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可以做個區隔,我們從教科書上、老師口中學習的各式技巧,知識體系都可以被區分成從外部被理解吸收的知識理論。跟我們藉由不斷觀察別人淺移默化的改變自身,算是無法言傳得經驗傳承,而不斷嘗試不斷練習,我們的身體就會內化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成自身的經驗習慣。
所以我們在訓練的路途上,就能看到我們的老師往往會給我們設定方向目標,讓我們在練習的過程中,依循著老師的經驗訣竅,遇到很多難關有行動指示,幫助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中掌握這些訣竅,內化這些法則,讓身體舉手投足間具備這些知識的體現。
其中的問題點跟不足的原因,這背後的邏輯就是我們所做出的動作包含著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與執行動作所產生的誤差。
教練可以反推粗估是哪三點出了狀況
1.肌肉能力無法維持
2.力量傳導排列不良
3.理論架構出了問題
同時也可以透過自我覺察檢視,加強弱項調整訓練方向。
有句名言,拳練萬遍,其義自現。
拳練萬遍,只能是熟能生巧。每個人性格個性不同,對事感受不同,即使聽到同一句話,但解讀理解的不同,所體現的方式也不一樣,最終呈現的效果就會不同。如果沒有在一次次的練習中加入新知,就會卡關,在過程中必須不斷增加新的理論與新的體會,才能在肌肉運用,骨骼結構,意念流轉,整體運作中一次又一次進化改變,才能發現其中得本質意義。
就像很多人開車開了一輩子,但你能叫他去開F1方程式賽車嗎?不能嘛!因為他用同樣的方式開了無數次。我們剛開始學開車時,在駕訓班體驗它第一次發動,如何倒車入庫,S型過彎,直線加速,這些都能在教練的教導下很快掌握訣竅,一直到新手上路道路駕駛,上路時難免忐忑不安,但一回生二回熟的過程中,能很快應變路上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但至此之後除了越來越熟練,並不會產生本質上的差別。因為並沒有在開車上持續追求極速的目標,所以一個老司機開了一輩子的車並不會像F1賽車手一樣能夠在高速競賽中改變並學習追求賽車所需的知識與技巧。
其中可以透過
1.有沒有適當的教練
包含了能夠在開始打好基礎,在適當過程中給予幫助,帶領前進的道路中給予正確的方向和訓練,是條路上的引路人。
2.給予各方面的協助與挑戰
突破自我極限,每次挑戰自我的界線,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調整改變,藉由一次次的鍛鍊,熟悉內化新的技術、知識和習慣。教練可以在訓練時判斷該往哪裡加強能力,或哪邊需要持續累積,直到掌握進化。
3.充滿挑戰動力與覺察力
訓練時必須找到挑戰的目標,並在訓練時覺察自己對錯的的原因
4.以終為始,逐步達成目的
提醒自己最終的目標,並逐步逐步的達成,專注在達成每次設定的小任務。
5.在問題產生時適時的找出需要的改變
每次的訓練成果後能知道自己哪裡出了問題,可以透過錄影,覆盤,回想,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由教練在身邊觀察並適時給予當時最需要的改變。
所以我們可以在藉由之前提過的篇章如何藉由孤立訓練,增加單一關節肌群的能力。控制體內激素分泌,讓賀爾蒙創造出更事半功倍的運動成效。在運動表現上藉由理解學習的曲線,利用模仿與練習,找到最有效的成長方式。
我們可以從上述內容中,找到正確的方向與進步的道路,內化把知識轉變成經驗,不斷解決問題,一次次的迎向挑戰,過程中累積出所需的厚度。這需要持之以恆,最終一步一步往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