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系列文章我想傳達的是一種對自我成長有益,且可以藉此探索自己信念與價值觀的情緒練習,第一篇主要先說明我的概念與主旨。
情緒化這個概念,常常是帶有負面意涵的形容詞,但對我而言不是,一般觀念所認為的情緒化,通常指的是既無法承受,也沒有意識到應該為了自己的情緒做好準備,任意讓情緒主宰自己,進而做出很多帶來無法挽救的後果或導致關係破裂的狀況,但情緒不是你想不想就能改變的,有時候它就是來了,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學習怎麼與情緒共存,把它當作一種現象來觀察,試著了解它、分析它,甚至學習利用情緒來引導自己人生的方向,作為主要功能為內向情感的我來說,利用感知情緒來尋找並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更是當務之急。
所以我們應該試著用一生的時間來與自己的情緒當好朋友,而不是避免情緒化,情緒就像是一個永遠跟你住在一起的室友,如何與其相處都由你決定,平常你們可能各自有自己的生活,但回到家裡你總是會看到他,而且有趣的是不論彼此之間關係如何,他永遠不會搬走。
先來說明自己操作方法的第一步。
首先,什麼樣的事情讓你感動?
先從找到讓你感動的人事物開始,否則都是空談。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經歷,所以通常會被觸動的點也不盡相同,可能是對父母親情的渴望,對親密關係的追求,對理想友誼的期盼,或是曾經錯過的遺憾、悔恨,或者是上述幾項的混合體,層層疊疊的創傷與缺失,造就了我們複雜的人生觀跟動機。
你可以先從自己的習慣偏好開始觀察,從你有記憶以來,有沒有那麼一部電影、小說、動畫、影集、歌曲、詩作或是文章曾經帶給你情緒的波動,不論是憤恨、悲傷或喜悅。可能是一篇內容充實的新聞報導,一場讓你打開眼界的演講,學校裡你最積極投入的那一堂課、一隻製作粗糙但深得你心的YouTube影片等等,再進一步觀察,其實真正打動你的不是作品本身,是作品所帶給你的信念和價值,而這些很可能就是你專屬的點。
如果有的話很好,請你開始思考為什麼此人、此事、此物會令自己感動,流連忘返,甚至重複好幾次的觀看、收聽,並試著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寫下來、或找一位你的家人、伴侶、朋友或同事分享都好,總之就是要試著產出一些東西,寫作是練習具現化自己的思想與信念很好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從小到大要做一大堆讀書心得、觀影心得、演講心得的原因,當你有了這個習慣,長久累積後就會成為你的能力,讓你對人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過自己的人生,所以請開始練習吧。
如果想不到的話,可能你的生活的一成不變、被束縛、對生活缺乏意義感,可能是你太過忙碌,或總是有人會為你做選擇、決定了絕大部份的事情,因為某些原因你也全盤接受,跳不出他人為你設定的框架,如果甘之如飴倒是還好,可怕的是如果人在這種狀況下感到痛苦、空虛、失去意義感,那不可避免的會導致許多的悲劇。
對此我認為最立即有效的是找到專業的心理諮商師為你提供輔導,如果你是學生請善用學校的輔導資源,因為心理諮商費用也不是一筆小錢。
再來可以做的就很多了,建立閱讀習慣、運動習慣、梳理自己的人際關係、開發人生新領域等等,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進行,前提是你得打從心裡想要改變才有機會做到,所謂天助自助者,這世界上能夠拯救你的只有自己,但你不是會是一個人,指的是要從自己開始去改變,自然會有人來加入你,的確你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無論向外探索、向內觀察都需要,這個過程會相當漫長,但一定值得這麼做,光是開始就很不簡單了,多少人連第一步都踏不出,希望看到這裡的你,有得到一些靈感,我們一起努力,朝向更好的生活型態前進,永遠都不會太遲,畢竟過去無法改變,但未來可以。
最後,如果你覺得痛苦,但遲遲無法開始,我想跟你說一句話,在你開始行動之前,我會一直努力堅持成長,我不會放棄,歡迎隨時加入我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