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我看不慣,但怕自己說出來會破壞彼此的關係,於是我選擇沉默,甚至壓抑,到了某個臨界點,實在受不了了,脫口而出的話,不僅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原本刻意維繫的關係,瞬間瓦解,變得更糟。」
一位學員在上課前與我細說他目前的處境,談話中沒有起伏的情緒,卻帶著淡淡地無奈和挫折,看得出來,他不喜歡現在的自己。
從了解自己,和自己建立良好關係開始
人們從小認識自己的方式,幾乎都是來自別人的回饋和反應,我們的長相,我們的表現,我們的一言一行,似乎只在別人的眼裡才有意義。曾經,我們成長的環境,總是毀多譽少,貶多於褒,於是,我們認識的永遠是不夠好的自己,是缺點集一身的自己。一位長得清秀且品學兼優的女孩表示,她的哥哥從小就說她很醜,父親也有意無意在她面前提到,要再多努力,跟哥哥一樣有好成績,有一段時間她受到別人肯定時,總是不可置信的問對方也問自己:我真的這麼好嗎?長久的負評,變得無法客觀的認識自己。其實,人的確不完美,但一定也有許多優點,有時候需要正向的看待自己,和自己建立良好的關係,就像聖經說的要「愛人如己」。認同自己才更能欣賞別人,不會對他人過於苛刻,如此,也更能建立好的人際關係。
卡內基訓練在人際關係上有許多非常實用的原則,許多學員畢業多年後,依然耳熟能詳,且朗朗上口的就屬三不原則—「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這是卡內基的第一條原則,也是人際關係的基本,很多人在實行過程中體會很深。有學員分享:好不容易撐到一個星期都有做到,卻在其中一件事上破功了,也有人提到,既然要「三不」,乾脆不跟對方講話。就是在這樣反覆的練習和掙扎中,即使無法完全做到,要忘也忘不了。
說到這條原則,原本是指人際之間的相處,然而,它也非常適合用在自己身上。有些人,習慣不斷檢討自己,「吾日三省吾身」確實可以透過反省改善不好的地方,如果過頭了,變成苛責自己,不僅自信受到打擊,也容易造成對別人的過度要求。
所以,人際關係的「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須先把自己當對象,然後再延伸到其他人。為甚麼「三不」應用在別人身上這麼重要呢?首先,人都不喜歡被批評被責備,換言之,當我們想要對方配合時,如果用這種負面的方式,通常收不到好的效果。回想一下,對家人愛之深,責之切的要求,我們唸的愈多,家人做的愈少;主管愈責備員工不用心,員工發生錯誤的比率也愈高。儘管如此,在家庭和工作場所中,這種情況幾乎天天上演,為什麼效果不好,人們還是經常做呢?
因為習慣,因為,我們控制不了情緒。
看到不滿意的事,最不需要思考的就是生氣,最沒有創意的就是責備。但是請想想,對別人責備抱怨時帶著負面的情緒,很容易傷到彼此的關係,有時候這種傷害,需要花好多時間去修復。
當然,三不並非要我們不聞不問,也不是壓抑自己,而是,用適當的情緒和言語告訴對方。這要如何做到呢?
轉念。
任何不如預期的事情,一定有它的原因,只是我們還不了解,可以冷靜的先詢問,另外,任何事情發生也不會是最糟的,轉個念告訴自己,「孩子打電玩不讀書,至少他還在家裡。員工出錯貨品,至少客戶還願意給機會。」有了這個情緒的緩衝思考,接下來,更可以專注在如何解決問題,而非激動的責罵。
轉身
如果,思緒一時真的無法轉念,也可以練習先轉身,離開當下這個情境和環境,做幾個深呼吸,從 1數到20,等情緒緩和,再來溝通處理。
我們都會同意,家人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職場是我們人生中花最多時間的地方,所以,我們是否該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讓家成為一個幸福祥和的園地,也創造積極正向的工作環境,這一切就從喜歡自己,「三不」做起。
(文 孫彬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