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是為了什麼原因開始學習語言呢?
也許是為了考試獲得高分、為了和他人溝通、為了探詢到用中文找不到的資料,也或許是為了交男/女朋友(?)
無論是什麼原因,學好一門語言勢必能帶來許多好處,本篇文章要帶領各位同學以英文為例,從根本來理解如何「獲得語言」。
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在背誦學習的一小時後,已學會的內容會有56%記不起來,一天之後,有66%會被遺忘;一個月後,更會遺忘掉將近80%。箇中原因,是短期記憶無法被有效地轉換成長期記憶。由此可見,大腦遺忘的速度極快,學習一旦停止,即開始遺忘。
老師要幫大家釐清,單字書的目的是了解單字表面的意思,之後在實際的英文中深入了解單字的使用方式。
我們在背誦單字時可劃分為Active Vocabulary和Passive Vocabulary,Active是我們實際會使用的單字,Passive是你認識但不會用的單字。
透過艾賓浩斯記憶法使用單字書,就是讓我們能快速增加這些Passive的單字,之後再藉由像Youtube或Podcast等母語者使用的實際自然英文,認識我們背過Passive單字在母語者的世界是如何被使用,利用Comprehensible input的語言理論,最終將Passive在我們的腦中轉成Active的單字,成功累積語言的直覺(也就是語感)。
那麼,到底什麼是Comprehensible input呢?
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同時也是南加州大學榮譽教授,他曾提出語言習得理論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Comprehensible input,Comprehensible是可理解的,input是輸入,我們獲得語言的唯一方式是理解訊息意思,簡單說就是我們學會第二語言的方式和學會母語的過程是類似的,需要透過大量的聽與讀,並且理解意思才會獲得那個語言。
Stephen Krashen認爲語言是自然習得 (acquisition),並不是藉由練習學習而來 (learning)。在我們學習英文過程,大部分的學生想必都是不停的背單字、學習經他人整理過後的文法系統、做許多測驗題目來學習英文,若是這樣就可以獲得語言,那想必亞洲許多把英文放入必學科目至少六年的國家,都可以很自然並流暢的使用英文,但事實卻不是如此,這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是透過自己母語的語言系統來學習第二外語,而非直接用英文理解訊息。
舉個例子讓大家更加了解,想像今天有一本用各種肌肉、物理的理論在教如何騎腳踏車的書,但如果我們沒有實際在腳踏車上騎行過,我們不太可能獲得騎腳踏車這項技能。
這邊並不是說學校學習的英文都沒用,事實上學校教導的英文都是正確的,重點是我們我們想獲得一門語言並不能只靠學校的教導,更多是靠接觸大量自然的英文。
德國神經科學家 Manfred Spitzer提出過一個關於大腦的理論,他認為大腦是Pattern recognition machine,也就是模式識別機器,意思是我們的大腦很擅長找出模式與共同點,也就是Pattern。因為我們的大腦是為了生存,需要從各種狀況和場面找出模式做預測,才有辦法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否則大腦只能每次重新應對,因此大腦需要大量資訊的input來累積更多的模式,而學習英文對大腦來說,也可以用同樣的概念來理解。
為了理解各種句子,大腦會從曾經看到過的各種句子中找出模式跟共同點,在大量的接觸自然語言的過程中,我們就會聽到各種發音,看到各種單字、文法、句型等,這些大量的input都會變成我們的資料庫,大腦就會將這些內容整理出語言的模式,當我們累積了足夠多的模式,這些模式就變成語言的直覺,我們說話時就不需要透過自己的母語在兩種語言系統中切換。
如何利用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的輸入)來學習呢?
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在講解語言習得理論時提出了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這個理論主張語言學習者如果想要達成學習效果,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程度的語言材料,也就是著名的「i+1」理論。
「i+1」之中的 i 代表已知的知識,數字部分則表示使用的教材的難度。如果學習者練習閱讀、聽力的教材難度是「i+0」表示跟既有程度相同,舉例來說,有位高中生打開兒童節目,每一個單詞、每一句文法他都認識,他無法再從中學習更多,那就代表這個兒童節目對這位高中生來說是「i+0」的程度。
如果使用的是「i+2」的話,表示是較為艱深的程度,可能會因過於困難而阻礙學習者的效果,舉例來說,有位剛升國中一年級的同學讀一篇CNN的新聞,這篇新聞中有80%的單字他都不知道,完全無法理解這篇新聞,那對國中生來說,這篇新聞的即為「i+2」,過有挑戰性,若硬是要求學習,反而會讓這位國中生出現討厭英文的反應。
而「i+1」則是給予學習者稍微超越他們現有語言水平的輸入,這樣可以保持學習的挑戰性,同時又不會讓學習者感到過於困難,無法理解,也就是讓學習者處於Comprehensible input的狀態中學習。
我們來總結一下上述的結論:Comprehensible input 的核心觀點是「大量暴露自己於可以理解但稍微超越自己語言水平的語言輸入」,以促進自然習得。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程度為i+1的Comprehensible」加上「大量的input」,這兩件事是學習第二語言的必要條件。那我們該怎麼做呢?老師在這裡推薦以下幾點給同學們參考:
1. 閱讀:選擇適合自己語言水平的書籍或文章。例如,如果你正在學習英語,可以選擇難度適中的英文漫畫、文章、小說。在閱讀過程中,不必對每個單詞都進行翻譯,但確保整體上你能夠理解內容。這樣的閱讀經驗可以增加你對語言的曝露,同時幫助你感受語言的用法和結構。
2. 聆聽:收聽容易理解的語音材料,例如學校的英文課本、Podcast、新聞電台廣播等。舉例而言,你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聽相關英文Podcast或YouTube頻道。初始階段,你可能不會理解全部內容,但隨著時間,你會開始辨識出更多的詞彙和語言模式。
3. 觀看影片:選擇具有字幕的影片,這樣你可以同時看到聽到正確的語言表達。例如,你可以觀看帶有英文字幕的影視作品、Youtube影片。這有助於將聽力和閱讀能力結合起來,理解語言在不同語境中的運用。
上述的三個方式是關於大量輸入我們可以開始的方向,對於想要有更多寫作、說英文交流等內容output行為的同學,接下來的三個方式也可以持續練習。
4. 跟述練習:這個練習除了可以內化語感,也能增強短期記憶力。重點在於學習者的聽力必須先跟得上語音材料,經過反覆的練習,將口說能力一併提升。首先,要備有語音材料,比如說一段影片或是外語的聲音檔。仔細聽過一遍之後,嘗試跟著影片或聲音裡的語音複述。如果擔心跟不上,也可以將文字稿先讀過一次。
剛開始,建議同學們可以聽一句,說一句。熟悉之後,也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比方說播放更長的段落後複述,或是縮短停頓時間,盡可能地模仿聲音檔原本的速度、語調。隨著練習次數增加,口說能力也會趨近於母語者自然的聲調。
如同我們在輸入假說段落中提及的「i+1」,記得挑選比自己的能力再難一點點的內容來練習。
5. 對話互動:參與對話互動,這可以是與母語人士、其他學習者或線上社群的交流。在這種情況下,同學們可能會面對比較挑戰性的語言情境,但這能夠幫助你快速調整,學習更多實際應用的表達方式。
6. 語言遊戲:使用語言學習應用或遊戲,例如Duolingo、Memrise等,這些平台提供了互動性的學習環境,幫助你逐漸熟悉詞彙、句法和語法。
拼圖理論
在獲得語言的初期為了快速打基礎,用學習基本單字跟文法可以加速獲得語言的速度,再用Comprehensible input,像是看影片或聽Podcast去獲得語言。老師建議可以在擁有2000~4000個單字量時就開始利用Comprehensible input,像是看影片、聽Podcast、英語雜誌等,將自己浸泡在英文的環境中。
不過我們要了解,英文母語者的單字量大約為兩萬五千到三萬個單字,非英語母語者要將英文使用的流利,需要的單字量約為一萬五千到兩萬個單字左右,當我們我們用「i+1」理論來學習時,勢必會有20~30%的單字、文法、句型、片語是我們不知道的,這是一件好事,也代表方向跟做法是對的,所以不需要一遇到不會的單字就翻字典查清楚,要試著接受一些不明確的地方。
就像拼圖一樣,我們從明確的地方開始拼,漸漸的那些不明確的地方也會變得明確起來。
若我們每遇到看不懂的單字就去查意思,那會花上非常多的時間,導致接觸不到母語者的自然語言,也破壞到語言的節奏,更進一步來說,犧牲了很多可以接觸大量英文的時間。我們應該多利用已知可見的元素,影片的畫面、情境、已理解的對話、上下文、演員的表情等,來理解還不知道的意思。
當然這並不是說都不能使用字典,老師自己的經驗是當一個單字出現了很多次,但還是無法理解這是什麼意思時,這時去查字典知道意思後,反而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也更容易吸收單字的意思。
利用Comprehensible input學英文的我,就不用讀學校的英文了吧?
在Stephen Krashen的輸入假說中,他認為獲得語言是在無意識中自然習得,刻意學習文法和單字是不一定需要的,在老師的經驗中,老師非常認同學會語言主要透過獲得語言,而不是學習語言,但學習語言仍有它的作用。
在初階時,為了有效率的奠定基礎,我們透過學習基礎的單字與文法,確實可以加速獲得語言的速度,也就是在「i+1」理論中,我們迅速提升我們自己的「i」(已知的知識),「i+1」就更有效果,這時「學習語言」就會是輔助「獲得語言」的道具,加速我們獲得語言的效率。
總之,Comprehensible input 的關鍵是確保你處於一個具有挑戰性但可理解的語言環境中,讓同學們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並習得第二語言,希望老師提供的方法能讓各位同學在英文這門語言的路上能走得更加順利。
#游紹玄#學習語言#學習理論#艾賓浩斯#記憶法#長期記憶#短期記憶#Comprehensibleinput# 跟述練習#拼圖理論#語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