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從小到大滿常思考的問題,
從一開始不被理解的失落到意識到對話落差的挫折、
再到找不到改善方向的憤怒,
再到針對不同人調整說話方式與內容的從容才終於找到一個方向。
但我最近發現這個方式在我不清楚對話對象是誰的時候不是很好用。
「我發現你的圖跟你文章想表達的意思,要繞一圈才看得懂」朋友這麼說。
「什麼意思?」
「就是......看到圖就算覺得很有趣,但是看到你的文章,會有種為什麼說這個的感覺。」
「像是突然跳過去一樣?」我問
「對,有那種感覺。就覺得好像很有寓意,但看不懂。會覺得很挫折。」
當我分享了某個觀點,
無論那個觀點多麼有意思,
只要沒辦法讓他人理解意思,那這個觀點對其他人便沒有意義。
我說得再慷慨激昂都只是浪費時間甚至會造成彼此壓力,
溝通必須建立在彼此觀點都能GET到才有效果。
儘管有這樣的理解,但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好好的進行對話?
在抱持著這些考慮的時期,
我改變了配圖的方式、使用較長的故事、調整配文的長短,
但都沒有達到我感覺有成功溝通的狀態。
我仍然不是很確定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直到某天我去市場親身經歷了一段關於溝通的示範。
其實關於話語內容,兩個老闆的意思是一樣的,
都是在告訴我這個東西需要低溫保存,
甚至第一個老闆試圖鉅細靡遺地將各種情況告訴我,
但對聽話者來說會因為訊息太多而變得難以理解。
第二個老闆只做了行動呼籲,
對於有先備基礎認知的人來說已然足夠,
但如果是對於這個領域陌生的人而言,
便容易會感到徬徨。
兩者互相配合,
便能讓我在理解原因的同時,也理解應該採取的行動。
同理來說,今天我寫下文章,
那麼我便是開啟對話的那一方,
與一般配合他人說話方式調整的情況不同,
我需要建立一個模式讓人能理解。
在表達論點的時候
如果我只是自顧自地說著我想到的東西,
對於不在我腦海裡的其他人來說,
他們聽到的就會只是一段一段的關鍵字,
很難理解我從A點到B點的原因、方式,
在跟上對話便會產生困難。
不能跟上前段的脈絡,就更別說對後續的結論有共鳴了。
我需要慢下來,將自己思考的脈絡展現出來。
最後再將主題收斂至一個直接的重點,
為整段對話定錨出意義而不只是流於漫談。
列出順序的話,我想大概是這樣的:
我通常會暫停在感到困惑解開已經舒暢的時候,
直到下一次遇到問題才會繼續往下深挖或擴展其他連結。
大致上是這樣的順序,我打算先試試看,
如果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我會再優化~~
******
其他心得:
題外話的想到一件事,
我最近抽給自己的提醒時常抽到【不要太急】,
配上這個溝通的情況我發現這其實很相關~
關於這次溝通的問題,
這次最後形成的答案是將自己的思考脈絡講清楚,
(當然在日常中也是需要放慢說話的速度)
我過於急著要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
沒有顧慮到收聽者、收看者的情況,
廣義來說也是放慢了自己的速度。
這個原來也已經被提醒了啊~
「有時我們收到的訊息當下即使不知道,但都其實會給提示。」
再次意識到這個,覺得真的好有趣~
特別是發現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