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筆記字體,深深地慚愧
在前幾篇曾經有提到因為小學、大學好友們給我的刺激,真的是,不比較沒有傷害,一比較就覺得:該死,怎麼大家都這麼厲害哩?!
左圖是印度同學們其中一位的筆記(話說在這個學校組成:97%是印度學生,2%是歐美學生,我是那個僅存的1%少數族群😭),這已經是神人等級⋯⋯真的是學霸啊
話說下定決心在十多年後的今天,終於踏在寒冷的地方,也是一位、應該說很多位朋友的模範促使我奮發向上?!想到這一篇的理由是,除了覺得自己可能要在班上當墊底的,另外是看到最近新一代的蘋果15現身了。其實對於推陳出新的手機是無感,新聞或是預購銷售排隊都是,對於一個智慧型手機可以用五年以上、普通按鍵手機用超過十年的我都是無感;倒是,有件事吸引我,也相信每次只要「高端的、時尚的」東西一定都有這一類的事件。
一位國中生,隸屬於同學之間的某一個派系(簡稱小團團);他的夥伴們都有了新一代的,於是想當然爾,他和父母要求棄14換15,為了就是歸屬感。父母都是拿至少2-3代以上的,也想當然的,國中生的需求被拒絕。他氣到說自己的父母小氣(現在父母真不容易⋯⋯能夠做到不寵的父母也不容易。如果這件事在我年長的父母那一輩觀念裡,早就皮繃緊要準備下跪和挨揍,根本輪不到也沒資格說父母小氣)
好奇便稍微看了其他人的想法和大致留言是這樣的:
A:怎麼不說一起上台大
(這個⋯⋯很有創意!上台大也是要一堆教育費)
B:父母都沒有,要拿到新手機不如自己想辦法去賺錢買
(國中生一開始有提到因為年紀關係不能打工,不然,他早就自己買也不想當身手牌的看人眼色;這裡我想到的是:錢錢不是只有一種方式獲得,參加獎金獵人的比賽或各種校內外的活動也都可以得到啊!只是稍微緩不濟急。以前想要的事物,父母長輩都是要求延遲享樂或乾脆全部拒絕,除非真的是我非常想要的,我會半年內想方設法地無所不用)
C:新手機而已,噱頭過了就沒了
(身為青春時期的過來人的我們傻傻地真好,其實,年輕的這一代充滿更多誘惑,我都未必能做到記帳和金流妥善分辨必要和想要!國中時候有陣子非常羨慕其他同學都有改制的喇叭褲,大概能體會這位國中生的心情,一種歸屬和認同和⋯⋯比較而來的優越與自信)
D:孩子啊!這種大家都有的心態是最不真實的。等到你到了一定年紀,真的,這些是最沒必要的
(這句話,讓我想起那個年代的金庸小說全集😂😂現在也不一定還有人有耐心看完金庸全部了!當年正流行時,那可是在我家發生家庭革命,後來以家人的鼻血以物易物,一向說一不能說二的嚴父,最終妥協了。殊不知十多年後,就算在圖書館,也沒有人瞧一瞧,只有想念書裡面的文字和回憶獨自想像力的美好,整年似乎只有我去借了)
總結:
無論是手機、求學、金庸小說⋯⋯,同儕比較難免,是不是只能用極端手段禁止或是可以變相智慧地用其他方式_如何達到兩個我都要?總是有能兼顧教育、成長、踏實自信的方式!無論是孩子們建立價值觀很好的機會,也是身為成人的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雖然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我還真的在共學和補教業時期,遇到一個令人甘拜下風的同學!不只是對於各種鳥類和動物都似乎是他的家人一般,再問:平常休閒都在做什麼?
他說:
父母都會教各種大自然和生物,所以大部分是去賞鳥、露營或健走!至於平常學生們愛玩的社群媒體或網路遊戲,相對喜歡和大自然接觸。
這相當於我的父母曾經在我國高中時,迷上歷史古裝劇。當時我很不服氣也讀書不專心,總想跟著看,卻老是被趕去補習和準備升學考試。
家庭教育是一個環節,如果孩子的生活圈就只有朋友們,影響力會更大;學齡前是父母、就學期間是同學和師長;如果孩子有其他的喜好或是父母趁機給他相關的理財教育或其他引導,對於是否有這個手機,可能就不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國中生的生活重心,如果和當年的我們一樣,心臟不夠強地容易隨波逐流的人更容易把團體內同學們的話語當作聖旨,這肯定是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建議或其他腳度的觀點,也會因為其他人們的眼光,而一度焦慮、厭惡上學和自卑!小圈圈和小團體,有時真是害人不淺啊!
說到好友,因為第一位在學校認識的印度朋友,載著兩位噗隆共到處遊蕩兼去房仲那問情報;想來想去不知道除了請對方喝咖啡,還有哪些事可做?
原本其他地區總要解釋老半天台灣,這位查理,人家老早就知道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終於,沒有人再回我:喔!台灣 !不就是THAILAND?
最後乾脆把僅有的台灣拼圖手寫明信片、台灣咖啡、紅茶和其他在當地幾個超市發現的有趣玩意送給對方,以示平民外交😍
除了平民小百姓拓展外交,當然我們要多多入境隨俗地嘗試!
因承傳父母神農氏嚐百草的精神,除了閱百書、行萬里路,要訓練我的腸胃熟悉各地食物!直到現在和未來,絕對不要問我左圖是誰是誰或什麼東西,我只知道:豆子、葵花籽,脆脆的,都是可以吃的食物😁,其他一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