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未請假 事後請特休 可以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特別休假可否以違反工作規則,未事先請假等情為由,不予給假?並予以曠職扣薪處理呢?

https://www.istockphoto.com

https://www.istockphoto.com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見解

  1. 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1、2、6項規定:「(第2項)前項之特別休假期日,由勞工排定之。但雇主基於企業經營上之急迫需求勞工因個人因素得與他方協商調整。……(第6項)勞工依本條主張權利時,雇主如認為其權利不存在,應負舉證責任。」
  2. 第79條第1項第1款規定:「有下列各款規定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一、違反……第34條至第41條……規定。」第80條之1規定:「(第1項)違反本法經主管機關處以罰鍰者,主管機關應公布其事業單位或事業主之名稱、負責人姓名,並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應按次處罰。(第2項)主管機關裁處罰鍰,得審酌與違反行為有關之勞工人數、累計違法次數或未依法給付之金額,為量罰輕重之標準。」
  3. 修法意旨「應由勞工排定」為原則,明確賦予勞工特別休假期日之排定權,並就勞工優先排定權之否定,明文應由雇主負舉證責任。
  4. 同條第2項但書設例外規定:「雇主基於企業經營上之急迫需求」或「勞工因個人因素」,方得與他方協商調整。
  5. 由上開修法情形可知,特別休假之行使,可謂專由勞方享有之單方行為,唯在「基於企業經營上之急迫需求」,或「勞工提出並排定特別休假期日,而勞工再因個人因素欲調整特別休假期日」等2種情形下,資方始得取得與勞方協商之地位,而有改變勞方已排定之特別休假期日之可能,殊無賦予資方片面准駁之權限,亦不得附加其他行使排定權之條件限制之。
倘勞方執意排定之特別休假期日將嚴重影響資方之營業自由,致生資方或第三方之重大損害而顯然失衡時,勞方之排定權應於該特定日期退讓,此時應認勞方所行使之排定乃屬無效,如勞工仍主觀享受其特別休假,恐生曠職結果。
  • 但相對而言,如無該等情事,勞方合法排定特別休假,猶遭資方阻撓,其型態 包括不具協商事由亦不協商、不具協商事由仍要求協商、雖具協商事由惟未為協商等,因而致反乎勞工本意之未能實現其排定之特別休假,即得依勞動基準法第79條等規定對雇主為不利益處分。
  • 換言之,勞方行使特別休假排定權卻終局未能依所排定期日特別休假之情形,資方唯有「具備企業經營上之急迫需求」、「已與勞工協商調整」、「勞工如於所排定之特別休假日期休假,將同時嚴重影響資方之營業自由,致生資方或第三方之重大損害而顯然失衡」時,始不生違章責任(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上字第111號判決意旨參照)。
https://www.istockphoto.com

https://www.istockphoto.com


高等行政法院對個案「工作規則」論述

  • 雇主營運管理需要,經協商定明於工作規則,確亦有助於透過事前協商而提醒、促使勞工合理行使其排定權,但此事實上之管理需要問題,並不意味著雇主即可恣意透過工作規則而新增法律所為之限制,若謂僅需以工作規則等合意方式即可進一步合法限制,甚或妨礙勞工特別休假排定權之行使,以勞資協商能力並不對等之現實,即有架空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2項原本賦予勞工優先排定特休權,令勞工得以休息之立法目的難以落實之虞。
  • 工作規則固然可基於人事管理需要而為請假程序之相關規定,但違反效果尚可循內部究責,甚或作為個案中勞工行使排定權是否符合誠信原則之部分參佐因素等方式,以滿足程序規範之目的,一旦涉及對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2項所賦予勞工特別休假排定權之行使障礙時,無論是否違反程序規定,仍須進一步證明並有符合同條項但書所規定例外事由,方得為之(參照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上字第111號判決理由欄五、㈢、1、⑴末段之理由說明,亦特別指明:資方「不得限制特別休假排定權之行使期限,也不得以與勞工間有此行使期限之合意,而推卻法定之協商義務即介入干擾勞工排定權之行使」)。
換言之,原告於工作規則縱未區別特別休假或其他假別而一律適用相同之請假程序(例如須事前請假,或僅得於緊急或突發狀況事後補請),但在違反前開請假程序規定之情形,基於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2項對於勞工優先排定權之保障,仍須區別特別休假、其餘假別,以決定此時雇主是否即可享有不准假甚至逕論以曠職之權責
  • 尤其在特別休假之情形,雖然勞工違反工作規則關於須事先申請等程序規定,基於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6項之明文,雇主對於勞工如此排定為何有同條第2項但書所指造成其經營之急迫需求,且有經與勞工協商調整等例外得拒卻其排定等情由,仍須負釐清並舉證之責任

《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09 年度訴字第 1496 號判決 》

https://www.istockphoto.com

https://www.istockphoto.com


最高行政法院見解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 細繹上訴人工作規則第26條、員工特別休假實施要點第2條第3項、第7條等規定,並參照上訴人員工出勤請假管理要點第21條第1項、第22條第1項等規定,可見工作規則第29條第1項設有請假應事前提出申請之原則性規定,主要目的在於便利上訴人實施人事管理,並非一旦未事前提出,即當然違反工作規則而一律不准假,甚至以曠職論,應容有事後補辦申請之空間;此由上訴人於109年4月16日方列出鄭君於109年3月23日及25日有未準時到班紀錄,並詢問其是否改申請其他假別之實際情狀益明。是上訴人徒以鄭君未事前申請,即謂其依工作規則可不問緣由且不經協商調整,一律不准假,並得逕以曠職論等主張,顯與工作規則或上訴人內部管理規定等整體規劃,未全然相符,尚嫌無據。
  2. 勞動基準法第38條規定之特別休假,旨在維護勞工健康權益及人性尊嚴,屬於基本權範疇,具強制性,非屬任意規定,勞工得單方排定其特別休假,雇主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之惟勞工排定特別休假,原則上應預先為之,並於相當期間前通知雇主俾其得以事先因應之,俾兼顧勞雇雙方權益之維護,方符合誠實信用原則
  3. 故勞工未到班服勤係出於急迫或突發狀況之事故,事後辦竣請假手續具正當事由者,其事後將該未到班服勤時間排定為特別休假,補辦請假手續者,固非法所不許。惟勞工無故未完成請假手續,擅自不到班,已違背職業倫理及工作紀律,構成曠職,自無從事後排定為特別休假,而脫免曠職之法律效果
  4. 換言之,勞工事後始將未到班服勤期日排定為特別休假,必須具有正當性,雇主未予同意,始構成違反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2項規定之情事。否則,雇主就勞工無正當理由未到班服勤,已發生曠職之效果者,不同意其事後排定為特別休假,於法並無不當,無從課予其違反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2項規定之責任。

《最高行政法院 111 年度上字第 154 號判決》

https://www.istockphoto.com

https://www.istockphoto.com


小結

  1. 請特休假程序原則為先,不限制排定權之行使
  2. 有例外處理,事後才將未到班服勤期日排定為特別休假,必須具有正當性
  3. 併曠職定義,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888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 按勞工如無因病致無法親自或委託第三人請假之情事,而未經請假不到班者即為曠工。
  • 法律上對於未完成請假手續者,並無須先扣抵特別假、休假之日數,如有不足,始計入曠工日數之規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鄒靜修的沙龍
176會員
500內容數
別人總是晴空萬里,為什麼您卻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切從情境式管理開始吧。
鄒靜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一、日變形:先調移確定例假日、休息日及國定假日。 1.1調移均為”完整的日數”。 假設5月1日勞動節經調移後,就是完整的工作日。不可以當天又出現補休。 《勞動條 1字第 1040130697 號函》 勞資雙方雖得協商約定將國定假日調移至其他「工作日」實施,仍應確明前開所調移國定假日之休假日期
Thumbnail
2025/04/20
一、日變形:先調移確定例假日、休息日及國定假日。 1.1調移均為”完整的日數”。 假設5月1日勞動節經調移後,就是完整的工作日。不可以當天又出現補休。 《勞動條 1字第 1040130697 號函》 勞資雙方雖得協商約定將國定假日調移至其他「工作日」實施,仍應確明前開所調移國定假日之休假日期
Thumbnail
2025/01/31
春節期間不要用發紅包替代加班費,發紅包是民間習俗,給加班費是勞基法規定,一碼歸一碼。 114年國定假日是農曆除夕、春節(大年初一至初三)4天 (1月28日、1月29日、1月30日及1月31日)。 依勞基法第37條規定,均應休假。工資應由雇主照給(勞基法第39條)。 春節期間國定假日勞工可
Thumbnail
2025/01/31
春節期間不要用發紅包替代加班費,發紅包是民間習俗,給加班費是勞基法規定,一碼歸一碼。 114年國定假日是農曆除夕、春節(大年初一至初三)4天 (1月28日、1月29日、1月30日及1月31日)。 依勞基法第37條規定,均應休假。工資應由雇主照給(勞基法第39條)。 春節期間國定假日勞工可
Thumbnail
2024/10/25
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主要是由勞動基準法第59 條所定雇主之職業災害補償責任以及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之職業災害保險給付所構成,亦即我國就職災補償的部分主要是採取勞基法與災保法之雙軌制。 民事賠償的部分則依民法之規定為之,請求權基礎可能為民法上的侵權行為責任,也可能為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責任。 換
Thumbnail
2024/10/25
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主要是由勞動基準法第59 條所定雇主之職業災害補償責任以及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之職業災害保險給付所構成,亦即我國就職災補償的部分主要是採取勞基法與災保法之雙軌制。 民事賠償的部分則依民法之規定為之,請求權基礎可能為民法上的侵權行為責任,也可能為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責任。 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很多上班族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因為突發狀況沒辦法提前請假,事後才想用特休來補曠職。那這樣到底行不行得通呢?我們來看看法律怎麼規定。 📜 法源依據:《勞動基準法》第38條 特休原則上要事前安排!但臨時有事沒先請,還能補請嗎?🤔 ✔️ 可以補請,但必須有「正當理由」 ✔️ 公司也不能隨便拒
Thumbnail
很多上班族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因為突發狀況沒辦法提前請假,事後才想用特休來補曠職。那這樣到底行不行得通呢?我們來看看法律怎麼規定。 📜 法源依據:《勞動基準法》第38條 特休原則上要事前安排!但臨時有事沒先請,還能補請嗎?🤔 ✔️ 可以補請,但必須有「正當理由」 ✔️ 公司也不能隨便拒
Thumbnail
特別休假可否以違反工作規則,未事先請假等情為由,不予給假?並予以曠職扣薪處理呢?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見解 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1、2、6項規定:「(第2項)前項之特別休假期日,由勞工排定之。但雇主基於企業經營上之急迫需求或勞工因個人因素,得與他方協商調整。……(第6項)勞工依本條主張權利時,雇主
Thumbnail
特別休假可否以違反工作規則,未事先請假等情為由,不予給假?並予以曠職扣薪處理呢?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見解 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1、2、6項規定:「(第2項)前項之特別休假期日,由勞工排定之。但雇主基於企業經營上之急迫需求或勞工因個人因素,得與他方協商調整。……(第6項)勞工依本條主張權利時,雇主
Thumbnail
勞工請假時,本應於事前親自以口頭或書面敘明請假理由及日數。但遇有急病或緊急事故,得委託他人代辦請假手續。辦理請假手續時,雇主得要求勞工提出有關證明文件,勞工請假規則第1條、第10條訂有明文。 又假別之定義假及給予之天數,勞工請假規則第4條病假之定義為「勞工因普通傷害、疾病或生理原因必須治療或修養者
Thumbnail
勞工請假時,本應於事前親自以口頭或書面敘明請假理由及日數。但遇有急病或緊急事故,得委託他人代辦請假手續。辦理請假手續時,雇主得要求勞工提出有關證明文件,勞工請假規則第1條、第10條訂有明文。 又假別之定義假及給予之天數,勞工請假規則第4條病假之定義為「勞工因普通傷害、疾病或生理原因必須治療或修養者
Thumbnail
勞工工作日未出勤,亦未請假,得否「事後」將上開工作日排定為特別休假? 本文將從112年8月10日的最高行政法院111年度上字第154號判決出發,最高行政法院在本案中將高等行政法院的判決廢棄並發回,最高行政法院在本案是支持公司的見解的。一起來看看高等行政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為何會採有相異的見解。
Thumbnail
勞工工作日未出勤,亦未請假,得否「事後」將上開工作日排定為特別休假? 本文將從112年8月10日的最高行政法院111年度上字第154號判決出發,最高行政法院在本案中將高等行政法院的判決廢棄並發回,最高行政法院在本案是支持公司的見解的。一起來看看高等行政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為何會採有相異的見解。
Thumbnail
個案 出差未依規定填寫出差單,復未依規定到班並拒絕主管工作指派,對其進行績效改善方案,然仍未改善。 又於同年間被告發現其有浮報加班費之情事浮報加班時數共計XX小時。 事業單位可以怎麼處理呢? 勞基法第12條第1項:勞工有該條項所列情形之一者,雇主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即雇主非有該項各款之事由
Thumbnail
個案 出差未依規定填寫出差單,復未依規定到班並拒絕主管工作指派,對其進行績效改善方案,然仍未改善。 又於同年間被告發現其有浮報加班費之情事浮報加班時數共計XX小時。 事業單位可以怎麼處理呢? 勞基法第12條第1項:勞工有該條項所列情形之一者,雇主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即雇主非有該項各款之事由
Thumbnail
公傷病假固係勞工權利,惟權利之行使,依民法第148條規定,應合乎誠信原則。 公傷病假期間長短,固無明確規定,是勞工申請公傷病假時,雇主仍可視實際需要而定, 若勞工已能從事工作,只須定期前往醫療診所門診、手術、復健,而須請假,則應依相關請假規則辦理。 勞工醫療終止,如已堪任原有工作,或已經雇主合法調動
Thumbnail
公傷病假固係勞工權利,惟權利之行使,依民法第148條規定,應合乎誠信原則。 公傷病假期間長短,固無明確規定,是勞工申請公傷病假時,雇主仍可視實際需要而定, 若勞工已能從事工作,只須定期前往醫療診所門診、手術、復健,而須請假,則應依相關請假規則辦理。 勞工醫療終止,如已堪任原有工作,或已經雇主合法調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