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LP的角度來談:嚴厲的管教和打孩子的後遺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親子教養的路途上,大家都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認知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不是天生就是做父母親的

而是,當我們有了孩子的那一天開始,我們才真正開始學習怎麼當一個父母親?

怎麼去養育自己的孩子?

至於打小孩,究竟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我則會請觀看影片的你想一想...你在打孩子的背後

你是關心孩子的行為?還是關心孩子的內心?

聽到這裡,是不是有一點揪心呢?

因為我們何嘗不是愛孩子的?


詳情請見影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徐承庚|NLP豐盛你的人生
6會員
64內容數
國際NLP訓練師|親子溝通培訓師|台灣職協常務委員|榮獲2024年亞洲十大名師 培育超過百位MDRT業務、10位達成COT、5位達成TOT 授課三大項:NLP保險會員班、NLP專業暨高階執行師證照班、親子溝通初中高階證照班
2024/01/30
保險不只是支出,適度的保險規劃可以增加你的資產。保險其實是扮演著角色定位是多元的,如利變型壽險的解約金、政府的勞保年金、意外險或醫療險等等。找到專業、合適的保險業務,懂得協助你適度地規劃保險在財務規劃裡扮演的角色,這將會是家庭可以持續走更遠的工具之一。
Thumbnail
2024/01/30
保險不只是支出,適度的保險規劃可以增加你的資產。保險其實是扮演著角色定位是多元的,如利變型壽險的解約金、政府的勞保年金、意外險或醫療險等等。找到專業、合適的保險業務,懂得協助你適度地規劃保險在財務規劃裡扮演的角色,這將會是家庭可以持續走更遠的工具之一。
Thumbnail
2024/01/19
#NLP #保險 #業務 #銷售 #徐承庚 接近年底了,有許多學生在問我:老師,你的課程值得上嗎? 平常我很少推廣我的課程,都是願者上鉤居多 今天就來發一個學員課後的成績與改變的見證吧~ 01:02 怎麼會想要來上課?NLP保險會員班/NLP專業執行師證照班/NLP高階執行師證照
2024/01/19
#NLP #保險 #業務 #銷售 #徐承庚 接近年底了,有許多學生在問我:老師,你的課程值得上嗎? 平常我很少推廣我的課程,都是願者上鉤居多 今天就來發一個學員課後的成績與改變的見證吧~ 01:02 怎麼會想要來上課?NLP保險會員班/NLP專業執行師證照班/NLP高階執行師證照
2024/01/19
當勞工踏入社會開始工作時,不管是工作的收入或是創業的盈利,我們是否有做好30、40年後退休金的準備呢?開設NLP保險會員班的徐承庚老師表示,與其過度依賴政府的退休金,不如靠自己來準備比較實在。
Thumbnail
2024/01/19
當勞工踏入社會開始工作時,不管是工作的收入或是創業的盈利,我們是否有做好30、40年後退休金的準備呢?開設NLP保險會員班的徐承庚老師表示,與其過度依賴政府的退休金,不如靠自己來準備比較實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親子教養的路途上,大家都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認知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不是天生就是做父母親的 而是,當我們有了孩子的那一天開始,我們才真正開始學習怎麼當一個父母親? 怎麼去養育自己的孩子? 至於打小孩,究竟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我則會請觀看影片的你想一想...你在打孩子的背
Thumbnail
親子教養的路途上,大家都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認知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不是天生就是做父母親的 而是,當我們有了孩子的那一天開始,我們才真正開始學習怎麼當一個父母親? 怎麼去養育自己的孩子? 至於打小孩,究竟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我則會請觀看影片的你想一想...你在打孩子的背
Thumbnail
昨晚看了知名醫師自承打小孩的文章,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嘆單親爸爸難為,一方面又為教養方式不當感到生氣。 其實我發現許多父母都有共同的一種想法就是:「他要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現在不能負責,他以後就會⋯⋯⋯⋯。」 先與大家分享那所謂文句後面的無止盡腦補,一切都只是此時此刻無謂的擔心與想像,也因為
Thumbnail
昨晚看了知名醫師自承打小孩的文章,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嘆單親爸爸難為,一方面又為教養方式不當感到生氣。 其實我發現許多父母都有共同的一種想法就是:「他要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現在不能負責,他以後就會⋯⋯⋯⋯。」 先與大家分享那所謂文句後面的無止盡腦補,一切都只是此時此刻無謂的擔心與想像,也因為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跟孩子有良好的關係,但教養小孩最難的地方就是孩子常常不受控,例如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早上明明已經要遲到了還慢吞吞的…..,大人的理智線常常備受挑戰,有時為求方便、快速,就會用高壓的方式硬生生扭轉孩子的觀念或行為,但有時候太過高壓的教養方式卻會為孩子帶來傷害,其中有一種隱形、卻影響深遠的傷害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跟孩子有良好的關係,但教養小孩最難的地方就是孩子常常不受控,例如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早上明明已經要遲到了還慢吞吞的…..,大人的理智線常常備受挑戰,有時為求方便、快速,就會用高壓的方式硬生生扭轉孩子的觀念或行為,但有時候太過高壓的教養方式卻會為孩子帶來傷害,其中有一種隱形、卻影響深遠的傷害
Thumbnail
(警語:非主流觀點,本意亦非尋求認同,不喜者請自行離開。) 這幾日親子部落客-酪梨壽司的體罰議題全網熱議,許多 KOL 如德州媽媽沒有崩潰、廣告小妹和呂秋遠等都對此發表了看法,不過,大多是著重在呼籲禁止對孩童施加任何形式的暴力。
Thumbnail
(警語:非主流觀點,本意亦非尋求認同,不喜者請自行離開。) 這幾日親子部落客-酪梨壽司的體罰議題全網熱議,許多 KOL 如德州媽媽沒有崩潰、廣告小妹和呂秋遠等都對此發表了看法,不過,大多是著重在呼籲禁止對孩童施加任何形式的暴力。
Thumbnail
在一個社團看到關於打小孩的管教方式討論,底下一堆爸媽大喊「不打是要我怎麼教小孩?」看得我膽顫心驚。
Thumbnail
在一個社團看到關於打小孩的管教方式討論,底下一堆爸媽大喊「不打是要我怎麼教小孩?」看得我膽顫心驚。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身為兩個兒子的媽,我必須承認,我真的、真的很想打小孩。 很多人喜歡用打的方式教育小孩,因為「打」是威權,馬上可以看得到效果,立竿見影,然而小孩乖乖就範,是因為明白道理而願意接受教誨?還是害怕棍子打下去的疼痛?!
Thumbnail
身為兩個兒子的媽,我必須承認,我真的、真的很想打小孩。 很多人喜歡用打的方式教育小孩,因為「打」是威權,馬上可以看得到效果,立竿見影,然而小孩乖乖就範,是因為明白道理而願意接受教誨?還是害怕棍子打下去的疼痛?!
Thumbnail
我們很難相信,愛我們的人會故意傷害我們,因此覺得需要為他們的行為找藉口。但壓抑這樣的痛苦只會讓我們更有可能去體罰自己的孩子,如果你願意深入自己的內心,真正再去感受小時候被打的痛苦,就絕對不願把這樣的痛苦加諸在孩子身上。即使我們再怎麼壓抑否認,這樣的痛苦也沒有在童年就結束。
Thumbnail
我們很難相信,愛我們的人會故意傷害我們,因此覺得需要為他們的行為找藉口。但壓抑這樣的痛苦只會讓我們更有可能去體罰自己的孩子,如果你願意深入自己的內心,真正再去感受小時候被打的痛苦,就絕對不願把這樣的痛苦加諸在孩子身上。即使我們再怎麼壓抑否認,這樣的痛苦也沒有在童年就結束。
Thumbnail
當我們太過習慣使用暴力在孩子上,我們確實能得到一位乖巧聽話的小孩;但與此同時,我們可能在無形中也向他傳遞了「暴力使用」的錯誤觀念。 此外逼迫孩子聽話,也會令小孩過於習慣壓抑,使得他們面對難題時選擇默不作聲,並將負面感受累積在心裡──一旦這樣的情緒在某天爆發,那它帶來的影響,可能是下一場暴力的發生──
Thumbnail
當我們太過習慣使用暴力在孩子上,我們確實能得到一位乖巧聽話的小孩;但與此同時,我們可能在無形中也向他傳遞了「暴力使用」的錯誤觀念。 此外逼迫孩子聽話,也會令小孩過於習慣壓抑,使得他們面對難題時選擇默不作聲,並將負面感受累積在心裡──一旦這樣的情緒在某天爆發,那它帶來的影響,可能是下一場暴力的發生──
Thumbnail
 小孩子3~15歲時,是孩子人格型塑期,此時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關心、教育與引導方式。孩子的情緒、思考等,在這時期很重要,也是關鍵點之一。 所以?我想講幾段所以...
Thumbnail
 小孩子3~15歲時,是孩子人格型塑期,此時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關心、教育與引導方式。孩子的情緒、思考等,在這時期很重要,也是關鍵點之一。 所以?我想講幾段所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