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這樣長成了大人|謝謝還有這本《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那天起,我不再覺得現在的小孩好命了,每個時代都需要一道可以抵制的牆,如果牆不在了,動力怎麼來呢?」

關於吳曉樂的新書《那些少女沒有抵達》看完至今許久,已經有太多的千言萬語想說卻難以好好表達,也已經有太多寫得好的書評與感想。難以將心中所感用文字好好表達的當下,我只想跟這本書說聲,謝謝。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吳曉樂 著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吳曉樂 著

♣ 的確如很多人所說,這本的主題設定相對沉重,也真是一部悲傷的小說,可是於我來說,卻被「治癒」了。


過去在學或原生家庭的陰暗被召喚出來。那個當初很多大人認為小孩是會有什麼憂鬱問題?壓力大?你又沒有金錢煩惱的時候,我們就一不小心跨過青少年時期,在職場上打滾來到半生半熟、糊里糊塗可以說是成人的年紀,吳曉樂的文字如投在你平靜無波心湖(或說心死)裡的一顆石子,輕輕的,卻是漣漪震盪。那些文字是如此自然,沒有過來人的說教,沒有刻意要塑造的金句,她就是很自然地看到這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問題,輕輕地問一句,是這樣子嗎?

就如同她曾經在臉書寫過一篇希望大家不要吝於讚美青少年的文。「不要說什麼這樣子會導致他們的自我太膨脹,IG世代的他們多半只有自卑跟更多的自卑好嗎。」這篇文章至今仍被我截圖下來保存在相簿裡,提醒自己對他人的讚美不要吝嗇,對自己更要如此。

raw-image

>>>不好意思扯遠ㄌ。

♦ 我很喜歡《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中,幾乎沒有解答的故事設定。為什麼「她」就這樣跳下去了?為什麼她成功了,我卻沒有?究竟這種不知道在追尋什麼意義的人生什麼時候可以到頭?我還要努力到什麼時候?每個人都迫切希望人生要有解答,然而有時候只是希望,自己的吶喊有被聽見。

我希望有人聽見後跟我說:「人一輩子的煩惱夠多了,還要被區分成有意義的煩惱,沒意義的煩惱,無論有沒有意義,煩惱就是煩惱,對內心造成的傷害是分不出輕重的。」也希望有人跟我說:「這麼悲傷的日子終究會過去的。」

有時候痛苦的原因並不是那些源頭,而是不知道它到底何時結束。若有人說,他也曾經如此,或是知道其實這些都有一個底線,想著阿~再壞也不過如此,意外的就會好過許多。

raw-image

♥ 這是一本若曾在成長路上懷疑過一切,沒人停下來有耐心回答問題,只能默默擱置的你,能被治癒、被看見的一束光。我終於等到了這本書,終於有人在嘴現在的年輕人都怎樣怎樣的時候,被吳曉樂提醒這些人,別忘記你是怎麼走過來的。

「與其說我們這一代的人很堅強,不如說,我們很早就沒收了自己的心。我們從小就被教導,隱藏想法是好的、對的、有禮貌的。快樂的時候也會被警告,小心樂極生悲喔。好像《綠野仙蹤》裡的那個錫樵夫,原本是人,卻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失去了那顆心。我們這一代的人,長大都在找自己的心。」


而也在慢慢找回自己心的當下,我想對自己說,就算全世界都否定了你,自己也絕對要無條件站在自己這邊。




➥後記之一:請大家收紙本書時一定要拉開書衣,那些封面上看似成群飛舞的蝶、看似已經成長的表象,內封(內心)的那沒長大的蛹卻始終存在,拉開書衣的動作,是不是我們也能藉這本書,「看見」那些我們成長時未被好好關照的痛?

➥後記之二:這居然是我今年第一本看完的華文小說,實在太震驚了!但我很開心是讀吳曉樂!



此為不小心成為大人後之謝謝還有這本書救了我,第一集(名字也太長XD)
也歡迎鎖定畫說IG,說不定會有第二集~一起聊聊不小心成為大人的你,還好仍有這本書接住了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畫說有一天|閱讀.文學.你我的故事
117會員
120內容數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2025/02/28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Thumbnail
2025/02/28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Thumbnail
2025/02/16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2/16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2/08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Thumbnail
2025/02/08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是吳曉樂的第 4 部長篇小說。故事簡述如下:一個高中少女從學校頂樓一墜而下。作為導師的吳依光試圖抽絲剝解謎團,想找出少女不願走下去的原因。在次次的探詢中,雖漸漸找到端倪,卻也反覆戳到自身的困境。同時被媽媽控制成長的陰影又再次縈繞上心頭……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是吳曉樂的第 4 部長篇小說。故事簡述如下:一個高中少女從學校頂樓一墜而下。作為導師的吳依光試圖抽絲剝解謎團,想找出少女不願走下去的原因。在次次的探詢中,雖漸漸找到端倪,卻也反覆戳到自身的困境。同時被媽媽控制成長的陰影又再次縈繞上心頭……
Thumbnail
本書以少女蘇明絢在學校跳樓輕生震驚所有人為開端,描寫在明星女子高中擔任老師的吳依光在經歷導師班學生因霸凌事件休學、爾後又遇到導師班學生在校園跳樓輕生,不斷面臨突發重大事件的壓力之後,吳依光一步步尋找學生為何選擇輕生的蛛絲馬跡,試圖拼湊出事件的原委,過程中也慢慢揭開了吳依光自己成長歷程中的傷痛與掙扎。
Thumbnail
本書以少女蘇明絢在學校跳樓輕生震驚所有人為開端,描寫在明星女子高中擔任老師的吳依光在經歷導師班學生因霸凌事件休學、爾後又遇到導師班學生在校園跳樓輕生,不斷面臨突發重大事件的壓力之後,吳依光一步步尋找學生為何選擇輕生的蛛絲馬跡,試圖拼湊出事件的原委,過程中也慢慢揭開了吳依光自己成長歷程中的傷痛與掙扎。
Thumbnail
轉眼一個月間,沒有發表任何的讀書心得。是人生中發生了一些難以一語道盡的事,但這書看完幾天也咀嚼了幾天,還是覺得果然自己在各方面都還算是幸運兒,那些沒有抵達的事,儘管有些雷同,終究是達到了奔四的年紀(好支語)。 這本書在讀的時候總在腦海中響起17歲女生的溫柔,但那只是首透漏年紀的老歌,少女沒有抵達的
Thumbnail
轉眼一個月間,沒有發表任何的讀書心得。是人生中發生了一些難以一語道盡的事,但這書看完幾天也咀嚼了幾天,還是覺得果然自己在各方面都還算是幸運兒,那些沒有抵達的事,儘管有些雷同,終究是達到了奔四的年紀(好支語)。 這本書在讀的時候總在腦海中響起17歲女生的溫柔,但那只是首透漏年紀的老歌,少女沒有抵達的
Thumbnail
 我想她才是那種真正細心的人,比方她的盆栽她的鳥,以及最近豢養的小貓,常常說「自己沒辦法處理這些東西啦」。其實,不是無法,而是因為知道承擔責任之重,如果照顧不好,就深怕會像她自己筆下的小說人物那樣,左邊一個缺口,右邊一道裂痕。
Thumbnail
 我想她才是那種真正細心的人,比方她的盆栽她的鳥,以及最近豢養的小貓,常常說「自己沒辦法處理這些東西啦」。其實,不是無法,而是因為知道承擔責任之重,如果照顧不好,就深怕會像她自己筆下的小說人物那樣,左邊一個缺口,右邊一道裂痕。
Thumbnail
這是一本若曾在成長路上懷疑過一切,沒人停下來有耐心回答問題,只能默默擱置的你,能被治癒、被看見的一束光。我終於等到了這本書,終於有人在嘴現在的年輕人都怎樣怎樣的時候,被吳曉樂提醒這些人,別忘記你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這是一本若曾在成長路上懷疑過一切,沒人停下來有耐心回答問題,只能默默擱置的你,能被治癒、被看見的一束光。我終於等到了這本書,終於有人在嘴現在的年輕人都怎樣怎樣的時候,被吳曉樂提醒這些人,別忘記你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曉樂的文字彷彿是我的樹洞,將我未能表達或表達不盡人意的部分說的好仔細、好動聽,在床沿看著那些遠在他方,卻能與我同行的力量熱淚盈眶,然後滿足睡下。曉樂成為我書架上唯一一位,將作品全部集齊的作者,把這本《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放到書架上時,便覺得能與曉樂身在同一個時代感到好榮幸。
Thumbnail
曉樂的文字彷彿是我的樹洞,將我未能表達或表達不盡人意的部分說的好仔細、好動聽,在床沿看著那些遠在他方,卻能與我同行的力量熱淚盈眶,然後滿足睡下。曉樂成為我書架上唯一一位,將作品全部集齊的作者,把這本《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放到書架上時,便覺得能與曉樂身在同一個時代感到好榮幸。
Thumbnail
「你太年輕,又沒有小孩,你不能理解現在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正因為我沒有小孩,我才更明白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整本書的對白都沒有引號,也沒有顯著的戲劇轉折,透過吳依光大量的內心戲和自我對話,給人一種洋洋灑灑、一瀉千里,以及對教養有說不完的質疑和困惑的感覺。
Thumbnail
「你太年輕,又沒有小孩,你不能理解現在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正因為我沒有小孩,我才更明白小孩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整本書的對白都沒有引號,也沒有顯著的戲劇轉折,透過吳依光大量的內心戲和自我對話,給人一種洋洋灑灑、一瀉千里,以及對教養有說不完的質疑和困惑的感覺。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中的女主角吳依光及其他少女們,究竟是沒有抵達死亡?沒有抵達夢想?還是沒有抵達愛? 以及為何抵達總是如此困難? 書中抽絲剝繭地逐一陳述、反覆辯證,真相仍然迷離,但結尾似乎揭示: 無論如何,能抵達真實的自己,應該就能依著光緩緩前行。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中的女主角吳依光及其他少女們,究竟是沒有抵達死亡?沒有抵達夢想?還是沒有抵達愛? 以及為何抵達總是如此困難? 書中抽絲剝繭地逐一陳述、反覆辯證,真相仍然迷離,但結尾似乎揭示: 無論如何,能抵達真實的自己,應該就能依著光緩緩前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