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活力,跟年紀是成正比的,如果你80歲,但能做任何50歲的人,可以做到的肢體動作,那80歲只是你的實際年齡,真正身體年齡其實小了30歲,最重要的就是,鍛鍊自己的身體,所以健身,跑馬拉松,以及瑜伽,風靡全球,就是隨這醫學知識的普及,每個人都開始重視運動,但是,實際身體活動力,到底要怎麼測試呢?
醫學研究,最大攝氧量,就是可以預測長壽程度,最好的指標之一,當你要運動時,能夠調動最大的攝取氧氣量,這跟心跳有直接相關,有一個簡單粗暴的公式,那就是220-(你的年齡)=你應該要有的最大攝養量,如果你的上限超過,超過這個素質,那就是身體好!
有兩個方式可以訓練,第一個,是努力撞上天花板,也就是常常訓練自己,達到自己的最大攝養量,那就是直接做一些,強度很強的心肺運動,如快跑,爬樓梯,跳繩等,但是這樣常常讓人放棄的原因,就是那個運動後的,氣喘如牛的身體,其實會給大腦有一種,深刻恐懼的感覺,因為身體跟大腦,都不喜歡迅速馬上調動,這麼大的攝氧量!
不過有一個好消息,就是第二個方法,你可以透過訓練,中低強度的運動攝養量,間接去提高自己攝氧量的上限,直接給你對照表如下:
第一區:最大心率的 59 ~ 74% ----低強度
第二區:最大心率的 74 ~ 84% ----中低強度
第三區:最大心率的 84 ~ 88% ----中強度
第四區:最大心率的 88 ~ 95% ----中高強度
第五區:最大心率的 95 ~ 100% ----高強度
爬樓梯跟衝刺跑,就是想直接到達你的第四區,或第五區,不過這樣的強度,已經是無氧運懂了,(這裡的無氧是,無養能消耗的意思),對於耐力上,是沒有訓練到的!你可能可以回想到,生物課的白肌跟紅肌,白肌肉調動迅速且高強度的動作,但是沒有持久性,紅肌則是負責,持續時間長的耐力運動,但是缺點就是能支持的運動強度不高!
但是人最需要的,反而不是強度高的運動,而是持久的耐力。想想你身活中,最需要的,就是能走,不需要快,但是能夠有源源不決的動力,所以其實要訓練的,是我們的第二區運動,每個人的第二區,有一個共通的感受,那就是有點喘,但是還能夠說話。
它的好處有,剛好達到運動訓練的標準,因為是有氧運動,也能夠代謝我們的脂肪,而且還不會讓你感到累(乳酸還不會大到堆積)!
最後,我覺得最偉大的運動發明,就是超慢跑,我認為他是對,骨骼損耗最小,幾乎沒有運動傷害,且運動的身理成本,跟心理成本最低,又能夠天天訓練的超慢跑,你只要自己在家,買上瑜珈墊,邊追劇邊跑就行,至於怎麼教超慢跑,推薦張修修和葉子老師的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