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啦"心"知識?! 人生危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個人在發展的路上都有危機,看起來很廢話,但這不是什麼農場文(吧..

艾瑞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美國心理學家,大家多少有聽過他提的發展階段理論(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來簡單回顧一下。 他的意思是從出生到年老,這幾十年的過程總會有不同的挑戰或任務,只要越過這個挑戰,就能相對發展出較適合個體生心狀態的樣子;但如果挑戰任務難以跨越則很可能變成危機,影響個體的狀態~


嬰兒(0-2):藉由穩定的依附關係與主要照顧者和其他家人發展出" 信任 "感,不然則會是" 不信任 "感。

幼兒(2-4):從失敗的過程學習具有" 自主 "性的自我控制感,如果沒有則會出現較多對自己能力感到懷疑的" 羞愧 "感。

學齡前(4-8):從教導者或父母身上獲得肯定而發展出" 自發性 ";或者因被否定或責備產生" 罪惡 "感。

學齡時(8-12):此時被同儕影響的比例漸漸出現,如果加上大人對其他同年齡的比較,在被比輸的時候會有較多的" 自卑 ";如果能看到小朋友的努力而非比較,則學齡孩童會對努力這樣的過程回饋到更多的" 勤勉 "性。溫馨提醒大家,比較沒有永遠贏的時候,所以珍愛你的孩子,避免比較!!

青少年(12-18):這時候因為身體的機能與發展漸漸成熟,激素的分泌與腦區的發展會影響個體在群體間的" 自我認同 "感,但如果因被群體排擠、嘲笑、捉弄、否定或攻擊,則會有較多機會陷入自我在群體角色的" 混淆 "。有可能出現懼學、固化討好行為、自卑感或孤僻等等的表現。

成年(18-40):很可能在這個階段已離開原生家庭,在外獨立生活、工作或進修。因此人際關係變成發展重點,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只是為了升遷或獲得更多資源,也可能在為了尋找另一半而準備,此時個體身邊周遭的群體如果有更多的尊重感或認同感會發展出較穩定的" 親密 "感;反之,如果酒肉朋友太多,沒有穩定的社交或無法獲得成長性的群體,則會有" 孤獨 "的議題。對了,通常那些看起來很穩定的關係,也不一定會讓當事人感到親密,例如狐群狗黨或是辦公室的同事關係,很多時候只是讓個體感到暫時的歸屬,因此孤獨議題會時不時在生活中出現但又消失不見。

壯年(40-60):這個階段開始,人生基本上已定型,前半段渾渾噩噩或奮發圖強而產生的結果很可能已不再對接下來的發展產生太多變化。可能很多浪子會在這時候才發覺要回頭。不過由於要發展新的人生因體力或意識時間不足而產生" 停滯 ",也很可能因為沒有伴侶,事業也很穩定出現停滯不前的感覺,或許這時候孤獨感或思考人生議題的機會也會慢慢變多。但有家庭的個體會將這樣的感受轉向生育或傳承。個體也很可能透過任何其他方式獲得還保有" 生產 "力與貢獻的感受。

老年(60以後):這時候要進行翻轉人生幾乎不可能,也會面臨身體退化、事業退休的出現。因此個體開始" 統整 "自己的一生,如果統整後發現沒有意義或是背負太多前面各項發展階段的危機,很可能就會有種" 絕望 "油然而生。


回顧這個發展階段理論,我很常發現有些危機和任務真的蠻有道理的,不過理論終究是參考的素材,我只是最近看到Netflix電視劇 - 此時此刻的某些畫面有感而發,才有了今天的靈感。

病房裡也遇過末期病人在生命回顧的過程中感到毫無意義而陷入絕望中,也有因為統整的過程感到" 阿~這輩子很值了 "的病人,他們很坦然走向生命的結束。

做治療時我也有這樣的感覺:每個階段的議題都層層疊加上去,直到某一天某一刻,個體再也無法調整或已造成重大的困擾,就很可能出現在診所、治療所或塔羅算命攤前,尋求資源的背後是想得到一個安心與穩定感~

願大家都安然自在

raw-image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透過自由贊助來給予鼓勵支持呦 ~ 謝謝🥰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讓大家一起討論吧 ~
💌 psyandnormallife@gmail.com
avatar-img
38會員
64內容數
醫聊人沒醫療魂,不拿刀也能開心。 心理健康是人權,歡迎來沙龍聊聊坐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開張等很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移工的議題沸沸揚揚。藉由這個議題聊聊刻板印象吧~
當我以為用口哨溝通交流這是電影劇情時,發現真有" 口哨語 "這樣的溝通方式!!
說到香菜,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那我個人認為香菜是邪教的一部分 這周就來聊聊嗅覺吧
我們經常都在學習新的事物也從知覺或認知功能中獲取經驗。 這些個體從經驗與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系統組合,成為相似或共同的體系,這就是" 基模(Schema) " 那基模影響我們什麼呢?
親近感怎麼營造? 你常把伴侶的送分題變成送命題嗎? 要滿足對方的需求前,你可以先試著看懂對方的需求
在世界安寧日,讓我帶你認識安寧與腫瘤的小知識吧
最近移工的議題沸沸揚揚。藉由這個議題聊聊刻板印象吧~
當我以為用口哨溝通交流這是電影劇情時,發現真有" 口哨語 "這樣的溝通方式!!
說到香菜,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那我個人認為香菜是邪教的一部分 這周就來聊聊嗅覺吧
我們經常都在學習新的事物也從知覺或認知功能中獲取經驗。 這些個體從經驗與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系統組合,成為相似或共同的體系,這就是" 基模(Schema) " 那基模影響我們什麼呢?
親近感怎麼營造? 你常把伴侶的送分題變成送命題嗎? 要滿足對方的需求前,你可以先試著看懂對方的需求
在世界安寧日,讓我帶你認識安寧與腫瘤的小知識吧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將智力觀念分為固定型心態和成長型心態,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發展。固定型心態的人認為能力是固定的,害怕失敗會暴露自己的不足。成長型心態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和堅持提高,視挑戰為學習的機會。培養成長型心態對學習和職業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深刻的心理學理論,並闡述了在育兒過程中的指導意義。作者分享了對這個理論的理解,並提到了英文資料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最後呼籲人們感謝兒童對我們探索世界、瞭解新可能以及傳承生活的經驗。參考資料包括中文版維基百科、教育百科網站和verywellmind網站。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遇到困難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無論是學業、工作還是家庭,困難是無可避免的存在。然而,這些困難不僅僅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更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機會。本文將從心理學、社會學和現實生活的角度探討困難的意義及應對策略。 成長過程 心理學研究表明,困難是人類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本文探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人生後期階段,包括認同與角色混淆、親密與孤獨、生產力與停滯、智慧與絕望等階段,並提出對應的成長和發展建議。
Thumbnail
內容介紹了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了對於孩子成長每一階段的適當引導和支持的建議。通過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父母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心理基礎,促進他們健康的發展。
Thumbnail
人生是一場成長的旅程,從無知到懂事,從純真到成熟,每一步都是轉變和收穫。這篇文章探討了成長的過程,以及那些塑造了我們的挑戰和經歷,以及學會珍惜和感恩的重要性。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將智力觀念分為固定型心態和成長型心態,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發展。固定型心態的人認為能力是固定的,害怕失敗會暴露自己的不足。成長型心態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和堅持提高,視挑戰為學習的機會。培養成長型心態對學習和職業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深刻的心理學理論,並闡述了在育兒過程中的指導意義。作者分享了對這個理論的理解,並提到了英文資料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最後呼籲人們感謝兒童對我們探索世界、瞭解新可能以及傳承生活的經驗。參考資料包括中文版維基百科、教育百科網站和verywellmind網站。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遇到困難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無論是學業、工作還是家庭,困難是無可避免的存在。然而,這些困難不僅僅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更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機會。本文將從心理學、社會學和現實生活的角度探討困難的意義及應對策略。 成長過程 心理學研究表明,困難是人類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本文探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人生後期階段,包括認同與角色混淆、親密與孤獨、生產力與停滯、智慧與絕望等階段,並提出對應的成長和發展建議。
Thumbnail
內容介紹了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了對於孩子成長每一階段的適當引導和支持的建議。通過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父母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心理基礎,促進他們健康的發展。
Thumbnail
人生是一場成長的旅程,從無知到懂事,從純真到成熟,每一步都是轉變和收穫。這篇文章探討了成長的過程,以及那些塑造了我們的挑戰和經歷,以及學會珍惜和感恩的重要性。
Thumbnail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Thumbnail
了解人的言行和心理有很多方法。 我想,認識了人有兒童、父母、成人三種狀態,這個概念可成為工具,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行為。 在理解自己之後,我們便能作出選擇,並有所成長,像蛤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