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我會將社工與個案會談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建立關係、蒐集資訊、確立工作目標」;
接著我分享了「建立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內容,分別是「專注傾聽」以及「無條件同理」;
今天繼續來分享「蒐集資訊」這個階段,希望讓大家對於社工的會談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
#蒐集資訊
這個階段是社工會談的核心,而其實社工「專注傾聽」個案故事的同時,就已經是在蒐集資訊了,只是我們並不會放任個案自顧自地訴說,而是會透過「提問」去蒐集必要資訊;
以「親密關係受暴個案」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人身安全」,因此我們會去詢問個案本次通報事件、過去暴力史,並且包含時間、地點、衝突原因、施暴方式等詳細內容;
以上這些資訊較屬於「現況資料」,讓我們可以評估個案目前的人身安全、危機程度是升高或趨緩,以利後續跟個案討論「安全計畫」;
接著會去蒐集「歷史資料」,像是個案跟相對人(施暴方)過去如何相識、相戀、決定結婚、兩人長期互動的模式等等;
蒐集「歷史資料」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個案,評估導致個案受暴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有機會對症下藥、遏止暴力再度發生;
而關於「蒐集資訊」的內容,則主要分為「提問」及「摘要回饋」;
#提問
務必使用「開放式問句」,例如:「當初你怎麼會想跟他結婚?」優於「當初你是因為愛他才跟他結婚的嗎?」
然後有些問題必須進階提問才能找到關鍵,例如:「當初你怎麼會想跟他結婚?」,個案回答:「因為他看起來忠厚老實」;
接著可以再問:「那是什麼原因會讓你看重忠厚老實這個特質?」,如果個案回答:「因為我爸媽說這樣的男人不會學壞」,可以藉此評估個案是比較單純且聽話的人;
如果個案回答:「因為我之前被劈腿過,想說忠厚老實的男人應該比較不會劈腿」,可以評估個案是為了避免再次受傷這個比較消極的理由而做此選擇;
以上兩者表面原因雖然都相同,但背後的動力卻截然不同,透過進一步的提問可以讓我們更精準地了解個案。
#摘要回饋
「摘要回饋」主要是為了確認我們理解到的資訊是正確的,並藉此增加個案對社工信任程度的小技巧;
每當個案說完一個故事,我們可以提取其中的重點、摘要濃縮後重新描述一次給個案,讓個案知道社工有專注傾聽,並可核對確認我們理解的內容是否正確;
而在回饋的過程中,如果可以運用「同理心」多加入情緒感受的描述,則有機會讓個案覺得被理解,並對社工產生更進一步的信任感;
例如:個案表示初次受暴後回娘家原本想跟媽媽求助,沒想到媽媽卻說:「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妳不准回來」,個案對此感到非常誇張;
這時候社工可以更進一步指出個案的情緒,像是:「這聽起來真的很令人難以相信,妳當下一定覺得很錯愕跟傷心吧!?」
透過社工的回饋及同理,讓個案感覺自己被聽懂,不僅有助於建立關係,甚至有機會協助個案發現其內在潛藏的情緒感受,是一舉兩得好方法唷!
—
礙於字數限制,這篇僅分享了第二階段「蒐集資訊」的內容,下集再繼續跟大家分享「確立工作目標」的部分;
希望今天的內容有讓你更了解社工到底在幹嘛XD
而如果你目前也有遇到傷心難過的事情、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困擾,歡迎來預約【知心尋己─自我覺察陪伴諮詢服務】的免費體驗方案(預約表單放在留言區,IG請私訊詢問);
讓我陪你梳理情緒、整理情境、擬定行動方案,希望最後能夠讓你逐漸走出陰霾、展露一絲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