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宗教,就一定要去聚會嗎?會裡觀點真的多元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源 Bing AI

圖源 Bing AI

以前小時候,因為父母是基督教,他們在禮拜天會去教會,也會帶我去,教會內有種看法,會認為信基督教,就是要去教會,認為去教會,才能接收到宗教的多元觀點

然後教會裡的人,也都會跟我說一些去聚會的好處,有些教會的人會跟我說,不去教會就是錯的

但是長大後,開始思考,真的要去教會嗎?真的多元?

⬛組織管理

其實教會就可以看成是一個組織管理,裡面會有牧師和傳道,這種比較是正職工作,要讀過神學院的人去當。有些職位(例如執事),則開放給一般人當,甚至會選舉,有些人沒職位,會被分派工作,例如收奉獻和招待等等

之前我家裡曾經換教會,到新教會時,一開始沒有很多事情,但是久了之後,就開始分配各種工作給我的父母,這就形成一些負擔,畢竟我父母平日上班,已經很累了,還要讓他們在週末增加新工作,這些增加的工作真的是他們願意的嗎?

特別是當執事這種,會負擔很多工作,而且要參加會議,但他們開會常常很久,效率很低,讓我家人的身心很疲憊,而且,這是沒有薪水的,但教會就會跟你說,這是在為神做服務,為教會作貢獻,然後父母回家後,也常常會抱怨這些任務

以教會來看,他們是個組織,當然會希望有人來,才能維持運作,而且教會有奉獻機制,也就是捐錢的概念,其實就是維護組織營運的資金,用來給神職人員薪水、教堂水電費、活動費用等

所以他們當然會希望有人來,也會鼓勵拉人進來,拉人進來才有更多金錢,還有分配工作給人,維持運作

⬛反對質疑

以往,在歐洲宗教改革的時候,主張每個人對於聖經,能有自己的解讀,不需要跟隨權威的解讀,但是後來當某些解讀,受到一定人數支持,就建立新教會,成為新權威

而我去的教會,也屬於基督教新教,教會裡面會有牧師,會和一些在教會和牧師年紀相近的人,形塑出一種主流看法,有點類似於教會內的權威,形成一個主流圈

雖然在經文的詮釋上,人人都能有不同,應該可以討論,但是就會某些人(特別是主流圈的),認為你只要得出與他們不同的結論,就會開始用各種經文,反對你的解讀,或是跟你說,你對經文了解不夠熟

很多時候,他們只是用經文,來捍衛自己已有的價值觀,然後抽離幾段經文解釋,例如奴隸制度,聖經裡有些經文提到奴隸要服從主人,但他們會用另一段經文,來解釋奴隸制為何是錯,不過我認為更多時候,是因為認同人權,之後再從經文中去引用,所以主因是認同人權

同樣的新教派之間,也有各種解讀,所以就說明解讀不會只有一種,每個人也能有自己的解讀

⬛行政也反對質疑

在對於教會辦活動的時候,例如舉辦營隊或教會郊遊,這種就跟宗教比較沒關係了吧,比較屬於行政規劃的部份

但是,當有人提出意見,覺得哪些部份可以改進,但是結果往往就是說了也沒有用,只要你不是那個主流圈裡的人,他們就不會聽你的,因為主流意見圈裡的人,他們的意見就是比較大

然後活動流程上有瑕疵,沒關係,就繼續放在那裡,有些人會留在教會,心中當然很多意見,但說了也沒用,有些人會選擇離開教會

⬛真的多元嗎

接下來是提升到一個更廣的層面來看,也就是宗教的部分,有許多種解讀,教會容易形成一種主流意見,裡面蘊含很多種價值觀

以前人認為的,到現代來看,也可能是錯誤的,例如以前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人類觀測畢竟有限制,人對於世界的解讀,並非就能代表正確的

同樣的,經文是古人寫下的,是當時人對世界的解讀,然後又經過現代教會人的解讀,也同樣很難確保是正確的,即使同宗教,底下也分為好多教派

社會已經改變,有些觀念,也不一定適用現代(例如前面提到奴隸制度),教會內,常常會有權威性,形成同溫層,甚至排外性,教會內的主流觀念,真的合理嗎?

組織式的敬拜,就一定比個人式敬拜要好嗎?自己的解讀真的錯嗎?他人解讀,適合我嗎,或適合現代社會?教會內的解讀,教會外解讀就不聽了嗎?

況且世界中,也都有各種宗教,也都是對於世界的解讀,儒家或道家等思想也都是,很多人生哲學的書和文章,也都是對世界看法,都是價值觀來源,我們可以參考和思考,整合出自己的價值觀

要去教會,就常會付出時間或金錢,所以要不要去聚會,或要不要信宗教,大家可以思考,想想看這段時間或金錢,要拿來做哪些有價值的事情

⬛小結

我認為,如果信基督教,去不去教會都可以,去教會是與神接觸一種管道,但不是唯一

如果教會,也要接收教會內外多元意見,以及多些思考,並避免陷入跟隨權威;不去,也可以自己讀經或禱告,或是用網路資源(文章或影片),看些經文解讀,一樣多些思考,這些也都是管道

沒有讀經而有禱告,或沒有信宗教,也都可以,宗教是一種價值觀來源,世界還有許多價值觀來源,可以參考和思考,整合出一套自己的價值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豆pika的園地
130會員
380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小豆pika的園地的其他內容
2024/10/29
想要分享三個減少內耗的思考方向 1 拉長時間來看事情 拉長時間來看事情,其實很多事情其實只是暫時的 有些以前曾經很在意的東西,到很多年過後來看,常常就覺得似乎還好 當我們聽到別人對自己閒言閒語時,當下可能覺得很氣,但如果拉長時間看,這些事情常常就沒那麼重要 因此,不妨想想什麼事情對自己來說
2024/10/29
想要分享三個減少內耗的思考方向 1 拉長時間來看事情 拉長時間來看事情,其實很多事情其實只是暫時的 有些以前曾經很在意的東西,到很多年過後來看,常常就覺得似乎還好 當我們聽到別人對自己閒言閒語時,當下可能覺得很氣,但如果拉長時間看,這些事情常常就沒那麼重要 因此,不妨想想什麼事情對自己來說
2024/10/29
「你覺得在台灣學習,是不是因為恐懼?」 之前跟一位朋友聊天時候,他問到了這個問題 當下讓我心裡一震,想想看,似乎真的是這樣 雖然不全然只是因為害怕,但不得不承認,在台灣學習,恐懼真的佔了很大部分
Thumbnail
2024/10/29
「你覺得在台灣學習,是不是因為恐懼?」 之前跟一位朋友聊天時候,他問到了這個問題 當下讓我心裡一震,想想看,似乎真的是這樣 雖然不全然只是因為害怕,但不得不承認,在台灣學習,恐懼真的佔了很大部分
Thumbnail
2024/10/28
【實力 運氣】 最近在想實力跟運氣的關係 常常我們會覺得,成功是一部分靠著實力,一部分靠運氣 但實力本身會不會其實也跟運氣有關?或者說,成就是不是也受到機率影響?
Thumbnail
2024/10/28
【實力 運氣】 最近在想實力跟運氣的關係 常常我們會覺得,成功是一部分靠著實力,一部分靠運氣 但實力本身會不會其實也跟運氣有關?或者說,成就是不是也受到機率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 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以弗所書 1:7-8)
Thumbnail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 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以弗所書 1:7-8)
Thumbnail
有信宗教就要去聚會嗎?會友說的真的都正確嗎?
Thumbnail
有信宗教就要去聚會嗎?會友說的真的都正確嗎?
Thumbnail
教會內外如何融合?這的確是大問題,我們要顧好主內的兄弟姊妹,但也要拯救外面的靈魂。 但是只能選一邊嗎?當然不是這樣,只是你要區分清楚,人能不能得救在乎上帝的旨意,我們的角色不可能辦到所有的事情,也因此我們更要有效利用自己的能力,但你如果努力的方向錯了,那真的是空空徒勞。 我要強調一點,台灣的傳統
Thumbnail
教會內外如何融合?這的確是大問題,我們要顧好主內的兄弟姊妹,但也要拯救外面的靈魂。 但是只能選一邊嗎?當然不是這樣,只是你要區分清楚,人能不能得救在乎上帝的旨意,我們的角色不可能辦到所有的事情,也因此我們更要有效利用自己的能力,但你如果努力的方向錯了,那真的是空空徒勞。 我要強調一點,台灣的傳統
Thumbnail
教會的確有各種問題,或者說,沒有才奇怪,覺得教會不該有問題還真是一種奇怪的問題……重點是,我們如何面對問題跟處理問題。我不是說解決,是說處理,請注意,因為人的問題,通常在解決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問題,問題是會隨著社會、世代有變化的,覺得有一招可以永久解決那絕對是在騙你,當然,你要跟我說禱告、倚靠上帝……
Thumbnail
教會的確有各種問題,或者說,沒有才奇怪,覺得教會不該有問題還真是一種奇怪的問題……重點是,我們如何面對問題跟處理問題。我不是說解決,是說處理,請注意,因為人的問題,通常在解決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問題,問題是會隨著社會、世代有變化的,覺得有一招可以永久解決那絕對是在騙你,當然,你要跟我說禱告、倚靠上帝……
Thumbnail
時間又再次回到認識夥伴的初期,那時候的我想著要更好的接近人,瞭解大家的想法,於是我隨意的到了一個街站,那是一個類似於基督教的組織,耶和華見證人,嗯,為何說類似,因為實際上差別還是蠻大的,他們更為相信死後的天堂,能夠滿足現有的慾望。 當然這樣的理念和我的差距是極大的,但抱著好奇的心,我還是約了他們每週
Thumbnail
時間又再次回到認識夥伴的初期,那時候的我想著要更好的接近人,瞭解大家的想法,於是我隨意的到了一個街站,那是一個類似於基督教的組織,耶和華見證人,嗯,為何說類似,因為實際上差別還是蠻大的,他們更為相信死後的天堂,能夠滿足現有的慾望。 當然這樣的理念和我的差距是極大的,但抱著好奇的心,我還是約了他們每週
Thumbnail
我從5歲被送去和祖母同住後,就開始跟著祖母上教堂。所以我從小是聽著聖經故事長大的。到了高中更是住在教會,接受教會的訓練。除了星期日帶小朋友的主日學,偶而也會在平時的聚會中講一些小題目。那時侯我可以說是教會堅定的支持者。 出社會後我和教會就漸行漸遠了。多次嘗試回去,但不行就是不行。主要的原因就是,
Thumbnail
我從5歲被送去和祖母同住後,就開始跟著祖母上教堂。所以我從小是聽著聖經故事長大的。到了高中更是住在教會,接受教會的訓練。除了星期日帶小朋友的主日學,偶而也會在平時的聚會中講一些小題目。那時侯我可以說是教會堅定的支持者。 出社會後我和教會就漸行漸遠了。多次嘗試回去,但不行就是不行。主要的原因就是,
Thumbnail
除了基督教、天主教之外,親戚、家人的喪禮過程中也會聽到佛經的講道。有一陣子,我在懷疑,我聽講道時,台上所說的我都同意,也都這麼做,為什麼還要加上「信仰」呢?我不懂—我都用理智的腦袋去想,哈! 我的周圍看過2種情況: 信仰很好沒錯,也可以支持人們度過各種難關,我的周圍很明顯地出現2種情況:
Thumbnail
除了基督教、天主教之外,親戚、家人的喪禮過程中也會聽到佛經的講道。有一陣子,我在懷疑,我聽講道時,台上所說的我都同意,也都這麼做,為什麼還要加上「信仰」呢?我不懂—我都用理智的腦袋去想,哈! 我的周圍看過2種情況: 信仰很好沒錯,也可以支持人們度過各種難關,我的周圍很明顯地出現2種情況:
Thumbnail
初出茅廬時,正值教會進行新舊交替,我和幾位年青人加入了執事,學習在行政角色上服務教會群體。在參與會議時,牧師在會議桌上表達歡迎,然後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如果有弟兄姊妹找你幫忙,記得別說這個與我無關,不要指點別人找某某,而是要把弟兄姊妹的訴求帶到適當的人面前」。 從屬靈的角度,教會是一個敬拜的群體
Thumbnail
初出茅廬時,正值教會進行新舊交替,我和幾位年青人加入了執事,學習在行政角色上服務教會群體。在參與會議時,牧師在會議桌上表達歡迎,然後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如果有弟兄姊妹找你幫忙,記得別說這個與我無關,不要指點別人找某某,而是要把弟兄姊妹的訴求帶到適當的人面前」。 從屬靈的角度,教會是一個敬拜的群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