,學員答錯或偏題, 從事前聚焦範圍的問題設計跟當下的應對回應 兩方面來分享一下我的經驗給大家參考。
剛開始進行教學的講師在運用提問常見的2種誤區: 1.一開始就提出難以回答的開放式問題 2.幾乎只問建立認同的封閉式問題 建議先問可引導思考的封閉問句、再問可深入討論的開放式問句。
教學的成效可以簡單區分為四個層次, 知道→學到→做到→創造 ​ 分享的話就差不多是在「知道」, 最多有一部分「學到」的層次, ​ 但教學就至少應該要以學員能夠「學到」起跳, 依照實際的主題、可運用時間與教學設計, 可能會再達到「做到」或「創造」的層次, ​ 以下分別對這四個層次簡單說明
短時間教學,設計練習的四個訣竅: 1.最小產出成果 2.簡化流程步驟 3.提供素材或半成品 4.挑選錯誤並修正
在教育訓練領域當中,應該會常聽到 體驗活動、教學活動、遊戲教學、遊戲化教學這四個名詞 之前跟講師或辦訓人員聊天時,發現會有不清楚這四種差異的狀況, 所以想發這篇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以下都是我個人的定義與理解,也歡迎交流彼此的見解,
競賽加分可以讓學員有一種比賽的感覺, 營造一種較輕鬆愉悅的氛圍, 像是一場有趣的競賽遊戲, 教學中運用競賽計分的三種簡單的小變化提供參考: ①隨機加權 ②指定行為加權 ③物品蒐集
教學提問時,學員答錯或偏題, 從事前聚焦範圍的問題設計跟當下的應對回應 兩方面來分享一下我的經驗給大家參考。
剛開始進行教學的講師在運用提問常見的2種誤區: 1.一開始就提出難以回答的開放式問題 2.幾乎只問建立認同的封閉式問題 建議先問可引導思考的封閉問句、再問可深入討論的開放式問句。
教學的成效可以簡單區分為四個層次, 知道→學到→做到→創造 ​ 分享的話就差不多是在「知道」, 最多有一部分「學到」的層次, ​ 但教學就至少應該要以學員能夠「學到」起跳, 依照實際的主題、可運用時間與教學設計, 可能會再達到「做到」或「創造」的層次, ​ 以下分別對這四個層次簡單說明
短時間教學,設計練習的四個訣竅: 1.最小產出成果 2.簡化流程步驟 3.提供素材或半成品 4.挑選錯誤並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