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條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多年前騎單車摔倒,大腿腫痛,行路不便,醫生建議我用拐杖。

當即在醫院小賣部買了一根stick ,L型的手柄,可以伸縮調降,好好用。不過腿傷痊癒後,拐杖就束之高閣了,即使行山也懶得拿,怕給人一個「老態龍鍾」的感覺。

但最近爬了一次山,膝蓋骨痛得不行,後悔沒有帶上拐杖。第二次行山便乖乖不離手,也顧不得給別人留下老不老的印象了。

第一次發現,原來上坡下坡,有手杖在握,真是幫到大忙。

本人身高六呎,體重78公斤,當全部的重量都壓在兩腿的膝關節上時,由於膝蓋骨長期退化,上落台階時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感,唯有自己知道!然而有了拐杖,上坡下坡都可借力,如同多了一條腿,兩膝蓋的壓力得以大大減輕。

每次行山有了「第三條腿」,可謂「如虎添翼」,回家後再也不必長時間「安撫」火熱腫痛的雙膝了。

一起行山的友人拍攝了我手持拐杖的「英姿」——全然沒有那種日薄西山的老態,情不自禁為自己喝采,更由衷多謝勞苦功高的「第三條腿」。


avatar-img
5會員
271內容數
中國的文革浩劫,眨眼五十年過去了。片言隻語的回憶回顧和緬懷,既可以紓緩我們的心結,又可以教育啟發我們的後代,防止悲劇重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葛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突然想吹口琴,於是去深圳找老姐上網買。口琴送來了,老媽說家裡有現成一個,原來是外甥小時候的,一晃四十年了。 兩個口琴一比較,當然是老貨好。以為自己不會吹了,畢竟六十年未碰了,沒想到一拿起放入口中時,那種久違的感覺一下子湧上來了——口琴吹奏的本事,原來同走路游水騎單車一樣,一旦學會,終生不忘。 吹
白天和黑夜,客廳無人的時候,我會把吸塵器的吸管架在電視機上。 別以為本人腦退化,不記得物歸原處,當然不是。有人以為這是玩「裝置藝術」,更不會啦,「吸塵器霸凌電視機」?扯蛋。 其實呢,這是做給貓貓們看的,是一種震懾手段。 近日,百無聊賴的小貓發現新的「遊樂天地」——電視機背後黑洞洞的空間,這裡有
作家張小嫻有句名言:「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星期天第一次遊元朗南生圍,來到街渡口,突然想起這段膾炙人口的文字。 一條狹窄的河流擋住了我們的去路,這就是久仰大名的山貝河的支流。當年有人在河裡放養一條小鱷魚,引起社會恐慌,好多市民才得知新
經常見到「心臟」一詞被簡化成「心脏」,心有戚戚然。眾所周知國內的簡體「脏」字即我們正體字的「髒」,但肝臟、心臟的「臟」竟也被歸屬於「脏」,覺得當年有份創造推行簡體字的權貴的心態有點問題,也實在不合邏輯。 中國漢字那麼多,五臟六腑的「臟」偏偏要用「脏」字取代,看來主事者對「臟」應該藏有偏見,這位老先
輪候了兩年,在公立醫院做了一次肝臟超聲波掃描。 完成後起身抹去啫喱,醫生問我大腿部位怎麼如此黑白分明,我答天天游泳所致,醫生接口道:「怪不得你的脂肪肝沒有了。」 真是天大的喜訊。二十年來,每次掃描肝臟,都被告知有脂肪肝。近年來除了週六週日,堅持天天去泳池,一游就是40分鐘,可謂貨真價實的「每天游
好久沒有行山了。主要是怕膝關節無法勝任。 重陽節是公眾假期,重陽登高又是傳統習俗,加上天朗氣清,雙腿不禁癢癢,於是懷著「大無畏」精神出發了。 步行十分鐘來到山腳下。由於假日,行山人士好多。不過越是往上,人流越是稀少。大自然好包容,再多的人來到山上,也都一一「消化」了。 上山是一條柏油路,坡度不
突然想吹口琴,於是去深圳找老姐上網買。口琴送來了,老媽說家裡有現成一個,原來是外甥小時候的,一晃四十年了。 兩個口琴一比較,當然是老貨好。以為自己不會吹了,畢竟六十年未碰了,沒想到一拿起放入口中時,那種久違的感覺一下子湧上來了——口琴吹奏的本事,原來同走路游水騎單車一樣,一旦學會,終生不忘。 吹
白天和黑夜,客廳無人的時候,我會把吸塵器的吸管架在電視機上。 別以為本人腦退化,不記得物歸原處,當然不是。有人以為這是玩「裝置藝術」,更不會啦,「吸塵器霸凌電視機」?扯蛋。 其實呢,這是做給貓貓們看的,是一種震懾手段。 近日,百無聊賴的小貓發現新的「遊樂天地」——電視機背後黑洞洞的空間,這裡有
作家張小嫻有句名言:「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星期天第一次遊元朗南生圍,來到街渡口,突然想起這段膾炙人口的文字。 一條狹窄的河流擋住了我們的去路,這就是久仰大名的山貝河的支流。當年有人在河裡放養一條小鱷魚,引起社會恐慌,好多市民才得知新
經常見到「心臟」一詞被簡化成「心脏」,心有戚戚然。眾所周知國內的簡體「脏」字即我們正體字的「髒」,但肝臟、心臟的「臟」竟也被歸屬於「脏」,覺得當年有份創造推行簡體字的權貴的心態有點問題,也實在不合邏輯。 中國漢字那麼多,五臟六腑的「臟」偏偏要用「脏」字取代,看來主事者對「臟」應該藏有偏見,這位老先
輪候了兩年,在公立醫院做了一次肝臟超聲波掃描。 完成後起身抹去啫喱,醫生問我大腿部位怎麼如此黑白分明,我答天天游泳所致,醫生接口道:「怪不得你的脂肪肝沒有了。」 真是天大的喜訊。二十年來,每次掃描肝臟,都被告知有脂肪肝。近年來除了週六週日,堅持天天去泳池,一游就是40分鐘,可謂貨真價實的「每天游
好久沒有行山了。主要是怕膝關節無法勝任。 重陽節是公眾假期,重陽登高又是傳統習俗,加上天朗氣清,雙腿不禁癢癢,於是懷著「大無畏」精神出發了。 步行十分鐘來到山腳下。由於假日,行山人士好多。不過越是往上,人流越是稀少。大自然好包容,再多的人來到山上,也都一一「消化」了。 上山是一條柏油路,坡度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輔具是什麼? 說到「輔具」,或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會是輪椅或拐杖,覺得老年人才會需要用到。 但是廣義來說,任何能幫助人類達成日常活動的工具,都能稱之為輔具。
Thumbnail
這支多功能運動手杖超~斜槓! 實用型多功能健身器材,免插電隨時隨地都可用。 我的日常健身好夥伴,在社區散步、走登山步道、運動後拉筋舒緩、防衛健身都可以派它上場~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Thumbnail
上個月去郊外爬山,可能是前兩天下過雨,山路有點滑,我又邊走邊跟老友聊天,一小心就滑倒了,由於怕碰到頭,下意識就用手撐住身體,不但手掌立刻流血,而且手肘一陣劇痛,當下就覺得慘了,可能骨折了,馬上下山去醫院檢查。 在醫院照過X光後,醫師確認是骨折了,我緊張地問:「要打石膏嗎?」醫師表示,狀況不算太
Thumbnail
目前狀態已能持助行器走動,走的並不遠,因爲左手骨裂沒好全,負重仍會痛,得量力而為,別為了練走而加劇手肘傷害。坐在輪椅上推行移動也不如想像快速,自己推還蠻吃重的,看護阿姨幫忙推的話就能移動到較遠地方,到醫院門口外吹吹風,到地下便利店美食街逛逛。 這幾天的早班護理師總在56點交班時,ㄧ邊搖醒睡夢中的我
Thumbnail
提肩胛肌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提起你的肩胛骨的肌肉 一項研究發現200名正常年輕人中有1/5的人提肩胛肌有潛在問題,也就是他蓄勢待發,只要你的身體稍有狀況,它就會讓你產生肩膀痠痛,甚至發生落枕,讓你無法轉頭。 常見引發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地產生高低肩的狀況,像是爺爺奶奶的拐杖太長,
Thumbnail
2022.2.15 一位個案有在登山,但身體左側的髖骨會痛,除了擔心會影響登山時團隊的行進速度外,也因為在行進間左邊髖骨的不舒服,將身體重量轉移到右腳,造成右腳大腿到小腿外側的肌肉也會緊繃不舒服 一開始請個案連結左髖骨時,看見裡面有一個側躺著的自己,那個側躺的自己想成為骨頭與骨頭之間的緩衝,
Thumbnail
大腿根部有卡住的感覺,坐、立皆疼痛不適,走路一拐一拐地。 經初步運動練習後,明顯感到疼痛減輕,行走輕鬆也更有力。
今天訪視這位長輩後,我由感而發,我們好像不曾為我們身體健康而感謝。 這位長輩是因為骨質疏鬆非常嚴重,有一天不小心跌倒後,腳趾頭,影響行走,於是住院手術植入鋼釘治療,術後,現在可行走無礙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輔具是什麼? 說到「輔具」,或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會是輪椅或拐杖,覺得老年人才會需要用到。 但是廣義來說,任何能幫助人類達成日常活動的工具,都能稱之為輔具。
Thumbnail
這支多功能運動手杖超~斜槓! 實用型多功能健身器材,免插電隨時隨地都可用。 我的日常健身好夥伴,在社區散步、走登山步道、運動後拉筋舒緩、防衛健身都可以派它上場~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Thumbnail
上個月去郊外爬山,可能是前兩天下過雨,山路有點滑,我又邊走邊跟老友聊天,一小心就滑倒了,由於怕碰到頭,下意識就用手撐住身體,不但手掌立刻流血,而且手肘一陣劇痛,當下就覺得慘了,可能骨折了,馬上下山去醫院檢查。 在醫院照過X光後,醫師確認是骨折了,我緊張地問:「要打石膏嗎?」醫師表示,狀況不算太
Thumbnail
目前狀態已能持助行器走動,走的並不遠,因爲左手骨裂沒好全,負重仍會痛,得量力而為,別為了練走而加劇手肘傷害。坐在輪椅上推行移動也不如想像快速,自己推還蠻吃重的,看護阿姨幫忙推的話就能移動到較遠地方,到醫院門口外吹吹風,到地下便利店美食街逛逛。 這幾天的早班護理師總在56點交班時,ㄧ邊搖醒睡夢中的我
Thumbnail
提肩胛肌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提起你的肩胛骨的肌肉 一項研究發現200名正常年輕人中有1/5的人提肩胛肌有潛在問題,也就是他蓄勢待發,只要你的身體稍有狀況,它就會讓你產生肩膀痠痛,甚至發生落枕,讓你無法轉頭。 常見引發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地產生高低肩的狀況,像是爺爺奶奶的拐杖太長,
Thumbnail
2022.2.15 一位個案有在登山,但身體左側的髖骨會痛,除了擔心會影響登山時團隊的行進速度外,也因為在行進間左邊髖骨的不舒服,將身體重量轉移到右腳,造成右腳大腿到小腿外側的肌肉也會緊繃不舒服 一開始請個案連結左髖骨時,看見裡面有一個側躺著的自己,那個側躺的自己想成為骨頭與骨頭之間的緩衝,
Thumbnail
大腿根部有卡住的感覺,坐、立皆疼痛不適,走路一拐一拐地。 經初步運動練習後,明顯感到疼痛減輕,行走輕鬆也更有力。
今天訪視這位長輩後,我由感而發,我們好像不曾為我們身體健康而感謝。 這位長輩是因為骨質疏鬆非常嚴重,有一天不小心跌倒後,腳趾頭,影響行走,於是住院手術植入鋼釘治療,術後,現在可行走無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