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聖吉(Peter Senge)是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的資深講師,也是國際組織學習學會與索奧中國的創始主席。他被譽為最富創新精神的世界級管理學和領導學思想大師之一,被《商業周刊》選入十大有影響力的管理學人物,被稱為“學習型組織之父”。
《第五項修煉》這本書旨在解決傳統管理模式壓抑個人和組織學習能力的問題。彼得‧聖吉提出,許多企業受到目標導向、短期業績考核、服從和控制等舊管理模式的束縛,這些模式導致個人的學習動力和創新能力被抹殺,組織也喪失了自主進化的能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彼得‧聖吉提出了五項修煉: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從而打造出一個能夠不斷學習和自我進化的學習型組織。這些修煉能幫助組織找到問題的本質和解決的關鍵,做出正確的決策,實現長期的競爭優勢。
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指出了幾個一直困擾著企業發展的頑疾和弊病,這些問題至今仍然存在。以下是書中的一些例子:
1. 目標導向與短期業績考核:企業特別依賴於測量考評,排斥無形指標,特別關注短期業績考核質量,這種目標管理方式讓管理層制定目標,底下的人逐級承擔責任。這種方式導致員工只關注短期業績,而忽視了長遠的發展和創新。
2. 管理中的過度控制:傳統管理強調服從,認為管理就是控制。管理者使用簡單的協議和紀律來壓制潛在的衝突,把多樣性視為問題,結果使組織變得同質化,失去創造力。
3. 對具體技術問題的過度關注:管理者重視解決具體的技術問題,這種問題往往非對即錯,而對於模糊的系統問題則視而不見,因為系統問題較難解決。
4. 個體過度競爭與缺乏信任:管理者認為沒有競爭就不會有突破和創新,導致組織中的個體過度競爭,互不信任,破壞了團隊合作和集體智慧。
5. 整體觀的缺失:整個組織被肢解分離,個體只關注自己的職位,對不同崗位之間的因果聯繫缺乏感知和責任感。這導致缺乏系統性的理解,無法有效解決系統性問題。
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缺乏系統思考和全局視角,彼得‧聖吉提出的五項修煉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使組織能夠從局部回歸到整體,培養全局觀和系統觀,從而實現長期的競爭優勢。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指的是每個人要有不斷超越自己能力的願望,並擁有學習和成長的動力。彼得‧聖吉認為,組織要特別有學習力,首先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要有學習力,而自我超越是培養這種學習力的第一步。
書中提到,一些人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滿足,並不會主動追求進步。作者舉例說,如果你問很多人他們想要什麼,他們可能會回答想讓丈母娘從家裡搬出去,或者想要少加點班。但他們往往只提出自己不想要的東西,而很少真正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這表明這些人缺乏自我超越的動力,滿足於現狀,沒有強烈的願望去學習和成長。
第二項修煉——心智模式,是指我們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和固定思維模式。彼得‧聖吉指出,我們所有的行動和做法都是在心智模式的影響下產生的,要大幅改善自己的行為和提升能力,關鍵就在於改變心智模式,讓自己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更合理。
書中舉例說明了心智模式對人的影響。例如:總是採取一樣的行動,卻期待不一樣的結果。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就是心智模式沒有改變。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總是以相同的方式看待問題並採取同樣的行動,那麼結果就不會發生變化。只有當我們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改變對世界的看法,才能真正做出不同的行動,取得不同的結果。
第三項修煉——共同願景,是指在團隊層面建立共同的目標和熱情,讓每個成員都心往一處想,共同努力。
彼得‧聖吉在書中指出,許多公司會在牆上貼上企業願景和共同目標的標語,但這些標語往往淪為口號,與日常工作無關,無法激發員工的熱情。然而,如果公司透過深入溝通,讓每個成員都理解並認同這個願景,並且願意為之努力,這樣的願景就能激發出巨大的動力,讓整個團隊在共同目標的指引下,不斷學習和進步。
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指的是讓整個團隊具備共同的學習和進步能力,並且能夠彼此交流、互相啟發。
彼得‧聖吉在書中指出,團隊學習的目標是讓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夠亮出自己的心智模式,互相交流,從而促進整個團隊快速地學習和進步。書中提到,團隊中的每個人智商可能都超過了120,但當這些人加在一起時,整個團隊的智商可能還不到60分。這種現象的背後原因就在於缺乏有效的團隊學習。
舉個例子來說,當團隊遇到問題時,每個成員可能都有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如果這些見解和方案不能互相交流,大家各自為戰,最終可能找不到最佳的解決辦法。然而,如果每個成員都能夠亮出自己的心智模式,彼此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經驗,就能夠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啟發出更多創新的解決方案,這樣整個團隊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是指透過理解和分析事物之間的關係,找到解決複雜問題的關鍵槓桿點。彼得‧聖吉強調,系統思考是前四項修煉的基礎,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理解問題和做出正確的決策。
「找關係」
在《第五項修煉》中,彼得‧聖吉強調「找關係」是掌握系統思考的核心方法。這涉及理解系統中各種事物之間的互動關係,並透過這些關係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系統思考主要涉及三種基本的關係模式:正回饋、負回饋和延遲。
透過「找關係」,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系統中各種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系統思考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關鍵點,並透過應用這些基本模式,做出更有效的決策。
要找到槓桿效益作用點,關鍵在於學習觀察事件背後的結構模式。這些模式被作者稱為“系統基本模式”,它們是複雜問題背後的簡潔定律。辨識出更多的基本模式,就可以看清楚更多應對困難和挑戰的槓桿效益作用點。書中提到了好幾個基本模式,請說明:最常見、最重要的「轉移負擔模式」。
在《第五項修煉》中,彼得‧聖吉提到的「轉移負擔模式」是最常見、最重要的系統基本模式之一。這種模式指的是在面對問題時,由於根本解決問題的難度較高,人們常常選擇一些短期、快速見效的方法來減輕表面的症狀,卻沒有解決深層次的問題。這種做法雖然看似高效,但實際上可能會使深層問題越來越嚴重。
轉移負擔模式的例子
1. 酒精減壓:
o 當人們面對壓力時,可能會選擇借酒澆愁,這在短期內似乎能減輕壓力,但實際上這並沒有解決真正的壓力源,甚至可能導致酗酒成癮,進一步增加問題的複雜性。
2. 工作中的管理干預:
o 在企業中,管理者遇到員工無法完成某項工作的情況時,可能會親自介入並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在短期內看似解決了當前的問題,但卻剝奪了員工獲取經驗和技能的機會,使員工依賴管理者,長期來看會降低員工的自信心和判斷力,影響整體的工作效能。
3. 教育中的補習班:
o 學生在學校遇到學習困難時,家長可能會選擇讓孩子參加補習班。這種方式短期內可能提高了孩子的成績,但如果根本原因在於學校教學方法或學生學習態度問題,補習班只能解決表面的學習問題,並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系統思考作為《第五項修煉》的核心修煉,不僅對組織的發展至關重要,對個人的成長同樣具有深遠的意義。透過理解全局、識別關鍵點、採取長期視角和強調協作精神,職場打工人能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決策水平,實現個人的職業成就和自我超越。這些啟發不僅能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還能讓我們在面對複雜問題時更加從容自信,迎接未來的挑戰。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