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是怎麼做好社交平台的?

2023/12/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歲末年終,許多朋友都在換工作(還是只有我朋友在換工作XD)

作為朋友圈中轉職相對頻繁的人,我時常幫朋友看簡歷,也一直在回答各種的「簡歷怎麼寫」。過去,也曾在104上面擔任給予簡歷建議的giver,半年多下來,看過許多背景、資歷和各種職業目標的簡歷。

許多問題重複出現,大部分的卡點都很雷同。

之後,可以整理出相關的FAQ,但在此之前,想先分享一篇關於LinkedIn的發展趨勢。


引述2023.11.27的《得到頭條》(作者李南南):

就在這個月初,領英正式宣佈,平臺的註冊用戶數突破10億。同時,領英在過去一個財年,營收是150億美元。什麼概念?2016年,他們的營收是20.6億美元。你看,7年漲了7倍。拋開領英在中國區因為經營不善,導致業務失利之外,它在海外市場,還是很能打的。

那麼,這個增長是從哪來的呢?其中很關鍵的一個原因,是領英完成了一次轉型。從求職平臺,轉型成了社交平臺。市場行銷機構eMarketer2021年做過一份調研,有53%的受訪者表示,領英是他們最信任的社交平臺。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資訊品質更高的Facebook。

但是,你也知道,社交媒體可是很卷的。有Facebook、X,也就是之前的推特,還有今年剛出現的Threads。那麼,領英是怎麼做出優勢的呢?

主要有這麼三個因素。

第一,是領英的實名制規則。你看,為什麼有的社交網站上資訊品質不高?特別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實名制。但領英以前是求職平臺,這就導致,它一開始就要求你實名制。而且在實名制的同時,你的公司、你的同事,很可能也都在領英上。換句話說,你在領英上發佈的資訊,能直接影響你的職場形象。這麼一來,大家都會認真對待。都在努力把自己最厲害、最上進的一面,放在領英上。

同時,領英自己也在努力維持這個氛圍。比如,領英引入了評論審核機制,據說在社交媒體中,這算獨一份。再比如,領英還取消了帶有攻擊性的表情包,防止被人惡意使用。再比如,領英還修改了演算法,不把點擊量作為唯一推薦指標,這就導致標題黨之類的帖子大幅減少。

第二,領英的商業模式,並不依賴廣告。你看,很多網站到處是標題黨,你以為是他們希望的嗎?並不是。是因為他們的收入,主要靠廣告,流量越大,廣告越值錢。比如,Facebook在2022年的營收裡,有97%都是廣告帶來的。這個模式就導致,使用者和付費者是分裂的。網站很難兼顧付費者的權益和使用者的體驗。

但是在領英的業務模式裡,廣告收入只占三分之一。它的主要營收,來自付費會員和企業招聘業務。你看,使用者和付費者是同一個人。這就導致,它可以在一套穩定的業務邏輯裡不斷優化。我拿你的錢,好,我就服務於你。這就給了領英一個確定的優化方向。

第三,是領英的語境。因為一開始是求職平臺出身,這就導致,大家在來領英的時候,心裡天然就帶著一個預設。這就是,我是來這幹正事兒的。注意,一旦有了這個預設,使用者後面的行為都會發生變化。

比如,在流覽資訊的時候,使用者在X上喜歡看八卦,但在領英上,就喜歡看點嚴肅新聞。《連線》雜誌的編輯在接受採訪時就說,他們在領英上發表的文章,點擊數是X上的十倍。《今日美國》也表示,在所有的社交平臺裡,領英的用戶留言品質是最高的。

再比如,為了維持這個有正事兒的語境,領英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比如,跟新聞機構合作,定制職場內容。再比如,投資2500萬,推出創作者加速器計畫。

而且因為領英的定位是,幹點正事兒,這就導致,外部環境競爭越激烈,它的活躍度就越高。畢竟,大家都想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麼2023年,短短一年裡,領英的個人發帖量,就增加了87%。

換句話說,領英的優勢原點,其實是它的人設。它從一開始,就讓你覺得這是一個幹正事兒的地方。在這個人設的加持下,用戶遇到的所有職業挑戰,都能轉化成領英的增長動力。

最後,總結一下,領英是怎麼做好社交平臺的?它的優勢原點,是一開始就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幹正事兒的人設。這就導致,外部競爭越激烈,用戶對它越依賴。


推薦使用。

前幾個月,我正好在公司幫大家上了一堂關於LinkedIn的簡介,也彙整為一篇〈讓LinkedIn為你打造帶得走的職涯資產〉,如果還有什麼可以補充的,大概是:


建立LinkedIn檔案,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1. 填寫資料時

  • 大頭照&背景banner
    • 大頭使用本人職業照,五官清晰、辨識度高,避免畢業照。
    • 背景可使用現職公司統一模板,或自行設計展現個性。
  • 摘要(About)
    • 如同頭版廣告的珍貴區塊,應精簡敘述學經歷的強項、個人技能與獨特性,撰寫精華中的精華。
  • 技能(Skills)
    • 撰寫經歷時,選取至少 5 個該經歷的「技能」。
    • 學歷的重要性遠低於技能,技能寫清楚很重要。
    • 註1:優先搜尋「技能匹配」的招募,已比3年前多了25%以上。
    • 註2:「按技能搜索」的機率,也比按年資搜索的機率高逾50%。
  • 經歷(Experiences)
    • 分別呈現「質化」與「量化」的過往績效影響。
    • 運用證照(Certifications)、推薦(Recommendations)與志工/社團服務(Volunteering),展現特質。
  • 別忘了檢查:
    • 個人頁面的網址個人化
    • 個人頁面的填寫完整度
    • 寫一個吸引受眾且好理解的頭銜
    • 編輯檔案的公開度(public visibility)

2. 與人互動時

  • 為他人提供價值,秉持互惠原則,真誠互動。
  • 避免毫無節制地新增聯絡人,避免發送罐頭式的邀請。
  • 呈現「努力不懈」的自己比強調「已實現」的過往成就更重要。




69會員
92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