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瓦基《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中學到 3 個閱讀心態,幫助我越讀越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講到閱讀,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 : 有什麼用 ?

其實閱讀的好處很多,例如增長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延緩大腦老化。

網路上就有一堆分享。

我也很喜歡從瓦基經營的閱讀前哨站中快速吸取書籍的精華。

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在問「閱讀到底有什麼用」呢 ?

不是書沒有用,是你不知道怎麼用。

不只要用好書本,更要用對心態。

raw-image

1 . 不用一年讀 100 本書

推廣閱讀的人,通常自己的閱讀量都很大,因此我們會覺得讀不到那麼多書,就無法成為像他那樣的人。

目標太遠、太大,讓人不敢開始。

我們應該要從小事做起,以養成好習慣為目標。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書中提到一個觀念 : 設定「微型目標」。

設定微型目標最重要的關鍵是,讓目標是明確具體、可被行動的。

我現在不會去想一年能讀多少書,我只要求自己每天都要留點時間閱讀,30 分鐘都好。

我發現,越小的目標,會讓人越有信心完成它。

通常我每天都會花超過與自己約定好的時間來閱讀,你可以試試看。


2 . 不要讀完就算了

美國作家亨利.梭羅(Henry Thoreau)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真正能教給我東西的好書,不是讀完就算了。我必須把書放下,開始按照書的提點去生活。閱讀所起的頭,我必須用行動去為其劃下句點。」

瓦基是這樣說的 :

重點並不在於我們讀了多少本書,而在於我們如何讀它、如何用它、如何實踐它。閱讀可以是「無用」的消遣或精神的昇華,但它也可以是對我們人生「有用」的神兵利器。

如果我們閱讀了很多書藉,學習了許多知識,記錄了許多筆記,但卻不曾將學習到的內容應用到生活中,那麼對自己並不會有實質的幫助。


3 . 不要說沒有時間閱讀

有讀者問瓦基 :「瓦基,為什麼你可以維持充足的動力,持續閱讀、寫作和說書這麼長的時間從不中斷?」

瓦基這樣回答 :「我的祕訣是,專心做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們在乎某件事情,卻又對它不擅長怎麼辦 ?

瓦基這麼說 :

我們必須先克服「完美主義」,開始進行自己的第一項工作任務,再不堪也好,再笨拙也罷,有做才有成長,有做才有收穫。

瓦基也給出了破解完美主義的四個招式 :

第一招:我本來就不完美

任何的進展都會促使我們朝目標更近一步,不完美地前進,總比完全不跨出去來得好。

第二招:下修標準與目標

不要把目標設定得太大而導致放棄,而是把目標砍半並「完成」。

第三招:放棄不必要的事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可能被砍半的目標、接受某些目標應該被狠狠捨棄,然後去完成那些少數且重要的目標。

第四招:做得開心就好

瓦基說他在接受第一次作品可能會「不完美」的事實後,就開始能夠用輕鬆的口吻說書,就像跟朋友聊天,分享他所看過的書。

你不是沒有時間閱讀,只是沒有把時間用來閱讀。

不要把閱讀當作那麼神聖的一件事,放下完美主義,開始讀吧。

--

總結一下 :

我從瓦基的《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學到的三個讀書心態 :

1 . 不用一年讀 100 本書,每天閱讀 30 分鐘就好。

2 . 不要讀完就算了,要應用在生活中。

3 . 不要說沒有時間閱讀,你只是沒有把時間用來閱讀。

那麼,你下一本讀什麼呢 ?

--

歡迎給我點一下愛心,並在下面按「+」追踨哈利哥。

也可以在 FB 和 IG 追蹤我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read.by.harry/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by.harr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利哥 | 下班後閱讀寫作
96會員
197內容數
閱讀的價值在於形塑自己的觀點,打造知識框架,擁有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讓我們能更精確地理解問題,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2025/02/06
從《唐吉訶德》探討閱讀如何影響個人認知與行為,並提出避免資訊過載及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2/06
從《唐吉訶德》探討閱讀如何影響個人認知與行為,並提出避免資訊過載及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2/04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Thumbnail
2024/02/04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Thumbnail
2024/02/02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
Thumbnail
2024/02/02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透過《原子習慣》這本書來跟你分享,為自己建立讀書系統,比起設定讀書目標,更有機會取得成果,同時也能降低壓力和焦慮。 只專注於目標會造成的問題:治標不治本、使我們不快樂、阻礙成長;如何建立系統:從根本問題著手、流程標準化、易於使用、持續優化。
Thumbnail
透過《原子習慣》這本書來跟你分享,為自己建立讀書系統,比起設定讀書目標,更有機會取得成果,同時也能降低壓力和焦慮。 只專注於目標會造成的問題:治標不治本、使我們不快樂、阻礙成長;如何建立系統:從根本問題著手、流程標準化、易於使用、持續優化。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三—「讓目標達到沸點」,原作者為美國的奧里森.馬登。
Thumbnail
今天的筆記來自於「一場關於積極的練習」這本書,本書匯集了15本振奮人心力量的書籍,有點像是每本書籍的重點整理。我把這本書二次整理後,分享給各位讀者。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卷三—「讓目標達到沸點」,原作者為美國的奧里森.馬登。
Thumbnail
「知道」和「做到」之間,始終存在著一道溝嗎? 總算開始行動了,2個星期後就開始覺得無趣,想放棄了。每次都這樣,到底要怎麼做才能達成目的? 如果你也有上述的困擾,請看以下這篇文章,或許會給你一些動力或啟發。
Thumbnail
「知道」和「做到」之間,始終存在著一道溝嗎? 總算開始行動了,2個星期後就開始覺得無趣,想放棄了。每次都這樣,到底要怎麼做才能達成目的? 如果你也有上述的困擾,請看以下這篇文章,或許會給你一些動力或啟發。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想要達成的目標,有些目標看起來很遙遠,很想達成,知道建立習慣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但總是在還沒養成習慣之前就鬆手了; 究竟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建立新的習慣呢? 其實大家應該要問的是要做多少次才能建立新習慣? 習慣養成最重要不是時間,是次數!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想要達成的目標,有些目標看起來很遙遠,很想達成,知道建立習慣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但總是在還沒養成習慣之前就鬆手了; 究竟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建立新的習慣呢? 其實大家應該要問的是要做多少次才能建立新習慣? 習慣養成最重要不是時間,是次數!
Thumbnail
也許你跟我的同事一樣患有閱讀障礙(雖然說實際上並沒有),曾經某位同事非常想閱讀「原子習慣」,也知道我手邊有這本書,於是他跟我借閱這本他很有興趣的書。於是過了一個月,我想同事應該也閱讀差不多了,應該可以來個心得交流吧 我:喜歡原子習慣這本書嗎? 同事:還不錯啊! 我:目前看到哪邊啦?
Thumbnail
也許你跟我的同事一樣患有閱讀障礙(雖然說實際上並沒有),曾經某位同事非常想閱讀「原子習慣」,也知道我手邊有這本書,於是他跟我借閱這本他很有興趣的書。於是過了一個月,我想同事應該也閱讀差不多了,應該可以來個心得交流吧 我:喜歡原子習慣這本書嗎? 同事:還不錯啊! 我:目前看到哪邊啦?
Thumbnail
我認為習慣之所以難以養成,是累積效果的可視性較低,且通常無法線性歸因。我們很難說歐普拉的台風穩健、善於表達是源於每天冥想;稻盛和夫的經營成就是因為日日反省自我。然而長時間做一件事,也許未必真的能歸結到某個成果,但能讓你形成那個渴望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我認為習慣之所以難以養成,是累積效果的可視性較低,且通常無法線性歸因。我們很難說歐普拉的台風穩健、善於表達是源於每天冥想;稻盛和夫的經營成就是因為日日反省自我。然而長時間做一件事,也許未必真的能歸結到某個成果,但能讓你形成那個渴望的身分認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