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知易行難?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生活當中難免的,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或者有些事情看不太清楚,所以說在上課的時候請教老師。

 

我:有些事情我都懂,為何做不到?

師:我們要去內觀的是,為什麼我們懂,為什麼做不到?有些事情我都懂,為何做不到?它是兩個問題嘛!

raw-image


我知道就是跳起來三公尺的話,就可以灌籃,為什麼我做不到?我知道跳到大海,大海的浮力,會輕易把我身體拖起來,我只要放鬆,可是我做不到,我就是沉下去。我瞭解做麵包的方法,但是為什麼沒有辦法出國比賽,變成吳寶春?

 

我:為什麼?

師:因為知識啊!我們所瞭解的知識,對我們而言,有時候是一種假象。以為,我們懂我就會做。其實,這是一種假象。然後,我們懂的事情很多,但是做不到事情更多。

 

我:為何會如此?

師:因為,知識形成了我們的主觀,主觀認為懂得就要做到。其實,懂的事情你不見得做得到啊!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是Michael Jordan麥可·喬丹,或是吳寶春。

 

我們大家都學過英文,也學過數學,學過理化,可是考零分的,考不及格的還是一大堆。其實都有教,很多人都懂,可是就不見得能夠寫的正確。因為,我們都會用我們自己的主觀下去寫。

raw-image


舉例:3×3=9,你會背九九乘法。若我問你,有三個人,每個人每天喝三碗水,這三個人一天,總共喝幾碗水?這樣你就不會寫了。

 

我:為什麼?問題在哪裡?

師:你看不懂題目。所有的人都認為他在背九九乘法,我一無所知,我不知道現在在哪?但是基本是生活當中,不會出現3×3=9 啊!

 

我們的教法也是一樣,教法是教法,但是生活是生活。你要看得懂生活,你才能夠應用教法。這就像解數學題一樣,你要看得懂題目,你才知道怎麼解題。

 

我:真的啊!我們有時候看不懂生活,所以不知道如何應用教法。

師:在生活當中學了太多的知識,反而會形成「所知障」。其實,生命當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雖然能夠理解,但是,我們卻無法去做出,符合理解高度的行為。

 

我:那我們怎麼達到知行合一呢?

師: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操練,就要不斷的勇於操練,勇於犯錯。並且在錯誤當中不斷的修正,我們才能夠慢慢的,達到知行合一的狀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年底要選舉了,所以就開始會有一些選舉前的說明會。先生被邀請去參加回來之後,他就說出他的感覺。他說有一些事情,難道一定要去攻擊別人,或者需要對立才行得通嗎?   這時我就想到我們最近上奇蹟課程,它的內容是:   那兒沒有任何參考指標能賦予你所見之物任何意義。只有身體才有攻擊謀害的可能。 但
做經絡的師傅傳一個墊腳尖運動的影片給我,於是我就跟著影片做,結果做完之後,身體非常的不舒服。   過了幾天我再去做經絡的時候,就請問經絡的師傅,她說我做的時候,因為呼氣跟吸氣的節奏沒有調好才會如此。所以說運動若做錯,這就跟老師之前在上課時所說的,那個跟毒藥沒有什麼兩樣。   那我就來分享一段
最近在看之前的一些訊息,看到這篇老師告訴我們的流浪漢與菩薩的故事,內心的感受特別多。他的故事是這樣的:   流浪漢與菩薩   有一個流浪漢走進寺廟,看到菩薩坐在蓮花臺上眾人膜拜,非常羨慕。     流浪漢:菩薩!我可以和您換一下嗎?   菩薩:好啊!但有一個條件。 流浪漢:什麼條
最近幾天都是下午下很大的雨,然後早上天空就放晴了。所以早上出門運動的時候,地面都還有些濕濕的。在公園附近還會有一些泥土,會流到外面的道路上,所以道路就會泥濘不堪,走起路來就要將專注力放在腳上,不然就有可能會滑倒。 在這個將專注力放在腳上時,我就想到上課時老師說過,修煉的關鍵是什麼東西?我們若遇到臨
前些天在跟家人通電話,有聊到一些事情。家人說有些事情,該講的時候,你就應該照實講,你要反應回去,不然你這種行為是一種姑息。但是我覺得有些事情,我明白就好,不一定要力爭到底。   這個就像是最近上課老師所說的,五蘊的色受想行識,其中的行就是蘊藏之行動。若是我去力爭到底,那業力就現前了。所以說什麼是
在跟先生聊天時,談到過去的點點滴滴,也談到過去的人際關係。他說我過去對別人很好,為什麼得到的結果卻是如此。我說那些都已經過去了,沒有必要再提起。若是提起也只是增加自己的情緒,沒有那個必要,就當作是一種學習的經驗,只要更正就好。我們每個人到這個世界,總是需要經驗一些東西,而在經驗中成長。 這時我就想
因為年底要選舉了,所以就開始會有一些選舉前的說明會。先生被邀請去參加回來之後,他就說出他的感覺。他說有一些事情,難道一定要去攻擊別人,或者需要對立才行得通嗎?   這時我就想到我們最近上奇蹟課程,它的內容是:   那兒沒有任何參考指標能賦予你所見之物任何意義。只有身體才有攻擊謀害的可能。 但
做經絡的師傅傳一個墊腳尖運動的影片給我,於是我就跟著影片做,結果做完之後,身體非常的不舒服。   過了幾天我再去做經絡的時候,就請問經絡的師傅,她說我做的時候,因為呼氣跟吸氣的節奏沒有調好才會如此。所以說運動若做錯,這就跟老師之前在上課時所說的,那個跟毒藥沒有什麼兩樣。   那我就來分享一段
最近在看之前的一些訊息,看到這篇老師告訴我們的流浪漢與菩薩的故事,內心的感受特別多。他的故事是這樣的:   流浪漢與菩薩   有一個流浪漢走進寺廟,看到菩薩坐在蓮花臺上眾人膜拜,非常羨慕。     流浪漢:菩薩!我可以和您換一下嗎?   菩薩:好啊!但有一個條件。 流浪漢:什麼條
最近幾天都是下午下很大的雨,然後早上天空就放晴了。所以早上出門運動的時候,地面都還有些濕濕的。在公園附近還會有一些泥土,會流到外面的道路上,所以道路就會泥濘不堪,走起路來就要將專注力放在腳上,不然就有可能會滑倒。 在這個將專注力放在腳上時,我就想到上課時老師說過,修煉的關鍵是什麼東西?我們若遇到臨
前些天在跟家人通電話,有聊到一些事情。家人說有些事情,該講的時候,你就應該照實講,你要反應回去,不然你這種行為是一種姑息。但是我覺得有些事情,我明白就好,不一定要力爭到底。   這個就像是最近上課老師所說的,五蘊的色受想行識,其中的行就是蘊藏之行動。若是我去力爭到底,那業力就現前了。所以說什麼是
在跟先生聊天時,談到過去的點點滴滴,也談到過去的人際關係。他說我過去對別人很好,為什麼得到的結果卻是如此。我說那些都已經過去了,沒有必要再提起。若是提起也只是增加自己的情緒,沒有那個必要,就當作是一種學習的經驗,只要更正就好。我們每個人到這個世界,總是需要經驗一些東西,而在經驗中成長。 這時我就想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有人會問,為什麼有的人啥都不看,把妹都比他好,自己看越多好像也沒啥進步,於是得出一個結論,看越多相關知識的人就越不會行動,越不會行動就越弱。 事實上,「看越多知識就越弱」的見解,是個人的歸因謬誤,意思是你自己合理化解釋自己看見的現象。 現象指的是「一個不會把妹的人,他看了很多相關的知識,仍把不到
Thumbnail
「我最近開始減脂,所以我現在都沒有吃澱粉!」、「我去看醫生,醫生也叫我不要吃澱粉減肥!」這樣的話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聽過或是曾經說過?這篇文來探討低碳飲食究竟對於減脂有沒有幫助以及執行這個飲食的潛在風險。 低碳飲食作為減肥策略的基本原理源於肥胖的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 (CIM),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包
Thumbnail
你或許會認為,人會始終追隨利益,不論是自己或他人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也宣稱,「人的理性會勝過一切」,然而,你卻能很輕易想起自己其實也做過某些惡意行為。但如果既損人又不利己,為什麼我們還是會去做?行為的動機是什麼?目的為何? 文 / 賽門・麥卡錫-瓊斯(臨床心理及精神醫學副教授) * *
Thumbnail
在<一個身心科醫師的「FIRE」教戰守則>一文中我曾提到,想要過FIRE生活的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必須學會如何區分「需要」與「想要」,也談到不少具體的自我訓練實作策略。本文我要進一步從更為務實的角度切入,討論「工作選擇」與「FIRE生活」的關連性。 何謂拮据? 我的職業生涯就是最好的例子。
Thumbnail
中醫的診斷方法有「望、聞、問、切」​ 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在古代,沒有先進的儀器設備,醫生更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因此,一個患者來就診,要想診斷清楚,醫生必須靠自己眼睛看到的精氣神(望)、患者的聲音訴說和相關身體等的味道(聞)、醫生對存疑處如偵探進
Thumbnail
雙北疫情從5月開始急遽惡化,最早的發病個案在 4 月 6 日就有症狀,且在4月30日曾去萬華遊玩;此後萬華成為第一波疫情引爆點,迅即蔓延整個台北市,接著再蔓延到周邊新北市,如今整個雙北都已陷落,更逐漸朝苗栗、台中等地擴散,絲毫未見停止跡象。
Thumbnail
認知領域作戰是現代戰爭理論的一環,而認知作戰的目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定義是:「利用爭議訊息,破壞社會既有網絡及深化對立。」
已和憂鬱作伴了多久?我也不知道,只希望你能稍稍理解我躲藏的難受......已經是第幾次了呢? 白日夢裡 一遍又一遍的重溫 童話故事中經螢火蟲的引路脫險的登山者 民間傳說中紅衣小女孩領往死亡的探路者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有人會問,為什麼有的人啥都不看,把妹都比他好,自己看越多好像也沒啥進步,於是得出一個結論,看越多相關知識的人就越不會行動,越不會行動就越弱。 事實上,「看越多知識就越弱」的見解,是個人的歸因謬誤,意思是你自己合理化解釋自己看見的現象。 現象指的是「一個不會把妹的人,他看了很多相關的知識,仍把不到
Thumbnail
「我最近開始減脂,所以我現在都沒有吃澱粉!」、「我去看醫生,醫生也叫我不要吃澱粉減肥!」這樣的話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聽過或是曾經說過?這篇文來探討低碳飲食究竟對於減脂有沒有幫助以及執行這個飲食的潛在風險。 低碳飲食作為減肥策略的基本原理源於肥胖的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 (CIM),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包
Thumbnail
你或許會認為,人會始終追隨利益,不論是自己或他人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也宣稱,「人的理性會勝過一切」,然而,你卻能很輕易想起自己其實也做過某些惡意行為。但如果既損人又不利己,為什麼我們還是會去做?行為的動機是什麼?目的為何? 文 / 賽門・麥卡錫-瓊斯(臨床心理及精神醫學副教授) * *
Thumbnail
在<一個身心科醫師的「FIRE」教戰守則>一文中我曾提到,想要過FIRE生活的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必須學會如何區分「需要」與「想要」,也談到不少具體的自我訓練實作策略。本文我要進一步從更為務實的角度切入,討論「工作選擇」與「FIRE生活」的關連性。 何謂拮据? 我的職業生涯就是最好的例子。
Thumbnail
中醫的診斷方法有「望、聞、問、切」​ 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在古代,沒有先進的儀器設備,醫生更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因此,一個患者來就診,要想診斷清楚,醫生必須靠自己眼睛看到的精氣神(望)、患者的聲音訴說和相關身體等的味道(聞)、醫生對存疑處如偵探進
Thumbnail
雙北疫情從5月開始急遽惡化,最早的發病個案在 4 月 6 日就有症狀,且在4月30日曾去萬華遊玩;此後萬華成為第一波疫情引爆點,迅即蔓延整個台北市,接著再蔓延到周邊新北市,如今整個雙北都已陷落,更逐漸朝苗栗、台中等地擴散,絲毫未見停止跡象。
Thumbnail
認知領域作戰是現代戰爭理論的一環,而認知作戰的目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定義是:「利用爭議訊息,破壞社會既有網絡及深化對立。」
已和憂鬱作伴了多久?我也不知道,只希望你能稍稍理解我躲藏的難受......已經是第幾次了呢? 白日夢裡 一遍又一遍的重溫 童話故事中經螢火蟲的引路脫險的登山者 民間傳說中紅衣小女孩領往死亡的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