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他人去比較難過好嗎

別跟他人去比較難過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好多年前還是個小大一的時候學校舉辦了一場講座,主講者是作家林達陽和棉花糖主唱小球,主題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兩件事,一件事是他們兩人的互動,小球在林達陽面前像個稚氣近乎幼稚的小妹妹,還記得她演講到一半突然舉手說她要去尿尿,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另一件事是林達陽說的一段話,原話已經記不清了,不過大意是「無需和他人去比較悲傷,因為每個人的悲傷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一句很簡單的話,但是卻讓我深深記到現在。

這句話說來容易,做來難,我猜也許是小時候的教育使然吧。好比小時候跌倒嚎啕大哭時大人們的反應會是「跌倒而已,不准哭」,或是直接給予負面情緒一個不好的標籤,被指責不應該難過,又或是在一個衣食無缺的環境長大,因為課業壓力或是其他種種不開心時,會被指正說「我們以前那個年代......(以下略),你應該要知足才對」。這種情況我稱之為悲傷剝奪,也許大人們在「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大人,但我認為這其實是需要自己去摸索的。如同林達陽老師說過的每個人的悲傷的是獨一無二的,大人們經歷過的悲傷,我們無法理解;我們承受的苦痛,大人們也無從想像。就算是同樣的一件事,每個人的感受也不盡相同,比較這類事情也許根本毫無意義,更何況世上從來就不會有「有人比我更痛苦,所以我就不痛苦了」這種事,反而我認為應該是「我感受到的,就是真實」。

之所以會想把這個想法寫在方格子上做紀錄,其實是因為我感覺到直至今日,當年承受悲傷剝奪的小朋友長大了,他們反倒成為了悲傷剝奪的加害者之一。多年前還在讀大學時來了一位年輕的教授,年紀約莫三十左右,也許是年輕加上成長背景跟當時的學生們相仿,立刻就和系上的學生們打成一片。某日年輕教授和一位低潮的學生會談後,學生告訴了我會談內容,年輕教授說對於那些投機之人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也指責處於低潮的學生說他有什麼好難過的,世上比他苦的人比比皆是,論難過的資格還遠遠輪不到他。

那是我非常震撼的一天,雖然能夠理解年輕教授也是在用他的方法安慰處於低潮的學生,不過我非常意外的是我竟然又再一次看到了那些大人們的悲傷剝奪。又過了幾年,聽到某位藝人說「憂鬱症是因為不知足」的言論,深刻的發現,從以前到現在的社會最不乏的就是悲傷剝奪的人,過去的受害者長大後並不是所有人都成為了保護者,相反的,許多人成為了悲傷剝奪的加害者。

從那之後,總覺得自己成為一個更能夠同理他人的人。不評斷他人的痛苦,多數的時候是試著理解他們;不指正他人應該要有什麼情緒,只要是感受到的就是真實。這是一個簡單的紀錄,也算是提醒自己未來不要成為那種悲傷剝奪的加害者吧。


avatar-img
桔閔的沙龍
23會員
45內容數
在半導體產業中打滾一年半載後深刻發現自己並不適合那時的環境,毅然決然決定離職後生活開始有了巨變,從事了專利產業的工作,重新開始了書寫的習慣。在這裡記錄著我內心的情感世界,偶有掙扎、偶有日常、偶有友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桔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會寫下這篇文章其實是長大後其他人給我的種種回饋使然。 小時候算是個全然的內向人,算是很怕生、也很愛哭,要說有什麼優點就是安靜乖巧、願意念書這點算是得長輩緣,一直到國中這種個性依然存在,偶爾會聽到家中長輩說什麼 男生啊,還是外向活潑一點比較好 那時自我意識還不算太強烈,也不太會去特別排斥這種傳統
在記錄台北生活片段前先說個小小的故事。 碩班時期有認識一個不錯的學姊M,她是來台灣求學的馬來西亞人,畢業後因為喜歡台灣所以決定留在台灣繼續工作。她和以前的我一樣選擇了在半導體產業的工作,不過她過得跟這個圈子的人差很多,雖然偶爾會對於職場產生自我懷疑或是不開心,但她也很喜歡安排一些小旅行幫自己充電,
最近消失了一陣子,久違的上來紀錄一下近期的生活。 前些日子投了許多專利工程師的履歷到各個事務所,也很幸運的得到大多數事務所的面試邀約,由於我本身並不排斥到北中南任何一個地方工作,所以其實這兩周都在頻繁搭車和面試中度過。仔細算下來我達成一個我自己覺得滿瘋狂的成就,我在七個工作天內安排了五間公司的面試
上週台中參加一場面試,約了在台中工作的朋友S和S男友吃飯。 S是我參加大學天文社的活動認識的,那時好幾間學校的天文社一起上塔塔加看星星,幸運的是活動那幾天觀星條件很好,幾乎整晚萬里無雲也沒什麼光害,甚至看到數也數不清的流星和浩瀚的銀河。那是個無比成功的活動,認識了幾個一直到現在都還有聯絡的朋友,S
事實證明,她就是可以這樣啊,別人她就是可以不尊重你。 這段文字摘錄自YouTuber超級瑪奇Maggie的【面試怎麼從期待到失望?學到三件事】。 Maggie是我最近很喜歡的創作者,我是從【離職的勇氣|3個測驗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認識她的,她原先是一位在醫院上班的物理治療師,擁有著非常固定的
奶奶過世至今已將近一個月。說實話原先我以為我能夠輕輕看淡奶奶的離世,不過發現奶奶以另一種方式活在我的心中。 當被所有人都遺忘時,才是真正的死亡。 突然想到這句話,也第一次真正能夠理解這句話。 這幾天在整理照片順手傳到這邊紀錄。 某天在整理房間時找到一副撲克牌,那是印有雪山啤酒圖案的一副牌
會寫下這篇文章其實是長大後其他人給我的種種回饋使然。 小時候算是個全然的內向人,算是很怕生、也很愛哭,要說有什麼優點就是安靜乖巧、願意念書這點算是得長輩緣,一直到國中這種個性依然存在,偶爾會聽到家中長輩說什麼 男生啊,還是外向活潑一點比較好 那時自我意識還不算太強烈,也不太會去特別排斥這種傳統
在記錄台北生活片段前先說個小小的故事。 碩班時期有認識一個不錯的學姊M,她是來台灣求學的馬來西亞人,畢業後因為喜歡台灣所以決定留在台灣繼續工作。她和以前的我一樣選擇了在半導體產業的工作,不過她過得跟這個圈子的人差很多,雖然偶爾會對於職場產生自我懷疑或是不開心,但她也很喜歡安排一些小旅行幫自己充電,
最近消失了一陣子,久違的上來紀錄一下近期的生活。 前些日子投了許多專利工程師的履歷到各個事務所,也很幸運的得到大多數事務所的面試邀約,由於我本身並不排斥到北中南任何一個地方工作,所以其實這兩周都在頻繁搭車和面試中度過。仔細算下來我達成一個我自己覺得滿瘋狂的成就,我在七個工作天內安排了五間公司的面試
上週台中參加一場面試,約了在台中工作的朋友S和S男友吃飯。 S是我參加大學天文社的活動認識的,那時好幾間學校的天文社一起上塔塔加看星星,幸運的是活動那幾天觀星條件很好,幾乎整晚萬里無雲也沒什麼光害,甚至看到數也數不清的流星和浩瀚的銀河。那是個無比成功的活動,認識了幾個一直到現在都還有聯絡的朋友,S
事實證明,她就是可以這樣啊,別人她就是可以不尊重你。 這段文字摘錄自YouTuber超級瑪奇Maggie的【面試怎麼從期待到失望?學到三件事】。 Maggie是我最近很喜歡的創作者,我是從【離職的勇氣|3個測驗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認識她的,她原先是一位在醫院上班的物理治療師,擁有著非常固定的
奶奶過世至今已將近一個月。說實話原先我以為我能夠輕輕看淡奶奶的離世,不過發現奶奶以另一種方式活在我的心中。 當被所有人都遺忘時,才是真正的死亡。 突然想到這句話,也第一次真正能夠理解這句話。 這幾天在整理照片順手傳到這邊紀錄。 某天在整理房間時找到一副撲克牌,那是印有雪山啤酒圖案的一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