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他人去比較難過好嗎

2023/12/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好多年前還是個小大一的時候學校舉辦了一場講座,主講者是作家林達陽和棉花糖主唱小球,主題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兩件事,一件事是他們兩人的互動,小球在林達陽面前像個稚氣近乎幼稚的小妹妹,還記得她演講到一半突然舉手說她要去尿尿,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另一件事是林達陽說的一段話,原話已經記不清了,不過大意是「無需和他人去比較悲傷,因為每個人的悲傷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一句很簡單的話,但是卻讓我深深記到現在。

這句話說來容易,做來難,我猜也許是小時候的教育使然吧。好比小時候跌倒嚎啕大哭時大人們的反應會是「跌倒而已,不准哭」,或是直接給予負面情緒一個不好的標籤,被指責不應該難過,又或是在一個衣食無缺的環境長大,因為課業壓力或是其他種種不開心時,會被指正說「我們以前那個年代......(以下略),你應該要知足才對」。這種情況我稱之為悲傷剝奪,也許大人們在「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大人,但我認為這其實是需要自己去摸索的。如同林達陽老師說過的每個人的悲傷的是獨一無二的,大人們經歷過的悲傷,我們無法理解;我們承受的苦痛,大人們也無從想像。就算是同樣的一件事,每個人的感受也不盡相同,比較這類事情也許根本毫無意義,更何況世上從來就不會有「有人比我更痛苦,所以我就不痛苦了」這種事,反而我認為應該是「我感受到的,就是真實」。

之所以會想把這個想法寫在方格子上做紀錄,其實是因為我感覺到直至今日,當年承受悲傷剝奪的小朋友長大了,他們反倒成為了悲傷剝奪的加害者之一。多年前還在讀大學時來了一位年輕的教授,年紀約莫三十左右,也許是年輕加上成長背景跟當時的學生們相仿,立刻就和系上的學生們打成一片。某日年輕教授和一位低潮的學生會談後,學生告訴了我會談內容,年輕教授說對於那些投機之人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也指責處於低潮的學生說他有什麼好難過的,世上比他苦的人比比皆是,論難過的資格還遠遠輪不到他。

那是我非常震撼的一天,雖然能夠理解年輕教授也是在用他的方法安慰處於低潮的學生,不過我非常意外的是我竟然又再一次看到了那些大人們的悲傷剝奪。又過了幾年,聽到某位藝人說「憂鬱症是因為不知足」的言論,深刻的發現,從以前到現在的社會最不乏的就是悲傷剝奪的人,過去的受害者長大後並不是所有人都成為了保護者,相反的,許多人成為了悲傷剝奪的加害者。

從那之後,總覺得自己成為一個更能夠同理他人的人。不評斷他人的痛苦,多數的時候是試著理解他們;不指正他人應該要有什麼情緒,只要是感受到的就是真實。這是一個簡單的紀錄,也算是提醒自己未來不要成為那種悲傷剝奪的加害者吧。


21會員
29內容數
奶奶以高齡88歲在醫院嚥下最後一口氣,在準備喪禮的過程產生了許多體悟。這個小小的出版專題紀錄著我自己對於生命產生的疑問、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和情感,以及一些因而衍伸的複雜情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