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從出生學走路、學說話、學吃飯等等,到學生時期學習課業,再到出社會進入職場,學習各項技能,無時無刻都在學習,本文的重點著重在玩具市場如何改變教育,人的一生要學的事物太多,希望大家都能用快樂的心態來面對,絕對事半功倍。
玩具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成長過程必備的部分,約定俗成的觀念是男孩玩汽車,女孩玩芭比娃娃,但這真的是刻版印象,找不到任何法律或規定。發覺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喜歡的玩具,這很重要,因為從做中學,是快樂的事,學起來效率高,不用別人在背後耳提面命,自己就會有很強的動機努力,得到的成就感又能滿足自己的心,這很值得,因此玩具也是也有教育價值的工具,教具市場價值就等待被發掘。
亞洲各國現行的教育制度大多為填鴨式,不能說不好,確實也有改進空間;台灣雖然也發現這種現象正在進行改變,在少子化的現在,說改革有成效,相信每個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我想說的是,教育制度絕對可以改,問題就在於改動的幅度;教育就是要讓欣欣學子快樂學、願意學、一直學,這才是大家理想中的教育制度。
小朋友在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遵循著父母給他的教育方式,希望長大後能變成父母想要的樣子,試想,這時候的大人是否都是用玩具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然後慢慢教他,在互動過程中,幼兒一步一步接受並快速學習。
相同道理,小朋友進入幼稚園,幼教老師也是用玩具或可愛的圖書來吸引目光,基本上到這個階段都是用愛的教育,用鼓勵的方式,所以這年齡層的小孩都非常快樂。
接下來就是國小、國中、高中這辛苦的12年,學校會考試,會排名,還要依據學習成績決定能否進入名校,有些孩子受不了就放棄,認為「我就爛」,就此關上書本,與它絕緣。
假設在學校老師都是用玩具、模擬情境來教書,效果應該不錯。
以下是筆者想像的情境:
一、國文方面:拿出課本,也拿出塑膠酒瓶,告訴學生,假設你是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你會如何翻譯?能否用文言文改編這個句子?
二、英文方面:打開youtube播放披頭四經典名曲「Let It Be」,聽完後請學生翻譯;又或是學生扮成哈利波特,穿上斗篷,手持魔杖,上課全程用英文和老師對話,並讓學生自行發揮創意,用英文寫出改編的故事情節。
三、歷史方面:當然是三國演義,拿出卡牌,要學生照事件發生順序排列,並說出事件的人事物。
四、地理方面:「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目前沒有停止的跡象,請指出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並說出這些國家經濟作物、主要出口產品及鄰近國家名稱。
進入職場,想要精進能力獲得升官加薪的機會,終身學習是必然的過程。這時已經沒有學校可以教導,只能靠自己努力,所幸今日科技發達,你想獲得的任何知識,透過網路爬文、參加各式線上課程都能獲得;例如加密貨幣、web3的世界,更有甚者GPT-4 Turbo,有興趣的人自然會努力獲取相關方面的知識,持續精進終將變成達人。
玩具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探索世界的必備過程,在求學階段透過各式玩具的互動,必能大幅提高我們的五感,再加上學校教師的諄諄教誨,更可以激發老師與學生無限的創意及想像力,自由自在徜徉,打開對待世界的眼界。
少子化現象是世界先進國家迫在眉睫的問題,所以提升本國人民知識素質已經是各國政府不得不嚴肅面對的問題;相對的,這是最壞的世界,也是最好的世界,或許政府官員不要依循固化思想,換個角度結合教育單位與玩具開發商,互相合作,依照各年齡層階段開發出適合的玩具(或稱教具),最大程度的滿足教學需求,亦讓學生享受學習過程,這絕對是一條可行的路。
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遠,教育制度的改變需要時間,也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目的就是讓全體國民活到老、學到老,藉由玩具的力量,提升學習動力;學習的過程如果需要有人在背後拿鞭子,這樣子太辛苦,效果也不好,自動自發的學習態度,才能學得快、學得好,否則硬是強迫記憶,過幾天就忘了,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