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小記事﹞信任是助人關係最重要的火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篇文章有提到,

我在8月初完成了《人生設計卡專業執行師》

初階+進階的培訓課程,

其中我們在講師的陪同下,

進行了一次個別諮詢的實戰演練;

雖然之前當社工的時候每天都在接案,

但這卻是我第一次挑戰要替完全陌生、

也沒有任何事前資料的個案進行諮詢,

因此在開始演練前我有點緊張,

加上希望自己可以帶給個案很多收穫,

我可以感覺到自己在諮詢的過程中,

除了投入之外,還是有點「用力」的;

在了解個案目前面臨的情況後,

我邀請個案陸續操作了「職業卡」及「價值卡」,

協助個案聚焦接下來的求職方向,

後續也針對個案的各種困惑

分享了不少我的想法與建議,

原定諮詢時間為50分鐘,

最後我們大約談了70分鐘才真的結束,

談完之後我明顯感覺到自己的精疲力盡,

同時我覺得也提供了不少對個案有益的資訊。

後來個案主動給我回饋,

原先我預期個案會是針對操作牌卡的發現,

或是我分享的資訊給予回饋,

沒想到個案說的第一件事情卻是:

「我覺得蠻能夠信任妳的,

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其實我有很多事情不一定要說的,

但好像不自覺就會跟妳講出來」

面對這個回應我當下有點愣住,

因為完全不在我的預期內,

但隨後我是開心的,

因為我想起不管是過去的社工訓練,

或是在這次《人生設計卡》的課程中,

老師們總是非常強調「建立關係」的重要性,

這可以說是「助人工作」之所以能夠成立、

助人者有機會可以協助到個案的關鍵;

講白一點,如果個案無法信任助人者,

助人者將很難深入去了解個案真正的情況,

當然也就無法提供符合個案需求的協助,

所以諮詢的開頭其實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可能覺得助人者只是在「聊天」,

但在這談話的過程中,

其實我們的每個回應或提問都是經過思考與評估的,

都是有目的的在蒐集所需資訊的,

並不是單純隨性的聊天而已。

我很感謝個案給我意料之外的回饋,

這次的經驗讓我意識到,

在成為接案收費型的助人工作者之後,

因為收費市場是非常現實的,

我為了要增加個案願意自費諮詢的可能性,

因此諮詢過程中會一直關注在

「我是否有帶給個案實質收穫」的這個目標上,

當然這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只是在此之前,

我是否有好好貼近、了解個案的現況,

讓個案感覺到被理解與支持,

從而願意信任我、一起投入在談話當中,

我想這才是最重要,

也是助人者有機會幫得上個案的起點;

這讓我想到,信任感就像是火種一樣,

諮詢師必須要先建立

與個案之間的信任關係(找到火種),

接著關心並了解個案、

提供方向或建議(添加木材),

最後當個案採取行動去改變(點火),

才能夠真的協助到個案(成功生火);

希望自己永遠可以記得,

要先找到我與個案之間的信任火種:)

raw-image



你也有想被好好傾聽、了解的需求嗎?

或者對於工作的方向感到迷惘呢?

歡迎來預約粉專的體驗服務

讓我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與你好好聊一聊,

陪你梳理情緒、整理情境,

希望最後能夠讓你展露一絲微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秀慧的沙龍
53會員
131內容數
秀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在不斷追求努力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會用許多主流社會價值的「應該」來鞭策自己; 但這些「應該」真的都是你喜歡、想做的嗎? 如果沒有深入去覺察、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想做這件事情?」 不僅錯失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機會,更有可能會因為不斷經歷做不到的挫敗而變得討厭自己唷;
Thumbnail
2025/04/09
在不斷追求努力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會用許多主流社會價值的「應該」來鞭策自己; 但這些「應該」真的都是你喜歡、想做的嗎? 如果沒有深入去覺察、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想做這件事情?」 不僅錯失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機會,更有可能會因為不斷經歷做不到的挫敗而變得討厭自己唷;
Thumbnail
2024/08/31
而在這個實際的好處之外,如果加入時間線的概念、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自我覺察」,我認為自我覺察還能夠為我們帶來以下的成長; ★「過去」將產生更深刻的意義 ★更能「活在當下」 ★創造出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成為自己的內在導師 為什麼「自我覺察」能夠帶來這些成長呢?以下就逐項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8/31
而在這個實際的好處之外,如果加入時間線的概念、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自我覺察」,我認為自我覺察還能夠為我們帶來以下的成長; ★「過去」將產生更深刻的意義 ★更能「活在當下」 ★創造出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成為自己的內在導師 為什麼「自我覺察」能夠帶來這些成長呢?以下就逐項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8/19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對於「自我覺察」的定義是:「在保持心態開放的前提下,藉由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探索的過程,把自己訓練成最了解自己的諮商師的一項心理活動。」 在心態保持開放之後,要如何進行接下來的覺察呢?
Thumbnail
2024/08/19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對於「自我覺察」的定義是:「在保持心態開放的前提下,藉由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探索的過程,把自己訓練成最了解自己的諮商師的一項心理活動。」 在心態保持開放之後,要如何進行接下來的覺察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讓人可以好好敘說經驗的珍貴》 一位來談者在諮商的尾聲,特別說了在某一次的談話裡,當時的對話帶給他很被同理到的感動,提到非常印象很深刻,因為身邊也有家人朋友會願意聽他說、陪他討論,但那種深刻被同理到的感受卻是在諮商對話裡才有的。​ 到底諮商談話跟一般談話有什麼不同? 聽他這麼說,開心之餘也思考著,到
Thumbnail
《讓人可以好好敘說經驗的珍貴》 一位來談者在諮商的尾聲,特別說了在某一次的談話裡,當時的對話帶給他很被同理到的感動,提到非常印象很深刻,因為身邊也有家人朋友會願意聽他說、陪他討論,但那種深刻被同理到的感受卻是在諮商對話裡才有的。​ 到底諮商談話跟一般談話有什麼不同? 聽他這麼說,開心之餘也思考著,到
Thumbnail
今年已經快到尾聲了,在擺渡人生學校的CDA認證實習個案也即將結束,單人六次的諮詢過程引發我很多思考,真心覺得助人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相對於單次的焦點式職涯對話,我更喜歡這種夥伴式生涯發展的服務,因為能陪著個案一起前進和成長成為輔助他們的角色,就像遊戲中引導主角觸發劇情的NPC,必要時陪同主角們一起
Thumbnail
今年已經快到尾聲了,在擺渡人生學校的CDA認證實習個案也即將結束,單人六次的諮詢過程引發我很多思考,真心覺得助人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相對於單次的焦點式職涯對話,我更喜歡這種夥伴式生涯發展的服務,因為能陪著個案一起前進和成長成為輔助他們的角色,就像遊戲中引導主角觸發劇情的NPC,必要時陪同主角們一起
Thumbnail
在學習諮商技巧之後,我回顧了過去幾次的訪談經驗,發現那些成功的訪談之中,有這幾個元素。
Thumbnail
在學習諮商技巧之後,我回顧了過去幾次的訪談經驗,發現那些成功的訪談之中,有這幾個元素。
Thumbnail
收到這樣的回饋令我感到欣慰,雖然不是我的服務本身直接協助到個案,但透過我的分享,個案認識到更適合他、符合他當時需求的資源,其實我的諮詢仍然發揮了「轉介」的效用,而且也幫朋友多找到一名粉絲XD
Thumbnail
收到這樣的回饋令我感到欣慰,雖然不是我的服務本身直接協助到個案,但透過我的分享,個案認識到更適合他、符合他當時需求的資源,其實我的諮詢仍然發揮了「轉介」的效用,而且也幫朋友多找到一名粉絲XD
Thumbnail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身處的環境,除了物理空間之外,就是人,就是人的環境。這些人,可能是家人、同事(學)、主管(父母)、客戶、朋友等等。 有些是可透過調整距離來安放自己的,相處起來舒服的就會想靠近,反之當然就是想拉開距離,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好過一點。但總是有一些人際關係,就是得要去面對,去互動,去找到
Thumbnail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身處的環境,除了物理空間之外,就是人,就是人的環境。這些人,可能是家人、同事(學)、主管(父母)、客戶、朋友等等。 有些是可透過調整距離來安放自己的,相處起來舒服的就會想靠近,反之當然就是想拉開距離,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好過一點。但總是有一些人際關係,就是得要去面對,去互動,去找到
Thumbnail
經過諮詢的梳理及討論後,案主聽從了內心想要更進一步服務其個案的想法,並擬定後續的工作方法與計畫,最後不僅排除了轉職與否的問題,更重新找到目前工作的重心目標
Thumbnail
經過諮詢的梳理及討論後,案主聽從了內心想要更進一步服務其個案的想法,並擬定後續的工作方法與計畫,最後不僅排除了轉職與否的問題,更重新找到目前工作的重心目標
Thumbnail
諮商、輔導與諮詢、危機處理、自殺防治等等個案服務工作(以下簡稱助人工作)邁入第六年之後,真的有種自己變得老成的感覺。 這篇想談談我的助人工作怎麼滋養我,讓我長成現在的樣子。 願這篇分享,可以讓你感受我與你的連結,讓你感覺不再孤單。
Thumbnail
諮商、輔導與諮詢、危機處理、自殺防治等等個案服務工作(以下簡稱助人工作)邁入第六年之後,真的有種自己變得老成的感覺。 這篇想談談我的助人工作怎麼滋養我,讓我長成現在的樣子。 願這篇分享,可以讓你感受我與你的連結,讓你感覺不再孤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