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一件很簡單但也很重要的事情。

現代人類越活越久,「預防老化」這件事情,從四十幾歲就要開始準備了。
肌肉萎縮是逐年增加,而且一去不復返,我們只能盡量保留殘存的功能。骨質酥鬆則是無聲無息的殺手,往往是在跌倒骨折後才察覺自己的脆弱。
而運動改善心肺功能、減少三高疾病、推遲癌症與失智症,這都是要從中年就得用心思準備。如果什麼都沒做,真正邁入老年時,許多事情已經來不及。
但人類的大腦其實會抗拒運動。如果不是為了生活所需,多餘的運動常讓我們提不起勁。畢竟對幾萬年前的人類來說,每天都要走好幾萬步,運動量充足、而獲取能量不容易,所以演化上會讓人類不願意多動。
而運動醫學專家所說的,一星期要有150分鐘中等程度以上的運動,更讓人生畏,覺得難以達成,乾脆不做。
所以,好幾年前國外就有人提倡「運動快餐」的概念:在健身器材或瑜珈墊上運動個10分鐘,其實就可以拍手鼓勵。有動總比沒動好,有開始才會有後續,先以「運動快餐」起頭,運動的動力可能就會漸漸增強。
這概念對台灣的中老年人特別重要。以我看診的經驗,我覺得台灣中老人年很不喜歡運動,老人更是如此。膝蓋、脊椎有問題,不太能跑步,建議去游泳池「水中走路」,每個人都找理由推辭。
所以退而求其次,能在家運動個10分鐘,都是好事,都值得鼓勵。
可以慢慢開始、慢慢地增加運動量。
最重要的就是「避免久坐」,不管是打電腦或看電視,都不要一直坐著。每隔一段時間,最好是半小時以內,就要起來動一動、走一走,至少動個兩分鐘。也可以嘗試練習「坐著運動」、「躺著運動」,做做瑜珈動作也不錯。
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抽不出時間運動,那就設定自己的手機,每隔半小時、一小時就提醒一次要動一動,也可以在行事曆裡排定什麼時候要做久一點(比如10分鐘)的運動。
不斷告訴自己,有運動,血壓才會穩定,血糖才會降下來,血脂肪才不會昇高。
在你的Youtube裡儲存一些適合你的年齡層或你的身體狀態的暖身、健身影音檔。撲個瑜珈墊,有空就打開電腦、電腦跟著做一下。
到大型商場繞圈圈,順便買個東西,也算有運動到。
如果你爬樓梯不會搖晃,把自己家裡的樓梯當健身器材也不錯。
培養打桌球、羽球、籃球等團隊運動的習慣也不錯,還可以增加一些社交互動。
在運動前唱唱歌,更能激起運動的動機。在運動時聽聽歌,也會讓意志更昂揚。
不要一下就把運動看得太認真,在家裡準備一些運動器材,有興趣時,這裡玩一點,那邊玩一下,反而更能持續。不過還是要注意,該做的熱身還是要做,才不會造成運動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