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一門新語言對很多人來說就例如一次登山探險,時而令人振奮,時而感覺自己走到懸崖邊。
但其實語言學習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當我們真正了解背後的原理,並且掌握適合自己的方法,我們會發現學習語言其實可以是一個充滿成就感的旅程,就像逐步爬上玉山,看見不一樣的風景。接下來我們會一起來探討語言學習的各種策略和方法,用輕鬆的方式深入這個話題,帶你挖掘語言學習的核心秘訣。
學習語言不應該只是背誦單詞或記住語法規則。我們需要先了解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背後的真正含義,也就是「信息」的力量。這是學習的基礎,因為我們需要知道每個詞句到底想表達什麼,這樣才有辦法有效地運用語言。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在學日文的時候,學到一句「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它的字面意思是「請多關照」,但這句話其實在各種場景下有不同的應用,比如在職場中表示「請多指教」、在朋友間則可能只是禮貌性的結語。
同樣,英文的「How are you?」,字面意思是「你好嗎」,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是問候語,不一定真要對方詳述近況,不用太認真地回應這樣的small talk。這樣的理解不僅僅是知道每個單字的意思,而是對它的語境有感受。再舉個例子,在泰語中「สวัสดีครับ」(Sawadee Krab)是最常用的問候語,但在不同的場合下,語氣和使用時機都會有所變化。這樣的學習方式比起單純死記硬背更能夠幫助我們有效掌握語言。
我們可以將語言比喻成一棟大樓,每一句話就例如一個建築材料,而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就例如學會如何組裝這些材料,讓它們成為穩固的建築。我們不會只想把磚頭一塊一塊堆起來,而是要知道這些磚頭之間如何協同運作。
語言學習常常會陷入挫折,這時候我們需要問自己:為什麼要學這個語言?動機是推動學習的最大力量。有些人學習語言是因為工作需要,比如成為專業的翻譯人員或是外派工作;有些人則是為了和愛人溝通,還有人單純是因為熱愛某個文化。
學習語言還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機會,例如參與國際專案、教授語言課程、成為語言導遊,甚至是進入特定的領域如法律翻譯或醫學翻譯,這些專業領域的知識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語言能力,也拓展了我們的專業視野。我們都應該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理由,這樣才能長久堅持下去。
心理學家Edward Deci和Richard Ryan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中提到,當我們的行為是由內在動機驅動時,我們更容易保持專注與持續性。有人可能因為熱愛西班牙的弗朗明哥舞,而決定學習西班牙語,這樣的學習旅程就會因為興趣而變得更加輕鬆且有趣。
找到動機的另一個方法,是讓語言學習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結合。比方說,如果我們喜歡看日劇,那麼每天花點時間看日劇並學習一些台詞,不僅可以提升語感,還能讓學習變得更有趣。學語言並不需要每次都坐在桌前翻書,反而越是能夠融入日常生活,越能提高學習效果。
*P.S. 羊羹以前會用KKTV開雙字幕看日劇,大概半年後到可以獨立單看日文字幕後關掉中文字幕,同時也完全無痛追日Vtuber了。
我們常說「孩子學語言很快」,這是因為孩子從小就在一個充滿語言的環境中,透過觀察和模仿來自然習得語言。這也是我們學習語言時可以參考的重要策略。
當我們身處一個語言環境中時,應該充分運用觀察的能力。注意母語者在不同情境下的說話方式、表情、手勢,這些都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當我們學習法語時,注意巴黎人如何說「Bonjour」(你好),他們的語調和面部表情,這些微妙之處能讓我們更加準確地理解和模仿他們的說話方式。
另一個有效的策略是找到「語言夥伴」,例如透過線上語言交換平台來找到母語者,透過交流我們可以像小孩一樣模仿他們的語言使用方式,同時獲得即時的回饋和糾正。這種「沉浸式」學習方式,能幫助我們更快進入語言的環境,並且提高口語能力。
很多人學語言的第一反應是背單字和語法,但這種方式其實非常低效。試想,我們記住了五百個單字,但不懂得如何運用,這些單字在實際交流中幾乎無用。更有趣的是,當我們背完一堆文法規則後,開始看美劇或是日語、泰語的日常對話,會發現這些語法其實很少被真正使用。
學校的學習往往還是以讀寫和背誦為主,可能是因為師資和課堂時間的限制,讓老師無法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純英語授課並讓學生自行感悟。
相比之下,嬰兒時期學語言的方式則是透過大量的聽和看,努力理解大人所表達的意思,這樣的過程更符合語言的自然習得。實際語言的使用往往與教科書中教的有所不同,因為日常交流更注重表達的自然與語境。我們需要的是「理解」和「應用」的能力,而非單純的記憶。
一個有效的策略是透過語境學習。例如,英文中像「A」「P」「L」「E」這些字母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但當我們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apple」(蘋果),並放在句子中學習它,比如「I like to eat an apple every morning.」(我喜歡每天早上吃一個蘋果),這樣的學習能讓我們在真正需要表達時,能夠自然地運用所學的詞彙。大腦有個神奇的功能,就是能夠把這些看似沒有意義的字母組合記住,當它們與其他詞彙串聯在一起時,就會變得容易記憶並且有意義。
另外,理解一個詞或一句話的多層次意涵,也非常重要。以中文為例,詞語「好好」在不同語境下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可能是鼓勵的「好好加油」,也可能是責備的「你給我好好反省」。只有理解這些語境,我們才能真正掌握語言的使用。
很多多語者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而他們的成功往往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學語言並沒有一條固定的路徑,每個人都需要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來量身打造出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現代科技的發展給語言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如今,有各種數位工具和應用程式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語言,但如何善用這些工具卻是關鍵。
羊羹曾在Tandem上面認識一個泰國人,他可以用日、英、中文跟我對話,我以為他是華僑本來就會講中英文了,結果聊了兩個月才發現他是泰國人,得知羊羹也有在學習泰文時他也挺驚訝的。
有趣的是,一些研究表明,遊戲化的學習可以顯著提高學習效果。例如使用應用程式時獲得的虛擬獎勵、分數和成就感,能夠激發我們更積極地投入學習過程。因此,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挑戰自我的人,這些語言學習應用絕對是非常合適的工具。
語言的學習永遠離不開文化,因為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學會一門語言,不僅是學會它的詞彙和語法,更是理解這個語言背後的人文風俗、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例如在學習西班牙語的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許多當地特有的表達方式,例如「sobremesa」,它指的是飯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光。這種文化背景的了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西班牙人的生活方式,並能夠用更合適的方式進行交流。
另外,語言中的幽默和俚語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英語中的「Break a leg!」並不是真的叫人去摔斷腿,而是一種祝福表演者成功的幽默用語。理解這些文化特定的用語和幽默,不僅能讓我們在學習語言時更加有趣,還能夠更自然地融入到當地人的社會中。
很多人認為語言學習需要天賦,但事實上,這只是一個普遍的誤解。語言學習的關鍵在於努力和方法,而非天生的才能。學者Stephen Krashen曾提出「輸入假說」,他認為語言學習的關鍵在於獲取可理解輸入。這意味著,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接觸那些我們略微可以理解的語言內容,這樣才能夠自然地吸收並內化。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的西班牙語水平是初學者,那麼看一部全西班牙語的電影可能會讓人感到困難且挫折。但如果我們選擇一些有字幕的兒童節目,這些節目的語言簡單且易懂,這樣的學習過程會讓我們更加輕鬆地掌握詞彙和表達方式。
學習語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場持久的過程,就像鍛煉身體一樣,需要我們持續付出努力才能看到效果。如何保持語言學習的持續性呢?
羊羹學堂每天分享我多年來在投資理財、健康生活與學習力領域的實戰經驗與學習精華,這些內容不僅是我個人研究的成果,更是實際應用後的心得。這些知識與見解在其他地方難以獲得,讓這三個人生關鍵領域中走得更穩更遠。
訂閱羊羹學堂,不僅能夠每月獲得獨家文章,還能享有深入的專屬會員討論,與志同道合的成員共同探討、成長。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對您長期成長的有力投資。
隨著內容與資源的增多,未來訂閱費用可能調整。但只要現在加入,將永久鎖定當前優惠價格,並享有所有會員專屬福利。
期待您成為羊羹學堂的一員,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道路上持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