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一個月間,沒有發表任何的讀書心得。是人生中發生了一些難以一語道盡的事,但這書看完幾天也咀嚼了幾天,還是覺得果然自己在各方面都還算是幸運兒,那些沒有抵達的事,儘管有些雷同,終究是達到了奔四的年紀(好支語)。
這本書在讀的時候總在腦海中響起17歲女生的溫柔,但那只是首透漏年紀的老歌,少女沒有抵達的是,那些安排好的康莊大道,迎接他們的勝利人生,以及中間不被那些簇擁者理解的芝麻綠豆、雞毛蒜皮。有時會想,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就不是機率問題,是100%的事實,而在人群中,那就是機率,有時是千載難逢,有時是被雷劈中,不可同日而語。
青春少女,有的是時間,有的是那些上了年紀的人沒有的。互相拉扯之中,金錢、資源支配著,能夠有的選擇,看似許多,但該抵達的目的地,不該有絲毫偏離。傳統的家庭,加上各種情緒勒索,渴望的認同不被滿足,像癌一樣的侵蝕著其他可能得到的滋養。主體不被重視,沒有吸收,都是浪費、徒勞,但總是用自己以為的方式對別人好,那是己所欲施於人,費盡心思,卻恐怕白費力氣。
讀到書中談論那些光鮮亮麗的人選擇了絕路,那是字字扎心,但很難接受理解。說的是沒有相應經驗的人,看了不一定懂,就算有類似經驗的人,也不見得穿得進那雙小鞋,邁得出任何一步。想死必然是走投無路,而真的找死,就是除了死以外,再也承受不起其他傷害。喝啤酒時,舍弟說過再苦都沒有人生苦,所以也愛上喝啤酒這個活動。但到底死有什麼比活著更吸引人,還幸運的沒有接近過。
在那個青春期的時間,沒有聰明到可以如何違抗體制,只是小小的做了選擇,在不怎麼了解讀書考試是為了什麼,幸福人生到底怎麼抵達的時候,為自己選了教育學,然後幸運的遇上了幾位對自己很不錯的師長。家裡覺得自己沒有那麼有唸書的才華,但也是給足了經濟資助,無憂無慮的當了全職學生到了碩班畢業。
拆開那些沒有抵達安排好、設定好的環節,很多時候並不能得到答案。想死,沒死成、死不了,卻在這沒死之後又經歷了許多,再次直面那些當年沒解決的人生難題。如何不成為那種自己討厭的大人,但年輕時並沒有那麼理解社會、世界中沒能說的清楚講得明白的潛規則,變了嗎?也許吧!但期待自己還是個溫柔的人,願意善待每一個人,只是人都不完美,幸運的沒有太多的機會把自己推上那些小說中不堪的情境,還是執念很深的希望把許多能改變能做的努力嘗試看看,但終於知道,一輩子要到達的地方真的無法那麼多,有所取捨,讓自己安適自在,才是長大之後可以有的少數選擇。
推薦給青春曾經迷惘的朋友,也推薦給工作生活要和青春期小生命相處的朋友,或許,這本書會告訴你,他們能否抵達,你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做自己,善良些,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