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 溝通術 - 與工程「主管」溝通

2023/10/08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溝通佔PM大部分的工作時間。不幸的是,溝通是軟實力,難以像程式工具書一樣有SOP步驟,讓你跟著做跟著學。但是工程背景出生的我,還是想要嘗試,明文化溝通的一些方法,這篇文章先來聊,PM如何與工程主管溝通。

PM 如何與工程師溝通我相信也是許多PM遇到的困難,之後的文章再來提,這篇文章我先來說明,更難的部分。不只是要與工程師溝通,甚至要與工程的主管溝通。

釐清組織權力結構

本篇雖然不說明通用性的溝通準則,但是PM在擬定任何溝通戰術之前,還是要先想清楚整個組織的結構。這裡的釐清不單是看職位的大小,因為一間公司兩個人即便職位是相同的,但是在不同部門,是依據公司注重的程度,才是實質上話語權的大小。

所以當你在與工程主管溝通的時候,你要先知道工程主管與你職位的的大小關係、跨部門的組織關係,以及他在公司的實質話語權。

一般來說,工程主管不會是PM的直屬主管,應該是不同組或是不同部門,屬於平行關係。對於PM職員來說,工程主管應該是平行部門的主管關係。而工程主管通常面對的壓力是公司的技術革新、系統的維護,以及底下工程師的績效。

什麼時候得接觸工程主管

通常一個案子的細節,很少會直接與工程主管溝通,除非是大案子或是工程主管就是負責這個案子的工程師。通常三種情境才會遇到得與工程主管溝通的情況,第一,新案子需要指派負責工程師的時候;第二,工程主管質疑你指派的任務不對的時候;第三,你主動向工程主管反映底下工程師的問題。

新案子需求講解的溝通

先來談第一種新案子分配負責工程師的時候,這裡最常會遇到的問題時,你描述的問題不夠清楚,以至於工程主管無法決定要派任務給誰。這時候工程主管便會覺得PM沒有負起責任。

而描述問題不夠清楚的原因,通常是PM不了解技術細節,因此不知道詳細會使用哪些技術,只能給出使用者需求。但是工程主管會認為PM,如果沒有辦法把用戶需求轉成技術相關的分析,就沒有負起責任。

雖然這通常是分析師應該做的事,但因為台灣普遍沒有分析師的概念,所以多半還是由PM負起責任,但是PM技術肯定沒有工程師好,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當然你要了解軟體的基本知識,包含前後端協作等概念是最好的。除了硬實力培養,我認為要在需求描述底下,說明細節與邏輯。你不需要講解到程式設計的邏輯,但你要寫得讓理科腦能懂得邏輯。這是對於工程來說「清楚」的意思。

舉例而言,今天客戶會含糊地說,

「我希望使用者能夠使用Google直接登入我們的系統,一進來可以看到我們這個月主打的產品。」

你要如何寫給工程師?

「登入系統串接 Google 第三方登入(細節),這樣使用者可以點擊兩下就能快速登入,不需要額外輸入帳號密碼(邏輯)

「後臺管理可新增主打商品,主打商品分別要有大圖片Bannger圖片上傳,以及文字說明(細節)。後臺管理人員,可以人為操作修改主打商品,主打商品要在首頁就顯示讓使用者一目了然(邏輯)

「前台畫面設計圖如下....,手機板需要佔上半部一半的畫面,電腦版要...(細節),設計重點,使用者一進入頁面看到的第一個畫面(邏輯)

你可以不用說明程式怎麼寫,但你需要思考實際的操作行為,有哪些細節,這樣的設計目的為何,即你的邏輯或是使用者心中所想。

有這些初步說明,可以協助工程主管知道,這個案子大概需要幾位工程師介入,分別需要哪些類型的工程師。

如何面對質疑PM指派任務的工程主管

我相信這是許多PM會遇到的困難,好的情況是,工程主管會提供善意的建議,或是提醒你沒注意到的細節,我想這個應該可以斟酌消化。最麻煩的情況是,工程主管認為PM的指派有問題,所以想要介入。

台灣PM常常身兼Project, Product甚至分析師,這樣的情況有時也反映在工程師的心態。我有遇到很優秀的工程主管,也有遇過真的瞧不起PM的工程主管,希望大家不要遇到。但我既然遇到了,就分享如何處理瞧不起PM的工程主管更為妥當?

通常工程主管瞧不起PM的理由,無外乎,覺得PM技術沒我牛。雖然大家可能覺得很荒謬,不同職位,專業性有什麼好比的?但在職場上其實不少人的認知是,技術不好的工程師才會去當PM。在潛意識裡的瞧不起,往往就會變成質疑你的任務分配。

以下是我發生過的真實故事:

我曾經待過一間接案公司,公司的組織是,設計組、工程組與PM組,我當時是PM組底下的一名PM專員。當時我很快就發現,公司組織的分工問題(PM需要對這個部份很敏感),就是工程組是後端工程師組成,設計組合作上負責前端畫面設計,但認知上以及命名上,他們是負責畫面設計,並不是工程師。

這個問題,果不其然在一項案子爆發。一位客戶的需求是,把他們舊網站作內容更新,但是UI畫面要與舊有畫面相似。但是他們公司沒有舊網站的前端程式碼。這時候其實只要從他們前端畫面(明碼未加密),把程式碼爬下來,做一些修改即可。那這個工作在剛剛我提的公司組織架構中,應該是哪個部門負責?

工程組認為,這是前端工程師的工作,也就是設計組的工作。設計組認為這是工程師的工作,他們是設計師不是工程師。後來因為設計組人力比工程組少非常多,但幾乎每個案子都需要設計組。因此我協調本案負責的工程師,由他負責爬程式碼。爬下來以後,如果跑版,我也協調了設計部門會幫忙處理。

原本這次的溝通,工程師與設計師都很滿意這樣的分工模式。但是工程主管在周會工程師向他報告後,非常不滿意。便找我討道理,他的原因無外乎是,他們是後端工程師,不是前端工程師。

當時我的職位,難以讓他願意聽我說話,因為潛意識的歧視。雖說是跨部門,不應該有他是我主管的差異,但工程組是全公司最大的組(如同上述,PM要知道組織結構背後的意涵。你就會發現,當然工程主管自己也知道,他的話語權很大),我只好組織會議找了設計組的組長一起,在這樣的會議上,我才有機會表達想法。

後來,會議結果變成,由設計師爬下來,如果程式碼設計師不會爬,再由工程師協助,然後跑版的話設計師再幫忙調。

講到這裡你會發現,「這個方法跟之前差在哪裡?」最大的差異,就是工程主管認同了!這也是PM需要努力的地方,專案管理不只管專案,有時候需要管人性。這樣的結果與之前的方法差不了多少(以前是工程師爬,設計師修。現在改成設計師爬,但需要工程師協助,再由設計師修)。但是這樣些許的差異,是由工程主管下令。既保全了他的面子又保全你認為正確的解決方案。

第一段故事到這裡,你就會發現PM所需要的一個溝通技巧。

「讓結果順應你,但是表面上由他人決定」

類似的技巧還有很多,例如提供選項

「你覺得要這樣設計?還是這樣設計呢?」

你可能提供了兩個都不錯的選項,或是一個好,一個爛的選項。但是由他選擇以後,感覺會像是他做的決定。即保全他的面子,又能做到你要的結果。

我想大家聽完這個故事,可能會覺得PM有點憋屈,明明是自己的功勞,又得顯得好像是鬧事者的功勞一樣。

所以後面還發生了另一則故事,這次可能我也有點情緒,所以我用了比較激進的方法,大家慎選是否要使用,以下說明故事。

同一間公司,所以公司組織我就不重複說明。

一個客戶的新需求,(詳細的需求我有點忘記了,這裡描述大概)客戶需要錄製監控攝影機的傳輸到電腦畫面。但這台電腦超級舊,然後好像跟政府還是跟某個保密協議有關,這台電腦不能安裝螢幕錄影功能。

所以客戶想要側錄螢幕,並且想要有影像分析,能夠警報螢幕上數字發生異常的情況。

我當時與公司老闆討論,我認為螢幕的解析度太差,影像分析無法分辨出來(當時技術也沒有現在好),我們不如從監控攝影機另外把主碼流引出來到另一台螢幕。

老闆當時認為主意甚好,請我與工程主管討論。因為先前的經驗,我這次直接在公司大群(有老闆在的群組),向工程主管提案。這次不出意外的,工程主管又批評PM沒技術,提案非常爛,直接側錄就好,影像分析之後再慢慢優化。

我接著便在相同群組Tag老闆說

「工程主管認為XXX(老闆名字)這個主意不是那麼聰明,那我就不像客戶提議這個點子了嗎?」

群組當然換來一片安靜,隨後是工程主管的解釋,說明這個主意其實沒這麼差,但他認為現在要先拿案.....

這裡的我雖然做事衝動了一點(當時是我第一份工作),但我這樣做也不是完全的衝動。我會這麼做是因為有兩個把握,第一,老闆是個明事理,講道理的人,而且他也很清楚工程主管有歧視PM的問題。第二,我很確定我沒有提出笨主意(畢竟都跟老闆確認過了)。

我故意在大群講,就是想要全公司注意到,工程主管歧視PM問題已經嚴重到影響工作合作的情況。

如果你今天想要用這個方法,請注意你的老闆是否講道理?以及你提出的點子,一定要有十足把握。

跟工程主管建立合作關係

其實工程主管有一個很困難的地方,就是他的工程師在各自的專案,他不可能了解專案細節。但工程的好壞又與細節有極大關係,他至多只能從Code Review 了解工程師的「技術」,但如何從專案合作上,了解工程師的工作態度,或是除了技術以外的專業能力。PM這時候扮演了工程主管的眼睛。

你可以與工程主管培養一個默契,當工程師表現不好,或是表現優異的時候,你可以在與工程主管開會時,或是私下約開會時向他反映。

當然這裡要小心,沒有人喜歡別人說他底下組員的壞話,保護機制算是每個人的本能機制。你可能會覺得,你沒有要說她們壞話,你只是想反映事實。但稍有不慎,誤解就會從這裡發生。

所以我反映問題的時候,我通常不會指名道姓,會回報案件可能延誤的警訊跟工程主管說,問他建議方法,然後再告知工程師有XX解法。

稍微有責任感的工程主管,便會主動關心這個案子工程師的進度。你不需要指名道姓,只要說案子,工程主管絕對知道這個案子是誰在負責。

長此以往,建立了合作默契,你跟工程師的合作也會變順利。相信我,工程師很聰明,他們絕對會發現,你有「一點能力」會影響到他們的考績。

PM常常會有一個困擾,有管理職責卻沒有獎懲權力。沒有權力,只能靠PM創造影響力。這裡便是一個你可以產生影響力的地方。

後記

大家可能會好奇,上面的故事,後來我為什麼離開公司了。簡單來說,我也不喜歡上班爭鬥,我覺得我已經點出公司問題,是我沒有任何權力的情況下,能為公司做的事,隨後不久我便離職。

因為公司的其他PM與工程師與我關係都不錯,據他們說,我離職不久,老闆便把工程主管開除(或是他主動請辭),工程主管已經在那間公司有十年以上資歷。

PM是個小CEO,或許我們沒有那麼大的權力,但我認為認清組織問題,並且努力反映組織問題,是好PM應做的事。如果你遇到的是好老闆,你絕對是他重要的助力。

反之,如果你現在是老闆,請多留意,願意幫你發掘組織問題的PM。

76會員
95內容數
將 CNN, BBC 等國際知名新聞平台翻譯成中文,協助國人快速掌握國際新聞脈絡。讓知識不限於國內大小事,而能放眼國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