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禍福非天爲

2023/10/0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詠史》(九年十一月作)(835年11月21日) 唐 · 白居易

  • 秦磨利刀斬李斯si,齊燒沸鼎烹酈其ki5。
  • 可憐黃綺入商洛,閑臥白雲歌紫芝tsi。(可憐=可羨)
  • 彼爲葅醢机上盡,此爲鸞皇天外飛hui。
  • 去者逍遙來者死,乃知禍福非天爲ui5。

一進,一退,際遇有如天壤之別!《老子》云:「福兮禍所倚!福兮禍所伏!」, 知進退,不容易啊!小如個人的生死,大如國家的消亡!為政者,不能因個人,政黨的執念,爭一時的意氣,要為託付的人民身家性命,心心念念,知所進退! 如今,人民的意志,被上位者扭曲,誤導,利用,脅持,掛羊頭賣狗肉,民主二字,走到今天,極其諷刺! 舉例來說,美國,這個常常高舉民主,人權大纛,指摘世界各國政治體制的國家,現今對下一屆總統的候選人,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民認為,川普跟拜登都不適合當國家的領導人,但,卻悲哀的發現,他們對此趨勢無計可施,無可奈何! !



因為醃製時常常需要用到鹽滷,故,鹵/滷,亦常常出現在醃製類似物的稱謂上!

《台日典》bah-lōo肉鹵。肉sīⁿ鹽出來ê汁。鹽[しほ]をした肉[にく]より出[で]る汁[しる]。


  1. iâm-lōo鹽滷。滷汁,苦鹽。
  2. kik-lóo激滷。滷肉骨出汁。
  3. khiàn-lóo摼滷。加汁落去滷ê料理。
  4. kiâm-lōo鹹滷。肉或魚sīⁿ鹽流出來ê汁。
  5. lóo-hê滷蝦。山東進口ê sīⁿ鹽ê蝦。
  6. lóo-hê-tsiùnn滷蝦醬。摻滷蝦ê豆醬。
  7. suah-lóo hî-tshì撒滷魚翅。魚翅煮湯ê料理。


肉醬,近代多用「肉燥或肉臊」,這是後來才有的閩南詞彙,稱為 「bah-so3」!

許多台灣小吃中也會加入肉臊,例如肉臊飯(台灣北部也稱為滷肉飯)就會在白飯上淋上有醬汁的肉臊,像肉臊麵擔仔麵陽春麵米糕,甚至燙青菜中也會加入肉臊。

raw-image


臊字的由來:

【臊子】肉末,細剁的肉。《水滸傳》第三回:“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

【燥子】即臊子。方言。細切的肉。亦指烹調好加在別的食物中的肉末或肉丁。宋吳自牧《夢粱錄·肉鋪》:“且如豬肉名件,或細抹落索兒精、鈍刀丁頭肉、條攛精、竄燥子肉、燒豬煎肝肉。”宋吳自牧《夢粱錄·分茶酒店》:“食次名件甚多……燥子沙魚絲兒、淸供沙魚拂兒、淸汁鰻鰾、假團圓燥子、襯腸血筒燥子、麻菇絲筍燥子。”

臊 so/tsho, 躁 tso3 , 報切=躁切,po3 vs. tso3, 急速切,切末也!

相關字詞:

  1. (膾)細切肉也。所謂先藿葉切之、復報切之也。者、俗語云急(急)。凡細切者必疾速下刀。少儀注云。報讀爲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2. (䐑)薄切肉也。云薄者、取從之意。少儀曰。牛與羊魚之腥。而切之爲膾。注。聶之言䐑也。先藿葉切之、復報切之。則爲膾。醢人注引少儀聶皆作䐑。臘人注云。膴亦䐑肉大臠。按如許、鄭說。䐑(葉)者、大片肉也。鄭云。凡醢醬所和細切爲韲(齏tse)。全物若䐑爲

急暴就是!

《焦循正義》:《說文》:者切之成薄片,如今片肉也。又將所片細切成條,謂之"報切 "。段氏玉裁云:「報hu3」,讀為赴疾之「赴hu3」。按「報po3」與「躁tso3」音近。之為疾,即之為疾。而切之,即今肉躁(tso3)子也。南史恩偉傳云:宫中譌曰:趙鬼食鴨㔅,諸鬼盡著調。蓋漢言「報」,六朝言「」音,siau3 (->sio3->so3),今則為「躁」也。《水滸傳三回》:魯達坐下道: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十斤精肉,切作臊(so)子。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肉鋪》:「且如豬肉名件,或細抹落索兒精、鈍刀丁頭肉、條攛精、竄燥(so3)子肉。」

報又與赴(hu3)通。《禮·喪服小記》報葬者報虞。《註》報,讀爲赴,急疾之義。虞以安神,不可緩也。

自註:報若讀如赴hu3,則應該是假「復」hok字! 反覆切割義。 若讀如po3, 應該假「暴」字,疾切義!

  • 《台日典》:sò 燥。解說(漢羅)(1)乾燥。 (2)吸收濕氣或水氣。解說(日文)例(漢羅)(1)乾∼;嘴 ∼;人khah ∼。 (2)∼ 汗;瘦田gâu ∼ 水;桌頂ê水tio̍h用桌布 ∼--起來。
  • 《甘字典》:Sò躁。趕緊, 振動, 粗魯, 清凊; 躁暴, 躁性.kuánn-kín, tín-tāng, tshoo-lóo, tshinn-tshìn; sò-pō, sò-sìng.

兩部字典都沒有「肉燥」義! 但有「鹵肉」詞

  1. 《台日新辭書》lóo-bah鹵肉。豚肉とんにくなどをくつくつと長く煮る。又また其の煮た肉。
  2. 1895-1945 《日本時代單語名彙集》。tshut-tànn buē lóo-bah出擔賣鹵肉1905《臺灣職業名字彙》
《教育部字典》:loo2-bah-png7:滷肉飯。漢字(其他寫法)魯肉飯。解說(華文)、例(台文/白話字)【名】普遍常見的小吃。將紅蔥頭切碎爆香,再加入豬絞肉拌勻,後以醬油、五香粉、冰糖、胡椒粉、米酒等佐料燜煮,後加入鹽調味,即成淋料。將其淋在白飯上,即是滷肉飯。惟此食物在臺灣南部則慣稱之為「肉燥飯」。 將白飯配上一些當令的菜餚,再加上一塊用滷料燉煮過的五花肉,在臺灣南部多稱之為「滷肉飯」,惟此食物在臺灣中北部則慣稱之為「炕肉飯」。

《禮記‧內則》中的記載的周代飲食:「醢,加於陸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煎醢,加於黍食上,沃之以膏曰淳毋」。熬煮肉醬澆在米飯之上,拌著吃,稱為淳熬,澆到黍米飯上,則稱為淳毋,此食品廣為流傳並隨著時間產生許多區域變化。

《周禮.天官冢宰.膳夫》,周天子每天食用的八珍中「熬」、「淳母」兩種都類似今天台灣的滷肉飯,也類似中國大陸的肉醬蓋澆飯;類似卻相異。《禮記.內則》解釋淳熬:「煎醢,加于陸稻上,沃之以膏」。說明淳母則是:「煎醢,加于黍食上,沃之以膏」,淳母和淳熬一樣,只是改旱米為黍米,一樣將煎好的肉醬加油脂覆在米飯上。

結論:

肉燥飯,滷肉飯,在南北台灣指的是同一物!是從古時候的「醢」沿襲至今!煎者,熬也!



53會員
872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