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與想像》: 自我認識,是一場無用的努力

更新於 2024/12/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身邊的人否定你的價值,請記住要抵抗,不要讓社會的標準來衡量你,你必須珍惜只有你自己清楚的價值,孤獨自處很不容易,但這是必要之作為。你珍惜的價值總有一天會在意外之處鼓勵到別人,那種狀況也許一輩子都不會發生,但是不做的話會變成『不可能』發生。」
「可以這麼說。我多希望是在得獎前跟你這樣對話。」
這電影看了真的很舒壓,提到了自我概念認知的薄弱。三段愛情故事,帶有不斷的自我釐清的對話,整個電影都在對話,都在做不斷的自我釐清。不斷釐清自欺與誠實的差別、不斷釐清自我認知的概念。
我到底喜不喜歡這個人?我到底滿不滿意這樣生活?
每一次的誠實都像是在推翻過去的誠實一樣。然後過去的誠實就變成自欺,而新的誠實,也會再變成新的過去的自欺。就像不斷的活在推翻自我一樣。
似乎就像某種生命態度,就是自欺欺人。
電影不斷一直想到沙特的存在與虛無。在那種哲學裡面,自我認知是不可能的,我能在這電影看到這種善變的元素,自我認知,永遠都會被一些人生際遇而有所推翻,永遠都在推翻自己。
電影用短短的幾個小情境劇,就能不斷在進行自我推翻。一直到最後還是沒答案。就像電影三段故事裡的愛情世界,不斷的充斥在我到底喜不喜歡這個人?那個喜歡又不喜歡的曖昧矛盾裡。還發展成一種自欺的人生觀一樣。永遠都在自我想像裡面,被「以為」這個概念給陷害。
如同,「可以這麼說。我多希望是在得獎前跟你這樣對話。」故事中的文學教授得普立茲獎。俗不知他拿獎後,他卻講這句話,好像作品得獎後,作品就被不再能這麼的純粹的做自己,但每個作家、小說家,沒那個獎來襯托會偉大嗎?
那我就馬上想到,這種矛盾。就像沙特為什麼拒絕拿諾貝爾文學獎。他希望自己作品署名是Jean-Paul Sartre,而不是Jean-Paul Sartre, Nobel laureate(諾貝爾得主尚-保羅・沙特)。這真的有差,那個得獎名,是真的會降低一些作品的本質性在。
然而我也覺得,作家寫作品,是脫離不了自我認知的這一塊。可往往在得獎與不得獎的別人眼光裡,又沒辦法可以那麼的做自己。如同這電影的愛情觀、家庭觀、求學觀,永遠都會因為別人,而不斷推翻自我概念。是不是因為別人,而我要有所改變?
因別人而改變,看起來是現在拘束社會所忌諱的觀念。但事實上,每個人都在不斷的因為別人而有所改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會員
178內容數
犧牲自己的人生時間,跑去別人的人生裡面看,你以為你的人生延長三倍了,但其實沒有,因為每次兩小時的都在犧牲自己的時間。看電影而日損,不日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著梁芳儀(方郁婷 飾)被打手心那段,讓我回想起小學時期也被打手心的過往,再看到同學們在聊孫協志,我才驚覺,原來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人,已經有能力拍好電影了。她拍的那些過往,就像早期8年級生會經歷的事,打手心、電腦課偷玩電腦、5566、sars。導演也很巧的是出生在1990年。  
「電影可以很簡單的用被喜歡與不被喜歡來劃分,但其實在這些被喜歡與不被喜歡之餘,我們還有很多理由可以繼續走下去」   儘管劇情顯得破碎、重點難以聚焦,不過除了這些好看與不好看之餘,是不是還有些東西更重要?對我而言,月老就是一個這「之餘」的東西,非常打動我,但電影來說,很難看。心情有點複雜這樣。
這次的瀑布,讓我意外的覺得,很貼切當代人的生活。但我覺得並不是故事背景是在covid-19的緣顧,而是他對於精神病的同理,那種不敢與人相處、想太多、注意力不集中、自我否定、每分每秒都活在恐慌的迂迴裡。這種活在恐慌中的感覺,猶如當代人的寫照,似乎也不用思覺失調,也能感受到被生活壓力追趕的那種恐慌。
金馬影展的電影,不會上映。有雷,電影很注重劇情轉折,有打算要看的千萬不要往下看。   《黑色童話》的導演,事隔一年又推出新作。同樣是在看似安逸的中産家庭裡,背後卻有暗藏著另人不解的忐忑不安。上次是好好的為什麼要家暴?這次是好好的為什麼要發神經質?好像也是差不多的事情,不過這次重力放在精神病,什麼事
金馬影展電影,不會上映,有雷   電影企圖想捕捉住在巴黎奧林匹克區的4位不同色種的年輕人,在這座城市中的寂寞空虛感。整部電影黑白畫面,開頭就空拍13區的夜間景象,猶如不夜城ㄧ般,到晚上大家都還是很忙碌,一直到鏡頭慢慢地移動到住在高樓中的住戶,模糊帶過每戶窗裡的私生活,直到轉到女主角愛蜜莉(張露西
金馬影展的電影,不會上映。有雷   諾耶米梅蘭特(燃燒女子的畫像女主角)首度執導電影加主演,如片名,就是談戀愛。一個生活還不錯的法國女演員,愛上一個生活貧困的吉普賽男孩,真愛建立在註定無法相守的跨國戀,看似有些太過單純的肉麻路線,但實際上並沒有這種肉麻以及狗血,而是意外的寫實又滄桑。
看著梁芳儀(方郁婷 飾)被打手心那段,讓我回想起小學時期也被打手心的過往,再看到同學們在聊孫協志,我才驚覺,原來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人,已經有能力拍好電影了。她拍的那些過往,就像早期8年級生會經歷的事,打手心、電腦課偷玩電腦、5566、sars。導演也很巧的是出生在1990年。  
「電影可以很簡單的用被喜歡與不被喜歡來劃分,但其實在這些被喜歡與不被喜歡之餘,我們還有很多理由可以繼續走下去」   儘管劇情顯得破碎、重點難以聚焦,不過除了這些好看與不好看之餘,是不是還有些東西更重要?對我而言,月老就是一個這「之餘」的東西,非常打動我,但電影來說,很難看。心情有點複雜這樣。
這次的瀑布,讓我意外的覺得,很貼切當代人的生活。但我覺得並不是故事背景是在covid-19的緣顧,而是他對於精神病的同理,那種不敢與人相處、想太多、注意力不集中、自我否定、每分每秒都活在恐慌的迂迴裡。這種活在恐慌中的感覺,猶如當代人的寫照,似乎也不用思覺失調,也能感受到被生活壓力追趕的那種恐慌。
金馬影展的電影,不會上映。有雷,電影很注重劇情轉折,有打算要看的千萬不要往下看。   《黑色童話》的導演,事隔一年又推出新作。同樣是在看似安逸的中産家庭裡,背後卻有暗藏著另人不解的忐忑不安。上次是好好的為什麼要家暴?這次是好好的為什麼要發神經質?好像也是差不多的事情,不過這次重力放在精神病,什麼事
金馬影展電影,不會上映,有雷   電影企圖想捕捉住在巴黎奧林匹克區的4位不同色種的年輕人,在這座城市中的寂寞空虛感。整部電影黑白畫面,開頭就空拍13區的夜間景象,猶如不夜城ㄧ般,到晚上大家都還是很忙碌,一直到鏡頭慢慢地移動到住在高樓中的住戶,模糊帶過每戶窗裡的私生活,直到轉到女主角愛蜜莉(張露西
金馬影展的電影,不會上映。有雷   諾耶米梅蘭特(燃燒女子的畫像女主角)首度執導電影加主演,如片名,就是談戀愛。一個生活還不錯的法國女演員,愛上一個生活貧困的吉普賽男孩,真愛建立在註定無法相守的跨國戀,看似有些太過單純的肉麻路線,但實際上並沒有這種肉麻以及狗血,而是意外的寫實又滄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不論是找工作,或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有可能遇到事情出乎意料,和原先規劃與期待截然不同的情況。 小至電腦當機,文件沒有備存(好啦,這可能是不少人的惡夢),大到無預警被資遣,同時要面臨各種生活重大支出。 對此,我們可能會產生各種問號與懷疑。
Thumbnail
偶然,碰巧,不期然而然。必然,必定如此,依照不變的定律。永恆的不變就是變,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像是把兩個莫比烏斯環接在一起,多繞了兩倍之後,就算繞暈了還是沒走出意料之外的路線。
Thumbnail
  兩部電影都是導演濱口龍介於去年(2021)上映的電影,且內容都描寫了人生的荒謬。   生活中,會不會剛好前任是好友的新男友?會不會剛好打錯一個字母寄錯e-mail?會不會剛好在路上巧遇的兩個人,都將對方誤認為是曾經的同學?上述這些是《偶然與想像》中的劇情,由3個短篇故事(〈魔法〉(
Thumbnail
聖誕節前夜的東京,三個混跡在新宿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在垃圾場撿到了一個嬰兒。一個欠債纍纍的中年大叔、一個離家出走的少女與一個前扮裝皇后的變性者為了把這個嬰兒送回父母的身邊,而跑遍了整個東京,遇見了一連串奇蹟般偶然的事件。
Thumbnail
當演員演到一部深入民心的戲,得到了「代表作」,甚至變成「明星」「傳奇」之後,他們其後的演藝人生,某程度上是跟「過去」的自己在角力——無論演任何一個新角色,很多人都會說「新不如舊」;如果新角色有舊戲的影子,更亦會被說成「食老本」…「代表作」變成雙面刃,把他們困在過去的,是幕後主創、觀眾,還是他們本身?
Thumbnail
榮獲第71屆柏林影展銀熊獎的《偶然與想像》由濱口龍介執導。將兩個小時的電影切分為三個短篇故事,分別為「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敞開的大門、再一次」。三個主題看似毫無相關卻又緊密相連,導演將現實中生活中,突如其來的「偶遇、巧合、默契、意外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不論是找工作,或是在工作中,我們都有可能遇到事情出乎意料,和原先規劃與期待截然不同的情況。 小至電腦當機,文件沒有備存(好啦,這可能是不少人的惡夢),大到無預警被資遣,同時要面臨各種生活重大支出。 對此,我們可能會產生各種問號與懷疑。
Thumbnail
偶然,碰巧,不期然而然。必然,必定如此,依照不變的定律。永恆的不變就是變,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像是把兩個莫比烏斯環接在一起,多繞了兩倍之後,就算繞暈了還是沒走出意料之外的路線。
Thumbnail
  兩部電影都是導演濱口龍介於去年(2021)上映的電影,且內容都描寫了人生的荒謬。   生活中,會不會剛好前任是好友的新男友?會不會剛好打錯一個字母寄錯e-mail?會不會剛好在路上巧遇的兩個人,都將對方誤認為是曾經的同學?上述這些是《偶然與想像》中的劇情,由3個短篇故事(〈魔法〉(
Thumbnail
聖誕節前夜的東京,三個混跡在新宿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在垃圾場撿到了一個嬰兒。一個欠債纍纍的中年大叔、一個離家出走的少女與一個前扮裝皇后的變性者為了把這個嬰兒送回父母的身邊,而跑遍了整個東京,遇見了一連串奇蹟般偶然的事件。
Thumbnail
當演員演到一部深入民心的戲,得到了「代表作」,甚至變成「明星」「傳奇」之後,他們其後的演藝人生,某程度上是跟「過去」的自己在角力——無論演任何一個新角色,很多人都會說「新不如舊」;如果新角色有舊戲的影子,更亦會被說成「食老本」…「代表作」變成雙面刃,把他們困在過去的,是幕後主創、觀眾,還是他們本身?
Thumbnail
榮獲第71屆柏林影展銀熊獎的《偶然與想像》由濱口龍介執導。將兩個小時的電影切分為三個短篇故事,分別為「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敞開的大門、再一次」。三個主題看似毫無相關卻又緊密相連,導演將現實中生活中,突如其來的「偶遇、巧合、默契、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