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缺乏衝突不等於和諧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一篇文摘,摘錄來自方格子作者Jonny Lo的作品:『缺乏衝突不等於和諧,而是漠不關心。』,但這句話,我對前面那一句比較有感觸,我想利用我自己工作上的經驗,來說說我自己對這句話的想法,所以,這邊先直接先說說兩個故事吧!

第一個故事:常常吵架的兩個人

在辦公室中,我有AB兩位同事,我們三位都是同一職位,互相沒有從屬關係。A同事做事很有自己的風格,別人做法跟他意見不同的時候,也非常敢說,B同事是個典型的老好人,從來不會跟誰起衝突,幾乎是別人說什麼他怎麼做!別人吵起來的時候,也都是當和事佬的那個人。

在辦公室中,我跟A同事的衝突比較多,常常為了各種事項爭論不休,大概全辦公室的人都知道我跟同事A很常吵架!許多人,包含我們兩個的直屬主管,都覺得我應該很討厭A,但有一次,A跟B同時競爭一個主導專案的機會,因為我不參與,所以在某次聊天時,主管就問我覺得誰比較適合,我當時說:我的話會推薦A。

當時,主管非常意外地問我:我以為你很討厭A?
當時我一臉疑惑的說:我沒有阿,我只是不喜歡他的做事方式而已,但現在缺的是主持專案的人,我個人會覺得A比B更好!
主管又問:那如果你今天也會加入這個案子,你希望主導人是誰?
我:A啊!
主管:為什麼?不怕跟他吵架啊?
我:又不是第一天吵了,連他自己都知道我絕對會跟他吵,但跟著A,至少吵完我會知道他想幹嘛!
主管:B沒辦法嗎?
我:不是沒辦法,但溝通起來比較累,同樣一件事情,跟A合作的話,花5分鐘吵完就可以解決,跟B合作的話,我大概要一整天才能搞懂他要什麼!

第二個故事:不正面衝突的兩個人

後來換了工作,到了一個非常和諧的工作環境,用我的話說,這裡的人,來工作就像是來喝雞湯的,同事間總是互相稱讚,但背地裡,回到位子上之後,卻常常用通訊軟體各種嫌棄對方的想法。

有次我和同事C跟同事D合作一個專案的時候,對於其中一個做法,C和D遲遲沒有定論,由於我負責的工作是後續的部分,所以我先去找座位離我比較近的C問大概什麼時候可以給我,然後C就跟我大肆抱怨,說他覺得D很難溝通,各種嫌棄對方怎麼連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當時我默默地說了一句:那你怎麼不跟他說,C隨即滿臉不屑的說:就他那個腦袋,能聽懂嗎?

但因為這兩位同事互相爭持不下,會影響到了後面的工作,於是我只好跑去跟D詢問進度,D也跟我大肆抱怨他不懂C到底在堅持什麼!無奈,我只好跟他說明我這邊理解到的C的想法,D聽了以後,念了兩句:怎麼不早說!然後就調整了作法,並去找C討論,很快我就拿到我需要的東西了!

吵架和衝突也是有分種類的?

這次看到這句話,再想到我自己的兩個工作經驗,我想:或許衝突也分類型的吧!有種吵架,是對事不對人,還有另外一種吵架,是對人不對事。前者可以多吵,有助於溝通,後者則是能省則省,能避則避。

但到底要怎麼確定這一場吵架到底是哪一種呢?我覺得有個問題或許可以做為評估:如果今天講這些話的人不是眼前這位,而是你最尊敬的人,或是最喜愛的偶像,你是否會想講出同樣一句話?

以上面兩個工作經驗來說,我和A雖常常常吵架,但不管是不是A,我都會有同樣的反應或想法,唯一的差別大概是口氣會好一點,畢竟太頻繁的吵架,也是會想翻翻白眼的。但在同事C和D吵架的例子中,C把想法跟我說,卻不願意告訴當事者D,那或許就就不能算是討論了。

最後

以上是我藉著自己的經歷,反思這句話最近看到的一段話。

我是Yawen,我覺得議題是需要討論才會更明朗,所以藉著寫方格子的機會,除了整理自己的想法,也邀請大家與我討論交流:

按下【愛心】讓我知道你喜歡我的文章。
按下【追蹤】或【贊助】,讓我知道你支持我繼續寫相關的文章。

如果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或者和我討論,
歡迎【留言】或【來信】

我的Mail:iamloyawen@gmail.com
我的Instagram:yawen.books

avatar-img
37會員
70內容數
這裡可能會聊聊教育議題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我蒐集到的故事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看到的書、電影或戲劇 不管是什麼主題,歡迎大家一起聊天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awen 的其他內容
好久沒寫看書的紀錄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希望可以對得起自己po出來的文章。 這次來聊的書《好奇心:生命不在於找答案,在於問問題》 這本書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好奇心的觀察和思考。我也藉者作者的反思,反觀台灣的社會並分享自己的想法。我想除了保有好奇心之外,更重要的是將好奇心寫下來,成為故事力的關鍵。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理想生活提案》 這本書把選擇職涯比喻成過十字路口,在一個有紅綠燈與斑馬線的超大十字路口,走斑馬線是最直接的方式,那在這種情況為什麼還有人選擇走上天橋呢?
《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 作者:洪雪珍 出版社:時報文化(2017出版) 本書總結:工作上難免受到委屈,但該如何回應工作上遇到的這些委屈,決定了你未來的職涯發展。
《不便利的便利店》 作者:金浩然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2022年出版) 一樣先用一段話總結這一本小說吧:雖然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但當我們在人與人的溝通與相處之道上緩緩往前走的時候,腳下所走的路,其實就是幸福本身。
《高捧顏值的時代,勝出需要腦袋》 作者:萬特特 出版社:高寶書版 本書總結:直面自己與自己的生活,找到我為何為我,想要吸引的人事物自然會來到身邊。 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大概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為個人,讓自己過得好是每個人的義務,而讓自己過得好的方式就是不再對自己敷衍,當一個人不再對自己敷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作者:NHK採訪團隊 譯者:陳令嫻 出版社:開學文化出版 十年前,日本一家私人醫院設立了「嬰兒信箱」,十年間不同的孩子被送進「信箱」中,這些孩子為什麼來到「信箱」中,他們經歷了什麼?十年後,帶著這些孩子所經歷的故事,「嬰兒信箱」的下一步在哪裡?
好久沒寫看書的紀錄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希望可以對得起自己po出來的文章。 這次來聊的書《好奇心:生命不在於找答案,在於問問題》 這本書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好奇心的觀察和思考。我也藉者作者的反思,反觀台灣的社會並分享自己的想法。我想除了保有好奇心之外,更重要的是將好奇心寫下來,成為故事力的關鍵。
《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成為自由工作者的理想生活提案》 這本書把選擇職涯比喻成過十字路口,在一個有紅綠燈與斑馬線的超大十字路口,走斑馬線是最直接的方式,那在這種情況為什麼還有人選擇走上天橋呢?
《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 作者:洪雪珍 出版社:時報文化(2017出版) 本書總結:工作上難免受到委屈,但該如何回應工作上遇到的這些委屈,決定了你未來的職涯發展。
《不便利的便利店》 作者:金浩然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2022年出版) 一樣先用一段話總結這一本小說吧:雖然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但當我們在人與人的溝通與相處之道上緩緩往前走的時候,腳下所走的路,其實就是幸福本身。
《高捧顏值的時代,勝出需要腦袋》 作者:萬特特 出版社:高寶書版 本書總結:直面自己與自己的生活,找到我為何為我,想要吸引的人事物自然會來到身邊。 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大概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為個人,讓自己過得好是每個人的義務,而讓自己過得好的方式就是不再對自己敷衍,當一個人不再對自己敷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作者:NHK採訪團隊 譯者:陳令嫻 出版社:開學文化出版 十年前,日本一家私人醫院設立了「嬰兒信箱」,十年間不同的孩子被送進「信箱」中,這些孩子為什麼來到「信箱」中,他們經歷了什麼?十年後,帶著這些孩子所經歷的故事,「嬰兒信箱」的下一步在哪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文摘---https://bit.ly/392ortL 1、身為老么的Vocal共有五個姊姊,四姊就是許多家長都有追蹤並熟知的神老師&神媽咪。 3、家長們所面臨的現實是:我們已很難去隔絕孩子們與網路及遊戲的接觸,與其禁止,反而可能會引發更多負面的循環。 感想
Thumbnail
文摘 大量研究指出,孩子行程滿檔會帶來負面影響。沒有時間發懶放鬆的孩子,容易產生壓力和焦慮,還會使他們的創造本能遭到阻礙,尤其如果連大人也為了孩子行程奔波而感到疲憊不堪的話。 感想 請給孩子空白時間,發呆時間,感受一下「無聊」。 原文網址 https://bit.ly/36ghm80
Thumbnail
. 文摘(原文網址) 國內外閱讀研究都指出,孩子在九歲(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在「學習如何閱讀」,之後才有辦法「透過閱讀學習」,這也是國際閱讀能力評比以四年級小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原因。 感想 我就是這麼做。也歡迎大家分享您的作法,一起交流。
Thumbnail
文摘(原文出處 https://bit.ly/3vFfdwX ) 要解決任何一件事情就只能用愛,懂得愛、學會愛,才有能力去原諒;因為愛,才不會去批評別人,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孩子的教育中,愛的教育應該是自始至終都要貫穿的。 . 感想 有人說,要培養孩子「柔軟的心」。
Thumbnail
文摘(原文出處 https://3c.ltn.com.tw/news/48008 ) 第一名大富翁。其他桌遊排名依序為「象棋」、「圍棋」、「跳棋」、「五子棋」和「公路旅行」,棋類遊戲佔了4名之多。 . 感想: 網路的世界不是很準確啦! . . . 說說看,沒有3C的年代,大家都玩什麼?
Thumbnail
文摘(https://bit.ly/3HE7X6N) 一、只學「有用」的學問---整個社會都在強調「效用」時,反映的是一種短視的價值觀。我現在付出的(學習的),要在短期內有回報(進入好的學校、得到好的工作) . 感想 同意上述的看法。 想起了這個圖 .
Thumbnail
文摘 https://bit.ly/3KdRtnB 每十人有一個是媽寶,她觀察,他們基本的生活能力很差,例如給了紙箱、要他打包自己的物品搬到新教室,這些學生竟完全沒概念該怎麼做,而且這些人普遍有較沒有主見、較不積極的表現。 . . . 感想 . . . 我們早就放心讓他去外面飛。
Thumbnail
感想 人生的路很長。 社會變化很大,尤其是在AI時代來臨,很多職業(賺錢的職業)慢慢會被AI機器人取代,也許以後的醫生可能就沒有那麼好。還有很多行業,恐怕在可見的未來中,從神壇跌落。 . 圖文出處與版權宣告 .
Thumbnail
文摘(文章來源:https://bit.ly/35xtdhq 未來) 感想 其實,還有第三種。 . 我自己經歷到的是第三種---孩子說,我講了你們也不懂。我們家遇到過。 . . .
Thumbnail
文摘(文章來源https://bit.ly/3t6pWh8) 性與暴力的書籍內容究竟可以開放給幾歲的青少年,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一個12歲的孩子可以看史蒂芬·金的恐怖驚悚小說《牠》,只因為他想看嗎?當大學新鮮人看起關於青少年自殺的書,像是《漢娜的遺言》,家長應該擔心嗎? 感想 . . .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文摘---https://bit.ly/392ortL 1、身為老么的Vocal共有五個姊姊,四姊就是許多家長都有追蹤並熟知的神老師&神媽咪。 3、家長們所面臨的現實是:我們已很難去隔絕孩子們與網路及遊戲的接觸,與其禁止,反而可能會引發更多負面的循環。 感想
Thumbnail
文摘 大量研究指出,孩子行程滿檔會帶來負面影響。沒有時間發懶放鬆的孩子,容易產生壓力和焦慮,還會使他們的創造本能遭到阻礙,尤其如果連大人也為了孩子行程奔波而感到疲憊不堪的話。 感想 請給孩子空白時間,發呆時間,感受一下「無聊」。 原文網址 https://bit.ly/36ghm80
Thumbnail
. 文摘(原文網址) 國內外閱讀研究都指出,孩子在九歲(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在「學習如何閱讀」,之後才有辦法「透過閱讀學習」,這也是國際閱讀能力評比以四年級小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原因。 感想 我就是這麼做。也歡迎大家分享您的作法,一起交流。
Thumbnail
文摘(原文出處 https://bit.ly/3vFfdwX ) 要解決任何一件事情就只能用愛,懂得愛、學會愛,才有能力去原諒;因為愛,才不會去批評別人,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孩子的教育中,愛的教育應該是自始至終都要貫穿的。 . 感想 有人說,要培養孩子「柔軟的心」。
Thumbnail
文摘(原文出處 https://3c.ltn.com.tw/news/48008 ) 第一名大富翁。其他桌遊排名依序為「象棋」、「圍棋」、「跳棋」、「五子棋」和「公路旅行」,棋類遊戲佔了4名之多。 . 感想: 網路的世界不是很準確啦! . . . 說說看,沒有3C的年代,大家都玩什麼?
Thumbnail
文摘(https://bit.ly/3HE7X6N) 一、只學「有用」的學問---整個社會都在強調「效用」時,反映的是一種短視的價值觀。我現在付出的(學習的),要在短期內有回報(進入好的學校、得到好的工作) . 感想 同意上述的看法。 想起了這個圖 .
Thumbnail
文摘 https://bit.ly/3KdRtnB 每十人有一個是媽寶,她觀察,他們基本的生活能力很差,例如給了紙箱、要他打包自己的物品搬到新教室,這些學生竟完全沒概念該怎麼做,而且這些人普遍有較沒有主見、較不積極的表現。 . . . 感想 . . . 我們早就放心讓他去外面飛。
Thumbnail
感想 人生的路很長。 社會變化很大,尤其是在AI時代來臨,很多職業(賺錢的職業)慢慢會被AI機器人取代,也許以後的醫生可能就沒有那麼好。還有很多行業,恐怕在可見的未來中,從神壇跌落。 . 圖文出處與版權宣告 .
Thumbnail
文摘(文章來源:https://bit.ly/35xtdhq 未來) 感想 其實,還有第三種。 . 我自己經歷到的是第三種---孩子說,我講了你們也不懂。我們家遇到過。 . . .
Thumbnail
文摘(文章來源https://bit.ly/3t6pWh8) 性與暴力的書籍內容究竟可以開放給幾歲的青少年,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一個12歲的孩子可以看史蒂芬·金的恐怖驚悚小說《牠》,只因為他想看嗎?當大學新鮮人看起關於青少年自殺的書,像是《漢娜的遺言》,家長應該擔心嗎? 感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