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再也沒有難談的事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再也沒有難談的事:哈佛法學院教你如何開口,解決切身的大小事


📖閱讀筆記

第一章 「高難度對話」的三種基本類型

  • 類型一:「談事實」
    • 假設真相(CH2)
    • 猜測意圖(CH3)
    • 追究責任(CH4)
  • 類型二:「談情緒」(CH5)
  • 類型三:「談尊嚴」(CH6)

■ 邁向「學習型對話」

改變立場就是邀請對方與我們展開對話,協助我們解決問題。如果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須瞭解對方,並協助對方瞭解我們。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學習型談話」。


第二章 別爭對錯,先瞭解彼此的故事

■ 不同的故事:為什麼彼此看到的世界不一樣

由於每一個人所接觸到的資訊不同,而又以自己獨到的方式詮釋,因此,每個人的故事自然也就不盡相同了。

■ 從武斷轉向好奇

瞭解對方故事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好奇心。

■ 包容雙方的故事:採用「同時立場」

「同時立場」提供了一個緩衝的空間,讓我們可以充分主張自己的觀點及感受,又不必否定其他人的觀點及感受。同樣的,我們可以聆聽別人對事情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及看法,而不需要放棄自己的感受。因為雙方可能會有不同的資訊或不同的詮釋,而且雙方的故事可能都很合理。

「同時立場」可以幫助你維持好奇心,願意去探究對方的立場,同時保持你自己的清醒。


第三章 不要假設對方是故意的:將「意圖」與「造成的衝擊」區隔開來

■ 兩種關鍵錯誤

  • 第一種錯誤:關於對方意圖的假設,通常都是錯的
  • 第二種錯誤:好意還是會造成負面的衝擊

■ 避免這兩種錯誤

  • 避免第一種錯誤:將「意圖」與「造成的衝擊」區隔開來
    • 行為:對方實際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
    • 衝擊:對自己造成什麼衝擊?
    • 假設:根據這樣的衝擊,我針對他人的意圖做了什麼假設?
  • 避免第二種錯誤:傾聽對方的感受,並反省自己的意圖

第四章 別再指責:找出原因來

■ 如何區別「探究原因」和「指責」

在本質上,指責的重點是批判(只看過去),而探究原因的重點則是瞭解(看見未來)。

■ 關於原因的三大誤解

  • 第一種誤解:我們只應該探究「可歸責於自己的原因」
  • 第二種誤解:放棄指責,就等於壓抑自己的情緒
  • 第三種誤解:探究原因就等於「指責受害者」

■ 找出屬於自己的原因:四種難以發現的原因

  1. 你一直逃避問題
  2. 你難以親近
  3. 你們雙方的基本差異
  4. 你不知不覺會扮演某種角色

■ 找出原因的兩種方法

  • 把自己和對方的角色互換
  • 採取旁觀者的角度

具體要求對方做些改變,以協助你改變自己,這樣可以讓對方清楚知道,他們先前的行為就是問題的原因和癥結。這就是瞭解原因系統的真正目的:找出雙方必須做的改變,藉以影響並改善狀況。


第五章 控制情緒,否則會被情緒控制

■ 不要一味的發洩:謹慎描述情緒

表達情緒的三大指導方針,可以幫助你降低焦慮,進行有效的溝通。

  1. 解決問題必須討論情緒
  2. 表達完整的情緒
  3. 不要評論——單純的分享

第六章 確立自我認知:你最在乎什麼?

■ 高難度對話威脅我們的自我認知

常見的認知問題有以下三大類,也是我們在處理高難度對話的時候最關心的:

  • 我能勝任嗎?
  • 我是好人嗎?
  • 我值得被愛嗎?

■ 脆弱的自我認知:兩極化症候群

  • 兩極化之一:否認與自己有關的負面資訊
  • 兩極化之二:誇大與自己有關的負面資訊

■ 確立自我認知

  • 步驟一:熟悉自我認知議題
  • 步驟二:讓你的自我認知更多元(接受「同時立場」)
    • 請接受自己這三項特質:①自己會犯錯、②人的意圖並不單純、③問題的部分原因是你造成的。

第七章 你要什麼?何時談?何時放下?

■ 三種不合理的談話

考慮要不要談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雖然主動展開談話通常都是合理的,但有時候主動談也沒用。針對「到底該不該主動談」,應該先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 真正的衝突發生在我內心裡嗎?
  • 有沒有比「提出來討論」更容易解決問題的方法?
  • 我的目的合理嗎?

■ 如果決定要談:三個合理的目的

  1. 瞭解對方的故事
  2. 表達自己的觀點及感受
  3. 一同解決問題

第八章 對話的開始:從中立的敘事出發

■ 正確的開場方式

  • 步驟一:從中立的敘事出發
  • 步驟二:提出邀請

■ 向前走的地圖:中立的敘事、對方的故事、自己的故事

從「中立的敘事」出發,只能說是「安全抵達對話的山腳」了,之後還得爬上對話的那座高山。當我們清楚描述了問題和自己的目的,接著還需要花時間從各自的觀點探索前面說過的「三種型態的談話」,讓對方分享他的觀點和感受,而你也回到自己的故事裡面做分享。


第九章 學習型談話:聆聽的技巧

■ 如何仔細聆聽:好奇心

把自己的心態從「我瞭解」轉變成「請幫助我瞭解」。其他的動做都源自於這個轉變。

■ 三大技能:探詢、用自己的話重新說一遍、確認某事存在

  • 探詢:探詢的目的是為了瞭解
  • 用自己的話重新說一遍:弄清楚對方的意思
  • 確認某事存在:確認對方的感受存在

第十章 表達:清楚、有力的為自己說話

■ 用以下三種方式,清楚說出自己的故事:三大指導方針

  1. 別把自己的結論當成事實來說
  2. 分享自己結論的依據
  3. 別用「每次都」和「從來不」這一類的話來誇大事實:給對方改變的空間

第十一章 解決問題:由你主動開始

■ 重組、重組、重組

重組就是擷取對方話中的精髓,轉化成更有幫助的概念。

第二種重組的策略是從「兩者擇一」轉向「兩者同時」。

■ 每一刻都是聆聽的好時機

不論我們多麼擅長重組,最重要的原則是:除非對方覺得受到聆聽及瞭解,否則對話不可能朝正面的方向進行。

■ 點出雙方的互動:讓問題更清楚

重組和聆聽可以把對話引導到我們希望的方向,大部分的對話都需要用到這兩種有用的工具,但有時候還是不夠。這種時候,「點出雙方在對話中的互動」這個技巧就很有用:把我們在對話中看到的狀況,當成要討論的主題攤在桌上。


第十二章 5個步驟全面運用對話技巧

■ 步驟一:透過演練「三種類型的談話」做好準備

  • 談事實
    • 故事:我的故事/他的故事
    • 影響/意圖:我的意圖/對我的影響/他的意圖/對他的影響
    • 原因:哪些屬於我的原因?/哪些屬於他的原因?
  • 談情緒:影響我歸咎原因和判斷的情緒有哪些?
  • 談尊嚴(自我認知議題):發生的事對我的自我認知有什麼威脅?

■ 步驟二:檢視自己的目的,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提出來

■ 步驟三:從中立的敘事開始

■ 步驟四:探索對方的故事及自己的故事

■ 步驟五:解決問題


📝閱讀心得

此書寫到:『所謂「高難度對話」,就是你覺得不好開口或很難討論的事。』

此書介紹三種「高難度對話」基本類型:

  • 談事實
    • 假設真相(CH2):別爭對錯,先瞭解彼此的「故事」
    • 猜測意圖(CH3):別假設對方是故意的,區分「意圖」與「衝擊」
    • 追究責任(CH4):別再指責,找出「原因」
  • 談情緒(CH5)
  • 談尊嚴(CH6):自我認知議題

「好奇心」、「同時立場」與「重組」是我認為本書的亮點:

好奇心

第二章〈別爭對錯,先瞭解彼此的故事〉提到:瞭解對方故事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好奇心。

第九章〈學習型談話:聆聽的技巧〉也提到:如何仔細聆聽:好奇心。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一書中提到第三檔的關鍵也是:好奇心。換句話說,好奇心是同理他人與自己的重要樞紐。這也與重組相關,將自己原本的觀點轉換為好奇的觀點。

同時立場

第二章〈別爭對錯,先瞭解彼此的故事〉,提到:「同時立場」可以幫助你維持好奇心,願意去探究對方的立場,同時保持你自己的清醒。

第六章〈確立自我認知:你最在乎什麼?〉,提到:讓你的自我認知更多元(接受「同時立場」)。

第十一章〈解決問題:由你主動開始〉,提到:第二種重組的策略是從「兩者擇一」轉向「兩者同時」。

其實簡單來說,同時立場就是承認各方論述成立,可以用「一方面…同時另一方面…」來呈現,不過這種技巧也被稱為循環放屁,好像說了什麼感覺很有道理,但其實什麼也沒說。例如:「一方面我知道你會很難過,同時另一方面我還是決定要分手。」沒有共識的論述能各自成立。

相反的論述一樣能各自成立「一方面你可以向右走,另一方面向左走也不是不行。」這結構聽起來是放屁的廢話,但其實常常出現在算命、官僚、激勵型演講中,例如巴納姆效應會用:「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善於交際,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官腔會用:「一方面我們會彙集外部專家意見,另一方面我們內部也會積極開會研擬…」,激勵型演講會用:「是你選擇成功,也是你選擇失敗!」

此書也寫到:

「同時立場」提供了一個緩衝的空間,讓我們可以充分主張自己的觀點及感受,又不必否定其他人的觀點及感受。同樣的,我們可以聆聽別人對事情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及看法,而不需要放棄自己的感受。因為雙方可能會有不同的資訊或不同的詮釋,而且雙方的故事可能都很合理。

熟悉此技巧的會知道這只是「提供了一個緩衝的空間」或轉移焦點技巧,但實際上只是各自表述,沒有共識,不過不熟悉此技巧的倒是會產生覺得很有道理、或被聆聽的感覺。

重組

重組其實就是認知治療的基石:認知重構。用不同的觀點來看事件,同時立場也是呈現各自觀點,NLP中也有換框法,另外也有誤導性的用法,例如偷換概念。而誤導性的技巧也有正向的用法,例如催眠。

而此書最後提到:

如果對方不願意去想他們怎麼樣造成了問題,或是不願意為自己行為造成的影響負責,你是不可能強迫他的。你所能做的只是好好的看看自己,敞開心胸,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改變自己的行為,並誠實面對自己覺得重要的事。

這也回到斯多葛主義所言:

通往自由的唯一路徑即是漠視「我們無法掌控的事物」—《奴隸哲學家的人生通識課》

或者佛法所言:

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入菩薩行論》安忍品

這也出現「同時立場」技巧:「一方面如果事情尚有轉圜的餘地,那為何不歡喜呢?另一方面如果已無濟於事,那憂愁煩惱又有什麼益處呢?」

在減輕焦慮的建議中,有項是「檢查清單」,例如出門前都會檢查手機、錢包、鑰匙。面對「高難度對話」此書也提供了檢查清單與SOP,可以讓人在放棄對話前核對該做的都做了,此書雖然理性、樸實無華,沒有情感派的一系列騷操作,但對於有道德潔癖的人而言應該很受用。

75會員
344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閱讀|最強提問力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閱讀|調情學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閱讀|八成是你想太多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閱讀|焦慮症必修課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閱讀】「你現在也確信嗎?」︱《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試讀心得為了高點擊量,現今閱聽者在電視、電腦或是手機前,所接收到的內容僅是單方表述,加上每日湧入的訊息量相當大,事件的表相化作一條快速推播的頭條、聳動駭人的跑馬燈,無法探知事件全貌。
Thumbnail
avatar
九號球
2023-10-29
不要在意了!哪有那麼容易?《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停止腦中小劇場,輕鬆卸下內心的重擔》 閱讀心得我超級容易在意。 常常會想著:「現在打電話過去是不是會打擾到別人?」 「我問這個問題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很笨?」 「他都沒有回覆我訊息是我說錯了什麼嗎?」 這樣的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簡直二話不說直接帶回家! 然後過了很久才拿起來看😆
Thumbnail
avatar
tsukiyomi
2023-06-07
讀字人生:你今天閱讀了嗎?閱讀是一個人便能開始的休閒活動,也因為書裡的世界實在過於迷人。一頁接一頁、一本一本地翻著,讓人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對筆者而言,閱讀就像場人生的旅行,像日常的對話,像刺激的冒險;是享受當下、回味過往,也是展望未來。過程會痛苦,同時亦會幸福,某人藉由文字傳遞的東西,同樣透過文字緩緩滴入筆者的心頭。
Thumbnail
avatar
愛筆
2023-01-23
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教你更系統化的將書讀得更透徹這是一本教導人如何透過更主動的閱讀書,能夠透過書中的辦法來達到吸收書本精華的最大效果。
Thumbnail
avatar
跟著軌軌來讀書
2022-12-15
讀牛津通識課《閱讀:人與世界跨越時空的連結》:一場關於閱讀的閱讀之旅閱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人類究竟是怎讀的?本書從歷史的角度介紹了人類的閱讀活動,並探討了寫作、印刷、小說、詩歌、焚書、詮釋、重讀等和閱讀密切相關的現象,以及不同文化、不同性別和不同時空的閱讀經驗。人不只閱讀,也一直在探討閱讀的意義,相關的議題可以說總是耐人尋味。
Thumbnail
avatar
歪帽旅人的閱讀旅程
2022-11-12
閱讀筆記《如果「那一天」終於來了…:侏儸紀公園開幕、全球網路斷線、海裡再也沒有魚…》●說到預測未來,其實真的很難把一切都攤在陽光下,畢竟有太多令人不安的真相投下了陰影。 ●英國終於廢除君主制度? ●科技大亨終於統治了世界? ●真正的侏羅紀公園終於開幕了? 以下是對《侏儸紀公園》在科學方面的瘋狂假設它的可信性所做的快速分析: ●海洋裡最後一條魚終於死了? ●如果有小貝比在月球誕生?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09-13
[閱讀]《在意別人而受傷,怎麼找回快樂》| 為什麼社群按讚數越多,你越不容易感到快樂?❙ 為什麼我們在社群上獲得越多讚,真實的人生往往越不快樂?其實這跟『達成幸福感的三個條件』,以及『條件化的自我價值感』有關。 ❙ 心理學家Robert Emmons和Ed Diener的研究指出,擁有幸福感的三個條件分別是:『人生中經常感受到滿足』、『正向情緒』以及『較少感受到負面情緒』。
Thumbnail
avatar
天台的占卜巫
2021-11-18
阅读丨梅葛:史诗传说里无缘无故的神天神找人种,山山箐箐跑,遇着小松树:“小松树,小松树!你是好树子,你若有好心,请你告诉我,你看见人种没有?”“人种我没见,要是遇着了,我的叶子硬,戳也戳死他。”
Thumbnail
avatar
Lola
2021-07-23
【個人成長閱讀小筆記】成功人士為什麼這麼在意書櫃第一次看到書名就覺得蠻有趣的,難道不是成功人士就不能在意書櫃嗎?不在意書櫃的人難道就不會變成成功人士嗎?成功人士就一定會在意書櫃嗎?
Thumbnail
avatar
Hi海苔醬
2021-03-01
讀《洋蔥式閱讀!當代關鍵議題系列》,理解古往今來的「男子氣概」及其對世界的影響男子氣概既是一種規範人們的意識形態,以及男性為中心運作的社會倫理教條,也是男性形塑自我認同的信念與標準。本書進一步分析何謂「男子氣概」,又對這個社會到底有何影響和危害?唯有理解男子氣概的內容,特別是男性本身,才能加以改善現今男子氣概帶來的困境,如此才能促進整個社會往好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avatar
黎胖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