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筆記│《LinkedIn活用大全:求職、人脈拓展、個人品牌經營,你活躍於世界職場的必備武器》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台灣,應該許多人對LinkedIn並不陌生。做為商務社群,我自己都將之簡介為商務版的臉書,用於瀏覽商業資訊、國內外大公司職缺及職涯人脈維繫。本書作者松本淳是Earth Media株式會社代表董事,向來致力於人力資源招募的創新,近年來正嘗試推動以LinkedIn等社群媒體為基礎的「社群招募」,也因而有這本小書的誕生,內容算是「從零帶你認識LinkedIn」,手把手地教你從帳號註冊到如何發文交流,提供一條龍服務。 

LinkedIn的優勢及使用要點

LinkedIn比起其他社群媒體,它的定位算是相當明確,就是商務上的資訊流通與職涯交流,因此使用者在操作動機上,更重視獲得新的商務機會。這帶來幾個特性:

  1. 實名制:共享的個人檔案資訊比其他社群媒體來得詳細。
  2. 有料的資訊分享:真正有意義的文章,能立刻獲得正面評價(留言評論整體而言也較積極正向),因此跟其他社群媒體相比,LinkedIn演算法對長文較友善,反而能吸引更多點閱率。
  3. 結識陌生人的文化:相比如臉書或IG,許多人傾向只加朋友或認識的人,LinkedIn因為以商務鏈結為主軸,國外甚至許多人將之視為電子名片,使得在LinkedIn上加陌生人好友,不會顯得太過突兀。 

作者認為,既然LinkedIn是個人在數位世界的電子名片,個人檔案中的「標題」及「關於」是尤其重要的部分,能幫助其他人快速了解自己的技能。

  1. 標題:必須清楚呈現自己正在做的事、凸顯自己的強項與實績(例如是某領域的專家、數字佐證實力、原創獨特的特質等)、簡單且直截了當。
  2. 關於:職務經歷概要。
  3. 大頭照:以能看清楚臉部特寫為佳,提升可信度。
  4. 背景圖:盡量從要把自己打造為品牌的角度切入,不建議空白,最好可以配置吸睛的標語。
  5. 精選設定:挑出最能提升自己形象與最具代表性的活動。比起純文字的文章,透過視覺傳達效益會更好。
  6. 詳實記載經驗:不只正職,若有從事外包或副業所獲得的經驗與技能,也應該放上。 

鑒於LinkedIn上相對透明的個人檔案,在求職、轉職時,可藉由目標公司的專頁,去檢視員工一覽表,進而瀏覽任職員工的個人檔案,深入了解一間企業。 

從個人職涯人脈拓展的角度出發:除了積極發文,交流與回應講究互惠原則,當個Giver才能有所迴響

在LinkedIn的世界中,「對他人的回應/與他人交流」跟「發文」同等重要。其實跟其他社群媒體類似,若你越主動參與交流,發文後所獲得的回應就會越多。作者認為,請秉持著「為其他LinkedIn帳號打氣」、「打心底支持他人」的心情,與他人交流,在社群媒體上所發布的訊息才能真正傳達至閱讀者心裡。 

作者也認為,要活用LinkedIn,積極發文才能拓展商務可能性。LinkedIn上的文章內容其實含金量很高,主題多為商務資訊或個人工作觀。此外,在LinkedIn上,「純閱讀」的人較多,書中是說全球有9成以上的使用者幾乎只閱覽,所以是個發文便容易受到許多商務人士矚目的環境,建議持之以恆展現自己職涯的「成長過程」。不過針對發文,作者也給出幾點提醒:

  1. 要擁有自我的風格
  2. 具體的內容:例如發文者本身的經驗與具體想法。
  3. 平等的態度:秉持平等、客觀的態度,才能獲得信任。
  4. 能引起他人共鳴
  5. 要有益處:例如能科普專業知識,對於其他領域的人而言便具備高度價值。
  6. 採取有魅力的表達方式:文章會展現人品,撰寫時建議換位思考他人閱讀感受。
  7. 必須淺顯易懂:段落簡潔、文章結構清晰。
  8. 良好的整體文章規劃
  9. 「閱讀價值」與「宣傳」的比例:在推銷商品/服務前,先引導他人認識自己,並為他人提供自己的價值。最理想的比例是,「閱讀價值」占8-9成,「宣傳」占1-2成。
  10. 宣傳型發文,可結合自己的願景與動機:說明為何想推薦這樣的服務?秉持著什麼理念?想解決怎樣的人際或社會課題?
  11. 發文頻率:LinkedIn的閱覽壽命比其他社群媒體還長,不會很快被許多動態洗掉,因此建議2天1篇,最多1天1篇。 

從企業徵才角度出發:打造企業品牌形象,累積公司固定粉絲,追求深耕型的徵才策略

在大缺工時代,如果HR總在業務單位需要用人時,才開始海撈履歷,這種「短期對決」的徵才計畫,作者認為不是很理想,應該要活用「公司專頁」的功能,平常就要持續累積公司粉絲,讓他們在找工作時,心底浮現的「夢幻職缺」就是你們企業。作者提供幾點企業在使用LinkedIn招募員工的重要關鍵:

  1. 重視每位員工「個人帳號」的影響力:有時企業帳號難免淪為宣傳,反倒是個別員工在LinkedIn上具有聲量,因此企業帳號與個人帳號同時在平台上發聲,會是LinkedIn的特色。
  2. 利用複數個人帳號打團體戰:員工運用個人帳號互相回應留言,增加企業曝光度。
  3. 不能僅止於單向發聲,必須用心交流
  4. 與公司粉絲建立長期關係:構築信任,走深耕型的徵才策略。
  5. 善加搭配其他媒體與管道擴大企業知名度
  6. 經營社群媒體個人帳號,能強化自身職涯發展:協助任職公司做品牌經營與徵才活動,有助於提升自身價值。這是一個雙向奔赴的概念→經營帳號時能善用公司名字,對個人而言有益;個人帳號經營得好,也可強化公司品牌形象。 

利用LinkedIn打造個人品牌形象,累積以信任為基礎的職涯人脈網

LinkedIn相對的通透性,有助於建構以「信賴」、「互相理解」為基礎的人脈網,進而成為經營個人品牌形象的好所在,也能展現業務、行銷的擴散力。書中引用許多案例訪問,有一位受訪者的話我很喜歡:「贏得他人信賴,成為集客型業務而非推播型業務,打造出『因為是這個人,所以才願意委託工作』的信賴感,才是首要任務。」成為讓別人第一時間想起的存在,有時候就是個人在職場上所能獲得的最大肯定。 

這本小書相當淺顯易懂,是入門書籍來著,內容不僅包含許多使用教學步驟(圖片逐張說明,非常友善初學者),也匯集許多LinkedIn使用者的實例分享。想了解更多實用技巧,或觀摩其他人是如何善用LinkedIn達成其轉職、徵才目標,都可以再行翻閱。插一句題外話,本書出版於2022年,我在圖書館排預約排了有大概快2個月才拿到書,還因為是熱門館藏,只能借14天,看來大家對於LinkedIn都非常感興趣啊。XD

81會員
68內容數
🌏 小小的國家與島嶼 💼 微型事業與職涯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書指出,工作上的人際關係是評估一個職場是否健康的重要關鍵。同事間負面的互動關係,淺則破壞我們原先對人的安全感與信任感,損害工作績效與創造力;重則斲傷我們對自我天分、能力和理性的認知。作者因此綜整出8種「棘手同事」的原型,希望幫助人們在職場上識別這些人群,採取相應的互動策略,建立人際關係上的韌性。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於閱讀《LEVEL 7》小說的心得分享,內容中探討了故事的結構、情節的設定和作者的創作風格。作者提及了閱讀時的感受和內容不足的部分,並分享了透過讀墨電子書進行閱讀的體驗和購書連結。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Thumbnail
陳嫦芬教授是金融界叱吒風雲的投行女王。近年來轉向教育界,致力將畢身職場經歷,傳授給莘莘學子,期待精進年輕世代的「職場素養」,透過本書剖析職場素養、溝通能力、心緒智能、專業形象及人文素養等5大職場面向,細膩梳理職場日常隱而不現的「軟實力」,讓大家都能以更韌性、專業的態度,面對變化萬千的職場生涯。
Thumbnail
★瀕死經驗研究權威五十年的心血, 繼《死後的世界》的重磅巨作, 雷蒙.穆迪博士(Raymond Moody)稱此書 「即將成為瀕死經驗研究中的經典」。   ●本書是探討瀕臨死亡經驗中最近的一本著作。 作者布魯斯.葛瑞森醫師是一位精神科醫師,他在年輕時擔任實習醫師,一個案例讓他開始對大腦的運作產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經營,做自己的會計師,建立財務報表、增加公司的淨值、讓錢滾錢。
Thumbnail
前言:我與台灣文學相識之路 上個月完成一個累人的案子後跑去台南浪流連幾天,第一次認真逛了臺灣文學館,深受感動之餘在館內販賣部翻到這本朱宥勳寫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被其幽默而真誠的文筆給吸引,後來就把它讀完了。 本書所提到的九位小說家,我原本只聽過三位: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其他完全沒聽過,而
★沒有達成願望和夢想,是因為你是自己最大的絆腳石!? 將成功與美好人生拒之門外的,往往是你自己! ●在我的個人經驗中,自我挫敗行為是一般人尋求心理治療的主要原因。最令人抓狂或讓人更加痛恨自己的事,就是發現自己之所以得不到人生中渴望的愛、成功和幸福,是因為自己設下了阻礙。這就是自我挫敗行為造成的後果。
Thumbnail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書指出,工作上的人際關係是評估一個職場是否健康的重要關鍵。同事間負面的互動關係,淺則破壞我們原先對人的安全感與信任感,損害工作績效與創造力;重則斲傷我們對自我天分、能力和理性的認知。作者因此綜整出8種「棘手同事」的原型,希望幫助人們在職場上識別這些人群,採取相應的互動策略,建立人際關係上的韌性。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於閱讀《LEVEL 7》小說的心得分享,內容中探討了故事的結構、情節的設定和作者的創作風格。作者提及了閱讀時的感受和內容不足的部分,並分享了透過讀墨電子書進行閱讀的體驗和購書連結。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Thumbnail
陳嫦芬教授是金融界叱吒風雲的投行女王。近年來轉向教育界,致力將畢身職場經歷,傳授給莘莘學子,期待精進年輕世代的「職場素養」,透過本書剖析職場素養、溝通能力、心緒智能、專業形象及人文素養等5大職場面向,細膩梳理職場日常隱而不現的「軟實力」,讓大家都能以更韌性、專業的態度,面對變化萬千的職場生涯。
Thumbnail
★瀕死經驗研究權威五十年的心血, 繼《死後的世界》的重磅巨作, 雷蒙.穆迪博士(Raymond Moody)稱此書 「即將成為瀕死經驗研究中的經典」。   ●本書是探討瀕臨死亡經驗中最近的一本著作。 作者布魯斯.葛瑞森醫師是一位精神科醫師,他在年輕時擔任實習醫師,一個案例讓他開始對大腦的運作產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經營,做自己的會計師,建立財務報表、增加公司的淨值、讓錢滾錢。
Thumbnail
前言:我與台灣文學相識之路 上個月完成一個累人的案子後跑去台南浪流連幾天,第一次認真逛了臺灣文學館,深受感動之餘在館內販賣部翻到這本朱宥勳寫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被其幽默而真誠的文筆給吸引,後來就把它讀完了。 本書所提到的九位小說家,我原本只聽過三位: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其他完全沒聽過,而
★沒有達成願望和夢想,是因為你是自己最大的絆腳石!? 將成功與美好人生拒之門外的,往往是你自己! ●在我的個人經驗中,自我挫敗行為是一般人尋求心理治療的主要原因。最令人抓狂或讓人更加痛恨自己的事,就是發現自己之所以得不到人生中渴望的愛、成功和幸福,是因為自己設下了阻礙。這就是自我挫敗行為造成的後果。
Thumbnail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