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是探險家!從 MBTI 到自我探索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三年前MBTI(16型人格)逐漸變得熱門時,我也加入了測驗行列,獲得了極大的啟發,說是改變我對自我解讀的契機也不為過。因此就以這一篇MBTI深刻體悟,開啟自我探索之旅的分享!

自律、邏輯好、能言善道,這些曾認為厲害的人具備的能力,我都不夠擅長

一直以來我都認定自己有許多壞習慣,或是說能力不足。舉個例,每個年初或是學期初,我都會不厭其煩的幫自己訂定目標,通常都是與使自己成長相關,例如學習新技能、完成課程、練習英文等。雄心壯志下,不僅是訂定目標,也會涵蓋規劃時程與KPIs。但我總是規劃完後就拋諸腦後,即使寫下每日To-do list,我的狀態才是當天行程的主導者,可能狂認真個兩天後就糜爛一週,那種為了養成新習慣每天固定要去做的事更是從來沒有成功過。

我與兩個室友剛好是三種案例。禹是從來不訂定目標、也不安排日行程的人,她說她從小就認知到沒辦法用這些繁文縟節來束縛自己。恩則是個有規劃也能夠達成的人,每次聽她說著擔心無法完成今年度要讀幾本書的目標,我跟禹都直言「你可是恩呢」。而我則像是混合版,總是覺得需要制定目標與規劃、偏偏又非常依靠狀態在做事,結果上與禹沒有不同,但持續產生了自我期望、再失望的循環過程。在我的眼裡,恩這樣的特質才是個強者,無法建立起自律的習慣讓我覺得這是我能力不夠好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邏輯思考、口條等能力也都是我所希冀擁有的,尤其當時我的工作是個顧問,我極度缺乏自信心與成就感,就好像被無形的網子罩住無法施力發揮長才,容易產生我好弱、為什麼沒辦法像其他同事具有這些能力的想法。

測驗完MBTI,發覺我一直追求的是相反的我、是社會價值觀裡的成功特質

因緣際會下我測驗了MBTI,我是ISFP(Andenturer 探險家,有些稱之為藝術家),活在當下、喜歡探索新鮮事物,遵循內心價值觀,把生活當作是自我展演的空間、獨特美感品味的展現。節錄自16型人格網站的形容:

我在一天的過程中改變。當我醒來時,我是一個人,當我睡去時,我確信我是另一個人。(鮑勃·迪倫)

這裡簡單介紹ISFP人格四個字母所對應的解讀[1]:能量來源為向內I(Introverted),透過獨處、自我對話來獲得能量,面對社交場合易感到耗能;感知功能為實感S(Sensing),比起想像整體、運用抽象理論更習慣透過五官體驗、細節觀察來理解世界;判斷與決策方式則為情感F(Feeling)傾向,比起邏輯思維更傾向依循心裡的聲音來做判斷,做決策時也更容易考量到他人感受;處事態度為認知P(Perceiving),習慣活在當下、彈性應變,而不習慣做長遠的規劃或照表抄課。

看到這邊的朋友大概能理解我當時的震驚,原來我所認知到的缺點,能從另一角度當成是特質來看待:比起「沒紀律」的負面表述,轉而理解為彈性與應變力,邏輯判斷固然重要,以人為本的決策傾向不應就被視為是軟弱的;也因為我過往覺得厲害所連結到的特質都是與我傾向相反的,導致我總是卡在想變成那樣、但我一直維持這樣的狀態。

往下解讀,ISFP的主導功能是Fi內向情感(Introverted Feeling),依著自我價值觀所活、以追尋價值觀為主要人生動力,輔導功能是Se外在實感(Extraverted Sensing),透過實作嘗試、實務觀察來驗證價值觀。這也呼應了我生活在兩種極端狀態:糜爛的沒動力什麼事都不做,或是探索到想追求的價值後勇往直前的去嘗試,然而我去嘗試的方向常常是社會價值觀裡被標記為強者、厲害的類型(例如顧問、邏輯分析工作等),因而產生的挫折感很大程度的打擊著自我認同,似乎始終找不到自己的長處。

(來源:16型人格網站)

(來源:16型人格網站)

重新詮釋特質,擁抱真實自我,展開由我定義的探險

MBTI測驗不是嚴謹科學,也不是要鼓勵把測驗當成是合理化自己所有行為的理由;每個特質也非絕對,會因為環境、時間而有比例上變化。我從MBTI學習到的一課,是能藉此重新詮釋自己擁有的特性、欣賞在世俗價值觀裡容易被認作是缺點的特質。我深刻記著當時的心情,多想拍拍自己的頭說:「真是抱歉啊,一直以來總在往外尋求,而未肯定真實的你」。

在測驗結果裡看到最不適合的職業為顧問時,我直接大笑出來。當然每個職業不代表只能允許單一特質,卻也解釋了我總是關注到其他人駕輕就熟的能力、剛好是這個職業最常被連結到的特性;另一方面看到原來我傾向以實感而非直覺(Intuition)建構對外在事物的理解時,回想到我大學讀經濟學時那種摸不著頭緒的感受、反倒是在其他課程製作影片即使熬夜到清晨仍不亦樂乎的對比。

在我前面的人生裡,即便有許多別人覺得很厲害的學經歷,我卻總是缺乏自信心、冒牌者症候群,若問起我有什麼專長,大概只能開玩笑說耍廢吧。不單純只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差的比較心態,更容易先產生的是「我不擅長」的想法,並且是堅持嘗試過一段時間後(這點很探險家吧),很無力地對自己說「我好像真的不擅長」。

人生持續前進,在不斷的嘗試後發覺自己原以為的專長並非專長,這樣的感受使人氣餒,也因此做完MBTI測驗重新詮釋自我特質時,才能獲得如此大的啟發。若說過去的時間我探索了很多對世界的想像,接下來我想更專注於向內探索,理解我的熱情、才華與價值觀所在,結合成我的創作吧。


註[1]:資料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


📩若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讚或留言給我,一同交流想法!


avatar-img
11會員
9內容數
只是一個迷惘的人,不甘於順應主流價值的活著,希望能直視我的真實原貌,向內探索我的喜愛、天賦與理想。這裡沒有正確答案,只是走在自我探索路上的所見、所思、所筆,但說不定能帶給你一點啟發,那就太好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之前,一直被提醒要柔軟,要學習「柔」。 原本以為自己已經調整很多,但,最近一些事件,才發現,原來我的內心還有我不熟悉的一部分。 最近,跟身邊的同事還有家人對話。我發現自己,當無法說服對方時,我內在的想法,不是算了,也不是站在對方立場同理,而是『反駁』,先『槓』再說。 即便我意識到這樣的情況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不要再叫我Ming哥了 我會做不下去」 我用食指抵著他亂叫的嘴
Thumbnail
每天睡前10分鐘的故事時間,是我兩個兒子最喜歡的時刻,重點不在講什麼書,而在於這段時間他感到幸福與放鬆,就是他最重要的睡前儀式感。
Thumbnail
其實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會被迫面對過往在原生家庭中所受到的經歷,在GOOD TV《愛我們的家》的〈父母的言行,孩子會複製嗎?〉課程影片中,探討了「言行複製」的議題,劉慈惠老師為我們解答,我們的孩子確實會複製父母的言行舉止,但我要在這邊特別說明關於「複製」的內涵。要說明人類的「複製」,其實要先思考⋯⋯
Thumbnail
三年前MBTI(16型人格)逐漸變得熱門時,我也加入了測驗行列,獲得了極大的啟發,說是改變我對自我解讀的契機也不為過。因此就以這一篇MBTI深刻體悟,開啟自我探索之旅的分享!
Thumbnail
編輯朋友寄來了蛋黃酥,猶豫了一下,還是吃了。 比起擔心「月圓人更圓」,其實我擔心的是自己偏高的血糖問題,所以吃完蛋黃酥後,在傍晚跑步時,很自覺地增加了一公里。 我原本不是一個愛運動的人,讀書期間,因為個子高的關係(?),像是跳高或是短跑這些運動項目都可以輕鬆過關,每次長跑,就覺得自己快死了。
今天早上開始有不一樣啟示 重複三角型 跟正方型 我開始查goole 那是什麼 結果確定是六芒星 但是查不到我要的答案 感覺都不是 到了下午 聖靈在我騎車的時後開始畫無限大 我開始跟神對話 我問是不是 他會回答yes or no 用比的給我看 我說我是你的門徒嗎 我馬上想到馬利亞 耶穌的愛人 主
Thumbnail
曾經 我以為自己是向日葵 需要 燦爛陽光☀️ 想要 你無時無刻的關懷 曾經 我以為自己是蒲公英 需要 徐徐涼風 想要 我們一起浪跡天涯 曾經 我以為自己是野玫瑰 需要 悸動的心跳 想要 你狂野的放縱 最後 我發現其實什麼都不是 原來 我是天空 我 渴望隨意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我的身體很強大,很多事情當我體驗後便直接內化到我的身體,小至細胞,甚至不需消化,身體就自動儲存了。因為像保養品一樣直接滲透了,幾分鐘過去,船過水無痕,我很難用文字紀錄我實際的感受(但我想經過訓練是可以改善的),我的強項會是直接以體感的方式讓人理解我,跟我所感受到的一切。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之前,一直被提醒要柔軟,要學習「柔」。 原本以為自己已經調整很多,但,最近一些事件,才發現,原來我的內心還有我不熟悉的一部分。 最近,跟身邊的同事還有家人對話。我發現自己,當無法說服對方時,我內在的想法,不是算了,也不是站在對方立場同理,而是『反駁』,先『槓』再說。 即便我意識到這樣的情況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不要再叫我Ming哥了 我會做不下去」 我用食指抵著他亂叫的嘴
Thumbnail
每天睡前10分鐘的故事時間,是我兩個兒子最喜歡的時刻,重點不在講什麼書,而在於這段時間他感到幸福與放鬆,就是他最重要的睡前儀式感。
Thumbnail
其實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會被迫面對過往在原生家庭中所受到的經歷,在GOOD TV《愛我們的家》的〈父母的言行,孩子會複製嗎?〉課程影片中,探討了「言行複製」的議題,劉慈惠老師為我們解答,我們的孩子確實會複製父母的言行舉止,但我要在這邊特別說明關於「複製」的內涵。要說明人類的「複製」,其實要先思考⋯⋯
Thumbnail
三年前MBTI(16型人格)逐漸變得熱門時,我也加入了測驗行列,獲得了極大的啟發,說是改變我對自我解讀的契機也不為過。因此就以這一篇MBTI深刻體悟,開啟自我探索之旅的分享!
Thumbnail
編輯朋友寄來了蛋黃酥,猶豫了一下,還是吃了。 比起擔心「月圓人更圓」,其實我擔心的是自己偏高的血糖問題,所以吃完蛋黃酥後,在傍晚跑步時,很自覺地增加了一公里。 我原本不是一個愛運動的人,讀書期間,因為個子高的關係(?),像是跳高或是短跑這些運動項目都可以輕鬆過關,每次長跑,就覺得自己快死了。
今天早上開始有不一樣啟示 重複三角型 跟正方型 我開始查goole 那是什麼 結果確定是六芒星 但是查不到我要的答案 感覺都不是 到了下午 聖靈在我騎車的時後開始畫無限大 我開始跟神對話 我問是不是 他會回答yes or no 用比的給我看 我說我是你的門徒嗎 我馬上想到馬利亞 耶穌的愛人 主
Thumbnail
曾經 我以為自己是向日葵 需要 燦爛陽光☀️ 想要 你無時無刻的關懷 曾經 我以為自己是蒲公英 需要 徐徐涼風 想要 我們一起浪跡天涯 曾經 我以為自己是野玫瑰 需要 悸動的心跳 想要 你狂野的放縱 最後 我發現其實什麼都不是 原來 我是天空 我 渴望隨意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我的身體很強大,很多事情當我體驗後便直接內化到我的身體,小至細胞,甚至不需消化,身體就自動儲存了。因為像保養品一樣直接滲透了,幾分鐘過去,船過水無痕,我很難用文字紀錄我實際的感受(但我想經過訓練是可以改善的),我的強項會是直接以體感的方式讓人理解我,跟我所感受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