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溝通的謬誤,很多人都沒發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先來思考一下為何需要溝通?肯定是因為認知差異、有了誤會、想讓對方瞭解自己,也想瞭解對方。

但我們完全疏忽一件事情,那就是溝通是雙向的

為什麼說疏忽?因為我們理智都可以明白溝通是交換想法、是兩邊流通的,可是在溝通的時候其實是單行道還不准對方逆向!都只想對方聽我們的、只想要對方理解我們、或是覺得對方好多錯誤,是對方該認錯改變。仔細看看這些想法是不是沒有理智呢?

這就是這篇文章要探討的謬誤-你以為在溝通其實你只講自己的。

先來聊聊我們的挫折。溝通過程很容易感到失落,其實源自於我們的表達沒有被理解與接納,總覺得怎麼講,好說歹說,這樣說那樣說,很認真表達了,甚至把所學到的說話技巧都遇上了,對方就是沒有懂!如果你有這樣的挫折,請幫我按顆愛心XD(我自己先按!)

如果你沒多久前和另一半在用手機吵架,正好可以回頭看看文字是不是充滿指責、「你」開頭的訊息、說對方不對/不好/哪裡做錯了、出現很多次「都、總是、一直、每次」的語言。即便平靜的現在回頭看依然覺得自己很有理生氣,可是這些語言就是溝通中的謬誤:只講自己的,沒有要聆聽對方的想法,只想要對方接納自己,卻忘了對方也需要被接納。

如果兩個人都一來一句,兩個人都一直講話,可是都沒有人真的聽進去,那麼溝通一定會失效!還有可能越吵越兇,或來個大冷戰。

如果兩個人都一來一句,兩個人都一直講話,可是都沒有人真的聽進去,那麼溝通一定會失效!還有可能越吵越兇,或來個大冷戰。

溝通,就是自己的「理智與感性拉力賽」,你要不斷切換左腦右腦,以達到標的。

我們理智上瞭解溝通的意義與過程,但溝通的時候卻很容易受情緒影響。所以我們要做的練習,就是把情緒和事情分開,把接受和理解分開,把事實和妄念分開,把自己的情緒先放一邊,先聽對方表達,並加上上一篇文章分享的方法(平時就要練習了哦),就能夠好好的聆聽對方說話了。這樣做,對方能感受到自己被傾聽、被理解或被認同,就會柔軟下來。接下來就可以換我們好好表達。

這樣才是真的雙向溝通!

上述提到的文章:


那麼為什麼我們很容易只自顧自地說、只想要別人聽別人認同?

這就要談到人性的天性了,在遠古時代,趨同性和觀念上一致是使種族穩固發展的保證。人類一出生就開始尋找連結和認同感,獲得連結與認同意味遠離孤獨,那會保證你安好無事,充滿安全感。而我們也不斷讓自己趨向大眾的觀點,讓自己跟大眾靠近,和大家一樣,至少出錯時不會太難看的想法,這個天性讓我們很容易害怕別人和我們不一樣、或是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愛要有智慧,才不會枯竭。

愛要有智慧,才不會枯竭。

那麼想要「贏」?那你得先克服天性

(先說,在感情比輸贏真的是不健康的思維啦)這個天性使我們安全卻在溝通時讓我們受挫,然,我們也要明白,要達到目標就要克服天性,就像人類天性之一「懶散」,如果我們要跳脫舒適圈、達到理想職位、獲得想要的人事物,勢必要克服懶惰。溝通也是要克服這種渴望被認同的強烈心情,先把這份心情放一旁(不是忽略,是放一旁),當一位先敞開心門的人,聆聽對方。對方那份渴望被認同的強烈心情得到滿足了,他就有力量來傾聽你甚至滿足你!

為什麼要我先啊?應該他要先吧!

這也是謬誤,感情是兩個人想法的總和,要求別人前先要求過自己了嗎?如果自己不願意為感情嘗試新的溝通模式或換一個新的思維模式,又憑甚麼要求別人一定要做到?何況,會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不就是有一份想改變的心意嗎?所以,別覺得一定要對方要先改變才是有愛、有認真、負責任的人,我們先強壯起來,就會看見溝通開始往好的地方發展。

在感情裡或在溝通時,用力說話沒有用、用硬的方式達到贏也沒用(因為這種贏只是一種勒索和威脅),對感情是很大的傷害哦。

我們還可以做那些練習?
  1. 練習讓自己宏觀一點思考:我們談戀愛不就是要開開心心嗎?我們談戀愛不就希望是成熟健康的戀愛嗎?我現在為了這樣的事情和他大吵特吵有必要嗎?既然我能想到這些,那麼就從我先展現成熟理智或包容,何樂不為呢?
  2. 伸手不打笑臉人,笑不出來至少不要臭臉,溝通前可以在內心和鏡子前排演一次
  3. 先給對方表達,對對方抱持好奇心,也在開啟語言溝通前先好奇自己一番。
  4.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是表達自己的媒介,不是傷害人的工具。
  5. 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覺察到不舒服了,請停止溝通,你可以去另一個空間、深呼吸,告知對方需要一點冷靜時間,避免負面情緒續搭載語言變成可怕的武器。



舒心飛比,舒緩你的心裡。

方格子平台持續更新關於溝通的文章,歡迎追蹤關注。

「好的關係來自好的愛護力,好的愛護力才有舒心溝通。」

如果有任何想法歡迎留言或寫信。

發現更多舒心飛比的平台與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舒心生活與溝通-飛比的沙龍
30會員
15內容數
你相信自己能建構美好的生活與感情嗎?讓舒心飛比陪伴你找回內在力量,透過練習溝通表達、藉由人類圖了解自己的特質或選擇希塔療癒來梳理生命狀態,這裡有很多工具可以陪伴你建構美好人生!
2023/07/19
學習養育一段龍蝦愛情,是讓感情長久美滿的方法。你有想過為什麼每次吃喜宴都會有龍蝦冷盤料理嗎?這蘊含長輩的智慧,要新婚夫妻學會「又聾又瞎」。但並不是忽視對方的暴力或外遇,也不是不聆聽對方的真心話。而是在一些小事情中學會平衡、學會如龍蝦料理隱喻的「又聾又瞎」。
Thumbnail
2023/07/19
學習養育一段龍蝦愛情,是讓感情長久美滿的方法。你有想過為什麼每次吃喜宴都會有龍蝦冷盤料理嗎?這蘊含長輩的智慧,要新婚夫妻學會「又聾又瞎」。但並不是忽視對方的暴力或外遇,也不是不聆聽對方的真心話。而是在一些小事情中學會平衡、學會如龍蝦料理隱喻的「又聾又瞎」。
Thumbnail
2022/11/21
你們曾經因為金錢吵架嗎?覺得談錢尷尬又小氣嗎?情侶們除了為了花錢方式而吵之外,其實有5個金錢議題必須要瞭解才能避免為錢吵架喔!本文參考美國心理學家喬森·瑞奇之著作《愛在金錢蔓延時》中的核心理念:金錢圈。
Thumbnail
2022/11/21
你們曾經因為金錢吵架嗎?覺得談錢尷尬又小氣嗎?情侶們除了為了花錢方式而吵之外,其實有5個金錢議題必須要瞭解才能避免為錢吵架喔!本文參考美國心理學家喬森·瑞奇之著作《愛在金錢蔓延時》中的核心理念:金錢圈。
Thumbnail
2022/11/04
常常爭執很有可能是因為妄念與防衛機制在搗亂,而我們不僅沒有覺察到妄念還被綁架、牽著走,然後妄念就不斷在腦中發酵,引發防衛機制,讓我們變成了刺蝟!本篇分享何謂妄念、怎麼產生的、詳細頗析溝通過程並分享2個關鍵點,持續練習就能突破妄念與防衛機制。
Thumbnail
2022/11/04
常常爭執很有可能是因為妄念與防衛機制在搗亂,而我們不僅沒有覺察到妄念還被綁架、牽著走,然後妄念就不斷在腦中發酵,引發防衛機制,讓我們變成了刺蝟!本篇分享何謂妄念、怎麼產生的、詳細頗析溝通過程並分享2個關鍵點,持續練習就能突破妄念與防衛機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溝通到底是什麼?你在做的,真的是溝通嗎?快點進來檢視看看吧~
Thumbnail
溝通到底是什麼?你在做的,真的是溝通嗎?快點進來檢視看看吧~
Thumbnail
「 我們都在一起這麼久了!他應該要懂我吧!」和一位老友久違的見面,她一坐下來便氣呼呼的說著。 五分鐘前,剛和男友鬧得不愉快,我在來的路上,聽他在通訊軟體上說了一點。 大致上是覺得,對方的思考邏輯跟自己不一樣,同樣的問題,對方怎麼會得出,她完全不理解的結論? 跟她想要的,背道而馳。 我問了問:「那你不
Thumbnail
「 我們都在一起這麼久了!他應該要懂我吧!」和一位老友久違的見面,她一坐下來便氣呼呼的說著。 五分鐘前,剛和男友鬧得不愉快,我在來的路上,聽他在通訊軟體上說了一點。 大致上是覺得,對方的思考邏輯跟自己不一樣,同樣的問題,對方怎麼會得出,她完全不理解的結論? 跟她想要的,背道而馳。 我問了問:「那你不
Thumbnail
前言 職場老是犯小人、與客戶溝通總是不順利、常常否定自己...,問問自己有這幾種狀況嗎? 如果有的話那麼表示我們的溝通能力需要改善,所謂的溝通也包含與自己的對話,而溝通其實是有一套邏輯的,我們只要能夠瞭解這樣的邏輯,並持續練習,相信溝通能力會越來越進步。 為什麼對方就是聽不懂? 雞同鴨講?
Thumbnail
前言 職場老是犯小人、與客戶溝通總是不順利、常常否定自己...,問問自己有這幾種狀況嗎? 如果有的話那麼表示我們的溝通能力需要改善,所謂的溝通也包含與自己的對話,而溝通其實是有一套邏輯的,我們只要能夠瞭解這樣的邏輯,並持續練習,相信溝通能力會越來越進步。 為什麼對方就是聽不懂? 雞同鴨講?
Thumbnail
最近聽到關於許多「溝通不良」的事件和抱怨,不禁感嘅,簡單的「溝通」二字,為何做起來總是那麼難?用字典查詢兩個字的定義:「溝」為「挖通、疏通」之意、「通」則表示「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的。」溝通的基本定義,便是在對話的過程中,雙方的想法可以精準地傳達給對方。
Thumbnail
最近聽到關於許多「溝通不良」的事件和抱怨,不禁感嘅,簡單的「溝通」二字,為何做起來總是那麼難?用字典查詢兩個字的定義:「溝」為「挖通、疏通」之意、「通」則表示「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的。」溝通的基本定義,便是在對話的過程中,雙方的想法可以精準地傳達給對方。
Thumbnail
理智知道溝通是雙向,溝通的時候卻是單行道?還不准對方逆向!究竟我們在溝通過程中那麼不順是發生了甚麼事情?腦子的思考速度其實快到我們很難覺察,因為好多時候它已成了習慣甚至天性,要如何達到有效溝通首先你要先......
Thumbnail
理智知道溝通是雙向,溝通的時候卻是單行道?還不准對方逆向!究竟我們在溝通過程中那麼不順是發生了甚麼事情?腦子的思考速度其實快到我們很難覺察,因為好多時候它已成了習慣甚至天性,要如何達到有效溝通首先你要先......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和伴侶或家人溝通的時候都是有效溝通,但其實有效溝通不是多會講話、多會使用技巧,而是在開啟言語溝通之前的內心建立......。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和伴侶或家人溝通的時候都是有效溝通,但其實有效溝通不是多會講話、多會使用技巧,而是在開啟言語溝通之前的內心建立......。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溝通是有效的,其實未必如此。 你覺得自己已經說得很明白,可是對方還是不明白。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你可能能力很強很優秀,或者對家庭負責熱愛生活。但是有時候工作效率確很難提高,或者家庭生活中一言不合就吵架。那麼問題出在哪呢?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溝通是有效的,其實未必如此。 你覺得自己已經說得很明白,可是對方還是不明白。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你可能能力很強很優秀,或者對家庭負責熱愛生活。但是有時候工作效率確很難提高,或者家庭生活中一言不合就吵架。那麼問題出在哪呢?
Thumbnail
前陣子,我目睹好幾次爭執的發生,從開始到結束,儘管內容都相差許多,但過程都驚人的相似,想想不管在網路、在媒體、在現實生活、在國際社會,彼此一言不合就互相開嗆的狀況也是常見,究竟是人都愛好衝突,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有很多方向可以切入,這篇就來談談"誤會"。
Thumbnail
前陣子,我目睹好幾次爭執的發生,從開始到結束,儘管內容都相差許多,但過程都驚人的相似,想想不管在網路、在媒體、在現實生活、在國際社會,彼此一言不合就互相開嗆的狀況也是常見,究竟是人都愛好衝突,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有很多方向可以切入,這篇就來談談"誤會"。
Thumbnail
今天是溝通與傾聽的上集 讓我們先來聊聊 #傾聽 這件事! 一定很多人覺得傾聽有什麼難 就是聽別人講話而已啊~   真的是這樣嗎? 先來說說傾聽容易失敗的幾個原因 1.邊聽人家講話邊分心做其他事 2.還沒聽多久就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 3.自己為明白對方的意思,造成認知落差 請仔細回想一下自己過去的...
Thumbnail
今天是溝通與傾聽的上集 讓我們先來聊聊 #傾聽 這件事! 一定很多人覺得傾聽有什麼難 就是聽別人講話而已啊~   真的是這樣嗎? 先來說說傾聽容易失敗的幾個原因 1.邊聽人家講話邊分心做其他事 2.還沒聽多久就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 3.自己為明白對方的意思,造成認知落差 請仔細回想一下自己過去的...
Thumbnail
我們的人生,即使生活範圍再小,也一定會和其他人碰到,或多或少需要互動和相處。然而,不是每段關係都會讓我們覺得相處愉快,在人際關係的問題上,最常出現的就是爭執、拉扯和無法溝通。 從原生家庭的家人關係,到同儕朋友關係,再到職場同事夥伴關係,特別是最親近的伴侶、親子關係,都免不了必須溝通、理解、接收...
Thumbnail
我們的人生,即使生活範圍再小,也一定會和其他人碰到,或多或少需要互動和相處。然而,不是每段關係都會讓我們覺得相處愉快,在人際關係的問題上,最常出現的就是爭執、拉扯和無法溝通。 從原生家庭的家人關係,到同儕朋友關係,再到職場同事夥伴關係,特別是最親近的伴侶、親子關係,都免不了必須溝通、理解、接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