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遺失照片更可怕的是──失去回憶、忘記所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養腦,不養老:腦科學家的逆齡健康法

養腦,不養老:腦科學家的逆齡健康法

一、前言

以前,有一位生活於眷村的爺爺,常坐在家門口的椅子上,整天持續看著一本筆記,大家都很好奇筆記內容有什麼?

後來終於知道了──爺爺的「回憶」。

爺爺是個幽默風趣的人,常會把年輕時有趣的故事講給家人聽,令大家一起開懷大笑。但漸漸地……爺爺開始忘東忘西,故事也常常想不起來,對自己感到失望。家人發現不對勁,送去就醫發現:

失智症找上門!

後來,爺爺的女兒想到一招──把他說過的故事寫在那本筆記中。而筆記也成了爺爺最重要的寶物。每當爺爺無聊、孤單、忘記故事時,就會翻閱這本筆記。筆記不僅使爺爺找回自己、重新回憶以前美好的記憶,且提醒了爺爺:

與家人的記憶正在流失,往後要更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分每秒。

像爺爺這種的失智案例並不少見,隨著人類平均壽命愈來愈長,失智症人口必然愈來愈多。根據統計,80歲以上每7個人則有1人為患者;到了90歲以上,更是每2個人就有1人為患者。台灣失智症患者會從2015年的25萬人,上升至2030年的40萬人。

不可避免地,這群人當中,可能也包含了我們的親友與未來的自己。

「失智是生活中最昂貴的代價,預防比治療更具智慧」!於是,為了預防失智症,筆者閱讀《養腦,不養老》這本書,並分享書中教我的五件事,希望我、你以及親友們都可以遠離失智症的危害。


二、書中教我的5件事

1. 認識失智症

人的腦神經結構,簡單來說,由「神經元細胞」互相連結,形成網絡系統傳送訊號。這些訊號以不同形式傳送,便形成人腦不同的「認知功能」。不過,當人邁入高齡,會使得腦神經結構老化,連帶認知功能退化,便有可能罹患失智症。

「而人們開始失智時,他們也開始失去自己……」

失智症為一種症候群,而不是單一疾病。病患的認知功能──記憶力、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會不斷退化,進而影響到生活。

失智症的症狀有輕、中、重症,如有以下徵兆請盡速就醫檢查:無法完成某項計畫、溝通有問題、記憶力退化、走路困難、認為自己處在童年或其他時期、重複某項動作或語言。


2. 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失智,是因為眾多危險因子合在一起所造成的。其危險因子可簡單分為兩類:不可控制的、可控制的。

天生基因、高齡造成的腦部自然老化,這兩種危險因子屬於「不可控制的」,大家不必放太多心思。重點是以下12種「可控制的」危險因子,我們自己要盡量控管得宜:

●孩童時期教育不足

●中年時期失聰

●老年時期抽菸

●高血壓

●肥胖

●糖尿病

●憂鬱症

●離群索居

●少運動

●飲酒過度

●頭部遭受創傷

●空氣汙染


3. 腦齡預測

不僅骨齡、膚齡,現在科學亦可透過磁振造影(MRI)來做「腦齡預測」,算出你的腦部年齡,評估失智症、腦中風、白質小血管病變的風險。

根據荷蘭伊拉斯大學在2019年的研究指出:腦部年齡比實際年齡愈小,得到失智症機率愈小;腦部年齡比實際年齡愈大,得到失智症機率愈大。

倘若你現在腦齡比實際年齡老很多,不用擔心,只要接下來將生活型態調整好,腦齡是可以回春的。如果你不知道是否需要做腦齡預測,可參考以下建議:

●45歲以上

●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體重過重

●有失智症家族病史

●曾有腦部碰撞、暫時性腦中風、憂鬱症

●有抽菸或飲酒習慣

●有睡眠問題的困擾

●覺得自己與去年相比,記憶力、判斷力變差


4. 失智症造成的問題

當你或家人得了失智症,且無法生活自理,將為家庭帶來極大照顧成本──時間、金錢、精力。不幸的是,失智症到目前為止,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為了避免拖垮家裡,請你好好照顧自己與家人,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5. 如何預防失智症

上述提到,腦部有自己的年齡,腦部年齡愈老,得到失智症機會愈高。因而,預防失智症的方式,自然是延緩腦部老化,並讓腦部年齡愈年輕愈好。防老方式如下:

(1) 睡眠

《Science》期刊在2019年發表研究:簡言之,僅有在深層睡眠時的「非快速眼動期」,才能藉由腦脊隨液規律進出大腦,來排出大腦不要的廢物。

因此,維持良好睡眠習慣與至少七小時的睡眠時間,才有足夠的非快速動眼期,來幫助腦部排毒。要有良好睡眠,建議如下:

●中午過後不攝取具有咖啡因的飲品,像是茶、咖啡

●睡前不滑手機,減少3C產品的刺激

●建立舒適的睡眠環境


(2) 運動

眾多研究均已證實,運動可以驅使免疫系統更健康,同時減少發炎因子、降低生病的風險。其實,運動也會使腦部更健康。原因如下:

●腦部有個部分稱為「海馬迴齒狀回」。此腦區與老化息息相關,並且主要負責學習與情緒反應,而運動可以促使它的神經新生。

●阿茲海默症患者常被發現:大腦沉積「β類澱粉蛋白」。而運動可以減少它在大腦的沉積。

●「腦源性神經滋養物質」──此為大腦非常需要的蛋白質,不足可能造成認知功能障礙。透過運動可以增加這個物質,提供大腦所需養分。


另外,在2020年《Science》期刊有篇特別的研究:將有運動的老鼠血漿,輸入到不運動的老鼠身上,結果不運動的老鼠,認知功能竟然改善許多。

那何種運動可以增進腦部健康?答案是有氧、無氧、低強度、高強度運動均可。像是打太極拳、快走、跳舞、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球類運動、高強度間歇式訓練等,只要是你喜歡的,就都去運動吧!

不過切記,運動要有適當的次數、時間長度、熱身、收操,以及正確觀念與姿勢,而且要量力而為,不要沒得到健康,反而受傷了。


(3) 飲食

飲食與運動一樣,除了影響身體,且會影響大腦。各類飲食影響如下:

●油炸食物

外面油炸食品的油,通常不是什麼好油,含有自由基,會造成發炎反應,使腦血管變窄、供應至腦部血量下降,進而導致缺氧與腦細胞死亡。

●高糖飲料

過量糖分會在體內形成脂肪,刺激身體產生發炎反應,進而傷害腦細胞。

●高鹽食物

過量鹽分會導致高血壓,並使腦部小血管產生病變,便會提高罹患腦中風與失智症的風險。

●益生菌

「腦腸軸」理論讓我們知道──原來腸道與腦部有關連,可以說是第二個大腦。所以可以吃益生菌,來維持腸道菌落的平衡。建議保健食品有乳酸菌、比菲德氏菌、乾酪乳桿菌、雷特氏菌等。

●鎂

缺乏鎂會使腦部更顯老化。鎂是腦部不可或缺的礦物質,攝取適量的鎂有助於降低血壓、血脂、胰島素阻抗及血栓形成。它還有鎮靜神經,提升睡眠品質的功效。

●薑黃(Turmeric)

2018年,美國加州有個臨床實驗──研究40位無失智症人員,服用薑黃素18個月後的狀況。結果顯示:大腦沉積的「類澱粉蛋白」比試驗前「少」,且顯著提升語意記憶、視覺記憶、注意力。

●魚油中的DHA

西班牙團隊在2021年找了一群人──認知功能正常但具有高失智風險基因──研究攝取DHA後的影響。結果顯示:這群人攝取DHA愈多的人,「大腦皮質厚度」(評估阿茲海默症指標之一)愈厚,可以增加大腦防禦力,抵抗失智症。因此,平常須多吃魚類,或吃魚油補充品,多攝取DHA。


(4) 多洗桑拿浴(三溫暖)

芬蘭於2017年曾研究過2315位男性,報告中發現:每週洗4到7次的人,罹患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比每週洗1次的人,降低約65%。


(5) 認知功能活動愈多愈好

《Neurology》期刊在2021年發表一篇研究,結果顯示:認知功能活動愈多的人,失智症發生年齡愈晚;與認知功能活動較少的人相比,阿茲海默症更平均延緩了五年才發生。那該如何增加認知活動呢?

●根據研究,通常受教育時間愈久的人,罹患失智症風險相對較小。因此,人要「持續學習」,促使腦部不斷接受新的刺激;不要退休即停止學習、無所事事、不與人交流,這樣腦部會萎縮相當的快。

●多動腦,例如:培養興趣、閱讀、寫作、玩遊戲、桌遊。尤其推薦多人一起參與的活動,除了可以動腦,亦滿足社交需求。


三、我的後記

看到這裡,你發現了嗎?原來有個健康的腦部,其實很簡單,正是自己擁有良好生活型態──安穩睡眠、充足運動、健康飲食、適當放鬆、多活動頭腦。經濟允許的話,還可以定期測量腦齡,追蹤腦部健康,令自己遠離失智症。

最後,我想說的是:「失智症不是老年的必然命運!預防是我們的責任,記憶是我們的寶藏,失智無疑是人生寶藏的失落。」


書名:養腦,不養老:腦科學家的逆齡健康法

連結:博客來紙本書博客來電子書金石堂紙本書金石堂電子書

出版社:時報文化

初版:2022年8月

ISBN:978-626-335-629-0

作者:曾文毅──畢業於台大醫學院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系放射科學博士;曾任哈佛醫學院講師、台大醫學院兼任教授與主治醫師。畢生主要研究藉由「水分子擴散MRI」的技術,觀察神經纖維結構在神經退化性疾病(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精神疾病)所產生的異常變化。目前為上頂醫學影像科技公司創辦人兼醫務長。對了,他也是知名喜劇演員曾博恩的父親。


以上是我的一些讀後心得,要是你看完產生興趣,不妨去看一下這本書,書中還有其他值得學習的內容:

●阿茲海默症病患的福音:高壓氧治療。

●最簡單可以扭轉腦健康的方法:777大腦保健法。

●間歇性斷食,也可促進腦健康

●失智症與憂鬱症的關聯。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按讚、訂閱、贊助,你的支持讓我有動力繼續寫文章分享給大家,感恩~

地才先生各網站:https://mrnonborngenius.my.canva.sit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自我成長情報局~地才先生 的沙龍
30會員
44內容數
想要自我成長嗎?歡迎來到「自我成長情報局」。你好,我是「地才先生」,希望透過各種資訊的分享,大家可以一起持續的學習並成長,就算不是天才,也可當地才~
2024/11/06
本書主要在告訴我們消除焦慮與煩躁的100種科學方法。當你壓力大時,可以在書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來紓壓,讓自己每天都有快樂且健康的生活~
Thumbnail
2024/11/06
本書主要在告訴我們消除焦慮與煩躁的100種科學方法。當你壓力大時,可以在書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來紓壓,讓自己每天都有快樂且健康的生活~
Thumbnail
2024/06/05
本書使用圖文方式,輕鬆地讓你了解「何謂自律神經」以及「如何避免自律神經失調」。只要平衡好自己的自律神經,不管大病或小病,罹病機率皆會下降許多~
Thumbnail
2024/06/05
本書使用圖文方式,輕鬆地讓你了解「何謂自律神經」以及「如何避免自律神經失調」。只要平衡好自己的自律神經,不管大病或小病,罹病機率皆會下降許多~
Thumbnail
2024/01/02
如果你想學習如何幫助身心休息、如何進行冥想,《最高休息法》絕對是你不能錯過的入門書籍~
Thumbnail
2024/01/02
如果你想學習如何幫助身心休息、如何進行冥想,《最高休息法》絕對是你不能錯過的入門書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照顧失智症家人的相關知識和實用建議,並提醒照顧者要懂得尋求外援,避免成為家中潛在的第二個病人。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照顧失智症家人的相關知識和實用建議,並提醒照顧者要懂得尋求外援,避免成為家中潛在的第二個病人。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當我知道是身心障礙時,覺得確實很痛苦、很自卑、很有負面情緒,也和無法面對自己情緒,我記憶不好時,利用圖像和詢問專業人員,有背地偷哭、有時自己想做事情、有時會冷靜判斷分析問題原因明瞭、發現不到勁時,會詢問和求助。        我把復原稱作回憶,我回憶小時候,就是從幼稚園,沒辦法與人接觸,園長看到
Thumbnail
當我知道是身心障礙時,覺得確實很痛苦、很自卑、很有負面情緒,也和無法面對自己情緒,我記憶不好時,利用圖像和詢問專業人員,有背地偷哭、有時自己想做事情、有時會冷靜判斷分析問題原因明瞭、發現不到勁時,會詢問和求助。        我把復原稱作回憶,我回憶小時候,就是從幼稚園,沒辦法與人接觸,園長看到
Thumbnail
★了解失智症,以及相關知識。
Thumbnail
★了解失智症,以及相關知識。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