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記得你是誰》— 在變動世代裡,不迷失方向的15篇經典人生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人生好比賽車,需要巧妙整合多項條件才能換來真正的成功。


哈佛商學院是孕育出許多成功知名商業人士的搖籃。自哈佛商學院的傳統以來,老師們會在畢業前的最後一堂課,收起了教科書與平日的嚴肅、專業,以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來鼓勵即將畢業、準備迎接人生下個階段的學生們。作者戴西.魏德蔓剛從哈佛企管碩士畢業時,正逢九一一事件,全球經濟衰退,社會氣氛低迷。她認為當時每個人,無論學歷高低、是否畢業於名校,任何人對於求職都是充滿了茫然與不安。此時她想起了哈佛商學院教授在最後一堂課所分享的精采「故事」,正是給予了她在動盪不安的時代裡,重新獲得力量與啟發。於是她便起心動念,整理15位哈佛商學院教授的人生故事與整理,集結成書。


教授們的教誨算是給予學生們畢業前的鼓勵與禮物。在翻閱本書以前,我原本以為這些故事會是偏向雞湯式的鼓舞,像是「做人要勤奮努力」、「吃苦當吃補」等類似的老生常談。但這一切都在我翻閱《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後被完全推翻了。我除了感受到自己的視野是如此淺薄,也被哈佛教授們人生經歷與說故事功力深深打動。


《記得你是誰》不只談職場與管理學,更蘊含人生哲理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雖然出版於18年前(2004年),但教授們提及的故事已超越了書本或教材上的知識,而是足以橫跨不同世代,都能受用的人生哲理與智慧。如今放到COVID-19疫情重創經濟,烏俄戰爭影響的時代來看,依然有許多話語很值得好好反芻、深思一番。以下節錄部分最有感觸的一些章節做分享。


在變動時代裡,要先認清的幾件事情



今日商場變化速度非常猛烈,世界也變得更加混亂與茫然。因而經常這一刻所做的決策,下一刻已不再適用,因此任何決策都必須保持修正的彈性。


在變動不安的時代裡,似乎沒有什麼能夠按計畫走。這時很多時候會感到更焦慮。不過,或許我們本該認清「變動」就是世間的常態。


雷波特教授以他就讀哈佛大學時的動物學期末測驗為例,當時的考題要求學生從蓋了布袋的兩條鳥腿和一小撮羽毛當中,推斷鳥的遷徙模式、日常食物等等。有學生認為這樣的測驗方式極為不合理,便氣憤頂撞監考官並離開現場,直接放棄考試。他藉此例子說明很多時候,我們都在依據少、雜訊多等手邊資訊有限的情況下做決定。因此我們也必須運用身邊少許資料做判斷、下結論。若是要改變現狀,則要對自己的智慧、能力、操守抱持信心。即便世間充滿了變動,也要鼓起勇氣循序漸進,忠於自己任愛的事物與個人的是非標準,而不要去理會身邊的噪音、受到他人的煽動。


在現代社會的風氣之下,我們對於成功的渴求也勝過以往。而「人紅要趁早」的觀念也不知何時植入我們心中。不過賴林教授說人生其實就像賽車,光靠一兩項個別因素,例如考高分的能力、很會整理資料等,無法讓你抵達終點線。而是需要整合多項條件才能換來真正的成功。他認為成功最重要的第一條件是化解挫折的能力,而提升受挫能力的關鍵就是保持活力與彈性。他觀察了二十世紀偉人名冊與哈佛商學院畢業後學生們的發展,有許多名人在大學成績其實並不起色,而每科成績都拿A的人往往在長途競賽中愈跑愈沒勁,反而被追趕過頭。因此在看待短時間的失敗時,要用前瞻性的眼光來看待。畢竟,人生一輩子一定會碰到挫折,如果你像個漂亮的瓷茶杯,一摔地上就破了,前面無論你衝刺的多快都功虧一簣;反之,要當個有彈性又耐用的塑膠杯,落地後彈一下就沒事了。


賴林教授認為成功的第二條件是好運,但他定義的好運跟多數人不同。他認為所謂的「好運」是指沒又遇到「噩運」,例如離開人行道沒有被卡車撞到。這也跟翟庫馬教授提到的概念相似,他向學生提問:你是否曾數算過,今天的自己,是多少的好運累積而來?他以登山時的瀕死經驗,領悟到生命及其脆弱,以及其實我們都是因為「好運」(沒有遭受到不幸)降臨而能度過今天。面對失意或失敗時,有時我們會認為自己少了什麼,或是因為倒楣才會如此;其實我們並沒有缺些什麼,我們也已經足夠幸運,才能夠幸運地活在世上,思考著失敗的原因等種種事情。這兩則故事更能讓人體認到活著,就足夠幸運,也總是有機會去做出任何改變。


在變動時代裡,不迷失自我的幾個法則




唯有拉大格局規劃整個生涯,認清只要站在宏觀角度,在冒險的決定也會顯得舉無足輕重,你才能承擔更多風險。


當我們認清了社會變動的速度之快,有時候可能會有種暈車、失去方向之感。龐大的資訊量只會令人更焦慮,甚至令人焦慮到忘了自己是誰。麥可羅教授是專門研究商業史學者,並認為:觀念引導政策,政策產生結果。因此,切實了解自己的觀念很重要,也就是要能掌握個人想法形成的原因和過程。他認為:你必須探究你的觀念來自何方、它們如何影響你對世事的看法、固守這些觀念的你可能會在那些地方出差錯。要做到這點還得回顧自己的過去,看看從前那些是非黑白的觀念是如何建立的。他表示自己對於美國政黨、政策的看法,皆受到家庭、校園的風氣所影響,不過時代會改變,那些固有的想法有可能也不合時宜。因此當你在未來做出任何決策前,其實都要先想想自己是如何下判斷。甩開這套黑白鏡頭看世界,反省自己的過去、想法從何而來,再仔細觀察和辨認黑白之間還有哪些色調,才能幫助自己做出高明的決策。


既然非黑即白的看法會陷入盲點。那麼「成功」的定義,是否也不限於一種?孔安教授在自己的父親意外辭世後,她藉此經歷整理了父親的舊照片,並回顧、了解父親的為人。在她攤開所有父親的照片,拼湊了更全面、完整的父親樣貌,也看到了她所敬愛父親的優點、缺陷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東西,而正是這些,使「父親」的樣貌更完整。孔安教授也提點其實我們都需要從更寬儣、完整、公正的角度去了解別人。雖然主流社會清楚定義了成功的樣貌,但長期使用二分法看待成功與許多事情,會讓我們痛恨不完美的事物,也會誤以為自己有辦法達成「完美」境界。事實上「完美」並不存在。她指出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是同時並存的,彷彿親密的鄰居。練習評量自己的長、短處,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要因為羞恥心作祟而覺得自己無能,也不以此卻步、不做出改變,認清成功定義並非只有一種,你便能保有完整的自我,在變動不安的世界前行。


不要因為擔心做錯決定而浪費大好時機,也不要因為得過且過而錯失改造世界的機會。別去理會身邊的噪音,拒絕接受別人的煽動。鼓起勇氣循序漸進,終於自己熱愛的事物,遵守個人的是非標準,思考自身和他人的處境,然後做件轟轟烈烈的大事。


關於保有自我,柯拉克教授分享了他年幼時父親與母親帶給他的啟發。柯拉克小時候去幼稚園時,他的母親每天都叮囑他:「你今天要出門當領袖的,可別讓人家牽著鼻子走,要記得你是誰。」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或許這樣的叮囑太多。不過當我們出社會,便更能感受到「保有自我」其實是多困難的一件事情。很多時候我們隨波逐流,只因為這樣比較舒適,卻忘卻了我們此生真正想做的事情、堅守的信念。柯拉克教授表示,未來的世界是動帶不安,充滿了危險和誘惑,其中又以商業界的變動最大,當我們身處多變的環境裡產生「我們可以相信誰?」、「誰可以讓我們產生信心?」的疑問時,他希望這些問題的答案是「我們自己」。只要當我們願意堅守最高標準的道德、榮譽和責任;不怕高瞻遠矚;對自己和別人懷有夢想、希望和信心。無論外在世界如何變化,我們心中都有個領袖,引領自己在多變的世界裡不迷失自我。


請相信你自己,放膽追求光明的前程,把握眼前的機會



人要高瞻遠矚,應當走出生活裡的山谷與陰影,進入一望無際的高原,然後沉浸在那兒的陽光裡,讓靈魂翱翔,讓風吹拂頭髮,讓內心充滿偉大的夢想,讓生命、生活和蛻變的熱情恣意奔放。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一書裡沒有雞湯,也沒有現在非黑即白的成功學或處世法則。看完15篇故事,可以感受到這些故事都融合了教授們的職場經驗、人生經歷所得出的體悟,而且這些體悟無論放在哪個年代,都十分受用。我想這些故事不只能夠鼓舞畢業生,也能鼓舞在職場打滾,還持續在人生路上奮鬥的人們。無論走到人生哪個階段,可能每突破一個關卡、每當轉換環境、每當遇到新的挑戰或局勢時,都會感到不安。此時,有個能讓自己不迷失的信念與信心,便能鼓舞我們面對接續的挑戰。對我來說,閱讀《記得你是誰》有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如果你覺得本次的介紹,對你有所幫助,那就是筆者最大的收穫!想看更多書籍內容或是買來收藏,可以先看更多完整書籍介紹,或是從以下的連結購買、收藏,支持一下作者吧!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推薦從以下連結購買:

👉實體書:博客來

👉電子書:讀墨Readmoo

👉二手書:讀冊



在社群上追蹤我,推薦你更多療癒人心的好故事



▶️ Instagram 專頁

▶️ Facebook 專頁

👉在FB、IG上搜尋:@heal.by.stories 或 用故事療癒生活

👉定期在方格子寫作平台上,發布電影、戲劇、書籍相關文章,歡迎追蹤。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收藏追蹤分享此文,或是用拍手小額贊助,給予我最實質的鼓勵❤️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kari 的沙龍
40會員
22內容數
用故事療癒生活—期許透過電影、戲劇、書籍等各種故事來療癒心靈。藉由療癒人心的故事,提升自我覺察力,並從中獲得啟發,達到自我成長。想用文字靜靜陪你療癒,歡迎與我一起聊電影、戲劇、書籍,讓我們在幽暗的人生中,找到繼續前行的微光。
Akari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3
《彼岸花盛開之島》是旅居日本的台灣人作家李琴峰創作的小說,並榮獲第165屆芥川文學獎。《彼岸花盛開之島》的故事藉由一位失去記憶的女子漂流到陌生的島上,藉著跟當地人互動過程,能夠引發每個人深思歷史的意義、語言的演變、民族之間的相處之道等許多議題。
Thumbnail
2022/10/13
《彼岸花盛開之島》是旅居日本的台灣人作家李琴峰創作的小說,並榮獲第165屆芥川文學獎。《彼岸花盛開之島》的故事藉由一位失去記憶的女子漂流到陌生的島上,藉著跟當地人互動過程,能夠引發每個人深思歷史的意義、語言的演變、民族之間的相處之道等許多議題。
Thumbnail
2022/06/22
你渴求在枯燥的日常生活中尋求變化?或是對人生感到迷惘?由山下英子、自凝心平一起撰寫的《最重要的日常》一書中,便能體會到讓每天都感到充實幸福的關鍵,就在「日常生活」。過度重視效率的生活,也讓我們更重視「結果」而非「過程」,也讓我們沒辦法活在當下。
Thumbnail
2022/06/22
你渴求在枯燥的日常生活中尋求變化?或是對人生感到迷惘?由山下英子、自凝心平一起撰寫的《最重要的日常》一書中,便能體會到讓每天都感到充實幸福的關鍵,就在「日常生活」。過度重視效率的生活,也讓我們更重視「結果」而非「過程」,也讓我們沒辦法活在當下。
Thumbnail
2022/05/25
你時常為人際關係感到疲憊嗎?或許你可思考是你在人際關係上的界線太模糊,或是沒掌握好相處之間的距離。《不生病的人際關係》中,便提到「界線」的概念。人際關係相處中,也有一條界線來保護自己。但如果沒有良好的跟對方傳達界線的話,就容易陷入一場人際關係的角力戰...
Thumbnail
2022/05/25
你時常為人際關係感到疲憊嗎?或許你可思考是你在人際關係上的界線太模糊,或是沒掌握好相處之間的距離。《不生病的人際關係》中,便提到「界線」的概念。人際關係相處中,也有一條界線來保護自己。但如果沒有良好的跟對方傳達界線的話,就容易陷入一場人際關係的角力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即使碰上壞時刻,也能成就美好人生,本書收錄15堂哈佛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傳授經得起考驗的生命智慧,陪你走過20歲、30歲、40歲甚至50歲的困惑與關卡。
Thumbnail
即使碰上壞時刻,也能成就美好人生,本書收錄15堂哈佛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傳授經得起考驗的生命智慧,陪你走過20歲、30歲、40歲甚至50歲的困惑與關卡。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 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作者:Daisy Wademan 在哈佛商學院有一個傳統,就是每一科的最後一課,任教的教授會對着台下的學生,說一段關於他自己的故事。侃侃而談,可能是一件生活軼事,一個趣聞,或者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提醒大家不要再重蹈覆轍,抑或可以學到些什麼。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 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作者:Daisy Wademan 在哈佛商學院有一個傳統,就是每一科的最後一課,任教的教授會對着台下的學生,說一段關於他自己的故事。侃侃而談,可能是一件生活軼事,一個趣聞,或者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提醒大家不要再重蹈覆轍,抑或可以學到些什麼。
Thumbnail
古希臘劇場入口的一排字,一在在的提醒我們:人啊,認識你自己。 我們以為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情緒。 這句話為真,但也不為真。因為,生活一直在發生變化,人的情緒跟反應也是。 有時候,變化來得太快(或者太慢),我們根本招架不住。
Thumbnail
古希臘劇場入口的一排字,一在在的提醒我們:人啊,認識你自己。 我們以為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情緒。 這句話為真,但也不為真。因為,生活一直在發生變化,人的情緒跟反應也是。 有時候,變化來得太快(或者太慢),我們根本招架不住。
Thumbnail
哈佛商學院有個很有趣的傳統,在最後一堂課時,教授不會講課,他們會跟學生們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並且把自己用生命經歷的寶貴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未來離開學校時、偶而迷惘徬徨時、面臨誘惑時,可以想起教授的故事而得到一些方向。
Thumbnail
哈佛商學院有個很有趣的傳統,在最後一堂課時,教授不會講課,他們會跟學生們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並且把自己用生命經歷的寶貴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未來離開學校時、偶而迷惘徬徨時、面臨誘惑時,可以想起教授的故事而得到一些方向。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集結了哈佛商學院教授們在最後一堂課給予畢業生們的勉勵與鼓舞人心的故事。這15篇故事超越了書本或教材上的知識,而是足以橫跨不同世代,都能受用的人生哲理與智慧。如今在COVID-19、全球經濟受創的變動時代裡,依然有許多話語很值得好好反芻、深思一番。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集結了哈佛商學院教授們在最後一堂課給予畢業生們的勉勵與鼓舞人心的故事。這15篇故事超越了書本或教材上的知識,而是足以橫跨不同世代,都能受用的人生哲理與智慧。如今在COVID-19、全球經濟受創的變動時代裡,依然有許多話語很值得好好反芻、深思一番。
Thumbnail
哈佛商學院有個悠久的傳統...... 在每一科的最後一堂課 教授會說一段故事 是關於文憑也給不了的人生智慧 作為送給學生的結業禮
Thumbnail
哈佛商學院有個悠久的傳統...... 在每一科的最後一堂課 教授會說一段故事 是關於文憑也給不了的人生智慧 作為送給學生的結業禮
Thumbnail
哈佛商學院有個悠久的傳統,在每一科的最後一堂課,教室裡聽不到個案研究討論,也見不到學生爭相發言的情景,只有任課教授對著台下的學生,說一段文憑也給不了的人生智慧。 這一堂課告訴你,漫漫人生無論走向何方,都別忘記自己的價值理念,面對抉擇,務必忠於它、守住它——記得你是誰。
Thumbnail
哈佛商學院有個悠久的傳統,在每一科的最後一堂課,教室裡聽不到個案研究討論,也見不到學生爭相發言的情景,只有任課教授對著台下的學生,說一段文憑也給不了的人生智慧。 這一堂課告訴你,漫漫人生無論走向何方,都別忘記自己的價值理念,面對抉擇,務必忠於它、守住它——記得你是誰。
Thumbnail
假如你要把你生命中學到很重要的經驗或教訓,用故事告訴也許之後未必有機會再見的人,你會選哪些故事,以及你想告訴他的訊息是什麼呢?《記得你是誰—哈佛最後一堂課》來自哈佛商學院一個悠久的傳統,教授會在最後一堂課講述自己的故事,慷慨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及想法,希望能夠給學生臨別前的最後叮嚀,也是人生的一堂課。
Thumbnail
假如你要把你生命中學到很重要的經驗或教訓,用故事告訴也許之後未必有機會再見的人,你會選哪些故事,以及你想告訴他的訊息是什麼呢?《記得你是誰—哈佛最後一堂課》來自哈佛商學院一個悠久的傳統,教授會在最後一堂課講述自己的故事,慷慨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及想法,希望能夠給學生臨別前的最後叮嚀,也是人生的一堂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