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團隊的崩壞與求生筆記 (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在前一篇 軟體團隊的崩壞與求生筆記 (中) 提到,在面對大量湧現的需求時,建議在記錄清楚需求後,優先處理較多使用者提出的需求。然而,這一建議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些模糊的空間,例如當每個需求僅由單一人提出時,或是多個人的需求是否真的比較重要等問題。我後來加入了另一個軟體團隊,其以能見度為導向,擁有較明確的規範處理順序。他們優先處理事宜的順序如下:

  1. 程式錯誤:不論是自行發現或使用者提出,只要可能影響結果的正確性,都需優先處理。畢竟若使用者基於錯誤的資料進行後續作業,可能帶來難以預測的後果。
  2. 新客戶的需求:為提高能見度,新客戶的需求被視為優先滿足的對象。若新客戶提出的需求很多時,則要盡量說服客戶設定階段性目標,即里程碑。當開發到滿足到客戶的需求低標的階段時,就讓客戶開始試用,確保開發方向正確,並確認客戶是確實有意願要使用的。隨著客戶需求逐漸滿足,其餘需求就漸漸地不再屬於「新客戶的需求」了。
  3. 多個團隊共同提出的需求:多個團隊提出的需求通常表示其重要性,處理這些需求能有效減少總需求數量。
  4. 必要的需求:需求可以為必要的需求與非必要的需求。這種判斷基於需求的目的,是否注重強調使用者友善的操作。如果需求的目的是提升使用者體驗,則為非必要的需求;反之,則為必要的需求。要先處理必要的需求,以確保基本功能的正常運作。
  5. 非必要的需求:在實務上,除非是由新客戶或多個團隊提出的需求,否則這類功能的開發機會相對較低,通常不會被處理到。

這樣的處理順序考量了不同層面的重要性和實際需求,以確保團隊在應對各類需求時能夠有條不紊、有效率地進行。不過順序並非是不能違反的,老闆給了我三個要納入考慮的影響因子:

  • 公開場合的感謝度:如果需求提出者常在公開場合表達對軟體團隊的感謝,這將有助於提升軟體團隊的能見度。因此,這樣的需求可能值得優先滿足。
  • 頻率估算:可以向需求提出者詢問,完成後預估功能的使用頻率。對於使用頻率高的需求,可能需要優先處理,以確保對使用者的實際需求進行有效滿足。
  • 信用度:考慮需求提出者的信用度,即對方是否真的使用新開發的功能,以及功能的使用頻率是否符合當初的陳述。信用度低的提出者就不需要過度關注其需求。

在實行這樣的處理規範時,有些舊有的合作對象難免會產生不滿,曾經有人當面向我抱怨說:「我們就像進了你們家開的餐廳吃飯,可是餐廳在漏水你們不處理,上菜也越上越慢!」我很清楚,若非有這些舊有的合作對象,我們或許難以走到現在這裡,更沒辦法吸引到新的客戶。然而,我無法輕易地違反這樣的規範,在面對相處比較融洽的合作對象時,我會說實話,當面告訴對方這是我們求生存的手段,若我們因能見度不足而倒下,對他們也是有害的。

實際上,我會盡量讓每個合作對象的需求都有機會能被處理,同時也會參考平時與對方的交情,大家互相幫助;這時我可能會對老闆說這需求是我過往開發時沒處理好的,或是我自己造成的程式錯誤,即便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也沒關係;有時候我也會在檯面下悄悄完成某些需求。

一次深刻的經驗是,有使用者希望我們加快網頁的顯示速度,我想這對商業軟體至關重要,不過對於我們內部軟體並非迫切的。老闆也明確告知我這是非必要的需求,不需要處理;但是我發現我們已擱置那位使用者太多的需求,我仍私下進行修改,結果被老闆發現,我就尷尬的和老闆說這是我出於自我滿足而做的。老闆只說了「對」這一個字後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確實,做這樣的事還是有風險的。

最後,我想分享一個老闆提到的思考方式。老闆認為,當每個需求浮現時,最理想的情況不是自己處理,而是思考是否有辦法讓對方自行協助處理。舉一個例子來說,如果對方頻繁要求軟體團隊新增或更新某些規則進入程式中,或許可以考慮為其建立一個獨立的空間,使其能夠自行上傳規則,進行新增或更新。若是需要進行程式撰寫的,或許可以讓對方按照我們訂定的標準撰寫程式,再將其程式傳到在我們指定的空間,以便我們自動採用。這樣的方法既能滿足對方需求,又能減輕我們軟體團隊的工作負擔。


總結來說,在公司裡經營一個軟體團隊充滿著許多挑戰,這裡分享的是我所觀察到的和所學習到的,不見得是對的,或許也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就供參考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布布狗學長的沙龍
27會員
17內容數
分享作為硬體公司的軟體工程師的職場生活故事,主軸分成升遷之路、經營之路、自省之路;裡面會有各自的小主題,像是介紹工作內容、如何在會議攻防 等等,每個主題不一定會一次說完所有故事,畢竟一直有新的故事在產生...
2023/12/15
當合作的對團隊大幅增加時,開發需求就會不斷地湧現,那要怎麼樣取得工作與生活平衡呢?
Thumbnail
2023/12/15
當合作的對團隊大幅增加時,開發需求就會不斷地湧現,那要怎麼樣取得工作與生活平衡呢?
Thumbnail
2023/12/10
經營公司內的軟體團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能見度,即高層的重視程度。當團隊成員察覺到能見度低的情況時,最終團隊可能會演變成為新訓中心,甚至有可能會瓦解。最直覺的方法是與重要的團隊單位合作,然而更實際的作法是設法擴大影響範圍,進而提高軟體團隊的能見度。
Thumbnail
2023/12/10
經營公司內的軟體團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能見度,即高層的重視程度。當團隊成員察覺到能見度低的情況時,最終團隊可能會演變成為新訓中心,甚至有可能會瓦解。最直覺的方法是與重要的團隊單位合作,然而更實際的作法是設法擴大影響範圍,進而提高軟體團隊的能見度。
Thumbnail
2023/12/06
「在你手上有一個軟體正在開發,但使用者總是問一些基本的問題打斷你,又不願閱讀你提供的文件。若你一直耐心地回答他們,最後可能導致你的開發時程遲緩,你會如何應對?」
Thumbnail
2023/12/06
「在你手上有一個軟體正在開發,但使用者總是問一些基本的問題打斷你,又不願閱讀你提供的文件。若你一直耐心地回答他們,最後可能導致你的開發時程遲緩,你會如何應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客戶經理不斷向上傳客戶需求時,產品經理要如何接?要如何分析客戶需求進行產品規劃?針對大中小的客戶要如何應對?這篇想記錄在 SaaS/B 端產品會遇到的應對應退。
Thumbnail
當客戶經理不斷向上傳客戶需求時,產品經理要如何接?要如何分析客戶需求進行產品規劃?針對大中小的客戶要如何應對?這篇想記錄在 SaaS/B 端產品會遇到的應對應退。
Thumbnail
為了確保產品順利開發完成並上線,產品經理需要擁有自己的一套原則/產品思維,包括需求分類、用戶體驗、問題導向、數據驅動等,才能讓讓產品團隊更有效地執行項目、降地風險,最終交付解決用戶需求且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Thumbnail
為了確保產品順利開發完成並上線,產品經理需要擁有自己的一套原則/產品思維,包括需求分類、用戶體驗、問題導向、數據驅動等,才能讓讓產品團隊更有效地執行項目、降地風險,最終交付解決用戶需求且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Thumbnail
產品經理每天都在立場的抉擇,像是哪個功能先做?哪個畫面比較重要?重要版面要留給誰?從高層主管到行銷業務,從 APP 評論到使用者訪談,收集了產品意見後要怎麼改?這篇想記錄我近期的產品職場日記。
Thumbnail
產品經理每天都在立場的抉擇,像是哪個功能先做?哪個畫面比較重要?重要版面要留給誰?從高層主管到行銷業務,從 APP 評論到使用者訪談,收集了產品意見後要怎麼改?這篇想記錄我近期的產品職場日記。
Thumbnail
群眾募資其實跟投資有一點像,需要在一群商品/專案中,先篩選出適合做募資的標的,接著調查團隊背景、資源、產品知識,最後才確認是否要簽約讓他募資,這篇想記錄我在群眾募資產業的觀察。
Thumbnail
群眾募資其實跟投資有一點像,需要在一群商品/專案中,先篩選出適合做募資的標的,接著調查團隊背景、資源、產品知識,最後才確認是否要簽約讓他募資,這篇想記錄我在群眾募資產業的觀察。
Thumbnail
上一篇《訂定產品策略的難點,拆解團隊分歧點|EP2》提到在決定產品方向時,常遇到的內部爭執點,接著我將會以一個產品專員的角色,來記錄收到產品需求時,決定開發與否的思考環節,這篇會包含 (1) 產品需求彙整、(2) 產品願景梳理、(3) 產品開發排序。
Thumbnail
上一篇《訂定產品策略的難點,拆解團隊分歧點|EP2》提到在決定產品方向時,常遇到的內部爭執點,接著我將會以一個產品專員的角色,來記錄收到產品需求時,決定開發與否的思考環節,這篇會包含 (1) 產品需求彙整、(2) 產品願景梳理、(3) 產品開發排序。
Thumbnail
上一篇《產品管理的首要任務,重視每位利害關係人》提到各種利害關係人的應對,這篇將接續分析這些利害關係人會如何影響產品策略、產品定位,包含,包含 (1) 產品定位、(2) 產品開發目的、(3) 產品需求順序。
Thumbnail
上一篇《產品管理的首要任務,重視每位利害關係人》提到各種利害關係人的應對,這篇將接續分析這些利害關係人會如何影響產品策略、產品定位,包含,包含 (1) 產品定位、(2) 產品開發目的、(3) 產品需求順序。
Thumbnail
在群眾集資平台除了擔任平台顧問,同時也協助產品開發管理,因此這系列文章將會整理我在產品管理所學到的教訓,以及在跨部門溝通的收穫,這篇會先著重在 (1) 利害關係人怎麼協調 (2) 重視但不忽視。
Thumbnail
在群眾集資平台除了擔任平台顧問,同時也協助產品開發管理,因此這系列文章將會整理我在產品管理所學到的教訓,以及在跨部門溝通的收穫,這篇會先著重在 (1) 利害關係人怎麼協調 (2) 重視但不忽視。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抓住客戶的 Aha moment,三大關鍵要素分析》,這篇將陸續整理我在群眾集資平台擔任平台顧問時(a.k.a. 客戶成功經理),所歸納出的客戶服務方法論,分別是 (1) 盤點客戶需求 (2) 收斂自身服務 (3) 提供對應價值。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抓住客戶的 Aha moment,三大關鍵要素分析》,這篇將陸續整理我在群眾集資平台擔任平台顧問時(a.k.a. 客戶成功經理),所歸納出的客戶服務方法論,分別是 (1) 盤點客戶需求 (2) 收斂自身服務 (3) 提供對應價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