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原理:為什麼升遷之後反而變成職場毒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The Peter Principle: 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raw-image
世界上每一個人,在某個地方,都有他不能勝任的職位。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升遷夠多次,他終究會達到那個職位!




翻開《彼得原理》讀了幾個章節之後,深深理解到這本書從出版以來為什麼能夠流傳五十年之久,而且持續地被討論與研究。

因為五十年後,人類還是人類,沒有變。

企業與組織或許拜各種科技之賜,更現代化了、更數位化了、更AI了,但所有事情的進行總歸要回到「人」,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制度、就有階級,而作者彼得博士認為不管在哪種制度中,每一位員工最後都會升遷到自己的不適任等級,即「彼得原理」的真諦。


#能力太好也不行?

書中有一張很有趣的圖,猜猜看哪一類的員工最容易被解雇(或被弄走)?

raw-image

彼得認為是表現超爛的「非常不適任」好棒棒超優秀「能力超出適任等級」的員工。「非常不適任」的員工被趕走或資遣理所當然無可厚非,但為什麼「能力超出適任等級」表現超級讚的員工也是呢?

因為這個人的出現打壞了組織的階級制度!(彼得博士稱此現象為階級去角質)這個優秀的夥伴招致原本在組織內部的人們人心惶惶,群起攻之,覺得他可能讓各自的升遷之路不保。於是,做得太好的人,反而可能遭遇組織內部的更多挑戰。

#為什麼不適任的人可以升遷?

這個問題要回頭思考:「是誰決定此人可以適任,所以可以升遷?」員工是否可以升遷並非由外部人員決定,而是主管決定的。

當主管已經來到了不適任等級,他已經沒有能力看出這位員工究竟是否適任,只能從各種投入程度(input)跡象來決定:「他恪守公司規範」、「他很聽我的話」、「他很沉穩、做事有條理」;然而若主管還在適任等級,他較可能以員工實際的工作產出(output)來評斷他是否可以升遷,例如:「他提供了客戶所需要的服務」、「他有效地優化系統節省五百萬元的成本」。

思考一下你身處的組織,大多都是哪種類型的人受到主管青睞升遷呢?

#你也還在適任等級嗎?

書中有一句頗為諷刺、但也充分闡述彼得原理的敘述:「會完成工作的人,都是還沒升到不適任職位的員工。」

身為一個大組織的小螺絲基層員工,《彼得原理》中所描述的各種組織案例,或多或少略有所見或感同身受。職涯的道路上我們渴求升遷,社會框架也告訴我們要爭取升遷,升得越高代表你越成功,然而真的如此嗎?還是其實已深陷不適任的泥淖中而不自知?

#結語

《彼得原理》用了很多詼諧的例子,讀起來不太像一般學者的研究整理之作,用生動的案例與戲謔的口吻闡述作者的發現。書中也滿多各式各樣的名詞,可能需要暫停一下反覆閱讀,才能對於所描述的現象較能掌握。

雖然我覺得本書比較著重於「現象」的說明,並沒有提供太多的解方或應對,但仍提供了我更多過去不曾思考過的層面,對照自己身處的組織,洞察組織中實際的某些狀況。

整體而言,若對於組織的真實運作或階層概念想更加深究,或者你很想知道為什麼你的老闆如此不適任,都推薦拿起《彼得原理》讀讀。


  •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Laurence J. Peter, Raymond Hul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ceanbaymax
13會員
32內容數
讀書摘要/推薦書單/想法感觸
Oceanbaymax的其他內容
2024/09/23
本書主要集結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擔任執行長期間親自寫給股東的信、以及訪談演講等收錄內容,剛好公司的年度發展計畫IDP目標為顧客思維有關,亞馬遜作為一家以「顧客服務至上」為核心理念的企業,與我的IDP互相連結再適切不過了。
Thumbnail
2024/09/23
本書主要集結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擔任執行長期間親自寫給股東的信、以及訪談演講等收錄內容,剛好公司的年度發展計畫IDP目標為顧客思維有關,亞馬遜作為一家以「顧客服務至上」為核心理念的企業,與我的IDP互相連結再適切不過了。
Thumbnail
2024/09/16
這是一本談閱讀的書。 就像大多數人都知道運動對健康有助益一樣,多數人也都認同閱讀是一件好事,我們應該閱讀;但也如同覺得太忙沒時間運動一樣,大多數的人也都覺得自己忙得沒時間閱讀。
Thumbnail
2024/09/16
這是一本談閱讀的書。 就像大多數人都知道運動對健康有助益一樣,多數人也都認同閱讀是一件好事,我們應該閱讀;但也如同覺得太忙沒時間運動一樣,大多數的人也都覺得自己忙得沒時間閱讀。
Thumbnail
2024/07/25
「把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就如同把時間花在人才,人才就會留在哪裡。」
Thumbnail
2024/07/25
「把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會在哪裡,就如同把時間花在人才,人才就會留在哪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彼得原理」,指出職場升遷制度導致人才被升到不適任的位置。文中舉例說明,一位能力強的同事升遷為主管後,卻因要求過高使下屬壓力大,反映出職場常見的現象。主管決定員工升遷,拍馬屁者可能比能力強者更易升遷。升遷關鍵在於「拉力」而非「推力」,找對貴人比自身努力重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彼得原理」,指出職場升遷制度導致人才被升到不適任的位置。文中舉例說明,一位能力強的同事升遷為主管後,卻因要求過高使下屬壓力大,反映出職場常見的現象。主管決定員工升遷,拍馬屁者可能比能力強者更易升遷。升遷關鍵在於「拉力」而非「推力」,找對貴人比自身努力重要。
Thumbnail
彼得原则指出,人会因其某种特质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不能胜任的高阶职位,他们将停留在当前职位而不再得到提升。这个概念由劳伦斯彼得提出。 想想看:一个出色的员工可能会在零售环境中被提升为主管。如果他们缺乏成为有效经理的能力,他们将无法进一步晋升,使他们在当前职位上变得不称职。如果他们在这个角色中表
Thumbnail
彼得原则指出,人会因其某种特质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不能胜任的高阶职位,他们将停留在当前职位而不再得到提升。这个概念由劳伦斯彼得提出。 想想看:一个出色的员工可能会在零售环境中被提升为主管。如果他们缺乏成为有效经理的能力,他们将无法进一步晋升,使他们在当前职位上变得不称职。如果他们在这个角色中表
Thumbnail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 世界上每一個人,在某個地方,都有他不能勝任的職位。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不斷地升遷,總有一天會到達那個位置,每一個組織當中又都有很多人已達到、或總有一天達到自己的不適任等級,公司或是組織也很少把這些人開除,因為維持階級的穩定才是最重要的事。 也因此,公司內才會到處充滿許多無能的人。
Thumbnail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 世界上每一個人,在某個地方,都有他不能勝任的職位。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不斷地升遷,總有一天會到達那個位置,每一個組織當中又都有很多人已達到、或總有一天達到自己的不適任等級,公司或是組織也很少把這些人開除,因為維持階級的穩定才是最重要的事。 也因此,公司內才會到處充滿許多無能的人。
Thumbnail
組織上下階層的對立,來自部屬對主管能力的不信服,當主管能力無法跟上升遷速度,整間公司都跟著受苦。
Thumbnail
組織上下階層的對立,來自部屬對主管能力的不信服,當主管能力無法跟上升遷速度,整間公司都跟著受苦。
Thumbnail
閱讀日記 「彼得原理」為什麼那麼多無能員工#2 neftlix是串流平台的龍頭,薪資是業界最高,但在其中的壓力是可怕的,因為他們不當你是家人,一旦沒有成績就滾蛋!這恐怕是把「部分」的彼得原理貫徹到底的公司,他們雖然無情但公司很強!
Thumbnail
閱讀日記 「彼得原理」為什麼那麼多無能員工#2 neftlix是串流平台的龍頭,薪資是業界最高,但在其中的壓力是可怕的,因為他們不當你是家人,一旦沒有成績就滾蛋!這恐怕是把「部分」的彼得原理貫徹到底的公司,他們雖然無情但公司很強!
Thumbnail
公司這幾年來晉升了許多位優秀的基層業務主管,來接手因跳槽、離職而空出的業務部門主管位置。有一半的人順利地擔起工作,另一半的人則表現不如預期,下場就是降回業務主管,但大多數的人會選擇離職。
Thumbnail
公司這幾年來晉升了許多位優秀的基層業務主管,來接手因跳槽、離職而空出的業務部門主管位置。有一半的人順利地擔起工作,另一半的人則表現不如預期,下場就是降回業務主管,但大多數的人會選擇離職。
Thumbnail
你有沒有隱隱約約感覺,在職場中,總是會有幾個身居高位的主管,特別注重工作流程、熱愛圖表化、伸手牌、開口閉口總是圍繞著過去的豐功偉業、對於正在進行中的專案卻似乎沒有提供實質幫助,反而還常常搖擺不定無法做決定? 你觀察到的現象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
Thumbnail
你有沒有隱隱約約感覺,在職場中,總是會有幾個身居高位的主管,特別注重工作流程、熱愛圖表化、伸手牌、開口閉口總是圍繞著過去的豐功偉業、對於正在進行中的專案卻似乎沒有提供實質幫助,反而還常常搖擺不定無法做決定? 你觀察到的現象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
Thumbnail
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是由Laurence J Peter跟 Raymond Hull寫的 可能因為我自己的前公司,就像這本書寫的狀況,所以我真的是感同深受,裡面有一段作著寫著:假設一千位員工沒有辦法讓組織順利運作,
Thumbnail
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 是由Laurence J Peter跟 Raymond Hull寫的 可能因為我自己的前公司,就像這本書寫的狀況,所以我真的是感同深受,裡面有一段作著寫著:假設一千位員工沒有辦法讓組織順利運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