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筆記|原子習慣:與其想著什麼努力可以變現,不如先努力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子習慣》一書奪得博客來年度閱讀暢銷榜、電子書暢銷榜雙料冠軍,但在未有這些成績背書前,我深加懷疑:為什麼需要一本書教我養成習慣,而非直接去執行那個習慣?

在閱讀的開頭,出現大量成功與失敗字眼,對於不那麼功利主義的我來說,也有點刺眼,但閱讀到後半段理解,可以將作者的成功解讀為:如願以償/符合自己的身分認同/有效解決眼前的問題,失敗解讀為違背己身期望。

與其說是建立好習慣的工具書,更像如何排解日常焦慮、安置自身社會定位的心靈書籍,也在讀畢後認同,斷點、狩獵式執行任務的現代人,確實需要一本書教導「如何累積」,而那個累積正構築我們渴望的習慣。

除了渴望為自己培養及戒除習慣的人,必須為客戶建立習慣,如設計產品、發想服務、撰寫文案,及需為子女建立習慣的家長,都很適合閱讀。

在中華文化中有許多詞彙表達轉瞬即永恆,如一夕致富、毅然決然、一簇可及,但實則每個決定或改變,背後都由長時間的付出堆砌而成。每天的選擇,經過十年、二十年後會被複利計算,正是《原子習慣》的核心價值。


raw-image

建立習慣,可以按照書中:提示(顯而易見)、渴望(有吸引力)回應(輕而易舉)、獎賞(令人滿足)四個步驟執行,而其中更吸引我的是以下可以運用於生活中的三個觀點。

1.不在乎目標,只管定時去做

書中提出一個有趣的概念是:生存者偏差,我們會聚焦在生存者的經歷,且將其歸因為得以生存的理由,卻忽略非倖存者也許也有同樣際遇。

例如,多數人都有買行事曆、為自己訂立年度計畫、條列代辦事項,但真正完成的人很少,差別不在有無目標,而在缺乏執行。

這也讓我想起高中時補習班很提倡的「夢想板」,把夢想科系大大寫在紙上並放在讀書時視線可及的地方,就能高度提高錄取機率。事實證明,我離那四個字校系名很近,但離真正就讀很遠。

過往升學制度給我們的觀念也是「變現」,用現在的努力換取未來的成果。國中時很辛苦,師長會說,考上你喜歡的高中就好了,上了明星高中依舊很辛苦,師長則說,讀了喜歡的大學科系就好了,結果上了大學,一切問題仍舊沒有解決。教育制度是人生1/4的遊戲規則,而那個規則給我們的是遠望,而非專注當下。

以Marx的物的價值而論,我們只在乎交換價值,而忽略使用價值,使努力與成果異化,人變得功利,也不會正視自己的喜好與狀態。

目標延後了快樂,讓快樂只屬於未來;同理,當目標達成,也不再改變與努力。

2.改變身分認同

如想要戒菸,與其講自己設定為:正在戒菸的人,不如改思考為:我是一個不抽煙的人。當然這樣的認同不是出於欺騙,而是必須重複某行為,強化自己的認同,身分在拉丁文的意義是重複的存在。

如果你還找不到自己的身分認同,可以找一個職涯、生活、健康等類項的mental,想想看這樣身分的一個人,會怎麼選擇?

3.控制阻力

讓人會養成習慣使用的產品,通常是減少事件前阻力的產品,如送餐App讓用餐避開出門、排隊,綁定信用卡之後還不用掏出錢包付現;約會App協助篩選社交對象、訊息及貼圖,甚至內建互動遊戲都減少社交投資成本。

套用在自己想要完成、或想要消費者買單的事項,可以和原本就會做的事綁定在一起。(如爆米花公司創造看電影要配備爆米花的形象,且讓購買鄰近且有組合優惠)

渴望戒除的事項,則增加執行上的阻力。(如以前我打算專心念書時,會直接不把手機帶出門)

總的來說,我認為習慣之所以難以養成,是累積效果的可視性較低,且通常無法線性歸因。我們很難說歐普拉的台風穩健、善於表達是源於每天冥想;稻盛和夫的經營成就是因為日日反省自我。

且在影片可以2倍速播放、心情憂鬱就以迷因梗圖治癒、所有事情都強調即刻效用的時代,很容易忽略歷時性的力量。

然而長時間做一件事,也許未必真的能歸結到某個成果,但我想最好的是,能讓你形成那個渴望的身分認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ggy Jin的沙龍
14會員
21內容數
用一本書,回應一個社會問題
Peggy J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11
由《求婚大作戰》編劇金子茂樹執筆,菅田將暉、有村架純等人主演的日劇《喜劇開場》,十集格式皆以三人短劇開場、短劇作結,除了模糊台上演出與台下人生的界線分野,更善用了喜劇的本質,將生活苦悶轉譯成荒誕的劇本,笑中帶淚,真的是這部劇中劇最成功的地方。
Thumbnail
2021/07/11
由《求婚大作戰》編劇金子茂樹執筆,菅田將暉、有村架純等人主演的日劇《喜劇開場》,十集格式皆以三人短劇開場、短劇作結,除了模糊台上演出與台下人生的界線分野,更善用了喜劇的本質,將生活苦悶轉譯成荒誕的劇本,笑中帶淚,真的是這部劇中劇最成功的地方。
Thumbnail
2021/07/01
作家的詞如詩、歌者的文章也固然充滿韻律。歌手鄭宜農的第一本著作《幹上俱樂部》是關於朋友的故事,而將第二本書《孤獨培養皿》定位在書寫自己。
Thumbnail
2021/07/01
作家的詞如詩、歌者的文章也固然充滿韻律。歌手鄭宜農的第一本著作《幹上俱樂部》是關於朋友的故事,而將第二本書《孤獨培養皿》定位在書寫自己。
Thumbnail
2021/06/27
「內捲」和「躺平文化」近來在中國成為熱議詞彙。內捲化相對「演化」來說,是因資源稀缺或重複作業,造成社會停滯,從個人角度討論,即指過度勞動卻沒有獲得相對應報酬。
Thumbnail
2021/06/27
「內捲」和「躺平文化」近來在中國成為熱議詞彙。內捲化相對「演化」來說,是因資源稀缺或重複作業,造成社會停滯,從個人角度討論,即指過度勞動卻沒有獲得相對應報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想改變生活、建立新習慣,卻又因各種原因,最終半途而廢?甚至還在習慣失敗後,回頭自我責怪,究竟自己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做不到? 其實,有問題的可能不是你,而是在於你改變習慣的方法和觀念,《原子習慣》會透過歷史案例、系統化教學、實作方法,帶你走入習慣科學的世界,進而改變人生。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想改變生活、建立新習慣,卻又因各種原因,最終半途而廢?甚至還在習慣失敗後,回頭自我責怪,究竟自己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做不到? 其實,有問題的可能不是你,而是在於你改變習慣的方法和觀念,《原子習慣》會透過歷史案例、系統化教學、實作方法,帶你走入習慣科學的世界,進而改變人生。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想要達成的目標,有些目標看起來很遙遠,很想達成,知道建立習慣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但總是在還沒養成習慣之前就鬆手了; 究竟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建立新的習慣呢? 其實大家應該要問的是要做多少次才能建立新習慣? 習慣養成最重要不是時間,是次數!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想要達成的目標,有些目標看起來很遙遠,很想達成,知道建立習慣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但總是在還沒養成習慣之前就鬆手了; 究竟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建立新的習慣呢? 其實大家應該要問的是要做多少次才能建立新習慣? 習慣養成最重要不是時間,是次數!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不是從如何養成習慣開始,而是先從「為何想要養成這個習慣」開始,從自己內心尋求原因。並且進一步將養成習慣的方式系統化,強調細微改變可以帶來的巨大變化,透過複利的概念來重新說明習慣養成後可以帶來的正面效益。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很多跟過去不同的觀點,這邊記錄並分享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不是從如何養成習慣開始,而是先從「為何想要養成這個習慣」開始,從自己內心尋求原因。並且進一步將養成習慣的方式系統化,強調細微改變可以帶來的巨大變化,透過複利的概念來重新說明習慣養成後可以帶來的正面效益。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很多跟過去不同的觀點,這邊記錄並分享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這本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影響我最深的書,幾乎把作者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貫徹到生活中,讓時間發酵。有一些我已經在生活中得到了印證,有一些還在嘗試,但這本真的很好讀,作者也用很實際的例子說明,認真說是佳佳覺得每個人必看書單中的TOP1
Thumbnail
這本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影響我最深的書,幾乎把作者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貫徹到生活中,讓時間發酵。有一些我已經在生活中得到了印證,有一些還在嘗試,但這本真的很好讀,作者也用很實際的例子說明,認真說是佳佳覺得每個人必看書單中的TOP1
Thumbnail
受疫情影響,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了,划手機和看疫情記者會之餘,我喜歡找一些書來看,安撫焦躁不安的心情。 手上這本《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是在私校擔任行政工作的老公帶回來的,因該校選了這本書當作110級畢業生禮物。
Thumbnail
受疫情影響,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了,划手機和看疫情記者會之餘,我喜歡找一些書來看,安撫焦躁不安的心情。 手上這本《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是在私校擔任行政工作的老公帶回來的,因該校選了這本書當作110級畢業生禮物。
Thumbnail
我認為習慣之所以難以養成,是累積效果的可視性較低,且通常無法線性歸因。我們很難說歐普拉的台風穩健、善於表達是源於每天冥想;稻盛和夫的經營成就是因為日日反省自我。然而長時間做一件事,也許未必真的能歸結到某個成果,但能讓你形成那個渴望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我認為習慣之所以難以養成,是累積效果的可視性較低,且通常無法線性歸因。我們很難說歐普拉的台風穩健、善於表達是源於每天冥想;稻盛和夫的經營成就是因為日日反省自我。然而長時間做一件事,也許未必真的能歸結到某個成果,但能讓你形成那個渴望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圖片取自網路 今天的好書推薦是「原子習慣」。 之前就一直看到有人推薦這本書,但一直覺得,這不就是一本教我怎麼養成習慣的書嗎?市面上這種書很多,所以一直沒有放在心上,一直到後來讀書會要求,我才去買了這本書來看。 其實在看本書之前呢,我一直覺得習慣是要靠自己的意志力養成的,無法借助外力,所以我對於有些習
Thumbnail
圖片取自網路 今天的好書推薦是「原子習慣」。 之前就一直看到有人推薦這本書,但一直覺得,這不就是一本教我怎麼養成習慣的書嗎?市面上這種書很多,所以一直沒有放在心上,一直到後來讀書會要求,我才去買了這本書來看。 其實在看本書之前呢,我一直覺得習慣是要靠自己的意志力養成的,無法借助外力,所以我對於有些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