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投球?分析問題、設計投球訓練的方法!新手老手都適用——投球機制(三)

2023/12/21閱讀時間約 25 分鐘

零、前言、概要、目錄

前言與概要:

如何訓練投球?就是以下步驟:

  1. 分析投球動作
  2. 發現問題
  3. 分析原因
  4. 設計修正動作
  5. 訓練

如何設計投球訓練?就是以下步驟:

  1. 拆解目標
  2. 用小目標作為初始訓練
  3. 將小目標組合成大目標,作為後期訓練
  4. 設計不同情境,熟練並濃縮投球概念
  5. 搭配影像回饋正常投球

作為先備知識的投球機制運作原理在這篇,檢查投球動作的知識則在這篇

有些東西我不確定你們會不會用到,沒空的話看第五章和第八章即可,這樣就可以做到最低限度的分析問題和改善了

目錄:


一、機制修正的發展進程

  • 註冊
  • 使用
  • 濃縮
  • 模組化

二、問題類型

  • 1.運動表現類/複合類問題
  • 2.相對外物問題
  • 3.複數問題
  • 4.單一問題

三、肇因層面歸屬

  • 1.先確認是否是身體結構導致
  • 2.若非1,即是單純機制問題,分析問題處的動力鏈上下游狀態,接續閱讀

四、機制面肇因類型(排除不可能)

  • 1.控制問題(沒意識到或意識無法控制的問題)
  • 2.意圖問題(動作在意識控制內)
  • 3.熟練度問題

五、如何找出與判斷肇因

  • 1.從問題找原因
  • 2.判斷某現象是不是真的為某問題的原因

六、修正機制的原則

  • 1.感受與認知
  • 2.針對性
  • 3.主因優先
  • 4.動力鏈下游優先
  • 5.由簡至難

七、修正訓練的設計方法

  • 相鄰肢段相對位置
  • 目標部位軟組織狀態
  • 相對實際投球的方向
  • 對目標部位的意圖
  • 強度
  • 操縱各變因的目的

八、蛤?你說不要跟你講這麼複雜的東西?你聽不懂,跟你講怎麼做就好?

九、如何濃縮成概念/出力意圖?適合新手的出力意圖是什麼?

  • 投球的對稱與同步性
  • 投球的上下游/對稱側彼此相對預伸展
  • 適合新手的簡單出力意圖:前腳落地時刻前後,瞬間做出旋轉面的綜合最大張力

十、雞湯與後記



投球訓練的作用原理是什麼?機制修正的發展進程

我將改善、訓練投球機制的進步階段分為:

註冊、使用、濃縮→模組化

而投球機制的修正原理,不過就是透過適當安排訓練內容與順序,讓機制能按照這些階段朝理想狀態順利發展而已。

註冊

讓神經系統意識到問題、感受問題、感受改善後的機制,如同向腦子「註冊」感覺。

像是原本沒有骨盆軀幹順序性的人,透過認知註冊原本沒有順序性的感覺,以及註冊肚子肉被拉伸的感覺。

這樣便能在訓練與投球過程中關注自己是否做到骨盆與軀幹順序性。

使用

註冊感覺後,便可以讓自己能「控制、使用」這個「感覺」。

所謂控制如同做這個感覺、不做這個感覺、調整這個感覺。

骨盆與軀幹的順序是透過足夠強度的骨盆旋轉、在正確時機被拉伸與用力的肚子肉來達成。

原本沒有骨盆軀幹順序性的人,透過訓練註冊「骨盆旋轉的感覺」與「在正確時機讓肚子肉被拉伸與收縮的感覺」,就可以「『使用出』正確順序的骨盆與軀幹動作」,並感覺自己有沒有做到。

註冊跟使用就像是在雕刻,隨著訓練進行,雕刻出對應正確投球機制的感覺。

搭配影像跟體感回饋,知道這刀刻的好不好,好就繼續刻,不好就換個地方。

這刻一點那刻一點,刻久了感覺就具體了,動作也熟練了。

濃縮

投球在短時間內涉及全身各個關節的變化,所以選手不可能在過程中一一思考和控制各個部位的運動細節,而是用一套簡要的概念或意圖在丟球。

意思就是投球時無法刻意、獨立將每一感覺用出來。

所謂的濃縮,就是建立出正確的感覺後,將感覺們濃縮成一個「出力意圖」。

以後就不需要使用出一個一個的感覺才能投球,只要想著這個概念即可。

而意圖也可以分階層。

例如包含較多部位與動作,「高階/複雜的意圖」;涵蓋較少動作的「初階意圖」。

要怎麼解讀與看待意圖,端看你當下的需求與能力。

例如你感覺到最近五球的骨盆軀幹順序開始弱化,那你可以在當下將投球意圖分為肚子肉以下、肚子肉、肚子肉以上三個部位的動作。

藉由關注肚子肉的感受以及分割肚子肉上下方的意圖,將投球重點轉移到影響骨盆軀幹的順序的相關「感覺」,來迅速將骨盆與軀幹順序修正。

有的人投球時想著讓手肘跑到身體前方用力摳球,有的人想用力前壓身體,有的人想著跨步後快速旋轉骨盆,有的人會放鬆腹肌再收緊出力,這些都是所謂的出力意圖。


順帶一提,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專欄,懶得註冊的話可以追蹤igfb,我會在那發公開文章,你們也可以與我討論問題。


模組化

讓我先提一下本體感覺的觀念。

所謂的本體感覺就是「意識以及控制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速度、力量、狀態」的感覺。

其實上面三個環節就隱含了本體感覺的概念。

也就是修正投球機制其實就是在修正、優化、進化自身的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夠熟練,尤其是對自身動作夠敏銳後,便可以將感覺與出力意圖「模組化」。

所謂的模組化,就是自由組合各種感覺成為一個意圖,或者在一個意圖內自由穿插更換各種感覺。

到了這個階段,代表已對於自身投球機制的敏銳度極高,能自由調整甚至實驗投球機制。

除了能更快意識到問題與解決問題以外...

最重要的是很有趣啊!

一下用deGrom風格投球,一下用佐佐木朗希風格投球,一下用degrom與佐佐木朗希的合成獸風格投球,搞不好突然就發現某個特別適合自己的風格,超有趣的對吧!

投球最重要的就是快樂,投球如果有趣,就快樂啦~



投球訓練時會遭遇什麼樣類型的問題?

介紹完修正原理之後,要開始說明修正機制的方法與步驟。

二到四章我將依序介紹

  • 問題的類型
  • 肇因歸屬
  • 肇因類型

有的問題是「別的問題」的原因,有的問題是「別的原因」造成的結果,也有問題就是「自身的因果」。

知道這些先備知識便能在分析問題因果時有所方向,藉此針對問題做出有效處置。

但這些未必每次都會用上,因為有很多問題其實淺顯易懂,有時光是解決問題不用搞得那麼複雜,所以你們看完之後斟酌使用。

首先是問題的類型。

投球時面臨的問題基本都能歸類為以下四種,而1與2又可再深入分析成為3跟4,最後再針對3與4尋找肇因。

1.運動表現類/複合類問題

運動表現類的問題如:球常往某個方向偏差、想增加球速。

複合型的問題(由眾多因素影響)如:前腳落地時機不理想、手臂軌跡不流暢。

2.相對外物問題

也就是相對自身以外的問題。

這種問題不多,就是某些一類問題用另外一種角度詮釋、從另一種角度發現問題的結果。

雖然列這點有點多此一舉,但因為我無法預測你們發現問題時的情境與詮釋角度,又因為這種問題有點「特別」,你們遇到或許會有點茫然,所以我姑且列出來,我也不確定是不是必要的。

這種問題例如前腳落地時機不理想(身體相對地面)、控球往特定方向偏差(相對好球帶)。

嘛,如果看的霧bū嗄sà嗄也沒關係啦,看過就好啦。

3.複數問題

可能是分析完動作後單純存在的多問題(也就是一大堆問題),這種就如同單一問題一個一個處理。

或是1、2被分析解構後發現的複數、有關聯的肇因,這種也沒有到很複雜,只要安排好處理順序(下有判斷原則)以及設計好動作即可。

4.單一問題

直接存在的單純的單問題,或是1、2、3被分析後發現的獨立問題、肇因。



投球訓練遭遇到的問題有哪些肇因?

1.先確認是否是身體結構導致

例如受傷阿、組織位置、狀態不佳之類的,去找醫生、物理治療師、運動按摩等等專家處理,這個就不是投球機制的問題了。

不處理好身體的問題硬弄投球,不只沒幫助沒效率還可能讓問題惡化。

然後體能問題就找體能訓練專家訂計畫訓練改善。

不過有的專項訓練員也有體能訓練專業,這種人會更知道符合棒球需求的體能訓練,有幸遇到這種教練就不需要另外找了。

2.若非1,即是單純機制問題,分析問題處的動力鏈上下游狀態,接續閱讀



投球訓練時遭遇的機制面問題有哪些肇因?

了解肇因類型就能使用針對性最高的改善方法,提升改善效率。

我將機制面的肇因類型分為三種類型。

1.控制問題(沒意識到或意識無法控制的問題)

(1)不會做

純粹就是不會做,這種就要從頭註冊感覺。

(2)沒做

會做,但不知道要做,或知道要做但沒意識到自己沒做。

(3)多做

多做了什麼,但不知道不用做,或是知道不用做但沒發現自己多做了。

(4)做不完全

知道該做啥,但不能完全做好(也就是動作尚有缺陷,有環節做不出來,並非單純熟練度問題)。

解決重點:從低強度開始,利用指導語、情境限制、大量感受、大量影像+口頭回饋去註冊感覺並學習運用。

2.意圖問題(動作在意識控制內)

(1)超低強度出現

這種通常是意圖與實際動作不同調產生的結果。

也就是「以為應該怎麼投球」,但這是錯的,但「同時又知道正確的投球感覺」。

低強度時身體會完全反映錯誤的意圖而動作,高強度時又會遵照「正確的感覺」投球,就變成低強度才會出現問題。

所以說是認知與實際情況不同調。

這種問題對於投球表現可能不會有立即性的影響。

但由於人體結構與本體感覺會隨著成長、訓練、受傷產生變化。

假如有一天喪失正確的感覺或是喪失使用正確感覺的能力,便有可能大量依賴錯誤的意圖調整。

結果使機制真的變成執行錯的意圖,又或者變得四不像,導致難以回復實力。

你問我有必要關注或調整這方面的問題嗎?

看你嚕。

搞不好你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面臨後果,但有備無患何嘗不可呢?

(2)超高強度出現

這也是認知與實際不同調的結果。

因為低強度下機制不需執行強烈的意圖,所以機制可能會是正確的。

但提高強度後意圖會更強烈,機制也會更強烈的執行意圖,如果意圖有問題便有可能在高強度下使機制出現問題。

這跟前一點不同,問題十分明顯,而且毫無疑問會影響運動表現,所以自然不需要斟酌需不需要調整,調就對了。

解決重點:建立正確知識、善用指導語、「大量影像回饋對比本體感覺」效果最好,直接導正錯誤的意圖,並讓認知與現實同調。

3.熟練度問題

(1)同樣強度下問題時有時無

意圖正確,知道該做啥也完全會做,但有時候會沒做好(有時做得好有時做不好)。

(2)高強度問題才會出現

意圖正確,知道該做啥也完全會做,但強度拉高後問題會跑出來。

解決重點:主要用情境限制訓練、關注本體感覺、大量口頭回饋,但可快速減少情境限制與增加難度,在高強度下訓練、增加高強度下表現的穩定度。



如何找出與判斷投球訓練時遭遇問題的肇因

分兩種。

1.從問題找原因

  1. 先檢視問題所在的部位。
  2. 再追溯問題的上下游部位並檢視相關因素,如果沒問題就可以停止。
  3. 有問題就必須繼續追溯檢視原問題上下游部位的上下游部位。
  4. 直到沒發現問題為止。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或遇過,明明問題在一個地方,教練(或KOL)卻說原因在另一個地方,搞得你們一頭霧水的情況,問為啥他們卻解釋不清楚。

以我當鄉民與盤子多年的經驗,這些通常都是沒懂真正的因果就在裝逼,只有少數才是真的知道原理而且講對的。

用開頭說的方法,就能找出真正的原因。

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但至少我目前用的很愉悅。

以沒有肩髖分離為例

由於肩髖分離的本質是骨盆與軀幹旋轉的時間差,透過骨盆先旋轉拉伸肚子肉觸發肚子肉的牽張收縮循環,榨出肚子肉的最大功率。

所以可以先檢查有關肚子肉跟骨盆或軀幹的出力意圖有沒有問題,大多數原因就在這了。

原因基本就是不知道要先讓肚子肉被拉伸、不知道要讓骨盆跟軀幹動作出現時間差、不知道該怎麼投球所以出力意圖一片空白,不然就是意圖非常零碎以至於沒有包含到骨盆+肚子肉+軀幹,加上不是天選之人,所以機制就沒發展出肩髖分離。

如果往動力鏈下游追溯的話,可能是出力意圖過度強調上半身及矢狀面的動作,導致其他環節全部為了這兩點在運作。

例如只想著出手點往前延伸,結果旋轉面的機制稀爛,不知道要製造出張力,全身老早就轉開想往前壓。

往上游追溯的話,可能是意圖不良,導致下肢的機制有問題。

例如後腳沒有下沉、跨步末期出現三關節爆發而不是快速髖內旋等等。

這些問題如果再加上肚子肉+骨盆+軀幹本身的意圖有問題,就會導致後腳無法驅動骨盆快速旋轉,軀幹也沒留住,進而導致骨盆無法有效加速並產生與軀幹的速度差。


順帶一提,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專欄,懶得註冊的話可以追蹤igfb,我也會在那發短文,你們也可以與我討論問題。


2.判斷某現象是不是真的為某問題的原因

  1. 推斷某現象如何影響投球機制?
  2. 這個影響是否跟問題有關?
  3. 這個現象如何影響問題?

問自己以上三個問題,或許你們的先備知識尚不足以解決問題,但至少能讓問題變具體,方便與人討論(例如我XD)。

而不是只能很籠統的問“欸我哪邊怪怪的是不是會怎樣怎樣”,然後對方還真的給你一些亂七八糟的答案。

判斷問題真的不難啦,有足夠的先備知識稍微認真推理一下就行了。



設計投球訓練、利用投球訓練修正機制的原則是什麼?

1.感受與認知

必須仔細感受、認知到問題及解方,才能註冊問題與改善的感覺,才能對於自己的投球動作更敏感,提升改善效率與臨場調整的能力。

2.針對性

改善菜單要針對問題,不要手臂軌跡有問題在那邊說是因為重心壓不夠低。

3.主因優先

影響越大、越有可能是問題主因的肇因,越優先解決。

4.動力鏈下游優先

複數問題存在時,考慮到主因優先原則後,還是不能判斷優先順序的複數問題中,優先解決動力鏈末端的問題。

理由1風險

動力鏈末端部位負擔的能量越大,問題機制代表效率不佳,效率不佳代表承擔的風險轉換至表現的比例不佳。

如果先修正動力鏈上游的問題,會增加下游的風險並且無法改善表現(或改善有限)。

另一方面是客觀上最下游的投球部位是手臂。

最下游的手臂相比軀幹和下肢最脆弱,但又承擔最多能量。

因此出現在此的問題風險最高,需要優先處理手臂的機制。

如果是腿跟軀幹同時存在或許還可以不優先處理軀幹的問題。

但如果投球手問題和其他問題同時存在,投球手問題處理順序 絕•對•優•先。

理由2基於主因優先、動力鏈上下游對彼此影響的顯著性(尚待驗證,以後可能會被推翻)

上游對下游的影響很明顯,但下游對上游的影響不明顯,所以上游是導致下游問題的原因時,會在主因優先環節建立優先順序。

而因下游對上游影響不明顯,所以下游是上游問題的主因時,因果關係相對不明顯。

分別舉個例子。

在上游影響下游時,多是因上游關節動作偏差(待確認),進而使遠端動作出現問題,而這種關係顯而易見。

例如,由於肩部功能性、動作熟練度等問題,而使手臂動作不穩定、出現偏差,這種問題十分好判斷,很容易就能發現肩部的責任。

而在下游對上游的影響中,多以出力意圖效果外溢至上游導致問題為大宗(待確認)。

例如利用手腕用力扣球的出力意圖,導致手肘引導(肩水平內收)、在肘大幅彎曲情況下用力肩內旋投擲、肩外旋角度減少等等。

這些問題都源於那個針對手腕的出力意圖效果外溢至上游關節,導致上游的肩、肘動作出現偏差,但無論怎麼調整上游動作,對手腕的意圖才是根本原因,而這種因果關係並非肉眼顯而易見。

所以考慮到主因優先原則後,還是不能判斷優先順序的複數問題中,優先解決動力鏈末端的問題。

你說「可是你不知道怎麼判斷自己的狀況是上下兩個例子中的哪一個?」

所以我才說不知道就先修下游阿,懂原因了吧。

從下游的意圖跟動作一個一個檢查起,問題一個一個改善,然後再慢慢往上游調整。

理由3成效易視性

修正投球機制並不是幾分鐘就能解決的。

如果花費大量時間調整卻沒有成效,會很挫折。

已經知道下游問題不改善,會使上游改善成效會優點不明顯,那當然應該優先處理下游問題。

因為修正下游就能立即反映成效,也能讓之後對上游的改善成效不被掩蓋。

努力有收穫就開心,開心就努力,可以開心幹嘛痛苦?

理由4難度

修正上游問題後,下游問題前的整體能量輸出或傳遞效率會增加,使速度增加、投球時間減少、投球節奏加快,這可能會增加將下游改善轉移至實際投球表現的難度增加。

5.由簡至難

  • 情境限制從多至少
  • 執行動作由簡至繁
  • 涉及關節從少到多
  • 動作速度由慢至快
  • 動作負荷從重至輕

因為重回饋感強,加強神經刺激,也能容易知道自己的動作品質。

反之,回饋感弱,難度自然就較高。

阿重量當然不是越重越好欸,以能維持跟投一般棒球類似的機制的重量為原則,不要拿顆鉛球跟我說在增強本體感覺,機制都不同了。

  • 可降級不可跳級


如何設計能解決問題的投球訓練?

能修正機制的投球訓練設計方法就是下面這句核心,

針對問題存在位置,目標部位的角色與狀態,安排刺激與難度,操縱變因。

目標部位的動作越靠近投球訓練動作起點越簡單,當目標部位位於動作起點時難度最低。

反之,目標部位前的動作越多,因為總輸出能量越多,動作也越複雜,難度也越高。

而目標部位的初始狀態、動作設計、整體動作設計、意圖,都是可調整的變因。

我將可調整的動作變因種類分成以下幾種:

  • 相鄰肢段對彼此的相對位置
  • 目標部位軟組織狀態
  • 相對實際投球的順序
  • 對目標部位的意圖
  • 強度

相鄰肢段對彼此的相對位置

透過調整相鄰之段的相對位置,決定你要讓目標部位作出甚麼樣、多完整的動作,並限制甚麼樣的動作。

舉例:改善手臂軌跡

若欲改善手臂軌跡,一開始可去除擺臂,從大約就位,也就是肩外展90度、肩外旋約45度、肩胛後收至底的狀態開始。

這樣可以讓分散專注力的環節減少,集中焦點在手臂軌跡,並去除擺臂降低難度,便能快速感受、註冊、最後順利使用出良好手臂軌跡的感覺。

目標部位軟組織狀態

與上一點做法類似,但焦點與目的不同。

這一項的焦點與目的是透過調整關節角度給予軟組織不同的刺激與感受。

舉例:改善骨盆-軀幹順序性

要改善骨盆與軀幹肩的順序性,一開始可以踩弓箭步,讓慣用側腳踩前面,讓上半身背轉(右投就是俯視脊椎順時針旋轉),然後投球。

透過限制骨盆活動,強制給予連接骨盆與軀幹的肚子肉張力,讓肚子肉感受張力,並感受、學習、習慣在高張力的情況下收縮。

相對實際投球的方向

舉例:加強軀幹-肩-肘煞車

要改善、訓練投球中軀幹-肩-肘煞車的能力,可以使用相對一般投球動作方向相反的反向投擲,與順向投擲連續交叉訓練。

透過與實際投球動作方向相反的反向投擲,給予煞車肌群刺激、加強他們的神經徵招能力、感受正向投擲煞車肌群的使用情況。

然後立刻正向投擲,練習將能力轉移到正常投球上。

對目標部位的意圖

舉例:改善手臂軌跡

要改善手臂軌跡,一開始可以從運用手臂的意圖下手。

比如原本有強烈的意圖想用手扣球,導致出現手肘引導與投時機的問題。

則可以以如鞭子般放鬆與柔軟、用軀幹帶動手臂、手臂平行肩線等意圖取代。

強度

舉例:加強前導腳煞車

要加強前導腳煞車,可以使用助跑來增加動能,給予前導腳在一般投球中無法受到的負荷。(當然前提是一般投球時煞車已經很好了)

操縱各變因的目的

以第一章原理、進程、第六章原則為基礎,

  1. 調整相鄰肢段相對位置調整難度與限制
  2. 調整目標部位軟組織狀態調整意識焦點
  3. 透過調整全身動作與動作方向增強感受
  4. 透過正確意圖簡化動作並加強本體感覺
  5. 上強度!!將進步轉移至實際運動表現上!


蛤?你說不要跟你講這麼複雜的東西?你聽不懂,跟你講怎麼做就好?

好窩。

大部分情況只要先只做問題所在的關節的動作,能做好之後動作就加入下游的一個關節,加到沒了就往回加,加到能做完完整的投球動作,然後就修好啦。

對了,還要細細品味每次調整的感覺,訓練本體感覺。

這可能並非對於所有問題都是最有效率的做法,但通用又簡單。



如何在投球訓練的最後將投球濃縮成概念/出力意圖?適合新手的出力意圖是什麼?

如何投球?或者說如何讓投球變簡單?

前面說過了,投球過程中我們不可能一一注意每個部位啥時該做啥,所以必須將每個部位的動作的感覺濃縮,這章就是要利用身體的特性來教你們怎麼濃縮。

投球的對稱與同步性

投球的過程經常出現對稱側部位動作同步的現象。

可以善用這種概念將不同部位的感覺綁在一起濃縮做成某個意圖方便使用。

比如下沉開始手套手就與前導腳同步、跨步末期後腳內旋綁前腳外旋、跨步末期雙手同時肩水平外展、肩胛水平內收、肩外旋,甚至是把後兩組也綁一起。

投球的上下游/對稱側彼此相對預伸展

投球動力鏈類似一個波的傳遞過程,波經過的關節就會大幅拉伸再收縮。

投球過程中每個關節的拉伸,有許多不是單靠上游肢段的加速製造出與下游肢段的速度差。

往往還包含被伸展關節的被伸展側之對側的收縮,除了確保最大化觸發牽張收縮循環,也用來調控各肢段間軟組織的爆發時機,確保動力鏈終點的峰值速度出現時速度方向對準目標。

基於這種概念,我們可以將同一個張力方向的肢段動作安排濃縮在一起。

投球時將意圖對準這條張力線,去控制這條張力線上的峰值張力集中於一段,藉由讓那段張力往投球動力鏈的末端移動完成投球,而不是專注控制各個部位每個時刻的每個動作,就能濃縮投球時要想的事。

除了濃縮也能微調

上面兩個概念不單只能用來濃縮投球,也能用來微調。

我舉個簡單的概念。

如果你最近投球動作有手套手拉動軀幹提早轉開的傾向的話,

那你可以將手套手解鎖與軀幹背轉同步。

(前提是你本來的同步不是這樣做,如果本來就這樣還會出現手套手拉動軀幹的問題,那你應該是本體感覺需要修正,你的感覺與現實已經出現落差了。)

第一,這樣可以透過加強動力鏈上下游彼此相對於伸展的關係,也就是手相對軀幹肩水平外展,但軀幹也透過背轉做一樣的事,互相抵銷動能,來抵銷軀幹單方面被手套手拉動的問題。

第二,可以提升對於軀幹背轉與手套手解鎖時機與運作的意識。

因為意圖包含這兩者,達成意圖自然就會注意到這兩個環節,藉此提升對這兩個環節的控制程度與降低偏差程度,並增強回饋。

新手如何投球?適合新手的簡單出力意圖:前腳落地時刻前後,瞬間做出旋轉面的綜合最大張力

旋轉面最大綜合張力是指前腳外旋+後腳內旋+肩髖分離+持球手肩水平外展角度加起來最大的時刻。

用這個作為一開始練習投球的基礎,就能有很不錯的整體投球機制骨幹,而不是用非常零碎片面的指導弄出來的拼裝車。

之後然後再慢慢雕飾這個骨幹即可。

使用這個指導語練習會沒有包含到雙腳雙手細部的動作細節。

我的建議是

  1. 先優化手臂軌跡
  2. 然後是手套手運用,
  3. 最後再改善後腳的飄移、下沉、跨步、內旋跟前導腳的外旋與煞車。

至於我所謂零碎片面的指導,就是明明機制跟屎一樣,結果教練只會說要用下半身、投球要往前延伸、重心蹲低之類的。

先不說這些指導語是不是對的,這樣毫無系統的指導對訓練投球的效率誠可謂差勁至極。

我想現在你應該知道如何投球與簡化投球了。




十、雞湯與後記

訓練投球機制不是打電動開技能樹,花個技能點就解鎖了,大部分時候只能靠時間累積熟練度,所以,腳踏實地好好訓練吧:P

老實說我一開始沒想到我能寫出這篇文章的,原本打算隨便整理一下網路上的常見Drill就好,敵不過自己的求知欲哈哈哈。

感謝我的朋友願意在周末跟我去練球當我的小白鼠被實驗,還有感謝各路前輩:D沒有你們就沒有這篇文章啦~

看到這的人,愛死你們了~覺得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喔,因為這對你的捧油們大概也會有幫助。

想追蹤我、與我討論的人有這些管道:

方格子比較麻煩,要花大概30秒用Gmail註冊:
方格子作者頁:TreePolooo
方格子專欄:樹屋

嫌麻煩的可以來FB與IG:
FB:TreePolooo
IG:TreePolooo

我在IG跟FB都會發布短文。

如果你看完文章對投球機制底層運作原理與架構有興趣,可以點閱這篇:投球機制(一)投球機制原理原則;對投球動作分析有興趣,可以點閱這篇:投球機制(二)——投球動作分解與投球動作分析大全,這篇有完整說明。

1.7K會員
20內容數
棒球、氣象、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