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職場溝通就像對牛彈琴?商學院教授 3 個溝通法,「換句話說」就不一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7702?bx_heid=5573055325&utm_source=%E7%B6%93%E7%90%86%E4%BA%BA&utm_campaign=SF_RSS_CAMPAIGN&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copyshare

©經理人

文中提到許多

換句話說的技巧

例如

名詞的跑者跟動詞的跑步

名詞的當我的小幫手跟動詞的幫我個忙

名詞的宅男跟動詞的喜歡待在家

名詞的失敗者跟動詞的失敗了

運用的方式及時機都很重要

前兩項是名詞比較適合

後兩項確是動詞比較恰當

在溝通時除了用字遣詞之外

還有三點可以幫助你

看、聽、感覺

有學過緊急搶救的人

應該覺得很熟悉

沒錯

就是這樣的技巧

也能運用在溝通上


第一個是看

在你與對方對話時

觀察對方是否有效接收

看對方的眼神

看對方的肢體語言

看對方的表情

如果是無效的談話

應該要適時的結束

並詢問對方的想法

換他來說說看


第二個是聽

在對方說話的過程中

去觀察他的立場

觀察他的想法

藉由將說話權讓給對方

來做自我的調頻

好讓雙方的頻率能夠對接


第三個是感覺

是要去理解對方的情緒

面對不同情緒的人

要轉換不同的講話方式

傷心的人,可以溫和一點

難過的人,可以同理一點

亢奮的人,可以冷靜一點

激動的人,可以理智一點

生氣的人,可以禮讓一點


當然

如果遇到不可理喻的人

務必讓自己盡快抽離

時間是很寶貴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柏輝(白光)的沙龍
29會員
118內容數
學而有用,學以致用
2024/01/19
文中提到 事情的成敗 都會有下面兩種控制觀 內在-問題出在自己 外在-問題出在外部(環境、命運) 不管偏向哪一種 都不太客觀 要能練習平衡的雙控 也建議我們練習不抱期望的過一天 也可以製作提醒小卡來遠離負面思考 近期常聽到「冒牌者症候群」 很多時候我們要學習 一、客觀看待 二、放下期待 三、懂得等待
2024/01/19
文中提到 事情的成敗 都會有下面兩種控制觀 內在-問題出在自己 外在-問題出在外部(環境、命運) 不管偏向哪一種 都不太客觀 要能練習平衡的雙控 也建議我們練習不抱期望的過一天 也可以製作提醒小卡來遠離負面思考 近期常聽到「冒牌者症候群」 很多時候我們要學習 一、客觀看待 二、放下期待 三、懂得等待
2024/01/08
文中提到 成為自雇者的三個要領 1.儲備一項能力,做到專業為止 2.打造一個自媒體,做到有名氣為止 3.開始向外接案,證明有能力賺錢為止 今天也聽到經理人podcast「職場行不行」 訪問了前瑞銀董事總經理沈文才 他提到一種人才 不是I型也不是T型 而是可以端出組合套餐的人才 這兩篇都點到我的痛點
Thumbnail
2024/01/08
文中提到 成為自雇者的三個要領 1.儲備一項能力,做到專業為止 2.打造一個自媒體,做到有名氣為止 3.開始向外接案,證明有能力賺錢為止 今天也聽到經理人podcast「職場行不行」 訪問了前瑞銀董事總經理沈文才 他提到一種人才 不是I型也不是T型 而是可以端出組合套餐的人才 這兩篇都點到我的痛點
Thumbnail
2024/01/04
文中提到 聊天是要避免負面詞語 除了自己不要用以外 還要注意談話對象 如果對方提出了 要使用概括化 也就是轉移焦點或擴大範圍 這樣對話其實有點費心😅 喝咖啡、聊是非 是很常做的事 我個人是覺得 不管聊的是什麼樣的話題 保持三個原則 1.誤道人之長短 2.保持理性 3.學會遺忘
2024/01/04
文中提到 聊天是要避免負面詞語 除了自己不要用以外 還要注意談話對象 如果對方提出了 要使用概括化 也就是轉移焦點或擴大範圍 這樣對話其實有點費心😅 喝咖啡、聊是非 是很常做的事 我個人是覺得 不管聊的是什麼樣的話題 保持三個原則 1.誤道人之長短 2.保持理性 3.學會遺忘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職場裡,你應該聽過這種話:”你怎麼這麼笨啊,怎麼做事都做不好?” 或是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跟你這樣的人合作。” 像這樣的話,可能會讓你感到有點不爽,因為似乎在批評你的能力,把你的價值降低了。 而有時候,也會聽到這樣的話:”你的決策也太差了吧,是不是想氣死我啊?” 或者:”老是找我麻煩,有事嗎?”
Thumbnail
職場裡,你應該聽過這種話:”你怎麼這麼笨啊,怎麼做事都做不好?” 或是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跟你這樣的人合作。” 像這樣的話,可能會讓你感到有點不爽,因為似乎在批評你的能力,把你的價值降低了。 而有時候,也會聽到這樣的話:”你的決策也太差了吧,是不是想氣死我啊?” 或者:”老是找我麻煩,有事嗎?”
Thumbnail
溝通其實是「雙向」的,但在講求快速、高效的年代,大多數的人都沒耐心,只想趕快講自己想講的、只想一股腦的把自己想說的傳給對方,卻忽略了「傾聽」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溝通其實是「雙向」的,但在講求快速、高效的年代,大多數的人都沒耐心,只想趕快講自己想講的、只想一股腦的把自己想說的傳給對方,卻忽略了「傾聽」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改變語言的習慣,就可以改變思維」 作者建議我們要將語言模式從否定改成肯定,這也是許多人都分享的觀念,但要確實執行,的確是需要本身有意識的、隨時的提醒並反思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使用正向語言的人。 與他人的交流,首重傾聽,許多交流的失敗,問題大多出在不會傾聽的那一方。因為接收不一定等於接受。也就
Thumbnail
「改變語言的習慣,就可以改變思維」 作者建議我們要將語言模式從否定改成肯定,這也是許多人都分享的觀念,但要確實執行,的確是需要本身有意識的、隨時的提醒並反思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使用正向語言的人。 與他人的交流,首重傾聽,許多交流的失敗,問題大多出在不會傾聽的那一方。因為接收不一定等於接受。也就
Thumbnail
只要改變「說」「聽」「看」3個小習慣,就能大大降低溝通成本! 聽不懂分成兩種: 一種是「理解」的落差,就是能力的不同,以致於聽不懂 一種是「情感」的落差,腦子能理解,內心卻有反抗/不想接受
Thumbnail
只要改變「說」「聽」「看」3個小習慣,就能大大降低溝通成本! 聽不懂分成兩種: 一種是「理解」的落差,就是能力的不同,以致於聽不懂 一種是「情感」的落差,腦子能理解,內心卻有反抗/不想接受
Thumbnail
溝通是一種很重要的技能,在平時與人相處中是,在職場中更是! 和不同的人互動是我們在工作中常常要做的事情,很多職場新人對於如何維護人際關係會感到很頭痛,究竟需要注意哪些技巧才能夠更好的促進溝通? 快跟著我們的腳步,學習職場所需的溝通技巧吧!
Thumbnail
溝通是一種很重要的技能,在平時與人相處中是,在職場中更是! 和不同的人互動是我們在工作中常常要做的事情,很多職場新人對於如何維護人際關係會感到很頭痛,究竟需要注意哪些技巧才能夠更好的促進溝通? 快跟著我們的腳步,學習職場所需的溝通技巧吧!
Thumbnail
溝通一定會有困難。但是,你還是要不斷努力,精進溝通能力,把可能發生的誤會,減到最少。
Thumbnail
溝通一定會有困難。但是,你還是要不斷努力,精進溝通能力,把可能發生的誤會,減到最少。
Thumbnail
前言 文章內容皆來自「NLP超強溝通術」這本書籍的讀後心得,吸收、內化後透過作者自己的理解進行整理與輸出。 建議您,可以先閱讀以下三篇文章: 【NLP溝通系列】EP.1 - 什麼是NLP,如何幫助我們與人互動更加順利? 【NLP溝通系列】EP.2 - 溝通過程的誤區有哪些? 觀察 與對方的步調同步
Thumbnail
前言 文章內容皆來自「NLP超強溝通術」這本書籍的讀後心得,吸收、內化後透過作者自己的理解進行整理與輸出。 建議您,可以先閱讀以下三篇文章: 【NLP溝通系列】EP.1 - 什麼是NLP,如何幫助我們與人互動更加順利? 【NLP溝通系列】EP.2 - 溝通過程的誤區有哪些? 觀察 與對方的步調同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