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剩食盲盒這個商業模式嗎?」👇👇👇
近年來,剩食盲盒成為一股全球性趨勢,源自於丹麥的「Too Good To Go」,他們透過App,串連商家將當天未售完的食品以折扣的價格打包販售,吸引到年輕人的關注。
這種模式不僅能幫助商家減少食物浪費,也讓消費者能以實惠的價格享受美食。
台灣和中國都引進了這一模式,看似雙贏的共享配對,能成功複製到台灣嗎?
讓我們看下去~
首先,國外提供剩菜的商家以甜點烘焙類型為主,因為像是麵包蛋糕對新鮮的損耗量特別高。但亞洲的飲食習慣在烘焙產品消費遠比歐美國家低得多,那願意參加的商家自然就少了很多。
另一方面,也有人擔心食品的品質和安全問題,因為這些食品多是即期品,可能存在健康風險。同時,缺乏明確的商品資訊和內容物的披露,也讓部分消費者對於購買剩食盲盒持保留態度。
是你的話會怎麼解決呢???我想用策略和創意解決這個商業問題。
針對第一個挑戰,我認為大市場不如人,可以從中開發新型態的店家。
台灣有一個領先全球的店家數,叫做便利商店。每天有非常多且種類豐富的即期品食物被丟掉,很適合加入剩食的行列。
另外像是連鎖餐飲麥當勞、星巴克、subway店數多又有指標性,也要視為優先招攬對象。
若是能跟gomaji、foodpanda這種平台合作,可以省去一家家跟商家談的時間。
針對第二個挑戰,需要用點創意來解決。
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食品安全與信任感。我認為可以這麼做:
在app裡增加一個資訊欄,讓商家提前披露剩菜盲盒內容物的種類、數量和製作時間,以及相關食材的保質期。這能確保顧客能夠清楚自己購買的食品,從而更有信心享受剩菜盲盒。
像uber、淘寶都透過嚴格的商家與顧客互評的機制,我們可以把這套機制拿來運用,高分的商家和顧客會優先被推薦,或是得到獎勵,解決顧客信任感不足的問題。
我一直覺得地球上每天有那麼多的人在挨餓,我們真的有必要佔據並浪費這麼多資源嗎?我很喜歡這樣共享的概念,也衷心地認為在做這些事的人們都很偉大,希望他們可以順利經營下去。
台灣也有自己的剩食(惜食)app「#Tasteme」,我們替它加油!
Hi 我是路易老闆,我把過去在廣告業與品牌行銷打滾摸索到的能量成功地實踐在chizup!這個品牌。今天,我想把在創業、創意、行銷的一些實用的方法跟觀念,整理出來和廣告行銷人們分享,一起在工作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