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專業化和超規模化:數位企業的資源基礎理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德國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助理教授詹路易吉·朱斯蒂齊耶羅(Gianluigi Giustiziero)等人,在2021年11月的《策略管理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中發表了一篇〈超專業化和超規模化:數位企業的資源基礎理論〉(Hyperspecialization and Hyperscaling: 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the Digital Firm)的文章。該研究解釋了為何在數位經濟時代,領導企業的規模和專業程度,比工業時代更為龐大。

相對於工業時代企業,數位經濟企業透過充分運用大量數位資源(如軟體、演算法、數據)來提供數位產品和服務,包括平台、軟體和媒體等。

該研究指出,數位經濟企業的資源通常具有可擴展性(scalable),例如軟體、演算法和數據,這些被視為可擴展的資源,若企業需要重新配置相同數量的資源,可能伴隨更高的機會成本。與此同時,數位經濟企業的生產資源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效益,而在市場中具有較低的通路成本和強大的網路效應。

超專業化與超規模化

該研究提出了一個理論模型,認為數位經濟企業的資源結構導致極高的業務專業化(即「超專業化」)和巨大的規模(即「超規模化」)。成功的數位經濟企業通常呈現龐大的規模,同時保持相對高度的業務專業化。該研究建議,數位經濟企業宜外包非核心活動,以避免將資源從其可擴展的核心中轉移出來,進而強化其指數級增長的潛力。

該研究以Netflix為案例。Netflix於1997年啟動了以DVD郵寄租賃為主的業務模式,並一直持續不懈地投資於企業數位化和軟體自動化。該公司的數據集、後端軟體和推薦演算法成為其關鍵的數位資源。當時,Netflix聚焦於DVD租賃業務的擴展,而非整合上游內容製作。

在DVD租賃業務中,Netflix購買DVD,並根據首次銷售原則進行租賃,避免了對電影製片廠的再次支付。然而,隨著Netflix轉向線上串流媒體,必須與電影公司簽訂內容許可。據報導,Netflix的內容成本從2010年的2.29億美元激增至2011年的超過10億美元。

Netflix擁有深度了解客戶偏好的資源,透過大量數據和AI進行分析與預測,為公司提供在內容開發方面的優勢,進而促使其進行垂直整合。在收購《紙牌屋》的版權時,Netflix的出價超越HBO等競爭對手。自此以後,原創內容在Netflix新內容中的比例穩步攀升。

以上情境呈現了一家具有可擴展資源的數位經濟企業,在垂直整合的過程中,其範圍雖較為狹窄,但卻達到了較大的規模。

總之,該研究強調了數位公司趨向於更大、更專業化發展的趨勢,並闡述了數位公司的資源結構如何推動其實現「超專業化」和「超規模化」。

羅凱揚(台科企管博士)、黃揚博(政大企研碩士、識商創辦人)

資料來源:Giustiziero, G., Kretschmer, T., Somaya, D., & Wu, B. (2023). Hyperspecialization and hyperscaling: 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the digital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44(6), 1391–1424.

► 歡迎加入Line交流社群,獲取更多知識:

https://line.me/ti/g2/a2QRj--XfM3FRZBOZpB4rdJGravtdpVOeSLBp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識商的沙龍
18會員
72內容數
AI轉型策略、AI商業思維,帶你從宏觀的角度看AI
識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04
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助理教授卡佳·艾諾拉(Katja Einola)等人在2022年10月的《人力資源管理期刊》(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好朋友還是壞工具?探索人類和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生態系
2024/02/04
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助理教授卡佳·艾諾拉(Katja Einola)等人在2022年10月的《人力資源管理期刊》(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好朋友還是壞工具?探索人類和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生態系
2024/01/20
紐約大學商學院的卡倫·安東尼(Callen Anthony)教授等學者於2023年9月在《組織科學》(Organization Science)期刊中發表文章,題為〈與AI協作:採取系統觀點探索未來的工作〉("Collaborating" with AI: Taking a System View
2024/01/20
紐約大學商學院的卡倫·安東尼(Callen Anthony)教授等學者於2023年9月在《組織科學》(Organization Science)期刊中發表文章,題為〈與AI協作:採取系統觀點探索未來的工作〉("Collaborating" with AI: Taking a System View
2024/01/09
本文延續先前刊登於《服務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的論文《使用人工智慧執行服務》(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rvice),該論文建立了四種AI類型的框架,包括機械型AI、分析型AI、直覺型AI和共鳴型AI。基於這個框架,我們將
Thumbnail
2024/01/09
本文延續先前刊登於《服務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的論文《使用人工智慧執行服務》(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rvice),該論文建立了四種AI類型的框架,包括機械型AI、分析型AI、直覺型AI和共鳴型AI。基於這個框架,我們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Netflix 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在市場還沒全面看好前就持續投入。從一開始的 DVD 線上租賃服務到當今的串流事業,Netflix 經歷多次 pivot,包含亞馬遜(Amazon)併購失敗、放棄 DVD 銷售,後來轉型月費訂閱制、無延遲罰款,又或是百視達(Blockbuster)不願併購導致...
Thumbnail
Netflix 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在市場還沒全面看好前就持續投入。從一開始的 DVD 線上租賃服務到當今的串流事業,Netflix 經歷多次 pivot,包含亞馬遜(Amazon)併購失敗、放棄 DVD 銷售,後來轉型月費訂閱制、無延遲罰款,又或是百視達(Blockbuster)不願併購導致...
Thumbnail
2017年6月,在矽谷屹立22年的老店雅虎(Yahoo),被威訊(Verizon)以45億美元收購。1995年成立的雅虎作為互聯網先驅,曾經叱吒全球互聯網行業。它以搜索引擎起家,曾經和谷歌二分天下,市值一度超過1000億美元。
Thumbnail
2017年6月,在矽谷屹立22年的老店雅虎(Yahoo),被威訊(Verizon)以45億美元收購。1995年成立的雅虎作為互聯網先驅,曾經叱吒全球互聯網行業。它以搜索引擎起家,曾經和谷歌二分天下,市值一度超過1000億美元。
Thumbnail
Netflix你肯定認識,就是那個電視常看到賣影集賣頻道的品牌。這個號稱線上串流影音的龍頭,曾經淪落到低價賣給百視達,曾經在影片出租的年代將商品誤寄成人錄影帶,曾經與日本東芝、索尼銷售DVD合作案,而亞馬遜也曾考慮將Netflix作為踏入影音平台的跳板。 能與各個巨大的企業體合作,讓銷售硬體的品牌、
Thumbnail
Netflix你肯定認識,就是那個電視常看到賣影集賣頻道的品牌。這個號稱線上串流影音的龍頭,曾經淪落到低價賣給百視達,曾經在影片出租的年代將商品誤寄成人錄影帶,曾經與日本東芝、索尼銷售DVD合作案,而亞馬遜也曾考慮將Netflix作為踏入影音平台的跳板。 能與各個巨大的企業體合作,讓銷售硬體的品牌、
Thumbnail
1997年8月29日,世界上最知名的串流影音服務公司 - Netflix 在加州成立了,這間公司早年從郵寄出租DVD起家,前幾年的虧損讓創辦人一度想把它賣給百視達,然而百事達把Netflix視為賠錢貨,數十年過去了,百事達倒閉,Netflix的市值卻翻了500倍。
Thumbnail
1997年8月29日,世界上最知名的串流影音服務公司 - Netflix 在加州成立了,這間公司早年從郵寄出租DVD起家,前幾年的虧損讓創辦人一度想把它賣給百視達,然而百事達把Netflix視為賠錢貨,數十年過去了,百事達倒閉,Netflix的市值卻翻了500倍。
Thumbnail
2021年台灣軟體業產值不到整個資訊電子業產值的5%,這樣的比重在過去10年中變化不大,完全坐實了台灣 『硬體巨人、軟體侏儒』的稱號。世界上成功的軟體公司幾乎都聚焦於開發具世界級競爭力的產品,以競逐國際市場。但台灣軟體公司以現有體質,如何能朝這樣的方向成長?
Thumbnail
2021年台灣軟體業產值不到整個資訊電子業產值的5%,這樣的比重在過去10年中變化不大,完全坐實了台灣 『硬體巨人、軟體侏儒』的稱號。世界上成功的軟體公司幾乎都聚焦於開發具世界級競爭力的產品,以競逐國際市場。但台灣軟體公司以現有體質,如何能朝這樣的方向成長?
Thumbnail
這本書用很簡單的三進程架構把Netflix的9大思維串接起來説故事,但自己更喜歡把三進程當中的三大元素分別抽取出來分別探討,並試著用幾個都是C開頭的英文單字(3C如圖一,顧問的職業病 ….. 哈)來整理;搭配自己過去幾年跟互聯網客戶合作的近距離觀察,在此把個人的反芻在這裏分享,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Thumbnail
這本書用很簡單的三進程架構把Netflix的9大思維串接起來説故事,但自己更喜歡把三進程當中的三大元素分別抽取出來分別探討,並試著用幾個都是C開頭的英文單字(3C如圖一,顧問的職業病 ….. 哈)來整理;搭配自己過去幾年跟互聯網客戶合作的近距離觀察,在此把個人的反芻在這裏分享,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Thumbnail
Netflix你肯定認識,就是那個電視常看到賣影集賣頻道的品牌。這個號稱線上串流影音的龍頭,曾經淪落到低價賣給百視達,曾經在影片出租的年代將商品誤寄成人錄影帶,曾經與日本東芝、索尼銷售DVD合作案,而亞馬遜也曾考慮將Netflix作為踏入影音平台的跳板。 能與各個巨大的企業體合作,讓銷售硬體的品牌
Thumbnail
Netflix你肯定認識,就是那個電視常看到賣影集賣頻道的品牌。這個號稱線上串流影音的龍頭,曾經淪落到低價賣給百視達,曾經在影片出租的年代將商品誤寄成人錄影帶,曾經與日本東芝、索尼銷售DVD合作案,而亞馬遜也曾考慮將Netflix作為踏入影音平台的跳板。 能與各個巨大的企業體合作,讓銷售硬體的品牌
Thumbnail
雖然Netflix的成功備受矚目,近期也正和迪士尼、Amazon、Apple、HBO等提供的串流服務發生激烈的競爭,但Netflix在推出串流服務之前是如何以小博大,撂倒產業巨頭百視達的過程更是精彩!! 本文藉由Netflix的早期發展介紹策略創新之因果模糊性與模仿不確定性兩個重要概念。
Thumbnail
雖然Netflix的成功備受矚目,近期也正和迪士尼、Amazon、Apple、HBO等提供的串流服務發生激烈的競爭,但Netflix在推出串流服務之前是如何以小博大,撂倒產業巨頭百視達的過程更是精彩!! 本文藉由Netflix的早期發展介紹策略創新之因果模糊性與模仿不確定性兩個重要概念。
Thumbnail
COVID19 🦠大流行,使全球經濟陷入癱瘓,限制了我們行動的封閉措施,關閉了一些企業,也幫助了一些企業繁榮。 歐美東西文化有差異⋯⋯有些企業的生意興隆,但是大部分,仍然是不會很好。有些企業看到業績成長了,竟然賺不到錢的,究竟為什麼呢? 1.在宅影片 在封鎖下,人們別無選擇,只能待在家裡時,家庭
Thumbnail
COVID19 🦠大流行,使全球經濟陷入癱瘓,限制了我們行動的封閉措施,關閉了一些企業,也幫助了一些企業繁榮。 歐美東西文化有差異⋯⋯有些企業的生意興隆,但是大部分,仍然是不會很好。有些企業看到業績成長了,竟然賺不到錢的,究竟為什麼呢? 1.在宅影片 在封鎖下,人們別無選擇,只能待在家裡時,家庭
Thumbnail
【傳統企業專注於製造出色的產品,卻忘了傾聽顧客心裡的聲音】 《訂閱經濟》 這本書在說什麼?作者左軒霆是全球最大訂閱管理平台Zuora的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也是最早提出 《訂閱經濟》 一詞的人。
Thumbnail
【傳統企業專注於製造出色的產品,卻忘了傾聽顧客心裡的聲音】 《訂閱經濟》 這本書在說什麼?作者左軒霆是全球最大訂閱管理平台Zuora的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也是最早提出 《訂閱經濟》 一詞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