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更新於 2024/09/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哈佛大學商學院有一個傳統,每個教授在應屆畢業生的最後一堂課,都會收起教鞭和課本,和學生們傾訴他們的人生經歷,他們曾經面對過的挑戰、成就及過失。學生們可以藉由教授的結業辭,獲得許多深刻的反醒及見地。作者本身經驗了數次畢業演講的激勵,也希望可以將這些智慧及經驗藉由書籍分享給更多人。

raw-image

這本書收錄了15位哈佛商學院教授的人生哲理及故事,當我們面對充滿挑戰的情境或是渴望尋求真理及自我的過程,這15個雋永的人生閱歷及故事可以做為我們堅強的後盾,給我們能量,並指引我們前進。而我將從15個故事中挑出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與大家分享。

raw-image


你是否曾數算過,今天的自己,是多少的好運累積而來的?

這是教授翟庫馬的故事,翟庫馬教授熱愛爬山,但在一次登山意外,他對於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書中說道,他在登山時,因失足而以時速近100公里的速度滑行了2.5公里的路程,整個滑行過程讓他皮開肉綻,身受重傷,最終,一名婦人救了他,但因婦人居住的小村落無法提供更進一步醫療資源,婦人就背著翟庫馬教授走了整整三天到附近較大的村莊求救。最終,翟庫馬教授平安被送達醫院,而婦人沒有接受任何金錢報答,看到教授沒有生命危險便心滿意足的離去。

在療傷的過程中,翟庫馬教授開始思考自己是多麼的幸運,不只是落難後獲救,更回溯到人生的各階段,包含童年、家庭及教育。

他認為,因為好運而使他擁有這些成就,獲得成就就要善盡義務。山難後的30年間,翟庫馬教授致力於為偏遠地區的孩子創造接受教育的機會,也藉此感念當時拯救他性命的婦人,翟庫馬教授提到山難事件塑造了他的人生觀,我們在世界上所佔的優勢地位都是「福分」,當好運降臨時,務必以感恩的心情迎接並繼接起相對的責任。

生活中往往充斥的各種壓力,我們通常努力並奮發向上,當獲得成功時,我們覺得這是用我們的努力換得的必然。但細想,有多少人一開始就沒辦法獲得這些努力的機會,或者其他沒有成功的人難道就不努力嗎?多一份感恩的心,我們的成功可以帶來更多的價值及喜悅。

最後,與大家分享翟庫馬教授在故事結尾送給學生的一句話,也是這篇故事最重要的精髓:

成功來自幸運,也帶來義務。造福他人,自己也能登峰造極。



avatar-img
5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打一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來自瑞典的前經濟學家-比約恩.林德布勞,在工作最最輝煌的時期深受著來自內心的召喚,那無形的強大力量,讓他當下就折服,而開始了他的17年林僧人生活。而本書旨在以平靜輕鬆的方式講述他附有哲理的人生經歷。 在是非對錯的想法之外,有一片原野。我會在那裡和你相遇 我們很常陷入某種頑固的信念,而且總是認為自
來自瑞典的前經濟學家-比約恩.林德布勞,在工作最最輝煌的時期深受著來自內心的召喚,那無形的強大力量,讓他當下就折服,而開始了他的17年林僧人生活。而本書旨在以平靜輕鬆的方式講述他附有哲理的人生經歷。 在是非對錯的想法之外,有一片原野。我會在那裡和你相遇 我們很常陷入某種頑固的信念,而且總是認為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將大學畢業前夕,這本《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全書共15篇,每篇讀完只需要15-20分鐘,內容淺顯易懂。這本書分享了教授們的高山低谷的人生故事,讓我更清楚見到職場中的陷阱與機會。無論是準備踏入職場的學子,或已在職場穩定的人,都值得一讀。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這本哈佛的老師們分享自身經驗並給的核心觀念,雖然分成好幾個篇章說明不同老師的分享,但大方向的綜觀下來,其實講的都是同樣的概念,是的,就是做自己。而他們所謂的「做自己」,如果不是放縱,那實際上到底怎麼個做法呢↓↓↓↓↓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一書裡沒有雞湯,也沒有現在非黑即白的成功學或處世法則。看完15篇故事,可以感受到這些故事都融合了教授們的職場經驗、人生經歷所得出的體悟,而且這些體悟無論放在哪個年代,都十分受用。我想這些故事不只能夠鼓舞畢業生,也能鼓舞在職場打滾,還持續在人生路上奮鬥的人們。無論走到人
Thumbnail
早安☀️, 我是Elena,就讀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ENFJ,喜歡自由潛水、競技啦啦隊、文化人類學、習慣養成等主題,目前正在申請美國的傳播碩士,夢想是活在陽光之下,幫助他人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這邊每週會有3-5則的資訊分享,固定主題為書籍摘要、每週任務挑戰,不定期會有哲學議題、美食旅遊或心情抒發
Thumbnail
即使碰上壞時刻,也能成就美好人生,本書收錄15堂哈佛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傳授經得起考驗的生命智慧,陪你走過20歲、30歲、40歲甚至50歲的困惑與關卡。
Thumbnail
【這到底是什麼?】 有一名哈佛大學的校友,分享他求學時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歷。 在動物學課程的期末考當天,有一隻可能是鳥類的生物標本,被推車送進教室裡。 為什麼說「可能」是鳥類呢? 因為這生物被一個大麻布袋包裹著,只有一小撮羽毛和一雙帶有爪子的細腿,從麻布袋下方的開口露出來。 助教用麥可風廣播說,請各位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 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作者:Daisy Wademan 在哈佛商學院有一個傳統,就是每一科的最後一課,任教的教授會對着台下的學生,說一段關於他自己的故事。侃侃而談,可能是一件生活軼事,一個趣聞,或者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提醒大家不要再重蹈覆轍,抑或可以學到些什麼。
Thumbnail
我讀過不少闗於管理領導績效的企管書籍。但看到這本書書名「記得你是誰? 哈佛的最後一堂課」時,好奇心大起,想探解「最後一堂課」到底談些什麼?我心想這而且還是「哈佛商學業」鼎鼎有名的教授們的上課精華。
Thumbnail
哈佛商學院有個很有趣的傳統,在最後一堂課時,教授不會講課,他們會跟學生們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並且把自己用生命經歷的寶貴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未來離開學校時、偶而迷惘徬徨時、面臨誘惑時,可以想起教授的故事而得到一些方向。
Thumbnail
我已經習慣說自己是某某某的女兒,是誰誰誰的妹妹,但我幾乎不曾用自己的名字介紹過自己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將大學畢業前夕,這本《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全書共15篇,每篇讀完只需要15-20分鐘,內容淺顯易懂。這本書分享了教授們的高山低谷的人生故事,讓我更清楚見到職場中的陷阱與機會。無論是準備踏入職場的學子,或已在職場穩定的人,都值得一讀。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這本哈佛的老師們分享自身經驗並給的核心觀念,雖然分成好幾個篇章說明不同老師的分享,但大方向的綜觀下來,其實講的都是同樣的概念,是的,就是做自己。而他們所謂的「做自己」,如果不是放縱,那實際上到底怎麼個做法呢↓↓↓↓↓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一書裡沒有雞湯,也沒有現在非黑即白的成功學或處世法則。看完15篇故事,可以感受到這些故事都融合了教授們的職場經驗、人生經歷所得出的體悟,而且這些體悟無論放在哪個年代,都十分受用。我想這些故事不只能夠鼓舞畢業生,也能鼓舞在職場打滾,還持續在人生路上奮鬥的人們。無論走到人
Thumbnail
早安☀️, 我是Elena,就讀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ENFJ,喜歡自由潛水、競技啦啦隊、文化人類學、習慣養成等主題,目前正在申請美國的傳播碩士,夢想是活在陽光之下,幫助他人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這邊每週會有3-5則的資訊分享,固定主題為書籍摘要、每週任務挑戰,不定期會有哲學議題、美食旅遊或心情抒發
Thumbnail
即使碰上壞時刻,也能成就美好人生,本書收錄15堂哈佛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傳授經得起考驗的生命智慧,陪你走過20歲、30歲、40歲甚至50歲的困惑與關卡。
Thumbnail
【這到底是什麼?】 有一名哈佛大學的校友,分享他求學時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歷。 在動物學課程的期末考當天,有一隻可能是鳥類的生物標本,被推車送進教室裡。 為什麼說「可能」是鳥類呢? 因為這生物被一個大麻布袋包裹著,只有一小撮羽毛和一雙帶有爪子的細腿,從麻布袋下方的開口露出來。 助教用麥可風廣播說,請各位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 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作者:Daisy Wademan 在哈佛商學院有一個傳統,就是每一科的最後一課,任教的教授會對着台下的學生,說一段關於他自己的故事。侃侃而談,可能是一件生活軼事,一個趣聞,或者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提醒大家不要再重蹈覆轍,抑或可以學到些什麼。
Thumbnail
我讀過不少闗於管理領導績效的企管書籍。但看到這本書書名「記得你是誰? 哈佛的最後一堂課」時,好奇心大起,想探解「最後一堂課」到底談些什麼?我心想這而且還是「哈佛商學業」鼎鼎有名的教授們的上課精華。
Thumbnail
哈佛商學院有個很有趣的傳統,在最後一堂課時,教授不會講課,他們會跟學生們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並且把自己用生命經歷的寶貴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未來離開學校時、偶而迷惘徬徨時、面臨誘惑時,可以想起教授的故事而得到一些方向。
Thumbnail
我已經習慣說自己是某某某的女兒,是誰誰誰的妹妹,但我幾乎不曾用自己的名字介紹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