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內在」、「歸於中心」到底是什麼?

愛必-avatar-img
發佈於愛學家-關係教我的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就是將你關注的對象從外在的人事物,轉向你自己。


當我們過度在意外界的動態,在意那些我們無法控制、掌握的人事物,特別是想尋求他們的認可、關注的時候,我們的情緒特別容易受到影響,會隨著外界的態度波動不安。外界認可我們,我們就諸事順遂,若外界否定我們,我們就跌入谷底。


你的注意力焦點能夠引導並凝聚顯化的能量,因此在我們內在不安,容易感到恐慌、專注在匱乏(即創造匱乏的實相)時,將注意力收回來,回到我們自己身上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使你能量穩定甚至心想事成的第一步。


與其關注「某某某會怎麼看待我?他會不會討厭我?」、「萬一那件事沒有像想像中順利發展怎麼辦?我會不會活不下去?」這些不著邊際,也無法改變的事情上,不如把心力花在關注、觀察自己的感受、想法、信念上:


「他剛剛的說法讓我感覺如何?」

「我會感到不舒服,胃部糾結,是為什麼?」

「我是相信了什麼,有怎樣的信念,才會有這樣的負面感受?」

「我能做什麼讓我自己好一點嗎?」


你,是你自己最重要的人,你也是你最值得花心力討好、取悅的人。你是你自己的中心,你是你宇宙實相的中心。請回到中心,擁抱自己。

avatar-img
19會員
155內容數
你與萬物的關係是你與自己關係的延伸。如何在群體生活中維持和諧,同時又不過度討好依附,不被自己和他人情緒勒索、道德綁架,得以站穩立場、守護自己的界線,人我關係的課題如何拿捏和平衡,哪些是我的責任哪些又是他人該自己承擔的,是我一直探索和修行的題目,願與你分享我的覺察和洞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個案:「若是遇到不相信你,頻頻說你不準確的個案時,你都如何應對?或是如何不受影響呢?」 我:「我只負責傳遞牌面,也就是個案潛意識想傳達的訊息,他若覺得不準,我也沒辦法哈哈哈。如果一直在想萬一不準怎麼辦,焦慮都焦慮飽了,哪有心力好好解讀呢? 而且通常不擔心準確度的問題,就不會發生不準的狀況,擔
延續上篇對於暴力的探索。我們都同意最極致的暴力就是直接抹殺一個人的生命,置人於死地,使對方沒有機會表達自己、做自己、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活著。 然而我們生活周遭更常充斥著其他大大小小、可見不可見的暴力,無論是透過毆打來讓人聽話(不能反抗、不能拒絕、不能做自己)、言語暴力或是冷暴力(靠冷落、迴避、孤立來施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加上層出不窮的 metoo事件,讓我想起多年前我也曾騷擾過我的好友。 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對象,他非常敏銳在很早期就發現我的好感,並告訴我他覺得先做朋友就好。 某次我去他工作室找他,發現他在交誼廳的沙發上睡著,很難得可以仔細端詳他(平時會保持禮貌迴避眼神),我就忍不住盯著他看,心花怒放
前幾天拜貓咪貪玩亂跑所賜,讓我終於能清楚說明「界線」是什麼。 我們可以用房子的概念來認識界線(《能量校準》也有類似的說法)。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使命、自己的人生、課題與天賦,就用每個人都有一棟房子(內心之家)來比喻好了。 貓咪任意穿越圍欄到鄰居家陽台打滾閒晃,貓咪就是我們的意識焦點、心靈
我傾聽,感受同時也釋放後,開始與祖先對話,我以感謝開頭。感謝他們的記憶(信念)形塑了我部份的生活,那些悔恨化為警告,希望保護我遠離貧困與創傷的危險。要我節省、要我奮發向上、要我努力賺錢存錢、要我聽父母的話,但這些忠告並不適合目前的我,不能服務我的人生目的,反而變成我沉重的負擔,更是打擊我的自信
最近和一個朋友相處起來,過程看似和諧愉快,但結束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空虛和違和感,我細細回顧他說過的話,仔細推敲後發現他是「假性隨和」-表面上跟誰都好聊,實則內心孤獨之人。 他某次在小事上使我感到不尊重,我表達我有些許的不悅後,他很快速地道歉了。在後來聊天時提起他以前也曾因同一件小事惹另一位朋友不悅,
個案:「若是遇到不相信你,頻頻說你不準確的個案時,你都如何應對?或是如何不受影響呢?」 我:「我只負責傳遞牌面,也就是個案潛意識想傳達的訊息,他若覺得不準,我也沒辦法哈哈哈。如果一直在想萬一不準怎麼辦,焦慮都焦慮飽了,哪有心力好好解讀呢? 而且通常不擔心準確度的問題,就不會發生不準的狀況,擔
延續上篇對於暴力的探索。我們都同意最極致的暴力就是直接抹殺一個人的生命,置人於死地,使對方沒有機會表達自己、做自己、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活著。 然而我們生活周遭更常充斥著其他大大小小、可見不可見的暴力,無論是透過毆打來讓人聽話(不能反抗、不能拒絕、不能做自己)、言語暴力或是冷暴力(靠冷落、迴避、孤立來施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加上層出不窮的 metoo事件,讓我想起多年前我也曾騷擾過我的好友。 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對象,他非常敏銳在很早期就發現我的好感,並告訴我他覺得先做朋友就好。 某次我去他工作室找他,發現他在交誼廳的沙發上睡著,很難得可以仔細端詳他(平時會保持禮貌迴避眼神),我就忍不住盯著他看,心花怒放
前幾天拜貓咪貪玩亂跑所賜,讓我終於能清楚說明「界線」是什麼。 我們可以用房子的概念來認識界線(《能量校準》也有類似的說法)。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使命、自己的人生、課題與天賦,就用每個人都有一棟房子(內心之家)來比喻好了。 貓咪任意穿越圍欄到鄰居家陽台打滾閒晃,貓咪就是我們的意識焦點、心靈
我傾聽,感受同時也釋放後,開始與祖先對話,我以感謝開頭。感謝他們的記憶(信念)形塑了我部份的生活,那些悔恨化為警告,希望保護我遠離貧困與創傷的危險。要我節省、要我奮發向上、要我努力賺錢存錢、要我聽父母的話,但這些忠告並不適合目前的我,不能服務我的人生目的,反而變成我沉重的負擔,更是打擊我的自信
最近和一個朋友相處起來,過程看似和諧愉快,但結束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空虛和違和感,我細細回顧他說過的話,仔細推敲後發現他是「假性隨和」-表面上跟誰都好聊,實則內心孤獨之人。 他某次在小事上使我感到不尊重,我表達我有些許的不悅後,他很快速地道歉了。在後來聊天時提起他以前也曾因同一件小事惹另一位朋友不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們感到迷失時,往往是因為我們把目光過多地放在外界,而忽略了內在的聲音。這是一個提醒,邀請我們停下腳步向內看,傾聽那份深藏於心的智慧。即使外界的聲音再嘈雜,我們的內在永遠有一盞燈,能引領我們走向清晰。 最近,許多人可能會感到對現狀不滿,像是在面對熟悉的環境中卻無法找到新的可能性。然而,這
去面對接受自己所有的感受,在每一次的「在意」中,看見自己的內心,問自己,我是否夠肯定自己,我是否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從在乎外界轉化成向內的思考、學習、覺察、探索,因而超越了那些別人為我們貼上的,好不好、對不對、程度如何的標籤,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我彈這樣別人會
Thumbnail
把一切都歸給外在相對於自己負責實在是輕鬆得多,我們就會直接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推卸責任到外在的人事物上。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上篇我們提到快樂就是,找回本心,真正的做你自己。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內耗, 最關鍵的問題是...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什麼時候我們逐漸失去了探照、覺察自己內心狀態的能力了呢?
Thumbnail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覺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將注意力收回自己的內在,以搞定自己,達到關係中的平衡。裏面分享了三個心法,包括將注意力放回內在、改變口頭禪以及保持好奇的方式,來幫助讀者搞定自己。透過自我覺察,讓情緒不輕易受外境影響,尋迴心靈的安定,並停止關係中的內耗與對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們感到迷失時,往往是因為我們把目光過多地放在外界,而忽略了內在的聲音。這是一個提醒,邀請我們停下腳步向內看,傾聽那份深藏於心的智慧。即使外界的聲音再嘈雜,我們的內在永遠有一盞燈,能引領我們走向清晰。 最近,許多人可能會感到對現狀不滿,像是在面對熟悉的環境中卻無法找到新的可能性。然而,這
去面對接受自己所有的感受,在每一次的「在意」中,看見自己的內心,問自己,我是否夠肯定自己,我是否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從在乎外界轉化成向內的思考、學習、覺察、探索,因而超越了那些別人為我們貼上的,好不好、對不對、程度如何的標籤,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我彈這樣別人會
Thumbnail
把一切都歸給外在相對於自己負責實在是輕鬆得多,我們就會直接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推卸責任到外在的人事物上。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上篇我們提到快樂就是,找回本心,真正的做你自己。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內耗, 最關鍵的問題是...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什麼時候我們逐漸失去了探照、覺察自己內心狀態的能力了呢?
Thumbnail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覺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將注意力收回自己的內在,以搞定自己,達到關係中的平衡。裏面分享了三個心法,包括將注意力放回內在、改變口頭禪以及保持好奇的方式,來幫助讀者搞定自己。透過自我覺察,讓情緒不輕易受外境影響,尋迴心靈的安定,並停止關係中的內耗與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