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工作體悟﹞社工會談到底是在做什麼?(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兩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當初我沒有想要繼續當社工的原因,不知道大家看到我描述的那些實務工作狀況有什麼感想呢?

 

是覺得很扯,怎麼可能這麼忙?還是也開始好奇我們社工的工作到底在做什呢?

 

剛好我前面也有提到,我認為在累積了好幾年與個案工作、陪伴個案逐漸改變的經驗之後,我相信自己的會談是具有力量的;

 

因此今天就特別來跟大家分享,社工的「會談」到底是在做什麼?並且以我服務最多年的「親密關係受暴個案」作為例子。

raw-image

 

首先說明一下我們的個案來源;大部分民眾在遇到暴力衝突的當下都會報警求助,如果有受傷則會到醫院進行驗傷,這時候警察及醫護人員就必須為民眾進行家暴案件通報;

 

另外也會有民眾撥打113保護專線通報,或是學校老師、村里長等若有得知學生、里民遭受家暴,都受到台灣家暴法的規定,不管民眾意願為何,都必須進行家暴案件的通報;

 

而通報資料傳到各縣市家暴中心後,家暴中心會再依照「受暴個案居住地」將案件分派到負責的服務機構;

 

接著我們社工就會收到案件,開始根據案件上提供的資訊去聯繫個案。

 

 

在社工與個案取得聯絡後,我會把整個會談過程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建立關係、蒐集資訊、確立工作目標」,以下會分別就這三個階段進行說明;

 

#建立關係

 

雖然我把「建立關係」放在第一階段,但其實這是一件從頭到尾都必須持續進行的事情,因為我們必須跟個案建立好關係、讓個案願意信任社工,後續的合作才會順利;

 

而如果我們要長期與個案工作、對個案產生更深刻的影響,那就必須讓個案更能夠信任社工,才有機會協助他進一步改變;

 

例如:個案在不同的親密關係中都遇到會施暴的伴侶,在了解之後,我們發現有一部分是個案的情感互動模式造成;

 

個案可能因從小缺乏原生家庭的關愛而內心匱乏,變得過度討愛,導致不斷在關係中委曲求全,為了得到愛,就算受暴也不願離開;

 

因此除了維護個案安全、幫助個案脫離暴力之外,我們也會希望個案調整容易失衡的情感互動模式,這樣才能夠徹底協助個案不再受暴;

 

但是個案往往難以面對自己內心痛苦的根源,也無法承認會被伴侶施暴,有一部分是因為自己不夠愛自己所導致;

 

在這樣的情況下,社工需要獲得足夠的信任,才有辦法指出事實讓個案願意去面對自己內心的匱乏,接著再陪伴個案逐漸去修復自己。

 

 

寫到這裡,不知道你會不會好奇,那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夠和個案建立好關係、獲得信任呢?

 

#專注傾聽

不管個案是男是女、年輕或資深、什麼樣的資歷背景,我們都需要做到「專注傾聽」,尤其是剛開始接觸個案的時候;

 

因為專注地傾聽能夠讓個案感覺到被重視,一旦個案感覺到被重視,他才會願意開口跟你說他發生了什麼事,接下來才有機會建立關係;

 

而在專注地傾聽之前,社工必須先確認自己不帶有任何預設立場或成見,這樣才有足夠的廣度及深度去接納所有個案的陳述;

 

例如:個案跟你說她已婚,但是被她外遇的男友施暴,此時我們不能批判個案自身外遇的道德瑕疵,仍要保持中立去了解個案背後的故事。

 

#無條件同理

這是最難做到,卻也是真正與個案建立關係的關鍵,要能夠做到無條件同理,就必須建立在「專注傾聽」的前提下;

 

雖然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很難做到完全感同身受個案的所有經歷,但是人類有共通的情緒能夠產生共鳴;

 

而要讓我們能夠跟個案的經歷產生情緒共鳴,就必須發揮「想像力」

 

至於想像力要如何運作,就仰賴我們專注傾聽個案的故事,如此才能在腦中具體描繪出個案的經歷,進而產生相關情緒,讓我們有機會與個案感同身受;

 

當我們能夠貼近個案的感受,再把這些感受分享出來,個案會因為情緒被看見及理解而卸下心防,從中獲得第一步的釋放,並進而對我們產生信任,完成初步的「建立關係」。

 

 

礙於字數的限制,本篇先分享第一階段「建立關係」的內容,下集再繼續跟大家分享「蒐集資訊」及「確立工作目標」;

 

希望今天的內容有讓你更了解社工到底在幹嘛XD

 

而如果你目前也有遇到傷心難過的事情、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困擾,歡迎來預約【知心尋己─自我覺察陪伴諮詢服務】的免費體驗方案;

 

讓我陪你梳理情緒、整理情境、擬定行動方案,希望最後能夠讓你逐漸走出陰霾、展露一絲微笑:)

avatar-img
53會員
1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秀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先前生日回顧的文章中有提及,雖然我助人的初衷一直沒有改變,但當初促使我來經營粉專、成為自由接案的助人工作者的原動力卻是來自「不甘心」; 而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其中一個「不甘心」,是關乎過去我與Mentor之間的糾結,以及我個人在乎「付出與回報能否平衡」的特質;
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到,最近我突然意識到,雖然我助人的初衷一直沒有改變,但當初促使我來經營粉專、成為自由接案的助人工作者的原動力卻是來自「不甘心」; 而這個「不甘心」涉及幾個面向,包含我過去與Mentor的關係糾結、對於身心靈服務發展的看法等等,讓我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覺察;
前幾天10/12是我的生日,祝我34歲生日快樂! 然後一年一度的生日文又來了XD因為10月生日算是靠近年底,所以每年生日都是我回顧自己的時候; 這幾天一直在回想,33歲的這一年我經歷了什麼?以及我這一年的主題到底是什麼?
一直以來在【知心尋己─自我覺察陪伴諮詢服務】的最後,我都會以《色彩反映卡》收尾,讓牌卡作為給予個案的一個祝福; 而幾乎每次個案都對於選出的牌卡很有感,因為牌卡內容都會跟當下個案的狀態或課題有連結,讓人驚呼宇宙神奇的共時性!
但後來男友對待小J的態度卻越來越冷淡,兩人甚至完全沒有見面,兩個月過後小J無法再忍受,主動提出希望能與男友見面溝通的想法; 沒想到男友卻在這時候直接提出分手,小J大受打擊,無法理解跟接受與男友沒有經過任何溝通及努力就直接分手的結果,並陷入嚴重的情緒低潮中...
在上集,我提到自己星盤的天生配置,因為火星天秤的戰力薄弱,而導致我對於占星班的爭議事件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 另外也分享我因為「人性本善的信念」,加上我真的曾經受益於PD善良的一面,因此相信著某部分的PD仍是善良且想要幫助人的; 接著下集我想分享的事情不好寫,而且可能會讓人覺得我在檢討受害者,但我
在先前生日回顧的文章中有提及,雖然我助人的初衷一直沒有改變,但當初促使我來經營粉專、成為自由接案的助人工作者的原動力卻是來自「不甘心」; 而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其中一個「不甘心」,是關乎過去我與Mentor之間的糾結,以及我個人在乎「付出與回報能否平衡」的特質;
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到,最近我突然意識到,雖然我助人的初衷一直沒有改變,但當初促使我來經營粉專、成為自由接案的助人工作者的原動力卻是來自「不甘心」; 而這個「不甘心」涉及幾個面向,包含我過去與Mentor的關係糾結、對於身心靈服務發展的看法等等,讓我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覺察;
前幾天10/12是我的生日,祝我34歲生日快樂! 然後一年一度的生日文又來了XD因為10月生日算是靠近年底,所以每年生日都是我回顧自己的時候; 這幾天一直在回想,33歲的這一年我經歷了什麼?以及我這一年的主題到底是什麼?
一直以來在【知心尋己─自我覺察陪伴諮詢服務】的最後,我都會以《色彩反映卡》收尾,讓牌卡作為給予個案的一個祝福; 而幾乎每次個案都對於選出的牌卡很有感,因為牌卡內容都會跟當下個案的狀態或課題有連結,讓人驚呼宇宙神奇的共時性!
但後來男友對待小J的態度卻越來越冷淡,兩人甚至完全沒有見面,兩個月過後小J無法再忍受,主動提出希望能與男友見面溝通的想法; 沒想到男友卻在這時候直接提出分手,小J大受打擊,無法理解跟接受與男友沒有經過任何溝通及努力就直接分手的結果,並陷入嚴重的情緒低潮中...
在上集,我提到自己星盤的天生配置,因為火星天秤的戰力薄弱,而導致我對於占星班的爭議事件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 另外也分享我因為「人性本善的信念」,加上我真的曾經受益於PD善良的一面,因此相信著某部分的PD仍是善良且想要幫助人的; 接著下集我想分享的事情不好寫,而且可能會讓人覺得我在檢討受害者,但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開案就是嚴重的個案需要定期追蹤 今天社工再次打給我 對於近期小孩子的狀況 家暴是否持續發生的狀況 以及過去家暴的一些細節 進一步做了解 關於小孩子是否有被施暴的可能 社工建議可以觀察: 身上是否有一塊一塊的瘀清? 在公共場所遇到有人大聲講話是否孩子會異常害怕?
Thumbnail
上週五通報的家暴案件 今天接到社工的電話 對基本背景還有一些情況再做了解 並且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另外還有提供 Line 帳號給我 如果上班時間需要諮詢可以聯繫 同時也再次提醒我 如果不是社工的上班時間需要協助 記得報警...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會談新手會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在會談中做好準備和紀錄。作者提出建議,包括學習自信、建立慣用的會談架構、利用會談技巧和有效紀錄方法。這些都是讓新手能夠輕鬆進行會談和寫出清楚紀錄的關鍵。文章充滿豐富的個人經驗和建議,適合社會工作、輔導方面的從業人員參考。
因為稍微熟悉學校和家長的語彙, 去年九月開始接手家裡性侵官司的窗口。   前幾個月,幾乎天天接到警局、學校、社工的電話, 因為調查時效急迫性,常常才口乾舌燥的掛下A單位電話, 下通B單位來電又得重講一次同個案件, 因不同單位要同時對接資訊。   除此之外,社工師光找我敲一次家訪時間,
Thumbnail
本文關於社工面臨的壓力以及社會對待社工的態度,探討社工寫錯紀錄的可能原因以及對社工的不公正看法,呼籲社會應該給予社工更多尊重和支持,因造假給人感覺就是社工故意寫錯紀錄;記錯有可能是不小心的,然而輿論風向就一定要把社工當成壞人來看待,這是公平的嗎?
Thumbnail
文章討論社工師在兒虐案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提出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和對應策略。強調保母應該負最大責任,政府不應將情緒引導到個人身上。同時呼籲保母情緒評估和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
Thumbnail
我不是社工。我能為當事社工做的,就只有祈禱和寫一點點文字,渴盼社會大眾暫時放下想抓戰犯的嗜血之心,真正把問題聚焦在社會安全網的制度破口上。
Thumbnail
最近虐嬰案件持續發酵,兒盟董事長在記者會上呼籲社工應該要勇敢面對司法。文章中提到了第一線社工的辛勞和挑戰,質疑高層的支持是否足夠,呼籲高層為第一線社工挺身而出。
Thumbnail
在輔導與諮商的領域中,非自願個案通常是指自覺不需要專業協助,卻被強制安排接收輔導與諮商的當事人。此種關係,因非基於當事人主動求助,也通常帶有體制與權力的控制,常見的案例像是性侵與家暴事件的加害人、被伴侶或是家人勸來或送來的成人或孩子。
Thumbnail
開案就是嚴重的個案需要定期追蹤 今天社工再次打給我 對於近期小孩子的狀況 家暴是否持續發生的狀況 以及過去家暴的一些細節 進一步做了解 關於小孩子是否有被施暴的可能 社工建議可以觀察: 身上是否有一塊一塊的瘀清? 在公共場所遇到有人大聲講話是否孩子會異常害怕?
Thumbnail
上週五通報的家暴案件 今天接到社工的電話 對基本背景還有一些情況再做了解 並且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另外還有提供 Line 帳號給我 如果上班時間需要諮詢可以聯繫 同時也再次提醒我 如果不是社工的上班時間需要協助 記得報警...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會談新手會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在會談中做好準備和紀錄。作者提出建議,包括學習自信、建立慣用的會談架構、利用會談技巧和有效紀錄方法。這些都是讓新手能夠輕鬆進行會談和寫出清楚紀錄的關鍵。文章充滿豐富的個人經驗和建議,適合社會工作、輔導方面的從業人員參考。
因為稍微熟悉學校和家長的語彙, 去年九月開始接手家裡性侵官司的窗口。   前幾個月,幾乎天天接到警局、學校、社工的電話, 因為調查時效急迫性,常常才口乾舌燥的掛下A單位電話, 下通B單位來電又得重講一次同個案件, 因不同單位要同時對接資訊。   除此之外,社工師光找我敲一次家訪時間,
Thumbnail
本文關於社工面臨的壓力以及社會對待社工的態度,探討社工寫錯紀錄的可能原因以及對社工的不公正看法,呼籲社會應該給予社工更多尊重和支持,因造假給人感覺就是社工故意寫錯紀錄;記錯有可能是不小心的,然而輿論風向就一定要把社工當成壞人來看待,這是公平的嗎?
Thumbnail
文章討論社工師在兒虐案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提出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和對應策略。強調保母應該負最大責任,政府不應將情緒引導到個人身上。同時呼籲保母情緒評估和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
Thumbnail
我不是社工。我能為當事社工做的,就只有祈禱和寫一點點文字,渴盼社會大眾暫時放下想抓戰犯的嗜血之心,真正把問題聚焦在社會安全網的制度破口上。
Thumbnail
最近虐嬰案件持續發酵,兒盟董事長在記者會上呼籲社工應該要勇敢面對司法。文章中提到了第一線社工的辛勞和挑戰,質疑高層的支持是否足夠,呼籲高層為第一線社工挺身而出。
Thumbnail
在輔導與諮商的領域中,非自願個案通常是指自覺不需要專業協助,卻被強制安排接收輔導與諮商的當事人。此種關係,因非基於當事人主動求助,也通常帶有體制與權力的控制,常見的案例像是性侵與家暴事件的加害人、被伴侶或是家人勸來或送來的成人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