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27):『溫故而知新』和『述而不作』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第二)。 

raw-image


孔子說,通過溫習過去的知識或經驗,能有新的體會和認識。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為人師長,教化他人了。

 

人類獲得新的知識有兩條途徑。一是從過去的經驗中總結出規律,外推而用於解釋現在和預測將來,此為歸納法;二是從已有的一般性前提出發,推導出具體的陳述或個別結論。孔子的溫故而知新當屬於前者。

 

但這是一般性和擴大性的理解。這裡,孔子並非要對人類知識如何產生做出闡述,而是有所針對。

 

孔子這裡的『故』,毫無疑問地是指周禮。孔子的一生的抱負就是要『克己復禮』,主張恢復周朝的禮樂制度。『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八佾第三)。又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八佾第三)。

 

然而,孔子並非完全照搬,而是為周禮注入了『仁』這個內在依據,認為『仁』是『禮』之本,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這就是孔子的『知新』。孔子認為禮樂制度是可以根據時代發展而增減的,要與時俱進。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但另一方面,孔子也曾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述而第七)。孔子認為自己只是傳承了過去的典籍,並沒有創建新的內容。這與『溫故而知新』似乎矛盾。前人的解釋,一說是孔子謙虛,一說孔子有聖人之德而無聖人之位,故不敢言作。

 

但就孔子的成就而言,大部份確實是述。如朱熹之言,『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皆傳先王之舊』;創新的少,說是『述而不作』也恰如其分。

 

2017年11月10日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為政第二)。  廋(sōu),隱藏。此為孔子考察諸侯大夫之語。  孔子當年帶著一幫學生,輾轉于列國之間想謀得一份差事。雖說諸侯多不待見他,但他老人家還很挑剔。不符合他的期望和標準,一言不合,拔腿就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為政第二)。  顏淵,名回,字子淵,是孔門二期的學生。顏回以聰明好學,安貧樂道聞名。給人的印象仿佛是個『書呆子』,其實他一點都不呆,最會來事。孔子最喜歡他了,經常誇他,《論語》中多處可見。為什麼孔子最喜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政第二)。  言偃,字子游,吳國人。小孔子四十五歲,孔子晚年弟子,擅文學。   子游向孔子請教什麼是『孝』?孔子回答,『今天人們以為,孝就是贍養照料父母。其實不然。那人也會照料狗呀馬呀。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為政第二)。 孟武伯是上面一段中孟懿子的兒子。父與子都向孔子問同一問題,也夠奇怪的!   這段話語語焉不詳,歷來有三種解釋。一說,父母愛自己的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孩子生病。如果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愛護自己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為政第二)。  樊遲名須,字子遲。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他曾向孔子請教種莊稼,給孔子氣得夠嗆。『樊遲請學稼』(子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第二)。  孔子這段話太有名了。以至於『而立』、『不惑』、『天命』和『耳順』分別成了三十、四十、五十和六十的別稱了。   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可以用來當悼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為政第二)。  廋(sōu),隱藏。此為孔子考察諸侯大夫之語。  孔子當年帶著一幫學生,輾轉于列國之間想謀得一份差事。雖說諸侯多不待見他,但他老人家還很挑剔。不符合他的期望和標準,一言不合,拔腿就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為政第二)。  顏淵,名回,字子淵,是孔門二期的學生。顏回以聰明好學,安貧樂道聞名。給人的印象仿佛是個『書呆子』,其實他一點都不呆,最會來事。孔子最喜歡他了,經常誇他,《論語》中多處可見。為什麼孔子最喜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政第二)。  言偃,字子游,吳國人。小孔子四十五歲,孔子晚年弟子,擅文學。   子游向孔子請教什麼是『孝』?孔子回答,『今天人們以為,孝就是贍養照料父母。其實不然。那人也會照料狗呀馬呀。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為政第二)。 孟武伯是上面一段中孟懿子的兒子。父與子都向孔子問同一問題,也夠奇怪的!   這段話語語焉不詳,歷來有三種解釋。一說,父母愛自己的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孩子生病。如果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愛護自己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為政第二)。  樊遲名須,字子遲。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他曾向孔子請教種莊稼,給孔子氣得夠嗆。『樊遲請學稼』(子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第二)。  孔子這段話太有名了。以至於『而立』、『不惑』、『天命』和『耳順』分別成了三十、四十、五十和六十的別稱了。   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可以用來當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語句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 子曰: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 子曰: 「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語句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 子曰: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 子曰: 「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