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開始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時候,它就不該是理所當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種藝術,是一個我們永遠學不完的課題,就算是學歷再高,資歷再豐富,在這部分、我們永遠都是一個實習生。

在生活中,你們是否也常遇到類似的狀況?

例如在職場中:你怎麼搞不清楚狀況跟重點呢?我跟你說這樣就是不對。

例如:孩子放學回來重重的把書包一摔,問他發生了甚麼事,他卻不禮貌的說:你好煩喔,你可以不要管嗎?

例如:老婆問老公晚餐想吃甚麼,老公竟不客氣的說:跟妳結婚這麼久了,我愛吃甚麼妳還不知道嗎?

有一位創業的朋友來找我,大嘆合夥事業難做,曾經在一次應酬的場合結束後,合夥人對他有所斥責,在場合中分不清楚目的及誰是主角與陪同者,還與陪同者不斷交換意見聊天,好幾次都是這樣,朋友對我說,對於指責,他只接受一半,他接受夥伴對他在出席場合重點認知不足的指正,也感謝夥伴能告訴他,讓他有機會修正,但另一半他不接受的是,過程的對話可以明顯感受對方的情緒與怒氣,並沒有把他視為合夥人。

上述的這些對話你熟悉嗎?因為「理所當然」,我們有時對熟悉的共事夥伴、朋友、伴侶、孩子…我們說的話不但直白、還帶情緒,或許你會說:因為我是為你好欸,我是把你當朋友才這樣說耶,你這麼不爽、好啊以後我不會再跟你說。

這些過程到底有甚麼問題?想想看我們對於剛認識的朋友或是商業對象,說話絕對客氣,就算對於錯誤,我們也會用「討論」的方式「間接」指正。

對於身邊熟悉的人我們更應當如此,或許你會覺得,這樣好有距離喔,這、不是距離,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尊,或許你的指正是對的,但是一旦加入了你的情緒,就很容易失焦,也容易觸發對方的防衛機制。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得理不饒人,除了指正、是否還加入了你自己情緒上的發洩?在許多的問題點與議題上,你的想法就一定是對的嗎?就像一個水杯,你從上往下看它是圓的,從正面看它是長方形的,其實我們看的是同一件事,只是觀點不同、做法不同,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此時,我們要用的方式就是用「溝通取代指責」,聽聽對方的說法。

拿我那位創業的朋友當例子,換個方式溝通:john,有件事想跟你討論一下,關於今天的場合……,我們可以等結束後一起約其他夥伴一起喝咖啡繼續聊,……你覺得如何?提供你參考一下,以「間接」的口氣,指出他人的錯誤,我們既能不讓事情失焦,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如此、不但能贏得情誼,也展現了自己的深度與高度。

人與人的相處真的不容易啊!「理所當然」,讓我們常常用自己的主觀認定來判斷一件事或一個人,再加上藉由過程抒發所謂的情緒,我們卻忽略了自己其實是處在人群之中,所以我們要學習的二件事是,一是讓自己成為更友善的人,以溫和、客觀的語句作為溝通的基礎,贏得他人由衷的合作,進一步進展到能夠領導他人,指正他人而不引起反感的境界。另一件事就是持續改進自己,其中最困難的部份就是坦然承認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只要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實,就能開始著手改善並解決問題,而「認錯」,是可以降低衝突的傷害,它更是一種修為。

最後,祝福大家也包括我自己,都能把握每一次學習成長的機會,植入發自內心的和善與謙卑在我們的DNA裡面,做一個真正具深度、有高度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羽哥的職場充電站
11會員
17內容數
一個喜愛攝影的職場歐爸,不愛教條及框架,喜歡從生活及職場細微的觀察、去體驗生活的價值。 公部門、校園講座、企業內訓聯絡:chenyu777@gmail.com周宸羽
2024/02/23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2024/02/23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2023/03/15
近期幫一群大學生上課,其中一部分是了解自己、職涯及創業的認識,很多小夥伴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大學,畢業之後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或許,現在的大學錄取率接近100%,如果沒有什麼意外幾乎都可以上,加上在就讀高中時得到的一些資訊、以為大學就是玩四年。 這四年看似精彩的生活,你真的有得到什麼或是學到什麼
Thumbnail
2023/03/15
近期幫一群大學生上課,其中一部分是了解自己、職涯及創業的認識,很多小夥伴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大學,畢業之後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或許,現在的大學錄取率接近100%,如果沒有什麼意外幾乎都可以上,加上在就讀高中時得到的一些資訊、以為大學就是玩四年。 這四年看似精彩的生活,你真的有得到什麼或是學到什麼
Thumbnail
2023/03/03
許多的職場工作者遇到與管理者間相處的挫敗與工作倦怠時,極有可能採取所謂的「安靜離職」,我只選擇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不想多做或是超越自我,這跟主管希望下屬要做到”當責”有著不小的落差,而不少管理者也會採取一些措施故意讓員工日子不好過,像是變相阻斷你職涯發展的機會、不加薪、對你的溝通冷淡的回應,甚至處處
Thumbnail
2023/03/03
許多的職場工作者遇到與管理者間相處的挫敗與工作倦怠時,極有可能採取所謂的「安靜離職」,我只選擇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不想多做或是超越自我,這跟主管希望下屬要做到”當責”有著不小的落差,而不少管理者也會採取一些措施故意讓員工日子不好過,像是變相阻斷你職涯發展的機會、不加薪、對你的溝通冷淡的回應,甚至處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多年前我參加某個案子,活動後團隊發工作費用,有夥伴誠實表達了對於自己獲得的工作費,感到自己的努力不被專案負責人尊重。專案負責人聽到後也爆炸了,質疑對方為何事前做分配計畫時不說,現在才說。而且負責人自認這樣的分配並不是不尊重他,而是經費有限,在限制之下只能做這樣的分配。眼看著衝突開始升溫,
Thumbnail
多年前我參加某個案子,活動後團隊發工作費用,有夥伴誠實表達了對於自己獲得的工作費,感到自己的努力不被專案負責人尊重。專案負責人聽到後也爆炸了,質疑對方為何事前做分配計畫時不說,現在才說。而且負責人自認這樣的分配並不是不尊重他,而是經費有限,在限制之下只能做這樣的分配。眼看著衝突開始升溫,
Thumbnail
你都進公司多久了?怎麼會連這種事都不知道? 今天怎麼穿得這麼漂亮?真是太陽打從西邊出來了! 妳老公怎麼會這麼瘦?是不是妳都故意不給他吃東西? 倘若別人對你講了以上三句話,你會有心裡受傷的感覺嗎?無論這些話是從我們自己口中不經意吐露,或是在無預警之下聽到這些話語,即便可能有開玩笑的成分存在,但卻可能令
Thumbnail
你都進公司多久了?怎麼會連這種事都不知道? 今天怎麼穿得這麼漂亮?真是太陽打從西邊出來了! 妳老公怎麼會這麼瘦?是不是妳都故意不給他吃東西? 倘若別人對你講了以上三句話,你會有心裡受傷的感覺嗎?無論這些話是從我們自己口中不經意吐露,或是在無預警之下聽到這些話語,即便可能有開玩笑的成分存在,但卻可能令
Thumbnail
昨晚和友P相約喝酒,吃飯當下兩個人都還挺開心,他提到公司的問題,其實就是當個八卦聽聽就好,偏偏我的分析病又犯,開始進行一連串哪可能有問題,哪可以用什麼方法解決,友P臉漸漸沉了下來,最後一句我不想聽你說這個。我尷尬的雙手一攤,好的~那就不聊,氣氛一度陷入尷尬之中。 承認總喜歡嘗試去分析問題找解決方案,
Thumbnail
昨晚和友P相約喝酒,吃飯當下兩個人都還挺開心,他提到公司的問題,其實就是當個八卦聽聽就好,偏偏我的分析病又犯,開始進行一連串哪可能有問題,哪可以用什麼方法解決,友P臉漸漸沉了下來,最後一句我不想聽你說這個。我尷尬的雙手一攤,好的~那就不聊,氣氛一度陷入尷尬之中。 承認總喜歡嘗試去分析問題找解決方案,
Thumbnail
與人溝通時,你是否經常無奈衝突的產生呢? 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身為人類的我們,有別於其它物種的優勢。我們因說話,而能有效的表達想法,造就許多的合作與創造;而我們也因為說話,產生許多衝突與誤解,造成分歧、決裂人際關係。面對說話這件事,除了學習如何表達之外,如何避免溝通衝突也是很重要的課題。分享一個簡單
Thumbnail
與人溝通時,你是否經常無奈衝突的產生呢? 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身為人類的我們,有別於其它物種的優勢。我們因說話,而能有效的表達想法,造就許多的合作與創造;而我們也因為說話,產生許多衝突與誤解,造成分歧、決裂人際關係。面對說話這件事,除了學習如何表達之外,如何避免溝通衝突也是很重要的課題。分享一個簡單
Thumbnail
「我擔心怎樣講,他會怎樣想…」、「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如別說的好…」、「我只是實話實說,是他自己脆弱。」、「(如果被討厭怎麼辦?)」 有些事,真的不好說。有些處境,真的很難講。溝通中,問題到底是誰對誰錯?是說的人要夠能言善道?直言不暐?還是聽的人要堅強一點?這麼多的衝突經驗中… 「我們好像,卡住了…
Thumbnail
「我擔心怎樣講,他會怎樣想…」、「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如別說的好…」、「我只是實話實說,是他自己脆弱。」、「(如果被討厭怎麼辦?)」 有些事,真的不好說。有些處境,真的很難講。溝通中,問題到底是誰對誰錯?是說的人要夠能言善道?直言不暐?還是聽的人要堅強一點?這麼多的衝突經驗中… 「我們好像,卡住了…
Thumbnail
最近和一個朋友相處起來,過程看似和諧愉快,但結束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空虛和違和感,我細細回顧他說過的話,仔細推敲後發現他是「假性隨和」-表面上跟誰都好聊,實則內心孤獨之人。 他某次在小事上使我感到不尊重,我表達我有些許的不悅後,他很快速地道歉了。在後來聊天時提起他以前也曾因同一件小事惹另一位朋友不悅,
Thumbnail
最近和一個朋友相處起來,過程看似和諧愉快,但結束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空虛和違和感,我細細回顧他說過的話,仔細推敲後發現他是「假性隨和」-表面上跟誰都好聊,實則內心孤獨之人。 他某次在小事上使我感到不尊重,我表達我有些許的不悅後,他很快速地道歉了。在後來聊天時提起他以前也曾因同一件小事惹另一位朋友不悅,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種藝術,是一個我們永遠學不完的課題,就算是學歷再高,資歷再豐富,在這部分、我們永遠都是一個實習生。 在生活中,你們是否也常遇到類似的狀況? 例如在職場中:你怎麼搞不清楚狀況跟重點呢?我跟你說這樣就是不對。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種藝術,是一個我們永遠學不完的課題,就算是學歷再高,資歷再豐富,在這部分、我們永遠都是一個實習生。 在生活中,你們是否也常遇到類似的狀況? 例如在職場中:你怎麼搞不清楚狀況跟重點呢?我跟你說這樣就是不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