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小記事﹞助人工作者面對諮詢關係的內在絮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成為自由工作者、

進入接案收費市場已經超過半年,

這段時間工作及生活型態有了巨大改變,

雖然實際接的案還不多,

但對我來說已經產生了不少體悟與思考,

因此想要來做點整理及分享。

raw-image

過去當我是社工的時候,

我的薪水來自政府補助方案或機構自籌,

(我過去受雇於民間社會福利機構,

政府會將各種服務方案委託外包,

讓有興趣經營的社福機構競爭標案,

因此服務方案經費主要來自政府,

後續再由政府定期對機構進行評鑑)

我不會向我的服務對象收費,

加上政府委託的方案都有明確的主軸,

例如:親密關係暴力保護服務方案、

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等等,

因此我的服務也都會有明確目的性,

例如:服務親密關係暴力受害者的

最重要目的便是要「維護安全」,

而會成為服務對象並且願意跟我談話的個案,

通常都已經遭遇了明顯的困境,

且有一定的抒發需求或求助意願,

因此我跟個案接觸、建立關係之後,

要確定會談或工作方向是容易的;

但在進入自由工作市場後,

諮詢者提出的議題是五花八門的,

雖然在填寫預約表單的時候,

會請諮詢者先說明想要討論的主題,

但有幾次我卻在談話展開之後才發現,

諮詢者真正面臨的困境是另一個問題,

因此有時候諮詢光是蒐集資訊、

確定後續處理方向就花了一半的時間,

甚至如果諮詢者狀態是比較混亂的、

有許多情緒抒發需求或問題發散的話,

我可能第一次的諮詢都會著重在

陪同諮詢者紓解及整理情緒、

廣泛了解問題的各種面向等,

不太能夠有時間處理實際的問題。

事後我發現,這樣的情況會讓我感到焦慮,

除了我不見得對於每個主題都熟悉之外,

另外也因為我內心有一個信念是:

「如果我沒辦法帶給諮詢者實際的協助,

他們覺得我的諮詢沒有幫助、

之後就不會再來找我諮詢了」;


這跟當社工的時候真的很不一樣,

過去只要個案進入我們的服務系統,

我就是一定得想辦法聯繫及服務他,

我不用擔心個案不願意再來找我,

然後也因為我跟個案之間沒有對價關係,

所以我工作的出發點會是:

「怎麼做才能讓個案過得更好?」

而在這個「過得更好」的定義中,

多少會帶有我個人的價值判斷,

接著在已經建立關係、

沒有損及個案權益的前提下,

我通常會蠻直接表達我對個案的評估與回饋,

而個案面對這樣的直接可能會有些情緒反應,

但事後當他們冷靜下來思考,

往往都是能夠同意及接受我的回饋的,

後續也有可能據此採取行動、做出改變;


現在回顧起來,

這樣的助人關係或許是最難能可貴的,

因為我在沒有金錢報酬的前提下,

提供了我認為對於個案最為有益的協助,

儘管這個協助不見得是個案當下最想要的,

例如:個案不甘心已經投入多年時間、

金錢、心力在目前的伴侶身上,

因此儘管已經多次受暴、也知道目前的

伴侶有許多問題,但仍不願意離開,

個案希望伴侶不要再施暴並繼續交往,

而我在了解個案過去的成長背景之後,

發現個案可能因為從小在原生家庭不被重視,

因此無法離開目前的伴侶只是想要滿足

自己內心被需要的價值感而已,

引導個案看到其無法離開有毒關係的原因

並不只是因為已經投入的沉沒成本,

而是影響深遠、更深層的內在匱乏,

希望個案有此看見後能夠做出不同的決定。

回到目前收費諮詢的情境,

我發現當我跟諮詢者之間有對價關係後,

我工作的出發點變成是:

「諮詢者目前的問題是什麼?」

「諮詢者想要如何解決他的問題?」

「我要如何協助諮詢者,

才能讓他願意繼續付費諮詢?」

雖然仍保有助人的初衷,

但角度與立場已經有所變化,

我幾乎很少再有自己的想法,

並出現了類似討好的傾向,

不斷去思考「諮詢者想要的是什麼?」

為的是要持續有諮詢的收入。

這樣的不同讓我有點糾結,

因為我不希望自己變成

為了賺錢而失去自我的助人者,

(雖然我現在離賺錢還有點遠XD)

但如果不是為了賺錢的話,

我當初離開社福體系,

決定由個人的身份出發,

提供這樣的諮詢服務,

初衷到底是什麼呢?


另外我也開始去思考,

相對於過去當社工的時候,

我們服務的立場很多是基於政府的要求,

(例如:面對高危機度的受暴個案,

就算個案本身沒有被服務的意願,

我們仍必須非常積極主動的聯繫)

但在開放市場的助人關係中,

只會有自願性的個案存在,

這時候助人者的認為與個案的需求,

兩者之間的比例該要如何拿捏呢?

這些其實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大哉問,

所以我目前也還沒有一個定調,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我一定會跟諮詢者保持平等的關係,

陪同諮詢者找到最適合他的答案與方法,

然後保持開放的心態,

在這條助人之路上持續探索各種可能性。


你也有想被好好傾聽、了解的需求嗎?

或者對於工作的方向感到迷惘呢?

歡迎來預約粉絲專頁的體驗服務

讓我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與你好好聊一聊,

陪你梳理情緒、整理情境、找到答案,

希望最後能夠讓你展露一絲微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秀慧的沙龍
53會員
132內容數
秀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在不斷追求努力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會用許多主流社會價值的「應該」來鞭策自己; 但這些「應該」真的都是你喜歡、想做的嗎? 如果沒有深入去覺察、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想做這件事情?」 不僅錯失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機會,更有可能會因為不斷經歷做不到的挫敗而變得討厭自己唷;
Thumbnail
2025/04/09
在不斷追求努力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會用許多主流社會價值的「應該」來鞭策自己; 但這些「應該」真的都是你喜歡、想做的嗎? 如果沒有深入去覺察、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想做這件事情?」 不僅錯失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機會,更有可能會因為不斷經歷做不到的挫敗而變得討厭自己唷;
Thumbnail
2024/08/31
而在這個實際的好處之外,如果加入時間線的概念、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自我覺察」,我認為自我覺察還能夠為我們帶來以下的成長; ★「過去」將產生更深刻的意義 ★更能「活在當下」 ★創造出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成為自己的內在導師 為什麼「自我覺察」能夠帶來這些成長呢?以下就逐項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8/31
而在這個實際的好處之外,如果加入時間線的概念、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自我覺察」,我認為自我覺察還能夠為我們帶來以下的成長; ★「過去」將產生更深刻的意義 ★更能「活在當下」 ★創造出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成為自己的內在導師 為什麼「自我覺察」能夠帶來這些成長呢?以下就逐項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8/19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對於「自我覺察」的定義是:「在保持心態開放的前提下,藉由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探索的過程,把自己訓練成最了解自己的諮商師的一項心理活動。」 在心態保持開放之後,要如何進行接下來的覺察呢?
Thumbnail
2024/08/19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對於「自我覺察」的定義是:「在保持心態開放的前提下,藉由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探索的過程,把自己訓練成最了解自己的諮商師的一項心理活動。」 在心態保持開放之後,要如何進行接下來的覺察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整體而言,在社區諮商所實習有二大實習主軸,首先是直接服務(個別諮商、團體諮商),再者是行政工作,而在社區機構實習的時數,大多會超過在學校或醫院的時數,主要差異在於行政部分。
Thumbnail
  整體而言,在社區諮商所實習有二大實習主軸,首先是直接服務(個別諮商、團體諮商),再者是行政工作,而在社區機構實習的時數,大多會超過在學校或醫院的時數,主要差異在於行政部分。
Thumbnail
接到一個職涯諮詢,剛開始看簡歷時我很好奇,這個合作單位是聚焦在畢業後三年內學生,而這案主已41歲大學畢業許久為什麼會分配給我,還能通過協助專案我很疑惑,不過我本身就不是愛追根究底的人,到現在這個謎題還是沒解開。 有需要才會求助,能幫就幫是我當志工的宗旨 拿到資料後快速發信請對方加我LINE便於約電話
Thumbnail
接到一個職涯諮詢,剛開始看簡歷時我很好奇,這個合作單位是聚焦在畢業後三年內學生,而這案主已41歲大學畢業許久為什麼會分配給我,還能通過協助專案我很疑惑,不過我本身就不是愛追根究底的人,到現在這個謎題還是沒解開。 有需要才會求助,能幫就幫是我當志工的宗旨 拿到資料後快速發信請對方加我LINE便於約電話
Thumbnail
收到這樣的回饋令我感到欣慰,雖然不是我的服務本身直接協助到個案,但透過我的分享,個案認識到更適合他、符合他當時需求的資源,其實我的諮詢仍然發揮了「轉介」的效用,而且也幫朋友多找到一名粉絲XD
Thumbnail
收到這樣的回饋令我感到欣慰,雖然不是我的服務本身直接協助到個案,但透過我的分享,個案認識到更適合他、符合他當時需求的資源,其實我的諮詢仍然發揮了「轉介」的效用,而且也幫朋友多找到一名粉絲XD
Thumbnail
經過諮詢的梳理及討論後,案主聽從了內心想要更進一步服務其個案的想法,並擬定後續的工作方法與計畫,最後不僅排除了轉職與否的問題,更重新找到目前工作的重心目標
Thumbnail
經過諮詢的梳理及討論後,案主聽從了內心想要更進一步服務其個案的想法,並擬定後續的工作方法與計畫,最後不僅排除了轉職與否的問題,更重新找到目前工作的重心目標
Thumbnail
在提供專職助人者的心理諮商服務時我看見了專職助人者在使用資源上的不容易,例如專職助人者下班的時間不固定,可以與社工約定初談的時間大多都是晚上,也因此在初談後我最常聽到的是「真抱歉耽誤到你下班」、「辛苦了」,總是在照顧服務對象的專職助人者在申請服務時卻還是在擔心會不會造成社工的負擔,這讓我感到很心疼。
Thumbnail
在提供專職助人者的心理諮商服務時我看見了專職助人者在使用資源上的不容易,例如專職助人者下班的時間不固定,可以與社工約定初談的時間大多都是晚上,也因此在初談後我最常聽到的是「真抱歉耽誤到你下班」、「辛苦了」,總是在照顧服務對象的專職助人者在申請服務時卻還是在擔心會不會造成社工的負擔,這讓我感到很心疼。
Thumbnail
成為自由工作者、 進入接案收費市場已經超過半年, 這段時間工作及生活型態有了巨大改變, 雖然實際接的案還不多, 但對我來說已經產生了不少體悟與思考, 因此想要來做點整理及分享。
Thumbnail
成為自由工作者、 進入接案收費市場已經超過半年, 這段時間工作及生活型態有了巨大改變, 雖然實際接的案還不多, 但對我來說已經產生了不少體悟與思考, 因此想要來做點整理及分享。
Thumbnail
原先我預期個案會是針對操作牌卡的發現, 或是我分享的資訊給予回饋, 沒想到個案說的第一件事情卻是: 「我覺得蠻能夠信任妳的, 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其實我有很多事情不一定要說的, 但好像不自覺就會跟妳講出來」
Thumbnail
原先我預期個案會是針對操作牌卡的發現, 或是我分享的資訊給予回饋, 沒想到個案說的第一件事情卻是: 「我覺得蠻能夠信任妳的, 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其實我有很多事情不一定要說的, 但好像不自覺就會跟妳講出來」
Thumbnail
這一陣子,職業重建領域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台灣職重協會正在討論,希望就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的薪資制度中,對於風險加給、僱用條件的資格進行調整,而調整的結果其實對身在第一線的專業人員帶來的直接感受,是覺得專業服務沒有受到重視。不只是實質收入會減少,心理上那種不被在乎、對未來茫然的感受才是最讓人難過的
Thumbnail
這一陣子,職業重建領域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台灣職重協會正在討論,希望就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的薪資制度中,對於風險加給、僱用條件的資格進行調整,而調整的結果其實對身在第一線的專業人員帶來的直接感受,是覺得專業服務沒有受到重視。不只是實質收入會減少,心理上那種不被在乎、對未來茫然的感受才是最讓人難過的
Thumbnail
有時會有網友,在社工的網路討論區提問:由於個性不喜歡密集跟人接觸,或對如何制定社福政策有興趣,沒意願當第一線直接服務社工,想當間接服務社工,只是看社福單位較缺直接服務社工,不知該怎麼辦? 我想對這些人說:能思考本身特質、興趣很好,但知道「間接服務」是什麼嗎?其實間接服務領域多......
Thumbnail
有時會有網友,在社工的網路討論區提問:由於個性不喜歡密集跟人接觸,或對如何制定社福政策有興趣,沒意願當第一線直接服務社工,想當間接服務社工,只是看社福單位較缺直接服務社工,不知該怎麼辦? 我想對這些人說:能思考本身特質、興趣很好,但知道「間接服務」是什麼嗎?其實間接服務領域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