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瞭解語言的Do Mi So──連讀變調

2023/12/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請試著念念這句話:「李總統請老馬買好酒。」你會發現這句話雖然每個字都是三(214:),但是實際發音時,你會發現這句話「李 統 請 馬 買 酒。」畫線的部分都念成二聲(35:),這是為什麼呢?

1. 「連讀變調(tone sandhi)」的定義

「連讀變調」指的是在聲調語言中,當音節連在一起發音時,部分音節的聲調會產生變化。例如引言提到的例子,就是華語的三聲變調,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三聲音節連讀時,部分的三聲音節會轉變為二聲。

又如臺語的「天」,單獨一個字時,讀做「thinn [tʰĩ 55]」,但是如果「天」出現在其他詞語前面,例如「天頂(天上)」,這時候雖然標音同樣是「thinn」,但你如果有點連結去聽發音,就會發現此時的音高好像低了一點,實際上,此時發音接近[tʰĩ 33]。


2. 鄰接交替式變調[註一]

不過,其實連讀變調可以進一步分析為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鄰接交替式」,也就是變調與否的決定權在於與之相連的音節。例如華語的三聲變調,就一定要發生在三聲音節相鄰的情況下才會改變。如果我們用類似化學反應的式子來表現其變化規則,就會如同下圖:

圖一:三聲變調的作用規則

圖一:三聲變調的作用規則

三聲變調的規則可以簡化如上圖,箭號「→」表示調值變化、斜線「∕」右邊表示出現環境。圖一的意思就是:只要該音節出現於三聲之前,其調值就會從三聲的[214:]變為[35:]。


3. 自身交替式變調

另外還有一種變調稱作「自身交替式」變調,其變調機制不受到鄰接何種聲調影響,永遠只有一種變調規則。例如臺語「一般性字前變調」,就屬於「自身交替式」變調,不論後面接著何種音調,只要連讀,前面的音節一定會變調。如以下幾組臺語例子:

天thinn [tʰĩ 55]   天氣thinn-khì [tʰĩ 33]
平pîng [piŋ35]   平安pîng-an [piŋ33]
火hué [hue53]   火車hué-tshia [hue55]
菜tshài [tsʰai31]  菜頭tshài-thâu [tsʰai53]
電tiān [tien33]  電視tiān-sī [tien31]
北pak [pak32]   北部pak-pōo [pak55]
學ha̍k [hak33]   學問ha̍k-būn [hak11][註二]

如果你有一組組點進去聽辭典的發音,你就會發現這些例字單獨發音時,以及放在其他字前,都有不同的音調變化,這就是臺語的自身交替式連讀變調。若要讓臺語說得更地道一些,勢必得搞懂這一套連讀的規則。[註三]


4. 小結

我們在這章介紹連讀變調的概念,並且從其使用上將其分為「鄰接交替」與「自身交替」兩種變調方式,並舉例跟大家說明。希望大家能夠透過聽與說來分辨這些語音有什麼差別。接下來我們會再說明為什麼需要連讀變調,並且跟大家介紹臺語的連讀變調規則。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還請繼續鎖定【用語言學學語言】這個專題,讓我們一起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此外,如果你願意且可以負擔,也歡迎你小額贊助,讓作者有能力產出更多的內容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與註釋:

註一:有關於變調的分類在語言學家之間尚有爭議,此處採較常見的說法。參考自陳筱琪,《圖解閩南語概論》,(臺北:五南圖書,2016),頁124-127。

註二:有關於臺語入聲調的國際音標標示,也有學者因其短促而標為[pak3]和[hak5],此處參採陳筱琪,《圖解閩南語概論》,(臺北:五南圖書,2016),頁136-139的例詞,因此標示上便與原書相同,不多做更動。

註三:有關臺語的連讀變調,有些教師會將其簡化為不同聲調之間的流動,因此會出現「1→7→3→2→1」、「5→7」、「8⇆4」的變調規則。但這裡要注意的是,臺語的連讀變調指的是「調值」的變化,而非「A聲調變成B聲調」,只是湊巧聲調變化後的調值與其他聲調有重合罷了。再來,若用精密儀器分析,其實變調的調值也與實際上聽起來類似的聲調略有不同。所以,初學者為了學習方便自然可以先用前面的聲調記憶法,但心中需要存有「連讀變調是『調值』改變而非聲調改變」的概念。有關臺語詳細變調的規則,我們則會另有專文討論。




26會員
50內容數
不定期努力更新,介紹語言學家對於不同語言的觀察與歸納結果,分享自己學習語言的方法心得,希望讓語言學習者對於語言發音、結構有了基本認知之後,可以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